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ect of holistic care nursing based on KANO model on mood,quality of life,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
ZHANG Li,WANG Miao*,ZHANG ZhuoyaUnio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ongji Medical College,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bei 430022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Miao,E-mail:wanmiao217@163.com
Keywords head and neck cancer;KANO model;holistic care strategy;quality of life;nursing
摘要 目的:探討基于KANO模型的全程關懷護理對頭頸部腫瘤病人心理狀態(tài)、生命質量及滿意度的影響。方法:便利選取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頭頸外科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240例頭頸部腫瘤病人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120例。對照組病人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試驗組在此基礎上基于KANO模型調查病人關懷護理需求,并實施全程關懷護理策略。干預前后采用簡式簡明心境問卷(POMS-SF)和癌癥病人生命質量測定量表(EORCT QLQ-C30)對兩組病人心理狀態(tài)和生存質量進行測評,采用自制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病人護理滿意度。結果:干預后,試驗組POMS-SF負性維度(緊張-焦慮、抑郁-沮喪、憤怒-敵意、疲乏-遲鈍、迷惑-混亂)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正性維度(精力-活力)評分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5ef9/C0eQejyqX/KvJNrcJLUq7B9Cda/3mTAws892Ek=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EORCT QLQ-C30功能領域和總體健康狀況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癥狀領域評分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試驗組病人基礎護理、健康教育、溝通交流、人文關懷4個方面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結論:基于KANO模型開展全程關懷護理策略,可有效改善頭頸部腫瘤病人心理狀態(tài),提高病人生存質量及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頭頸部腫瘤;KANO模型;全程關懷策略;生存質量;護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21.029
頭頸部腫瘤(head and neck cancer,HNC)包括口腔頜面部、耳鼻喉科以及頸部腫瘤。據報道,頭頸部腫瘤約占全身惡性腫瘤的5%,在全球最常見的腫瘤中居第6位,在腫瘤死亡原因中居第8位[1]。惡性腫瘤給病人的生存期限造成了極大的限制,且在病人生存期內對其生活質量也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關懷護理模式以滿足病人和家屬需求為出發(fā)點,以讓病人感受到充分的生理和心理支持為主,最終促進病人身心全面康復[2]。目前,人文關懷在癌癥病人群體中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重視,其對癌癥病人心理狀態(tài)和生存質量的改善已得到大量研究證實[3]。如何明確病人的關懷需求,提供高效的關懷護理則成為臨床研究熱點。卡諾(KANO)模型是由日本質量管理學家Noriaki Kano提出的一種需求定性分析模型,該模型以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為基礎,將個體需求按照重要度和不同屬性進行排列并納入模型,以促進整體質量的改進[4]。該模型引入我國后集中用于護理需求調查中[5],對具體護理工作的指導意義亟待探究?;诖?,本研究以卡諾模型為指導創(chuàng)新臨床關懷護理模式,并將其用于頭頸外科收治的頭頸部腫瘤病人關懷護理中?,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便利抽樣方法,選取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頭頸外科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240例頭頸部腫瘤病人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120例。