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加之環(huán)境和氣候的變化,慢性阻塞性肺疾?。–OPD)的患者數(shù)量持續(xù)增加,給患者及家屬造成了沉重的負擔。COPD的主要特征是呼吸氣流受限,通常是不完全可逆的,主要由吸入有害氣體顆粒物導致的氣道慢性炎癥引起。COPD的常見癥狀包括氣喘和咳嗽。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呼吸功能受損,從而引發(fā)一系列并發(fā)癥,如肺心病、營養(yǎng)不良、呼吸衰竭和自發(fā)性氣胸等,嚴重的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肺康復治療是COPD綜合治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心理和行為干預、運動訓練以及營養(yǎng)支持等,對緩解癥狀、降低醫(yī)療費用和改善預后都有重要作用。肺康復治療適用于那些呼吸困難影響生活或工作能力的患者,或近期因病情加劇而需要住院治療的患者。研究指出,所有COPD患者均能從肺康復中受益,尤其是在病情的早期階段。當感染得到控制后,患者即可開始接受針對性的肺康復治療,以縮短住院時間,并提高生活質量;早期介入肺康復可以顯著降低再入院的概率。本文將講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復治療。
運動訓練 運動訓練能夠有效緩解呼吸困難和疲勞的癥狀,是治療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訓練前應進行詳細的運動前評估,這有助于制定針對性強的運動處方。此評估應涵蓋患者的病史、體格檢查、肺功能及其他癥狀的綜合分析。根據(jù)評估結果制定個性化的肺康復訓練方案,科學地控制訓練的強度和時間,并嚴格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在肺康復過程中,患者不應隨意自行調整訓練量,以防病情惡化。
對穩(wěn)定期的患者,耐力訓練是提升運動耐力和增加最大工作負荷的有效方式。建議首先從負重訓練開始,通過抬舉重物來增強上肢力量,提高身體對上肢運動的適應能力。下肢訓練也是肺康復的關鍵部分,通過床上蹬自行車等活動來強化下肢力量,建議每日進行1-2次,每次15分鐘。對處于急性加重期和長期臥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被動運動、踝泵運動和四肢體操等方法,有助于減少由于長時間臥床引起的骨骼肌功能下降等問題。
呼吸肌訓練 呼吸肌主要包括膈肌等骨骼肌,通過特定的訓練可以提升其工作能力。常見訓練方法包括腹式呼吸、縮唇呼吸及全身呼吸體操等。縮唇呼吸最方便可行,通過用鼻子吸氣、用嘴緩慢呼氣的方式,呼氣時將嘴唇縮成口哨狀,以確保氣體能緩慢從口腔排出。通常建議每天進行3次,每次10分鐘。全身呼吸體操建議每天進行15-30分鐘,每周5-7天。
營養(yǎng)支持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患者常處于高代謝狀態(tài),易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骨骼肌功能,還會妨礙運動訓練的效果,甚至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和感染風險增加。因此,在肺康復治療中進行營養(yǎng)干預是至關重要的。建議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比如多餐少食,增加纖維、維生素和高蛋白食物的攝入,并盡量多吃新鮮水果,避免難以消化或刺激性強的食物。
心理支持和行為干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周期較長,癥狀波動大,患者可能會產生較大的心理負擔,經(jīng)常有焦慮、抑郁等情緒,直接影響治療的依從性和效果。在治療過程中,醫(yī)護人員應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主動與患者溝通,以關懷和親切的態(tài)度與患者交流,消除其抵觸情緒,可以獲得患者的信任。醫(yī)護人員要引導患者學習并掌握基本的自我情緒調節(jié)技巧,以減輕心理壓力。此外,通過播放舒緩音樂、分散注意力、心理訪談等方法,可以有效疏導患者的焦慮、抑郁和緊張情緒。家屬的陪伴、鼓勵和安慰,能幫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并增強治療的信心。
總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給患者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危害,需要及時采取系統(tǒng)、合理的治療方案。肺康復治療可以明顯改善肺功能,促進生活質量的提升。但在康復訓練中要注意根據(jù)患者個體情況調整肺康復運動形式,確保治療的安全性和效果,使更多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