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選取挪威作家克努特·漢姆生作品《時代之子》英譯本,運用目的論的目的原則、連貫原則以及忠實原則,探究《時代之子》英譯本的漢譯策略及翻譯效果。
關鍵詞:《時代之子》;目的論;翻譯策略
作者簡介:戴伶,女,江西樂安人,南昌工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譯、商務英語。
一、引言
《時代之子》于1913年在挪威出版面世,J.S.司各特于1924年在美國出版其英譯本?!稌r代之子》主要講述了工業(yè)文明發(fā)展和農(nóng)業(yè)文明衰落的大背景下貴族與農(nóng)民之間的矛盾。筆者認為,《時代之子》的內容符合目的論的目的原則、連貫原則以及忠實原則。因此,本文選取《時代之子》英譯本中部分英文原句為研究對象,在目的論三大原則指導下,探究其漢譯策略及翻譯效果。
二、目的論概述
漢斯·弗米爾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翻譯基本理論框架,漢斯·弗米爾稱之為目的論,認為影響譯者決定最重要的因素是翻譯目的。賴斯和弗米爾強調目的原則,認為連貫原則、忠實原則屈從于目的原則。翻譯理論最重要原則是目的原則,即任何行為都由目的決定。連貫原則是指在特定情形下信息接收者能夠準確理解信息生產(chǎn)者傳遞的信息。忠實原則是指譯文與原文保持一致。
三、目的論視角下《時代之子》漢譯策略
目的論包含目的原則、連貫原則以及忠實原則。筆者從《時代之子》中選取部分英文原句,分別在目的原則、連貫原則以及忠實原則指導下,選用恰當?shù)臐h譯策略。
(一)目的原則
在目的原則指導下,筆者采用重復翻譯策略。在翻譯過程中,為了達到忠實原文這一目的,一些詞或者短語必須在譯文中重復。
例1:
But the Lieutenant nervous as usual, was so afraid that something might go amiss that he took special precautions.
譯文:但是,上尉他和往常一樣緊張。他十分害怕事情出現(xiàn)差池,因此他十分謹慎。
例2:
What, indeed, was a man so crippled in his means to do?
譯文:誠然,一位經(jīng)濟窘迫的男人能做些什么呢?能做些什么呢?
例3:
The Lieutenant was by no means heartless; now and again he would keep a girl to service on the manor, now and again he would send potatoes and pork to a needy family.
譯文:上尉絕不是無情的人。有時他會讓女孩來到莊園當傭人,有時他會送一些土豆和豬肉給貧困的家庭。
例1中,筆者在譯文中重復“十分”,是為了使譯文讀者能夠體會上尉在面臨莊園衰敗,與養(yǎng)育家庭雙重壓力時的恐懼與無助。例2中,筆者重復“能做些什么呢”,突出上尉歷經(jīng)父親留下大筆債務、母親離家前往瑞典后的悲傷、孤獨以及無助的心境。例3中,筆者重復“有時”,以突出上尉的友善以及當時人們貧窮的生活環(huán)境?!稌r代之子》反映了農(nóng)業(yè)文明的衰落以及工業(yè)文明的崛起,書中上尉的家庭正是在此大背景下走向衰落的。上尉的父親離世,留下大筆債務,上尉的母親也離開莊園前往瑞典女兒家而一去不復返?,F(xiàn)在,上尉的身邊只有妻子、兒子以及會迎合上尉心意的霍門格拉。上尉在得知妻子懷孕后,內心欣喜但又焦慮不安。此時,友善的上尉也表現(xiàn)出性格的另一面——害羞或是懦弱膽怯。上尉一如既往地緊張與不安,即使是令人欣喜的事情依然使上尉如此小心謹慎,譯文重復“十分”貼合了上尉當時的真實心境。事實上,莊園到了上尉手中時,幾乎窘迫不堪,很難繼續(xù)盈利來維持上尉一家體面的生活。