納入標準:1)頭頸部腫瘤診斷明確;2)參照臨床專家共識[6],在我院行手術治療、同步放化療等綜合治療;3)病人和家屬知曉病情;4)年齡≥18歲;5)認知溝通能力正常,可配合問卷調查和研究干預;6)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嚴重內外科疾病;2)妊娠期、哺乳期女性;3)存在精神障礙、視聽障礙、語言障礙等無法配合調查研究;4)除患病外,病人或家庭近半年內遭遇其他嚴重創(chuàng)傷性事件如離異、喪親等;5)無家屬照料者;6)同期參與其他研究。本研究經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批號〔2023〕倫審字(0597)號。樣本量估算公式[7]如下: n=1 641.6λ(sin-1Pmax-sin-1Pmin)2
式中,n代表每組所需樣本量;Pmin、Pmax分別代表最大率和最小率;λ為按照α、β、自由度查表所得。本例中α、β、自由度分別等于0.05、0.10和2,通過計算每組最少120例,共選取240例病人。入選病人和家屬均對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參與。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避免沾染
為了控制兩組之間的混雜,減少樣本沾染現象,本研究建立知情同意制度,在研究開始前取得兩組病人的知情同意,避免組間病人自發(fā)因素導致的沾染;采用空間隔離技術避免沾染,將兩組病人分別置于隔離空間實施護理措施。
1.2.2 資料收集方法
采用回顧性調查研究方法,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頭頸外科收治的240例病人的病例資料進行整理、收集,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本研究對病人心境狀態(tài)、生存質量、護理滿意度的評估時間為病人入院當日和出院前1 d。評估方法:由責任護士采用問卷星、紙質量表結合的方式,在病人家屬協(xié)同下,指導病人完成相應量表的測評,并最終記錄數據,完成數據整理。文獻資料搜集:根據研究課題檢索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并參考原始文獻。
1.3 護理
兩組病人住院期間均實施綜合治療和常規(guī)護理,根據病人治療方案完成治療及相關護理。如圍術期協(xié)助病人完成術前準備,完善各項檢查,術后注意觀察和保護手術切口,指導病人早期進食和早期活動。放化療期間加強健康教育,指導病人加強皮膚保護和營養(yǎng)指導,監(jiān)測放化療相關并發(fā)癥。根據病人情緒狀態(tài)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通過語言勸慰減輕其心理負擔。指導家屬參與病人疾病管理,承擔病人疾病照料工作,多陪同病人參與社交活動。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融入KANO模型理論關懷護理。
1.3.1 成立KANO模型全程關懷護理小組
組建KANO模型全程關懷護理小組,由研究者作為主要負責人,小組成員包括醫(yī)師3名、護士長1名、護士6名。研究者負責研究整體方案的制定和管控,醫(yī)師負責病人疾病治療方面的指導工作,護士長負責整體護理方案的質量控制和指導,護士負責具體護理方案的落實和相關資料的收集。針對研究方案組織護理小組成員進行培訓,內容包括KANO模型基礎理論和臨床具體應用、頭頸部腫瘤病人護理、癌癥病人人文關懷、研究工具應用等,培訓結束后對護士進行考核,考核通過后方可入組參與研究。
1.3.2 關懷護理需求調查
在咨詢護理專家和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本研究基于KANO模型設計頭頸部腫瘤病人及家屬關懷護理需求問卷,內容涵蓋頭頸部腫瘤癥狀應對關懷、治療相關副作用和不良反應關懷、飲食營養(yǎng)關懷、功能鍛煉關懷、形象關懷、疼痛關懷、睡眠關懷、心理關懷等方面內容,共17個條目。借助KANO模型,每個條目進行正向提問和反向提問,根據病人對每個條目的答案(很喜歡、理所當然、無所謂、勉強接受、不喜歡)進行組合,最終列出各條目的需求類型(基本需求、期望需求、興奮需求、無差異需求和反向需求)。
1.3.3 關懷護理策略
關懷護理策略根據不同需求類型進行修訂?;拘枨笮璩掷m(xù)保持,期望需要和興奮需求需重點改進,無差異需求需完全取締,反向需求需即刻停止。頭頸部腫瘤病人關懷護理需求KANO屬性及改進策略具體內容如下。
1.3.3.1 基本需求
包括進食吞咽關懷、癥狀應對關懷、管路保護關懷、疼痛關懷、治療相關副作用和不良反應關懷、皮膚保護關懷、飲食營養(yǎng)關懷、功能鍛煉關懷。關懷護理策略:由責任護士加強病人各項臨床癥狀的關注,評估病人進食障礙和吞咽障礙嚴重程度,指導病人正確的吞咽技巧;責任護士通過示范和講解指導病人加強對治療管路的保護;責任護士介紹疾病相關癥狀和治療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及不良反應,提高病人預防識別和應對能力;責任護士教導病人疼痛放松技巧和止痛藥物的服用注意事項;責任護士告知放療病人日常生活中皮膚保護方法;為病人提供詳細的飲食指導和營養(yǎng)補充建議,根據病人功能缺失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功能鍛煉計劃;為保障基礎需求能夠持續(xù)滿足,責任護士將各項基礎關懷制作成指導手冊并發(fā)放給病人,以方便其在居家康復中學習掌握。
