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國少年先鋒隊成立75周年。這個與新中國一起誕生的少年兒童組織是如何創(chuàng)建發(fā)展起來的?讓我們走進安源,追溯20世紀20年代那段風起云涌的歷史。
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少年軍旅
1898年開辦的安源煤礦(原稱萍鄉(xiāng)煤礦)是20世紀初我國江南最大的煤礦;1899年動工修建的株萍鐵路是江西省最早修建的鐵路。安源境內(nèi)除路礦兩局一萬六千余名產(chǎn)業(yè)工人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群體就是工人子弟。他們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從小便在當?shù)仨肥缴蠐烀涸a貼家用。饑餓、鞭笞、凌辱是他們的家常便飯,有的七八歲就到礦上當童工?!捌嫉V工人每天工作時間為十二小時。工人皆系成年工人。唯一小部分之學徒及守房子送飯等工人為童年工人”。在井下扯拖的童工最為艱苦,他們嘴里銜著一盞小油燈,拖著100多斤重的煤筐,匍匐著身子在井下一步一步地爬行??柿酥荒芎赛c煤水,累了也得不到休息,還經(jīng)常遭到洋人、監(jiān)工毒打?!吧倌赀M炭棚,老來背竹筒,病了趕你走,死了不如狗”這首歌謠,就是對安源童工悲慘生活的真實寫照。
1921年7月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后,決定把組織工人運動作為黨的主要目標,并于8月11日成立了領(lǐng)導工人運動的公開機構(gòu)——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該組織自成立起便關(guān)注少年兒童運動。發(fā)出《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宣言》指出,“還有千萬的小孩子們,不分日夜到紡織等工廠里去作工,變成了資本家的新式奴隸”“我們只有把一個產(chǎn)業(yè)底下的勞動者,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少,都組織起來,做成一個產(chǎn)業(yè)組合。因為這樣一個團體才能算是一個有力的組織”。
1921年12月,毛澤東委派李立三來安源工作。李立三在安源創(chuàng)辦平民小學,免費招收工人子弟讀書,開始向少年兒童講授文化知識,傳播革命道理。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編印的《小學國語教科書》深受安源少年兒童喜愛。通俗易懂的文字,豐富多彩的內(nèi)容,深深吸引著他們。如第二十八課《兄弟們!想想看》一文中,將殘酷壓迫剝削工人的資本家比作吃喝窮人血肉的秋老虎。第八課《早婚之害》、第十課《女子的能力》、第十一課《木蘭辭》,則是宣傳婦女要翻身解放,必須反抗早婚,鍛煉“女子的能力”,像花木蘭一樣,為國家作貢獻。教科書還刊載了陳獨秀的演講詞《勞動者底覺悟》、李漢俊的《金錢和勞動》、沈玄廬的小說《機器》《列寧略傳》等文章。不僅啟迪和喚醒了安源少年兒童沉睡的心靈,更在他們的心中播下了信仰的種子,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1922年1月,李立三創(chuàng)辦了工人夜校,宣傳社會主義思想,發(fā)現(xiàn)工人中的優(yōu)秀分子,并從中吸收一批先進分子加入青年團和共產(chǎn)黨。1922年5月1日,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正式成立。同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開。大會通過的《關(guān)于少年運動問題的決議案》指出,“凡是受掠奪的少年們所在的地方,都是共產(chǎn)主義要去活動的地方,要在這些地方組織他們引導他們做種種經(jīng)濟的奮斗,這是吸引他們歸依共產(chǎn)主義革命隊伍旗幟最有效的道路”“中國少年運動的先鋒,他不但要在共產(chǎn)主義與少年國際領(lǐng)導之下為了少年勞動者經(jīng)濟和文化利益而奮斗,將他們組成了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少年軍旅,他同時要聯(lián)絡中國一切被壓迫的少年們的革命勢力在一條民主革命的聯(lián)合戰(zhàn)線上,引導他們做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奮斗”。這為安源組建少年兒童組織指明了路徑,提供了遵循。
