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落實核心素養(yǎng)已經成為一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點.主題教學以系統(tǒng)化思想為基礎,從整體的視角出發(fā),整合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過程,使得學生在主題引領下,理解數學知識,發(fā)展數學思維,提升數學能力,最終實現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文章聚焦于此,圍繞主題教學的內涵、優(yōu)勢進行了簡要介紹,隨即結合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一次函數”教學實踐為例,針對主題教學模式的具體開展路徑展開探究,旨在探索數學課堂教學新樣態(tài),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主題教學;開展路徑
【基金項目】文章是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2023年度開放課題《聚焦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主題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批準號:KCA2023189)的研究成果之一
引 言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作為現階段數學課堂教學的綱領性文件,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建立起能夠支撐有意義、有價值的結構化知識體系,并借助合適的主題整合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在主題式學習中,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始終停留在課時教學中,學生在碎片化的學習活動中,認知水平始終停留在知識的表層階段,難以觸及數學知識點的內核,無法獲得綜合性發(fā)展.主題教學模式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課時教學的弊端,以系統(tǒng)化思想教學基礎,從整體的視角凝練學習主題,整合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案,使得學生在主題引領下,完成數學知識的深度探究,并在知識探究的過程中,促進了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
一、初中主題教學的概述
(一)主題教學模式內涵
主題教學契合了《新課標》要求,是對傳統(tǒng)教學內容的突破.在主題教學模式中,“主題”是指能夠體現整體內容的中心思想,就數學學科來說,主題是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分析,構造出能夠體現知識本質、數學思想、核心素養(yǎng)的“主題”.因此,從這一角度上來說,主題教學是立足于數學學科的特點,以促進學生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主要目標,并應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有機整合教學內容,凝練教學主題,選擇最佳的教學策略,使得學生在主題學習中獲得成長與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模式.
(二)初中數學主題教學的優(yōu)勢
首先,有助于打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相比,主題教學模式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了學習、探究空間.可以說,在主題教學中,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明顯高漲,使得原本嚴肅、呆板的數學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活潑.而結合研究發(fā)現,課堂氛圍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在輕松、自由、活潑的數學課堂氛圍中,有助于打開學生的數學思維、促進數學思維的轉換,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另外,輕松、自由、活潑的課堂氛圍也契合了初中生的學習特點,有助于引領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提升其學習積極性.
其次,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與其他學科相比,數學知識更加抽象,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不僅僅要集中注意力,還應不斷地轉換思維,才能逐漸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但是這一學習過程相對比較枯燥,極容易導致學生滋生出負面情緒,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在主題教學中,教師從整體的視角出發(fā),結合初中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過程,使得學生在情境引領、問題導向下,通過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學習.如此,最大限度激活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學生在主動探究中,感悟到數學學科的魅力.
最后,有助于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教師和學生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兩個部分,師生之間的互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往,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更加傾向于單向灌輸,兩大學習主體之間交流和互動的機會比較少.學生在這種被動接受的學習模式下,思維逐漸固化,很難獲得綜合性發(fā)展.而在主題教學模式下,教師則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互動空間,課堂教學中心逐漸從教師轉向學生,使得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中,完成了數學知識的高效學習.
二、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主題教學原則分析
主題教學已成為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有力手段.為了充分發(fā)揮主題教學模式的價值,教師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科學組織主題教學.
原則一,主題鮮明.在主題教學活動中,主題是教學活動的基礎.通常,教師在組織和開展主題教學時,應具備鮮明的主題意識,并對主題形成清晰、深刻地認知;另一方面,在主題教學模式下,教師應理解主題的意義,設置與主題相契合的教學活動,真正彰顯出主題教學的價值.
原則二,內容系統(tǒng).在主題教學中,教學內容緊緊圍繞主題開展,且各個知識點之間存在極強的系統(tǒng)性.具體來說,在主題教學活動中,教師聚焦主題這一中心,為學生建構起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并基于學生的認知結構、思維水平、個體經驗、認知規(guī)律等,將新舊知識整合起來,能夠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原則三,教學循序漸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其思維發(fā)展水平、知識接受程度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對知識接受程度存在一定的漸進性.因此,教師在組織和開展主題教學時,也應遵循漸進性的原則,基于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循序漸進地開展課堂教學,使得學生漸進性的學習中,逐漸加深知識的理解,促進思維發(fā)展水平的發(fā)展.
