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反思性教學是一種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統(tǒng)一起來的教學理論,具有創(chuàng)造性、推理性、探究性等特點,可以讓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為學生帶來適當的啟發(fā)和引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巧妙應用反思性教學,組織開展反思活動,能夠逐步提升數學教學整體成效.基于此,文章以華東師大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正數和負數”教學為例,從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與課后反思等層面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反思性教學的實踐應用策略進行了深入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反思性教學;初中數學;教學實踐
引 言
初中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推理性和邏輯性等特點,教師在數學知識教學過程中容易陷入誤區(qū),這既會影響知識整體教學效果和質量,還會限制數學教學功能作用發(fā)揮.為進一步提升和強化教學有效性,讓數學教學能夠更具深度和廣度,教師應該依據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采取新型的數學教學形式,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從而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數學知識.反思性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課程教學形式,是助力教學創(chuàng)新改革的重要舉措.因此,教師可以將初中數學教學與反思性教學有機整合,建構反思性的數學課程教學體系,借助反思指導促進數學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為數學教學深入落實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課前反思———做好課前指導
反思性教學并不是單純指在教學后進行思考與分析,相反,反思需要貫穿課堂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在教學備課時期,教師組織開展教學反思十分有必要,這對于教學問題解決與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具有引領作用.通常情況下,在課前備課過程中極易出現教學內容、教學技巧和方法不符合學生認知,與學生知識接受能力和獲取能力存在一定反差的情況,進而造成學生無法吸收與獲取知識,影響學生后續(xù)課堂學習質量.為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開始前,教師可以通過發(fā)布預習任務、預習方案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預習,并在此基礎上綜合考量學生預習情況,積極合理進行教學反思,提前預測和判斷學生知識接受程度、知識學習需求,從而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手段,確保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和完整性.
例如,在“正數和負數”課前備課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結合本課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正確區(qū)分和判斷兩種意義、內容不同的量”為學生布置以下預習任務:
1.自主預習文本,思考分析數的概念.2.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地圖、氣溫圖、商場收支圖等,嘗試正確表達這些數.在學生預習任務完成之后,教師要及時觀察與判斷學生的預習情況,及時開展教學反思工作,反思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反思學生學習情況:學生是否可以理解和認識數的概念.2.反思學生學習能力:學生是否可以與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聯(lián)系學習新知、解決處理各種問題.
在初中數學教學開始前,通過反思,教師能更好地把握學生的知識學習情況,對課堂教學產生更為直觀的認識與路徑,進而為后續(xù)的課堂教學流程、教學活動把控提供助力,確保教學質量可以潛移默化提升.除了教師反思之外,教師還可指導學生根據預習結果等反思自己學習情況和能力水平,不斷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和觀念,為后續(xù)高效、直觀學習知識提供一定助力.
二、課中反思———做好教學引導
課中反思是反思性教學最主要、最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助力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科學合理組織開展課中反思活動,以此明確掌握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亮點與不足之處,同時,要與學生交流互動,引導學生反思學習中的錯誤,從而不斷改善“教”“學”組織模式,為教學質量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反思課堂教學的方法,發(fā)揚優(yōu)勢
課堂教學方法是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教學效率的關鍵因素,對于教學改革也有促進作用.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及時反思課堂教學方法,考量教學方法是否具有引領與指導等功能作用,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數學知識學習有效性.比如,反思直觀形象的實踐操作活動,是否可以讓學生探究欲望提升;創(chuàng)設有趣新穎的情境,是否可以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等.教師通過對課堂教學方法進行反思和探究,并發(fā)揚其優(yōu)勢,能夠清晰明確不同教學方法的應用質量和價值,考量不同教學手段的功能作用,為后續(xù)數學課堂教學開展提供參考依據和經驗,獲取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
(二)反思課堂教學中的不足,改進思路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無論教學方案和計劃是否完整,都可能會存在問題和不足,影響教學質量.比如教材處理與設置不合理、教學方法選擇應用不到位、師生交流互動欠缺以及并未及時處理解決學生數學學習中的不足和認知障礙等,都容易造成課堂教學質量達不到預期要求,最終影響教學成效.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要善于反思、總結課堂教學的不足,發(fā)現教學中的影響因素,從而確定改善和優(yōu)化方法、優(yōu)化策略,避免同類型問題繼續(xù)出現.
例如,在“正數和負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學質量反思的內容為:課堂教學活動是否適應學生認知能力和知識積累;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選擇是否科學合理性;師生交流合作、生生交流互動的質量是否達標;學生是否可以清晰且正確地掌握課堂教學中講授的重點與疑難點;教學引導和猜想是否科學合理;教學中存在的偏差問題調整和處理是否合理?通過反思這些教學內容,可以發(fā)現,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概念講解并不全面和完整的問題,這也就造成部分學生對正負數概念有不正確的認識,無法靈活巧妙利用正負數概念知識解決具體的問題,進而導致課堂習題錯誤率增加.而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及時有效指導學生,讓學生相互交流互動,分享自己關于正負數概念的認識和了解,并在這一基礎上為學生設置一系列練習題,讓學生回顧課堂所學的正負數知識,自主處理和解答.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反思結果,針對后續(xù)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案進行及時調整和優(yōu)化,為學生學習新知識點提供探究思考機會.如此,通過反思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教師能夠精準獲取教學設計過程中忽略的內容和知識點,并及時有效地改善,這樣不僅可以解決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遇到的難點,改善學生學習思路,還可以減少教學中的疏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三)引導學生反思學習中的錯誤,分析原因
在初中數學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經常會出現各種問題和錯誤,這些錯誤可以突出反映學生學習能力的不足之處以及學生認知障礙問題等.對此,教師需要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引導學生及時反思與考量這些錯誤,明確掌握這些錯誤出現的原因,并在這一基礎上,鼓勵學生將錯誤的結果推翻,改善學習思路、學習理念,最終實現有意義、有目的的學習.