1922年9月,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獲得勝利。1922年4月,在父輩們的革命熏陶下組織起來的安源工人子弟,在罷工斗爭中茁壯成長。他們紛紛學著大人們的樣子,積極參加工人俱樂部組織的各項革命活動。工人集會游行,他們跟在隊伍后面揮動小旗,高呼口號;工人與資本家斗爭,他們吶喊助威;工人貼標語、散傳單,他們總是搶著干??吹缴倌陜和刑N藏著極大的革命積極性,安源黨組織負責人意識到,只要將這些孩子們組織起來,經(jīng)受革命斗爭鍛煉和考驗,定能成為一支生龍活虎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少年軍旅”。于是,指示青年團安源地委和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青年部負責,盡快在安源組建少年兒童組織。
1924年5月,在安源路礦工人子弟學校,一個屬于安源少年兒童自己的正式組織成立了,這個組織就叫“勞動童子軍(隨著革命形勢的變化,勞動童子軍先后更名為童子軍、兒童團、兒童同樂團、童子團等)”。組織宗旨是“順應社會需要,發(fā)展兒童本能,以培養(yǎng)健全的國民基礎(chǔ),訓練工人子弟,養(yǎng)成其活潑勇敢的精神和有紀律有組織的行動”。青年團安源地委農(nóng)工部委員、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青年部部長黃五一擔任勞動童子軍軍長。
安源勞動童子軍下轄1個團、3個分隊、8個排,共64人,均為安源路礦工人子弟學校學生。團部設(shè)在安源新街菜市場后面。學校花費55.36元大洋,為童子軍購買了服裝、標識、木棒等用具。
勞動童子軍制定了條規(guī),實行嚴格的紀律。條規(guī)“一共十二條:一要誠實不虛假;二要出力盡忠;三要幫扶人;四要和人親愛;五要重禮節(jié);六要愛惜一切生命;七要服從;八要常??旎睿痪乓€;十要勇往敢做;十一要清整高尚;十二要重公德”。勞動童子軍的主要任務是:協(xié)助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站崗放哨,開展革命宣傳活動。
首次公開亮相
1924年6月1日,安源路礦工人學校補習部子弟部學生參加長沙“六一慘案”周年紀念大會,并聯(lián)合安源勞動童子軍游行示威,近千名安源工人子弟學校師生參加。64名少年兒童組成的安源勞動童子軍方隊,身穿統(tǒng)一的藍色衣服、黃色西裝短褲,頭戴黃色帽子,手持木棒,脖子上系一根紅飄帶,8人一排組成縱隊,邁著整齊的步伐,器宇軒昂地行進在安源街頭。這是安源勞動童子軍首次公開亮相。圍觀的市民第一次看到安源路礦工人子弟個個精神抖擻、意氣風發(fā),紛紛報以熱烈掌聲。
此后,安源勞動童子軍經(jīng)常參加各種慶祝、紀念活動。1924年9月14日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兩周年紀念活動、雙十節(jié)紀念會和1925年4月悼念孫中山、5月7日國恥紀念大會,安源勞動童子軍均參加,并示威游行,散發(fā)傳單。五九國恥紀念日,安源兒童團不僅參加游行示威、散發(fā)傳單和講演,還到各商店搜查洋貨。1925年1月,安源工人為反對萍鄉(xiāng)煤礦局取消工人年終夾餉舉行第二次大罷工。為了做好宣傳鼓動工作,工人俱樂部印刷了《請看萍礦取消工人年終夾餉之理由》《萍礦工人同萍礦算算賬》等傳單。大人張貼不方便,容易暴露,俱樂部便選派兒童團員去承擔這一任務。孩子們把傳單藏在書包里,傳單的反面涂好了柏膠,再用一個小竹筒里面裝上清水,晚上見四處無人,便把水噴在墻上,貼上涂有柏膠的傳單,很快就粘緊了。有的地方太高了貼不到,兒童團員便一個人蹲在地上,另一人踏其肩上,用疊羅漢的方法去貼。一個晚上就把傳單貼到了礦警隊、商會、花沖營和安源的街頭巷尾。由于兒童團等各方面的配合支持,安源工人第二次大罷工獲得勝利。1925年8月,青年團安源地委在工人學校第一校和第三校分別建立了兒童團第一支部和第三支部,并編印出版了《肯干周刊》和《前進周刊》。
堅持斗爭 組織變遷
1925年9月21日凌晨,湘贛兩省軍閥武力封鎖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和工人學校,制造了九月慘案,安源工人運動第一次慘遭失敗。勞動童子軍團部也被查抄,但是,兒童團員們的革命活動并未停止。王毅、金鐸、楊秀蘭等兒童團員打聽到關(guān)押在盛公祠炮臺腳下的部分教員和工人骨干在牢房沒有飯吃,“遂發(fā)起募捐援助(其中六個是小學生同志),募得百余串錢,按日送飯送給在牢諸人吃,并常去牢中慰問和傳遞消息”。
