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外科護理實踐教學中,教師標準化病人的應用效果及意義。方法:將鄭州衛(wèi)生健康職業(yè)學院86名外科護理學生納入研究,選取時間為2021年6月—2022年12月,所有入組學生均以隨機數(shù)字表形式劃分,其中43名數(shù)據(jù)納入對照組,另外43名為研究組。上述不同組別分別實施常規(guī)教學措施、教師標準化病人帶教。分析兩組學生的考核成績、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對教學措施的滿意度。結果:研究組考核成績評分高于對照組,對比有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教學效果各指標均較高(P<0.05);組間滿意度差異分析顯示研究組較高(P<0.05)。結論:教師標準化病人的實施可以顯著提升教學效果,對學生學習起到促進作用,且學生滿意度高,可加以推廣。
關鍵詞:外科護理實踐教學,教師標準化病人,考核成績,教學效果,滿意度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20.051
0 引 言
外科護理是一門以臨床病人為中心的實踐性課程。隨著醫(y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我國高等醫(yī)學教育的快速發(fā)展,對護生綜合能力的要求也隨之增加[1]?,F(xiàn)有的臨床技能培訓已不能滿足高質量的教學要求。教師標準化病人是一種新型教學措施。該教學模式通過選擇知識淵博、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經(jīng)過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培訓成為標準化病人,準確再現(xiàn)病人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潛能,進而更好地將理論知識應用至實踐中[2]。同時,作為病人的老師可以真正感受到學生的表現(xiàn)情況,并對其進行針對性評價和指導[3]。本文主要對2021年6月—2022年12月鄭州衛(wèi)生健康職業(yè)學院共計86名外科護理學生進行分析,研究教師標準化病人的教學價值,以期為后續(xù)教學工作提供指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86名外科護理學生選取開始時間為2021年6月,結束時間為2022年12月,在隨機數(shù)字表下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3名。
對照組:男10名、女33名;年齡范圍19~23歲,均值(21.53±0.47)歲;受教育程度:大專27名,中專16名。
研究組:男11名、女32名;年齡范圍20~23歲,均值(21.59±0.40)歲;受教育程度:本科27名,大專16名。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帶教方式,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實施教學活動。第一周,了解科室規(guī)章制度,熟悉科室環(huán)境、工作職責。第二周,講解患者入院健康教育指導方法以及相關操作。第三周,鞏固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第四周,總結前三周實習情況,對未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及時提出,準備考試。對學生進行考核,了解其學習及教學效果。
研究組實施教師標準化病人帶教。(1)各教學教師召開會議,討論教師標準化病人教學主題,根據(jù)主題分工協(xié)作。例如:總結針對患者實施的護理操作、收集患者遇到的問題、回顧數(shù)據(jù)、觀察患者表現(xiàn)等。(2)標準化培訓和評估。患者應根據(jù)所編寫的劇本對其教學教師進行評估。標準化病人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對臨床表現(xiàn)有生動的解讀。培訓結束后進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參加教學。規(guī)范化患者只需按照自身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劇本大綱進行操作,無需嚴格重復劇本。(3)教學過程。在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上,每周一次教師標準化病人,提前兩至三天給學生提問,復習相關知識。第一周,作為新入院患者,教師標準化病人的督導護士需要收集病史,進行體格檢查,并進行健康教育。教學教師站在患者和家屬的角度提問,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引導學生思考,并補充相關內(nèi)容。第二周,教師標準化病人為術前患者,監(jiān)護護士需對教師標準化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包括飲食、術前注意事項等,還應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并采取心理護理。第三周,教師標準化病人為術后患者,主管護士應移交麻醉科護士,注意觀察病情,并能及時采取護理。同時,要準確回答家屬提出的問題,通過向家庭成員提問,學生可以加深印象,培養(yǎng)其溝通技巧,改善護患溝通能力。第四周,教師標準化病人是康復出院的患者,監(jiān)護護士需要提供出院指導,主管護士需要教其如何護理引流管。為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每周更換一名主管護士,只給學生提供劇本問題,鍛煉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可以鼓勵學生不斷學習理論知識,使其能夠快速應對突發(fā)情況和家庭問題,提高其處理各種突發(fā)問題的能力。通過四種不同的情景設置,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訓練,并通過考核來評估教學措施的有效性。
1.3 觀察指標
(1)考核成績:理論成績、操作成績。上述分值區(qū)間均為0~100分,分數(shù)越高成績越好,分數(shù)越低成績越差。