三、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初中數學主題教學構建路徑
為對主題教學的構建路徑展開深入研究,筆者結合北師大八年級上“一次函數”教學實踐為例,從以下幾個維度展開探究:
(一)確定教學主題
主題是主題教學模式的核心,引領著后續(xù)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開展,具備“統(tǒng)帥”作用.通常,教師在確定學習主題之前,應對《新課標》進行深層次剖析與解讀,了解其對本章節(jié)教學的要求;同時,對教材上的內容進行全面的分析,了解本章節(jié)中的數學知識結構,明確本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核心知識點,以及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基礎.在此基礎上,即可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確定出最佳的學習主題.例如,在“一次函數”的主題教學開展之前,教師就按照上述的原則,對《新課標》、教材內容進行了深層次解讀.經解讀發(fā)現:初中所學的函數內容包括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反比例函數.其中,一次函數屬于基本函數,最先被學生所接觸,是學習其他函數的基礎.就北師大版教材中,《一次函數》章節(jié)中所包含的內容主要有“函數”“一次函數”“一次函數的圖像”“一次函數的表達方式”“一次函數的應用”.同時,在《新課標》中,也對《一次函數》教學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如:了解常量、變量的意義;了解函數概念和三種表示方法;能夠結合圖像對函數的關系進行分析;能夠結合生活中真實的情境,分析一次函數的意義,并結合題目中的已知條件,精準地寫出一次函數的表達方法;能夠結合一次函數的表達式,精準畫出函數圖像,并根據k>0/k<0的條件,對圖像的變化情況進行討論;能夠利用一次函數解決實際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基于八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新課標》中“運用數學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的要求,將本單元學習主題確定為“建立函數意識,理解變化與對應關系,弄清一次函數的本質,體會其實際應用”,以此引領著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
(二)明確主題教學目標
在主題教學活動中,教學目標是基礎和關鍵,明確了學生所要達到的水平,引領著整個課堂教學的走向.鑒于教學目標的重要性,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之前,應對班級內部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全面、深層次地解讀.通常,教師在對教材內容進行解讀時,應從整體的視角出發(fā),對教材中相關內容的安排,以及在整個課程中的地位展開解讀.同時,教師應關注教材中內容安排的整體思路,以及例題、習題設計的典型性、層次性;在對學生進行分析時,應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認知狀況,把握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能力,了解其學習習慣、思維方式、學習方法和特點,正視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性,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面臨的知識困難點、疑惑點等.在此基礎上,結合《新課標》下的具體要求,設計出與學生認知發(fā)展區(qū)相契合的教學目標.在“一次函數”主題教學中,教師就設計出了與八年級學生實際學情相契合的教學目標:1.基于簡單實際問題中數量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作為背景,引領學生經歷“尋找常量和變量—建立模型—討論函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這一過程,體會函數的內涵意義;2.結合實例了解函數的概念,掌握常量和變量意義,并從中體會其中蘊含的“變化與對應”思想;掌握函數常見的三種表示方法;能夠結合圖像分析函數關系;3.能夠確定出簡單函數中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并對函數值進行求解;4.能夠結合實際情境理解一次函數的意義,并結合一次函數的表達方式將其圖像繪制出來,并判斷該函數的增減變化;能夠利用函數解決實際問題;5.開展探究性課題學習,體會建立數學模型的方法,并掌握運用一次函數知識解釋問題的能力.