1.3.3.2 期望需求
包括形象關懷、家屬參與關懷、睡眠關懷、心理關懷。關懷護理策略:由責任護士向病人強調手術切口存在是正?,F象,不必關注他人目光,樂觀接受自身形象的不完美,也可在外出時佩戴口罩遮蓋和保護手術切口,向病人介紹其他病友分享和臨床效果良好的瘢痕組織消除藥物。由責任護士指導家屬積極主動參與病人疾病康復,悉心照料病人日常生活,避免對病人作出嫌棄、同情的言行舉止,多與病人分享生活趣事,陪伴病人進行功能鍛煉和社會活動。由責任護士幫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提供改善睡眠的建議,如睡前泡足、喝適量熱牛奶、聽輕音樂,減少午睡時長,睡覺時保持居室安靜等。
1.3.3.3 興奮需求
包括病友互助關懷、促進回歸社會關懷、生活調攝關懷、經濟支持關懷。關懷護理策略:由責任護士為病人組建病友交流群,指導病友分享積極的疾病體驗,分享社會相關組織以及社會救助機構和途徑等,或同地區(qū)病友共同組建社交活動。由責任護士向病人強調吸煙、嗜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對疾病造成的嚴重危害,指導病人培養(yǎng)其他健康喜好,戒除不健康生活行為,遠離煙酒環(huán)境,戒斷堅持一段時間后可對自己進行適當獎勵等。由責任護士動態(tài)了解紅十字基金會等相關救助機構救助政策,提醒符合救助標準的病人積極尋求社會救助;了解病人社區(qū)和其他機構組織的癌癥病人公益性活動,指導病人積極參與。
1.3.3.4 無差異需求
主要指頭頸部腫瘤基本知識。關懷護理策略:護士在健康教育中取消對疾病基本知識的講解。
1.3.3.5 反向需求
無。
1.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4.1 心理狀態(tài)
采用簡式簡明心境問卷(the Profile of Mood States Short Form,POMS-SF)測評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該問卷由McNair等[8]研制,國內學者王建平等[9]對其進行了漢化和信效度檢測,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691~0.932,問卷包括5個負性維度(緊張-焦慮、抑郁-沮喪、憤怒-敵意、疲乏-遲鈍、迷惑-混亂)和1個正性維度(精力-活力),共30個條目,均按照“一點也不”至“非常多”計0~4分,最后計算各維度條目均分,負性維度得分越高,表明病人心理狀況越差,正性維度得分越高,表明病人心理狀況越好。
1.4.2 生存質量
采用癌癥病人生命質量測定量表(EORTC Quality of Life Core Questionnaire,EORCT QLQ-C30)測評病人生存質量。該量表由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10]開發(fā),國內學者萬崇華等[11]對其進行了翻譯和文化調適。中文版EORCT QLQ-C30包括5個功能領域、3個癥狀領域和1個總體健康狀況領域,共30個條目,各領域最終得分通過極差化方法線性變換,使各領域粗分轉化為0~100分,功能領域和總體健康狀況領域得分越高,表明生存質量越好,癥狀領域得分越高,表明生存質量越差。
1.4.3 護理滿意度
采用自行設計的頭頸部腫瘤病人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基礎護理、健康教育、溝通交流、人文關懷4個方面,共20個條目,按照“非常不滿意”至“非常滿意”分別計1~5分,最后計算各維度條目均分,得分越高,表明病人對該方面護理工作滿意度越高。問卷正式應用前進行預試驗,測得Cronbach′s α 系數為0.813,內容效度指數為0.834。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描述,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定性資料以例數、百分比(%)描述,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病人POMS-SF評分比較(見表2)
2.2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EORCT QLQ-C30評分比較(見表3)
2.3 兩組病人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見表4)
3 討論
3.1 基于KANO模型全程關懷策略有助于改善頭頸部腫瘤病人心理狀態(tài)
