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究臨床救治急診猝死患者過程中,采用規(guī)范化心肺復蘇護理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云南省滇南中心醫(yī)院急診科猝死患者80例,以計算機表法分組,對照組、研究組患者各4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急救護理,研究組實施規(guī)范化心肺復蘇護理,分析收縮壓水平、血氧飽和度、搶救成功率、急救時間。結果:研究組患者收縮壓水平比對照組收縮壓水平高,P<0.05;研究組患者血氧飽和度比對照組血氧飽和度高,P<0.05;研究組搶救成功率(75.00%)比對照組搶救成功率(50.00%)高,P<0.05;研究組患者急救時間(9.24±1.35)min比對照組急救時間(15.26±2.54)min)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使用規(guī)范化心肺復蘇護理在急診猝死患者中效果顯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收縮壓水平、血氧飽和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臨床使用。
關鍵詞:急診,猝死患者,規(guī)范化心肺復蘇護理,搶救成功率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20.055
0 引 言
猝死多指患者突然發(fā)生非暴力性死亡,起病時間為1小時內,患者沒有明顯疾病癥狀。猝死是令患者家屬擔憂的健康問題,此類疾病往往沒有經過任何預警情況突然發(fā)生[1]。據(jù)研究,猝死可能是由多種原因引起,心臟病是最常見的因素,其中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臟病通常會導致患者心臟功能異常,最終引發(fā)猝死。其他導致猝死的原因還包括中風、肺栓塞、糖尿病低血糖、藥物濫用和惡性腫瘤等[2]。當發(fā)生猝死事件時,需要周圍親屬緊急反應,立即撥打緊急救援電話,并開始心肺復蘇。心肺復蘇可以幫助患者維持血液循環(huán),以保持重要器官的供氧功能,早期使用AED是復蘇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心肺復蘇是緊急救護措施,用于搶救發(fā)生心搏驟停患者。該技術的目標是通過按壓、人工呼吸等急救技術,維持患者血液循環(huán)與氧氣供應,以保護患者的腦部功能,延長生命,并增加恢復心率的機會,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本文選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云南省滇南中心醫(yī)院急診科猝死患者80例,予以規(guī)范化心肺復蘇護理干預,探究這一護理方法在臨床救治急診猝死患者過程中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云南省滇南中心醫(yī)院急診科猝死患者80例作為臨床研究數(shù)據(jù),以計算機表法分組,對照組、研究組患者各40例。
研究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入組標準45歲~75歲,平均年齡(60. 54±3. 29)歲。病變疾病:腦血管疾病15例;心血管疾病10例;呼吸系統(tǒng)疾病15例。猝死地點:工作場所8例;家中20例;公共區(qū)域12例。
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入組標準44歲~76歲,平均年齡(60.46±3.16)歲,病變疾病:腦血管疾病14例;心血管疾病11例;呼吸系統(tǒng)疾病15例。猝死地點:工作場所7例;家中19例;公共區(qū)域14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患者家屬知情、認可本次研究,主動申請參與研究,授權同意書齊全;(2)符合猝死癥狀診斷標準,伴有瞳孔散大、對光線敏感度消失、心室纖顫、嘆息樣呼吸以及意識喪失等表現(xiàn)。
排除標準:(1)研究中途失訪,或因依從性較差等原因無法配合本次研究者;(2)資料不全者;(3)同時參與院內多項研究者;(4)家屬主動申請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急救護理,由科室內護理人員管理急救設備,將相關器械進行清點,同時負責維護以及保養(yǎng)等工作,時刻保障儀器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方便急救過程中及時使用。當接到急救電話通知時,臨床會快速安排掌握急救技能的急診工作人員準備進行急救工作,在院前急救猝死患者時,需要統(tǒng)一服從命令并采取急救措施,禁止擅自離開崗位,護理人員積極配合醫(yī)師現(xiàn)場救治猝死患者,確保急救工作的高效進行。為保證急救工作的安全,要求護理人員嚴格按照院前急救相關管理制度進行急救工作,最大程度地保護患者生命安全。
研究組采用規(guī)范化心肺復蘇護理,在上述急救模式基礎上,規(guī)范護理人員職業(yè)能力,培訓急救技巧,由資深急救人員講授救治過程中相關步驟、技巧等,通過課題模擬演練,指導學習人員判斷患者癥狀情況,并提供針對性急救策略,通過PPT、音頻、視頻等文件,強化工作人員記憶力,掌握正確的急救操作步驟,以保證臨床急救效果。臨床組建急救團隊,明確各成員職責,加強團隊溝通協(xié)作,以提高急救效率。對于急診猝死患者,時間十分緊迫,要求護理人員能夠迅速反應,并準確判斷患者的情況,進行合理的急救決策。
1.3 評價指標
(1)收縮壓水平。由工作人員詳細記錄患者不同時間收縮壓水平(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正常值為90~139 mmHg。
(2)血氧飽和度。記錄患者不同時間血氧飽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正常值為70%~75%。
(3)搶救成功率。由工作人員詳細記錄患者搶救成功率、失敗率等。
(4)急救時間。記錄患者臨床急救時間等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SPSS 25.0分析,計數(shù)以%表示,檢測χ2檢驗,統(tǒng)計資料以( ±s)表示,明確為正態(tài)分布,行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收縮壓水平對比
研究組患者收縮壓水平比對照組收縮壓水平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氧飽和度對比
研究組患者血氧飽和度比對照組血氧飽和度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2。
2.3 兩組患者搶救成功率、急救時間對比
研究組搶救成功率(75.00%)比對照組搶救成功率(50.00%)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急救時間比對照組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3.