善良、膽怯、懦弱的上尉遇見生活中難以處理或難以預料的事情,再疊加窘迫的經(jīng)濟情況,他在心中發(fā)出了絕望的悲號,悲號的同時也粉碎了一位男人的尊嚴。上尉內心十分清楚自己已經(jīng)很難再為莊園做些什么了。即使在經(jīng)濟比較窘迫的時候,上尉為了打發(fā)心中的苦悶,去傭人家里拜訪時,看中了一位傭人家的女兒。于是,上尉請傭人家的女兒來到莊園,每天晚上為上尉讀書,雖然這個舉動有可能引起上尉妻子的恐慌和懷疑。除此之外,上尉也會贈予貧窮人家一些食物,比如土豆和豬肉。因此,從作品背景和作品內容來看,上尉經(jīng)濟窘迫且是一位擁有多重性格的人,這一點也通過譯文采取的重復翻譯方法有所體現(xiàn)。
(二)連貫原則
在連貫原則指導下,筆者采用詞性轉換翻譯策略。在翻譯過程中,由于兩種不同語言在語法以及表達方式方面存在差異,所以需采用詞性轉換翻譯策略來呈現(xiàn)原文的完整含義。
例4:
Spiteful tongues whispered in later years that he had begun to search for his father's buried treasure.
譯文:后來,懷揣惡意的人謠傳他開始尋找他父親埋下的珍寶。
例5:
The Lieutenant lived for some weeks in a constant struggle with himself.
譯文:數(shù)個星期以來,上尉一直在自我掙扎。
例6:
His career was at an end, his father had left him a solid debt to the bank, his mother flitted over to Sweden to her daughters, they all turned Swedes and never came home again.
譯文:他的事業(yè)已經(jīng)終結,他的父親留給他一筆欠銀行的債務,他的母親搬去瑞典的女兒家,他們所有人都去瑞典了,不會再回來了。
例4中,筆者將形容詞“buried”翻譯成動詞“埋下”,由此譯文讀者可以更直觀地理解譯文含義,并推測上尉那時經(jīng)濟狀況拮據(jù)。例5中,筆者將名詞“struggle”翻譯成動詞“掙扎”,這可使譯文讀者更直觀地明白譯文含義,并且具象動態(tài)地展現(xiàn)上尉修復與妻子間關系時的焦慮以及悲傷。例6中,筆者將名詞“end”翻譯成動詞“終結”,這可以使譯文讀者更加直接地體會上尉的職業(yè)走到終點的窘境?!稌r代之子》反映了農(nóng)業(yè)文明的衰落以及工業(yè)文明的崛起,書中上尉的家庭正是在此大背景下走向衰落的。上尉的父親離世,留下大筆債務,上尉的母親也離開莊園前往瑞典女兒家而一去不復返。所有人都不會再回來了。此時,上尉的事業(yè)也已經(jīng)走到終點了。上尉自身的窘境和莊園日益衰落的情況,使得當?shù)厝酥{傳上尉在尋找他的父親埋下的珍寶。上尉窘迫的經(jīng)濟狀況、莊園日益衰敗和母親及親人遠去,這一切都使得上尉內心感受到孤獨、悲傷以及無助,以至于和妻子相處也出現(xiàn)了裂痕。妻子來到莊園過去的磨壩邊畫畫,上尉得知后出來阻止,因此與妻子發(fā)生爭吵,二人產(chǎn)生矛盾。從作品內容可以看出,上尉實際是一位既和善又膽怯懦弱的人。或許莊園過去的磨壩讓他回想起莊園過去的盛況,對比之下,如今磨壩的情況更顯荒涼衰敗,這或許也隱隱刺痛了上尉作為一位丈夫、一位男人的自尊心。因此,妻子來到這里畫畫,實際上是無視上尉此時的內心感受,令人回憶起的是不堪回首的過往,面對的是慘淡蕭條的如今。筆者采用詞性轉換的翻譯策略,使得譯文讀者更能直接感受上尉此時經(jīng)濟以及婚姻艱難的處境,體會上尉不同性格特點交織在一起的矛盾性。
(三)忠實原則
在忠實原則指導下,筆者采用“正說反譯,反說正譯”翻譯策略。在翻譯過程中,為了使譯文忠實原文,同時符合目的語表達習慣,原文的肯定表述可以翻譯成否定表述,反之亦然。
例7:
Whatever esteem he could gain he must win for himself, and he did indeed win not a little.