錢愛新等[12]研究將基于KANO模型的人文關懷服務應用于食管癌病人化療期間,改善了病人的焦慮、抑郁情緒。本研究僅提示該護理策略下病人POMS-SF檢測水平變化,并未探討其對病人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癌癥病人的心理健康一直是臨床研究熱點,也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病人經過干預后,POMS-SF量表各負性維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正性維度評分則高于對照組(P<0.05),這一結果表明基于KANO模型全程關懷策略可有效調整頭頸部腫瘤病人情緒狀態(tài),減輕其負性心理,激發(fā)其正性情緒體驗。人文關懷護理的重點在于讓護理工作更加有溫度,避免只關注病人疾病而忽視病人本身。余健萍等[13]相關研究證實,在惡性腫瘤病人康復中加強人文關懷護理,通過舒適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等多種護理措施綜合應用,能夠大大消除病人對疾病的恐懼,增強病人的治療、康復信心,改善病人心理狀態(tài)。本研究中在關懷護理開展前導入了KANO模型,發(fā)現病人在期望需求和興奮需求屬性中心理社會方面需求尤為顯著,基于此,針對病人具體需求開展了病友、家屬、護士、社會相關機構協(xié)同的多方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疾病支持,有助于病人接受疾病、面對疾病,幫助病人在疾病治療康復過程中形成正性的心理體驗。
3.2 基于KANO模型全程關懷策略有助于提高頭頸部腫瘤病人生活質量
隨著現代醫(yī)學模式的轉變,除延長生存期外,提高癌癥病人生存質量也成為其重要醫(yī)療目標之一。頭頸部腫瘤病人受癥狀嚴重困擾、放化療副作用和預后不確定性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生存質量往往低于普通患病群體[14]。程暉等[15]在路徑化護理中融入人文關懷護理,改善了頭頸部惡性腫瘤病人的生活質量,但該研究中采用的人文關懷僅為常規(guī)措施,并無基于KANO模型全程關懷策略的相關研究。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試驗組病人EORCT QLQ-C30功能領域和總體健康狀況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01),癥狀領域評分則低于對照組(P<0.001),這一結果表明基于KANO模型全程關懷策略可促進頭頸部病人功能狀態(tài)的改善和總體健康狀況的提升,減少癥狀的不良影響。這一結果主要得益于KANO模型對病人關懷護理需求進行了詳細調查,為關懷護理工作提供了準確的干預方向。本研究發(fā)現,頭頸部腫瘤病人的關懷護理需求仍以疾病癥狀為主,疾病康復方面的需求多為基本需求,提示護理人員在關懷護理中仍需以改善軀體狀況為重點,針對病人出現的各種癥狀和治療副作用進行專科護理關懷指導,減輕軀體癥狀帶來的不適,同時病人在飲食營養(yǎng)、功能鍛煉等方面的需求也屬于基本需求,表明病人對疾病具有積極康復意愿,臨床護士不僅需關注疾病癥狀,更需要關注病人康復需求和期望,加強康復??浦笇В?6]。同時本研究針對病人的期望需求和興奮需求也進行了關懷護理改進,滿足了病人在睡眠、心理、社會等方面的關懷需求,引導病人重拾生活熱情,積極回歸社會,最終有利于促進病人整體生存質量的提升。
3.3 基于KANO模型全程關懷策略有助于提升頭頸部腫瘤病人護理滿意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試驗組各方面護理工作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01),表明基于KANO模型全程關懷策略有助于提高頭頸部腫瘤病人護理滿意度,與卞麗娟等[17]研究結果一致。KANO模型也被定義為顧客滿意度模型,本研究在關懷護理中引入KANO模型,其主要目的在于對病人的具體關懷護理需求進行科學、準確地定位、定性,以此為基礎開展關懷護理工作,有助于明確關懷護理內容。受個體差異影響,不同病人對同一關懷護理內容的認知和需求各不相同,KANO模型通過需求調查能夠解決這一個體差異,保障護士開展的關懷護理切實符合病人需求。趙宇柯等[18]研究指出,KANO模型指導護士在有效的醫(yī)療資源下,高效、及時地開展?jié)M足病人實際需求的護理工作,在提升護理效果的同時也有助于提升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鐘凱穎等[19]在相關研究中也提到,KANO模型能夠對病人的護理需求進行準確的分類并按照重要性排序,從而為護理人員設計和提供個體化的護理干預提供數據支持,為提升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提供重要的指導依據。
4 小結
基于KANO模型開展全程關懷護理策略,有助于改善頭頸部腫瘤病人心理狀態(tài),提高病人生存質量,提升病人護理滿意度。同時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如樣本量相對較少,樣本來源局限,干預時間短,研究結果可能存在偏差,干預方案也需要根據臨床不斷優(yōu)化,建議臨床學者針對上述不足在后續(xù)研究中加以改進。
參考文獻:
[1] 李玉,劉俐惠,石增霞,等.美國癌癥協(xié)會臨床指南簡析-《頭頸部腫瘤幸存者護理指南》[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9,35(3):161-165.