3 討 論
近年,臨床接診猝死患者人數(shù)逐漸增多,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據(jù)統(tǒng)計,80%患者發(fā)病時,處于家中或院外,且患者發(fā)病時得不到及時的醫(yī)治,導致不良事件發(fā)生[3]。規(guī)范化心肺復蘇護理是臨床上重要的生命支持技能,能有效挽救患者生命。該模式為心搏驟?;颊咛峁┘皶r有效的急救措施,可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可逆轉的損傷,并提高患者生存率[4]。
在急診猝死患者中采用規(guī)范化心肺復蘇緊急救護,應用效果顯著。該模式能夠在短時間內提供患者急需的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保證患者腦部與其他重要器官得到足夠的氧氣供應,通過迅速恢復心臟跳動與呼吸功能,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在急診猝死患者中開展規(guī)范化心肺復蘇可提高幸存率,及時進行有效的心肺復蘇操作,可提高患者存活率,為后續(xù)治療爭取寶貴的時間窗口,減輕腦部損傷的程度[5]。心搏驟停會導致心肌缺血,出現(xiàn)再灌注損傷,加重患者病情,規(guī)范化心肺復蘇可通過持續(xù)護理干預,減少心肌缺血時間,保護心肌功能,對患者在心搏驟停后的康復起到重要作用[6]。同時,臨床及時進行規(guī)范化心肺復蘇可減少心搏驟停后的后遺癥,在沒有恢復心肺功能前,患者的身體其他器官都將面臨缺氧與損傷,通過有效的心肺復蘇措施,可減輕患者預后效果,降低并發(fā)癥風險,應用價值顯著[7]。
在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收縮壓水平比對照組收縮壓水平高,P﹤0.05;研究組患者血氧飽和度比對照組血氧飽和度高,P﹤0.05;研究組患者急救時間比對照組急救時間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搶救成功率(75.00%)比對照組搶救成功率(50.00%)高,P﹤0.05。上述研究與學者孫倩、張峰[8]等論點近似,相比常規(guī)急救護理,規(guī)范化心肺復蘇護理患者急救成功率高,P﹤0.05。
綜上所述,急診猝死患者護理中采用規(guī)范化心肺復蘇護理效果顯著,能縮短患者急救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臨床使用。
參考文獻
[1]郭瑞,劉學偉,張苗.心臟驟停患者心肺復蘇后采用急診護理干預的臨床康復效果及對不良反應的影響價值研究[J].貴州醫(yī)藥,2022,46(2):335-336.
[2]趙麗姣,王雪.心肺復蘇輔助目標溫度管理對心臟性猝死患者復蘇效果及不良事件的影響[J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23,36(4):667-669.
[3]韋亞楠,胡培利.特利加壓素聯(lián)合腎上腺素在心臟性猝死患者心肺復蘇時的應用效果[J].河南醫(yī)學研究,2021,30(16):2992-2994.
[4]謝小華,郭永鋒, 王俐,等.急診護理對心臟驟停患者心肺復蘇后康復狀況的影響[ J ] .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22,19(11):95-98.
[5]王淑艷,高洪濤,呂娜.急診護理聯(lián)合預見性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復蘇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2023,18(12):1649-1652+1657.
[6]李雪蓮,李波,侯雪梅.急診護理干預對心臟驟?;颊咝姆螐吞K后康復情況的影響分析[J].生命科學儀器,2022,20(S1):55.
[7]陳麗虹.急診重癥護理干預應用于心臟驟?;颊咝姆螐吞K后的效果觀察[J].黑龍江醫(yī)藥,2023,36(4):956-959.
[8]孫倩,張峰.急診危重癥病人標準化急救護理效果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4(10):305-308.
作者簡介
何秀,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為急診護理。
李批努,通信作者,本科,護師,研究方向為急診護理。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