譯文:無論他可以獲得什么樣的尊重,他必須為自己贏得尊重。誠然,他贏得了許多尊重。
例8:
All the same it would not have done any harm if she had brought a little money with her to Segelfoss.
譯文:盡管如此,如果她帶點錢來賽格爾弗斯的話,這將會有些益處。
例9:
The fact was the lady had come to the conclusion, from some of her husband's little ways, that he was none too courageous, that, not to mince matters, he was a bit of a coward, and for the last few months she had not always taken the trouble to conceal this suspicion.
譯文: 事實是她已經(jīng)得出一個結論。從她丈夫的一些不惹人注意的舉動來看,他很膽怯。對于一些大事,他有些懦弱。過去幾個月以來,她并不會費勁去隱藏這個疑慮。
例7中,筆者將“he did indeed win not a little”翻譯為“他贏得了許多尊重”。譯文忠實原文,同時直接清晰地表達即使上尉莊園日漸衰敗并困于種種窘境,上尉依然深受大家尊重。例8中,筆者將“it would not done any harm”翻譯成“這將會有些益處”。譯文忠實原文,并且能夠更好地被譯文讀者接受。譯文直接清晰表明莊園以及上尉日漸衰敗的處境。例9中,筆者將“he was none too courageous”翻譯為“他很膽怯”,使得譯文讀者能夠更加直接地感受到上尉膽怯懦弱的性格特點。《時代之子》反映了農(nóng)業(yè)文明的衰落以及工業(yè)文明的崛起,書中上尉的家庭正是在此大背景下走向衰落的。上尉的父親離世,留下大筆債務,上尉的母親也離開莊園前往瑞典女兒家而一去不復返。所有人都不會再回來了。上尉的妻子婚后也漸漸從一些細節(jié)察覺到上尉的膽怯與懦弱,在日常生活中,妻子也不會費勁地去隱藏這一看法。這從側面暗含了上尉與妻子間的矛盾。此外,善良的上尉也在當?shù)孬@得了不少尊重,例如請傭人的女兒來莊園工作、贈予窮人土豆和豬肉等,但這仍然不能掩蓋上尉經(jīng)濟窘迫的事實。因此,人們認為上尉的妻子嫁給上尉時,如果能夠帶些錢過來,是再好不過了。其實,人們的這一想法也從側面反映了上尉窘迫的經(jīng)濟狀況以及莊園日益衰敗的景象。筆者采用“正說反譯,反說正譯”翻譯策略,使得譯文讀者能夠直接了解上尉既和善又有些膽怯懦弱的性格、上尉與妻子潛在的矛盾和上尉并不寬裕的經(jīng)濟狀況。
四、結語
本文選取《時代之子》英譯本部分原句,在目的論的目的原則、連貫原則以及忠實原則指導下,分別采用重復、詞性轉換以及正說反譯、反說正譯的翻譯策略進行漢譯,期待本文能夠促進該小說在國內的傳播,同時為目的論運用于文學作品翻譯提供借鑒與參考。
參考文獻:
[1]Reiss K, Vermeer H J. Towards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4.
[2]Knut Hamsun. Children of the Age[M]. J S Scott,trans.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24.
[3]陳眾議.百年外國文學研究評述[J].外國文學動態(tài)研究,2019(5):6-12.
[4]范祥濤,劉全福. 論翻譯選擇的目的性[J].中國翻譯,2002(6): 25-28.
[5]桂乾元. 記聯(lián)邦德國的三位翻譯家[J].中國翻譯,1987(3):47-49.
[6]郭著章,李慶生.英漢互譯實用教程[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