[2] 王世英,張寶勝,彭飛.醫(yī)院人文關懷護理“內容-評價-滿意度”實踐[J].解放軍醫(yī)院管理雜志,2019,26(5):488-490.
[3] 王垣曉,顧麗琪.乳腺癌“護理+醫(yī)務社工”人文關懷護理模式構建與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9,19(S1):78-80.
[4] 敖琴,常瑞,胡春平,等.基于Kano模型的社區(qū)高血壓管理模式探索[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19,36(4):355-358.
[5] 楊榮卓,馮曉玉,崔獻梅,等.基于Kano模型的宮頸癌化療患者出院照護需求研究[J].護理學雜志,2023,38(11):49-52.
[6] 中國抗癌協(xié)會頭頸腫瘤專業(yè)委員會,中國抗癌協(xié)會放射腫瘤專業(yè)委員會.頭頸部腫瘤綜合治療專家共識[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0,45(7):535-541.
[7] 孫振球.醫(yī)學統(tǒng)計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1.
[8] MCNAIR D M,LORR M,EDITS manual:manual for the profile of Mood States-POMS[M].San Diego:Educational and Industrial Testing Service,1992:20-21.
[9] 王建平,陳海勇,蘇文亮,等.簡式簡明心境問卷在癌癥病人應用中的信、效度[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18(6):404-407.
[10] AARONSON N K,AHMEDZAI S,BERGMAN B,et al.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LQ-C30:a quality-of-life instrument for use in 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s in oncology[J].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1993,85(5):365-376.
[11] 萬崇華,陳明清,張燦珍,等.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EORTC QLQ-C30中文版評介[J].實用腫瘤雜志,2005,20(4):353-355.
[12] 錢愛新,楊燕,劉江利.基于卡諾模型的人文關懷服務在食管癌化療期間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導報,2023,20(25):190-193.
[13] 余健萍,張薇.人文關懷護理在惡性腫瘤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22,29(8):977-979.
[14] 馬慧珍,丁麗萍,李倩,等.共情式心理關懷對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后情緒、癌因性疲乏程度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癌癥進展,2019,17(18):2227-2230.
[15] 程暉,黃琪,吳姍姍.護理路徑對口腔頜面+頭頸部惡性腫瘤患者術后呼吸道管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23,32(11):1577-1580.
[16] 張一紅.人文關懷護理對合并抑郁的肝癌患者生活質量、負性情緒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20,47(2):400-403.
[17] 卞麗娟,袁玲,汪娟,等.基于KANO模型的健康教育模式在腫瘤化療患者的應用效果評價研究[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21,37(2):338-341.
[18] 趙宇柯,徐佳琪,何雨珊,等.基于卡諾模型的PCI術后患者心臟康復信息需求的識別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7):846-850.
[19] 鐘凱穎,孫龍鳳.基于Kano模型的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需求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22,57(3):368-373.
(收稿日期:2024-01-24;修回日期:2024-10-10)
(本文編輯張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