(2)教學效果:提高團隊協(xié)作力、增加教學互動、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溝通能力。
(3)教學措施滿意度打分,評分顯示為0~50分,提示學生對相關教學措施持不滿意態(tài)度,51~80分為一般滿意,81~100分為滿意??倽M意度=〔(一般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6和Excel 2023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 ±s)表示,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數(shù)據(jù)對比結果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n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考核成績對比
研究組的理論成績與操作成績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1。
2.2 兩組教學效果對比
研究組教學效果中各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2。
2.3 對教學措施的滿意度對比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對教學措施的滿意度更高(P﹤0.05),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3。
3 討 論
護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專業(yè)。護理工作者要有較強的批判性思維和溝通能力、熟練的操作技能、豐富的專業(yè)知識[4]。然而,由于臨床工作具有復雜性,剛進入臨床實習的護生實習機會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習產(chǎn)生消極影響。為改變這一現(xiàn)狀,迫切需要探索新的臨床教學模式。
在教師標準化病人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斷改進和提高,有利于護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在臨床教學中,教師標準化病人不僅要模擬患者,而且要承擔導師和評估者的角色。要實現(xiàn)教學的成功,需要在每一個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增強自身能力,提高臨床護理教學質量及教學效果。
本文研究顯示,研究組考核成績評分及教學效果均高于對照組,且對教學措施的滿意度高。原因主要為,教師標準化病人教學模式的實施從第一周開始就有具體的任務,在日常工作中,為了回答“患者”的問題,學生需要注意觀察,了解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并加強與其他同學合作和討論,查閱大量的信息,獨立思考。在場景模擬中,教師標準化病人通過精湛的演技和豐富的經(jīng)驗,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思維進行指導,讓學生用自己的大腦和雙手來解決問題,然后進行評論和反饋,在實踐中反復應用知識,不斷識別和完善,提升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更好地應用至臨床護理工作中。
除此之外,教師標準化病人教學模式的實施通過情景模擬,幫助學生通過實踐學習如何與患者溝通,提升溝通能力,與患者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提升護理效果。同時,通過對患者進行評價,了解其存在的護理問題,采取護理措施,理論聯(lián)系實際。以往常規(guī)教學措施的實施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花費更多的時間復習材料、思考、討論,這可能會讓學生覺得任務繁重,但通過教師標準化病人的實施,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學習興趣日益濃厚,與教學老師的交流也逐漸增多。除此之外,教師標準化病人教學模式的實施可以根據(jù)要求表演不同性格和疾病的患者,讓學生解決不同的問題。在教學中,學生團結協(xié)作,與老師良好溝通,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5]。
綜上所述,教師標準化病人應用于外科護理實踐教學中的效果顯著,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教學效果好,可以積極推廣。
參考文獻
[1]陳靜,朱琳,劉莉,等.“短視頻+知識”聯(lián)合教師標準化病人在肝膽外科護理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21,39(22):107-109.
[2]叢小玲,楊藝,沈娟,等.教師標準化病人聯(lián)合高仿真設備在外科護理情景模擬教學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20,18(7):878-881.
[3]任潔娜,蒲瑩,周琦,等.基于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模式的教師標準化病人在外科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與康復,2019,18(9):72-74.
[4]陳露露.標準化虛擬仿真教學在護理臨床實訓教學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2(18):190-193.
[5]陳瑋.標準化病人聯(lián)合“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21,28(26):233-236.
作者簡介
郭萍,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為外科護理學、急危重癥護理學。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