同年10月16日,黃靜源被敵人槍殺于安源半邊街廣場,并被“暴尸示眾三天”。白色恐怖籠罩下,繼續(xù)堅持斗爭的安源工人決定在廣場“飛行集會”悼念黃靜源烈士。為了便于掩護和撤離,安源工人決定選派幾名機智勇敢的兒童團員承擔散發(fā)傳單的任務。追悼會那天,他們將事先寫好的“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萬歲!”“黃靜源精神不死!”“打倒軍閥!”等標語交給兒童團員。追悼會開始后,這些孩子從煤堆上下來,一人拿一卷標語,滾成圓筒夾在腋下,在人群中擠來擠去,一張張往外抽發(fā),很快到處都是標語。后來被工頭發(fā)現(xiàn)了,調(diào)來礦警隊抓人。兒童團員們將標語往天上一丟,從四面八方跑開。
1926年9月6日,北伐軍占領(lǐng)萍鄉(xiāng)。9月10日,萬名安源工人隆重集會,宣布恢復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改名為萍礦總工會。早在1926年7月,安源兒童團就著手重建。據(jù)當時《青年團湖南區(qū)委七個月來工作之概況報告》記載,“兒童運動,開始不久,已有成績者:安源兒童團,即可成立,團員已有八九十人,以工人子弟學校學生為多”。北伐軍到安源后,安源兒童團改名為兒童同樂團,團長叫楊世橋(鐵路工人的兒子)。兒童團與女界聯(lián)合會、青年改造社一道開始公開活動?!熬e行公開講演,題目是婦女、兒童、改造社的社員均應努力革命工作”。1926年10月31日下午1時,萍鄉(xiāng)女界聯(lián)合會舉行升旗典禮,安源兒童同樂團派代表參加。
在大革命洪流推動下,安源兒童團逐漸壯大。到1926年11月,“安源兒童同樂團,現(xiàn)有團員三百五十多人,活動地域及四部,開了一次訓練大會,到團員二百余人,曾舉行演劇三次,一回是在距安源十數(shù)里的一個村鎮(zhèn)——上埠表演的。各種民眾集會,均去參加”。
長沙馬日事變發(fā)生后,國民黨反動派沿株萍鐵路進犯萍鄉(xiāng)、安源。1927年6月6日,敵人進犯安源,搗毀了各民眾團體,安源兒童同樂團被迫停止活動。6月14日,萍鄉(xiāng)的土豪劣紳糾集反動武裝,利用封建地方觀念和宗族關(guān)系,煽動和欺騙數(shù)萬農(nóng)民圍攻安源。黨組織領(lǐng)導安源工人奮起反抗,展開了安源保衛(wèi)戰(zhàn)。安源部分兒童團員也參加了這次行動,進行革命宣傳、站崗放哨,替守衛(wèi)據(jù)點的安源工人糾察隊送水送飯。經(jīng)過7天7夜的浴血奮戰(zhàn),打退了敵人進攻,保住了安源這塊革命陣地。
1928年5月末6月初,中共湖南省委、湘東特委機關(guān)移駐安源后,中共安源市委于6月5日召開黨員代表大會,通過了《安源市目前工作決議案》,其中提到了兒童團的工作:童子團暫組織一團(一團三隊,一隊三排,一排十八人)以勞工子弟(六歲至十四歲)為主要成分。按此計劃,兒童團一隊應為54人,一團應為162人。然而,建立紅色兒童團談何容易。8月中旬,由于叛徒出賣,湖南省清鄉(xiāng)督辦署總辦何鍵親自帶兵突襲安源,破獲中共湖南省委、湘東特委、安源市委和萍鄉(xiāng)縣委等9個設(shè)在安源的活動機關(guān),逮捕和殺害了許多黨的重要干部。重建中的安源童子團還未來得及正式成立,便被敵人扼殺在搖籃之中。
1930年紅軍在安源三次擴軍籌餉,10月下旬毛澤東、朱德率紅一方面軍到安源,幫助成立了安源蘇維埃政府,恢復了兒童團等組織。在歡迎紅軍群眾大會上,兒童團唱起了兒童團團歌:走上前去,同志們!向前,曙光在前頭……紅軍離開安源后,國民黨反動派卷土重來,兒童團活動被迫停頓了下來。
1930年紅軍離開安源后,中國共產(chǎn)黨在萍鄉(xiāng)的工作重心開始由城市轉(zhuǎn)入山區(qū)。安源工人運動也接近尾聲。隨著安源工人運動的興起而創(chuàng)建的紅色兒童團開始在其他地方建立和發(fā)展起來。無論是在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還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革命的少年始終吹響著永遠跟黨走的號角,終于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成為中國少年先鋒隊的一員。
(作者黃洋系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研究館員、副館長,江西省安源精神研究會理事;周毅璇系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資料征集研究室科員)
責任編輯/陳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