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散步,微風輕輕拂過面頰,十分舒心愜意。忽然間,氤氳的花香陣陣襲來,芬芳馥郁,引得我四下尋覓。終于發(fā)現(xiàn)不遠處有棵桂樹,蔥郁的葉間,細碎花瓣密密匝匝,一團團盛開在枝條上,就連低處的枝丫上,也探出小花朵。這桂樹或許沐浴燦爛的秋陽,或許經過一場淅淅瀝瀝的雨,或許在清露的滋潤下,不知何時,花悄然開放了。
清甜的香讓我不由得想起農村老家那棵桂樹。20世紀九十年代,縣城有位親戚家的房屋要拆遷,院內一棵桂樹已有些年份了,但從未開過花。那時桂樹不多見,有一定經濟價值,因而舍不得丟棄,便移栽至我家。
鄉(xiāng)村的陽光充足,通風也好,再加上施了有機肥,這樹越長越粗壯,枝繁葉茂,遺憾的是一直未開花。一日,那位親戚來我家做客,不知他聽誰說的,桂花對周邊環(huán)境有要求,不遠處的糞坑可能會影響它開花。后來村里開展環(huán)境整治,將露天糞坑改為“三格式”化糞池,臭味消失了。說來也巧,次年這棵桂樹果真開花了。雖是星星點點,但那金黃色的花,一眼便認出是金桂,著實讓一家人驚喜不已。此后,花越開越旺,香氣也越來越濃郁,有的年份還開了兩次呢。
此樹的形態(tài)非常好,主干直立,在兩米多高處才有分枝,宛若一把巨大的綠傘,青翠欲滴。每到中秋前后,密集的枝丫上,一簇簇花綴于墨綠色葉間,芳香漫溢,撲鼻而來,香飄半個小村,真乃“自是花中第一流?!?/p>
我在縣城工作,每逢周末,都要回到老家看看。開花的日子,我駐足在桂樹下,金黃的花或藏在枝葉間,或擠擠挨挨躍上枝頭。這香味一點也不做作,帶有幾分甜蜜的氣息,抑或有幾分綿綿的溫柔,縈繞于鼻尖,彌漫于周身,連心也被熏得澄明,誰不喜愛呢?無怪乎古人詩贊:“紅紫有偏尚,桂花總宜人?!?/p>
夜晚,清風微漾,從窗戶飄進,香氣隨風一波又一波潛入,在房間回旋著。我站在窗前,月色似銀,清輝流瀉,給桂花披上一層銀白色輕紗?!肮鹱釉轮新洌煜阍仆怙h?!惫鹩捌沛?,桂花仿佛從月宮落入我家,靜靜地溢出芳香,在夜色中悠悠浮動,無聲敘述著明月的韻味、秋夜的靜美。我確定,白晝的桂香絕無這般醇厚,更缺少素淡的高潔和脫俗的神韻。“桂香浮動月黃昏”的意境大抵如此吧?
每年桂花盛開時,母親都會采花。母親告訴我,帶有露珠的花,香氣才不易流失,因而需起早采。晶瑩的露珠潤了葉也潤了花,桂樹愈加雅致。低處的花,母親一只手拽著樹枝,另一只手往竹簍里擼桂花。高處的花,則在樹下放置大竹匾,用竹竿抽打,我們稱之為“打桂花”。桂花和著晨光簌簌而下,雪花般輕盈。有時,一家人“齊上陣”,其樂融融的情景依稀記得。因梗有苦澀味兒,收獲來的桂花母親先去掉梗,清洗幾遍,瀝掉水,放在陰涼處晾干保存,用來做桂花糕、桂花湯圓等。我特別愛吃桂花湯圓,香香軟軟糯糯的,舌尖好似被桂花的香氣包裹著,覺得這味兒既飄逸鄉(xiāng)土氣息,又透出一種高貴。
父親有喝酒的習慣,一天辛勞后,晚上喝上幾小杯酒解解乏。母親把冰糖研成粉末狀,與原先風干的桂花攪合拌勻,裝入玻璃瓶。再將高度白酒倒入瓶中,密封后存放幾個月時間。經過時光浸染,桂香漸漸溶入酒中。我有時也喝幾口,滋味甘醇,余香悠長。一盞桂花酒也好,一碗桂花湯圓也罷,無不散發(fā)煙火氣息和生活暖意,原本一抹金黃,已化為熨帖尋常日子的縷縷溫情。
幾年前,老家的房屋也拆遷了,那棵桂樹被父親送與他人。每每聞到桂香,我都想起曾經的老家和院中的桂樹。那彌散的香氣、內斂的姿態(tài)、疏密有致的意韻,默默浸潤我。桂香愈濃,鄉(xiāng)愁也愈濃。聞一聞,如回到父母的身旁;嗅一嗅,如回到消失的村莊。
我心心念念的那棵桂樹,想必亭亭如蓋,花正粲然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