(三)科學設計教學過程
在主題教學模式中,為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教師還應聚焦教學目標,科學設計整個教學活動,使得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中,完成知識內化、思維發(fā)展、能力提升,真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具體來說,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一方面,應基于學生學情設計出能夠引發(fā)學生深度思考的問題情境.另一方面,基于學生發(fā)展設計探究任務.在主題教學模式下,教師應聚焦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科學設計出具備挑戰(zhàn)性的問題,以問題作為思維引導的“錨點”,使得學生在層層遞進問題的引領下,經歷“思考—探究—解決”等過程,最終在全身心參與中,促進其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在“一次函數”主題教學中,教師就遵循上述原則,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進行了重新設計.對此,筆者結合“變量與函數”這一知識點為例,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進行了如下安排:
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引領學生進入探究學習活動中.在主題教學活動中,教師以生活為載體,搜集了大量的資料,并借助多媒體的信息技術將其呈現出來,包括:人口數量隨著年份變化而變化、一天中氣溫隨著時間而發(fā)生變化等,使得學生在生活的場景中,對變量形成初步地感知,并引領學生逐漸進入到新知識的探究中.同時,學生在生活情境的分析中,也逐漸形成了運用數學眼光觀察世界的素養(yǎng).
其次,問題引導.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以高鐵運行情境入手,為學生展示了高鐵勻速行駛的速度為350km/h,引領學生根據路程和時間、速度之間的關系,先列出其中的關系.之后,引領學生思考:在上述問題中,哪些量一直處于變化之中,哪些量并未發(fā)生變化?對于給定的時間t,能夠確定出路程s的值嗎?對于給定的每一個時間t,路程s則有幾個對應值?嘗試將路程s和時間t之間的關系式寫出來.另外,教師還可為學生展示近幾年的人口統(tǒng)計表,指導學生將年份、人口數分別記作x、y,之后引領學生對教師給出的表格進行觀察,并思考:這一問題中擁有幾個變量?對于每個特定的年份x,相應的總人口數y是否確定?針對每一個特定的年份x,總人口數對應的y具備幾個值?接著,使得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通過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等過程,最終完成了“變量和常量”的探究學習.同時,學生在探究學習中,逐漸形成了一定的函數意識,理解了函數的本質,掌握了函數常見的三種表示方法.
再次,實踐應用.通過上一個階段探究學習,學生已經基本上掌握了變量和常量這一知識點.接著,教師又結合學生的學習效果,從實際生活出發(fā),為學生列舉了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引領學生對其進行分析,找出其中的變量和常量.例如,某地區(qū)的自來水價為4元/t,居民甲每月的用水量為xt,每月應繳納的水費為y元;圓的半徑為r,周長為C,圓周率為π;某電影院中電影票的售價為30元/張,該電影院中某場電影共售出x張票,票房收入為y元;如此,學生在生活化問題的分析中,對“變量和常量”這一概念形成了深刻地理解,深刻體會了函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最后,總結反思.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領價值,指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進行總結反思,概括本節(jié)課中所學的知識,以及學習中還存在哪些疑問?
(四)全面客觀評價教學結果
在主題教學模式下,教師還應對整個教學過程展開全方位、客觀的評價,充分發(fā)揮教學評價的診斷、激勵等價值功效,促使數學課堂教學進入良性循環(huán)中.鑒于此,教師在開展評價時,應堅持“教—學—評”一致性的原則,聚焦“一次函數”教學目標,設計出與其針對性評價目標和標準,確保每一項教學目標都具備與其相對應的評價任務和標準.同時,教師應將教學評價和課堂教學整合起來,使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另一方面,在開展教學評價時,教師還應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評價中,使得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評價中,使其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形成清晰的自我認知,并從中獲得成長與發(fā)展.此外,在優(yōu)化教學評價時,還應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利用課堂表現、課堂檢測、作業(yè)表現、學習匯報等方式進行評價.如此一來,使得學生在科學合理地評價中,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結 語
綜上所述,主題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相比,更契合《新課標》的要求,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力抓手.鑒于此,初中數學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應立足于主題教學模式的內涵,科學確定學習主題、明確主題教學目標、科學設計教學過程、全面客觀評價教學結果,使得學生在主題式學習中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并在學習中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戴藝清.基于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單元主題教學研究:以“相交線與平行線”的教學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23(14):55-57.
[2]雍鴻雄,李旭東,張江龍.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數學單元主題教學設計研究[J].新課程,2022(6):28-29.
[3]陳園園.重視單元主題教學,落實數學核心素養(yǎng)[J].新課程,2022(6):50-51.
[4]胡艷.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主題教學研究[D].重慶:重慶三峽學院,2021.
[5]李明.數學素養(yǎng)背景下單元主題教學設計與實踐[J].試題與研究,2021(1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