例如,在“正數和負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以下幾道遷移應用習題1:花花從學校出發(fā)朝向東邊走了200米之后,向北走了150米,又回頭走了100米,繼續(xù)向西走180米,又回頭走80米.問題1:請問如果向東邊行走200米,可以記作+200,回頭走100米記作-100,向北邊行走150米,可以記作什么?問題2:請你將花花的行走軌跡畫出來,并使用正負數表示花花最后所處的位置.對于問題1,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可以快速得出答案,即向北走150米能夠記作+150;對于問題2,花花最后所處的位置,學生相互對照發(fā)現,大家答案并不統(tǒng)一.對此,教師要鼓勵與指導學生自主反思,思考自己的解題思路、解題方向,判斷解題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不足,通過反思,學生可以發(fā)現,出現這一問題與自己方向感薄弱,無法精準掌握與考量花花所處的位置有關.在找到錯誤問題的原因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采取小組合作的模式,設計一個圖形,也可列一個直角坐標系,直觀精準展示花花所處的位置,交流分析解決問題.如此,通過引導學生反思錯誤,深入分析錯誤問題出現的最主要原因,可以提升學生自我反思能力,讓學生明確掌握自己的學習情況和狀態(tài),改善學習思路,總結學習經驗和教訓,為學生未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課后反思———助力教學改革
(一)反思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結束并不意味著教學目標落實與教學任務結束,相反,在課堂教學之后,初中數學教師還需要積極主動展開教學后反思,反思回顧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即反思課堂中的得失、課堂中存在的疏漏和缺陷,確認教學質量和效果是否符合備課階段自己的預期.對于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教師要正視自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及時有效總結解決舉措,并相應地調整和改善教學舉措和教學思路,修訂和改善后續(xù)課堂教學方案,從而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上,讓課前、課中與課后教學可以有機整合,相互關聯(lián).
例如,在對“正數和負數”課堂教學進行反思回顧可以發(fā)現,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關注正負數概念解釋,以及正負數意義的呈現,即利用增加減少、后退前進、收入支出等手段,來表明正負數代表的量,而對于“0”這個數,以及“0”不是負數也不是整數,卻進行簡單講解,忽略了“0”的特殊性以及學生可能對于“-0”的疑問,這種偏差極易導致學生產生誤解與困惑.因此,教師在反思結束之后,應該及時調整后續(xù)教學流程和思路,比如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在學生對正負數概念有正確理解和認識情況下,讓學生自主推理思考,最大程度提升整節(jié)課教學效率.此外,除了反思教學缺陷和偏差之外,教師還需要反思與回顧課堂教學過程中吸引學習注意力的“亮點”之處,考慮“教學亮點”如何形成和產生,思考在未來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進一步發(fā)揮此類亮點等.如此,通過回顧課堂教學,展開教后反思,教師可以清晰掌握知識點的教學思路,樹立完整的教學脈絡,也有利于教師在后續(xù)課堂教學中針對自己的不足進行改善,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契合度,進而讓課堂教學更加符合學生思維,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成效的目的.
(二)反思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對于后續(xù)教學活動規(guī)劃設計具有一定的導向.因此,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初中數學教師還需要針對教學設計方案和計劃進行反思.一是反思教學目標,明確掌握教學目標設計的科學合理性,二是反思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的安排,明確掌握教學方案安排與學生知識接受情況程度;三是反思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否完整全面、教學時間的安排與設計是否具有系統(tǒng)化特點等.在教學設計反思與考量的基礎上,再科學合理改善教學目標、教學方案和計劃,可以進一步提升后續(xù)課堂教學規(guī)劃設計質量.
結 語
綜上所述,反思性教學是一種助力課程教學創(chuàng)新改革的重要舉措,能夠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提升課程教學整體質量和水平.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反思性教學與數學課程教學深度整合,科學合理開展教前反思、教中反思和教后反思,以期全面了解課程教學的優(yōu)缺點,為數學課堂教學有效開展打下堅實基礎,讓課堂教學更具成效.
【參考文獻】
[1]張茂林.尋回教學目標放在教師心中: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反思研究[J].新課程,2020(28):130.
[2]吳月紅.以生為本,尋找初中數學教學研究的切入點:以學生的反思性學習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20(32):51-52.
[3]周曉瑜.初中數學探究性問題開放性教學實踐與反思:以中考第一輪“圖形與幾何”復習為例[J].中學數學,2021(6):39-40.
[4]呂春秀.反思典型課例,透視教學實際: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中),2019(2):171.
[5]徐冉冉,裘曉麗,姚一玲,等.基于教師—研究者伙伴關系的初中數學教學改進:以“一次函數”“問題提出教學”為例[J].數學教育學報,2021,30(1):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