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思課堂的構(gòu)建是基于新課標對英語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要求提出的,其符合學生的語言學習規(guī)律。本文從課前準備、課上多樣化教學方式的運用以及課后反思改進三個方面探討了學思課堂的構(gòu)建策略,旨在助力初中英語教學質(zhì)量的大幅提升。
關(guān)鍵詞:初中英語學科;學思模式;課堂構(gòu)建策略
作者簡介:張倩(1985-),女,福建廈門人,福建省廈門集美中學,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
學思課堂模式中,學生的體驗與實踐是重點內(nèi)容,學生身在其中可以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并將知識運用遷移到各個領域,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式發(fā)展。因此,教師需要轉(zhuǎn)變教學觀念與教學方式,讓學生深入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在學習中主動思考、善于思考,能夠提出自己的想法與意見。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反饋對教學進行相應的調(diào)整,以此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讓學思貫穿課堂教學始終,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更大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一、課前準備
(一)營造輕松氛圍
學思課堂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結(jié)合初中生的認知與思維特點,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第一要義,在課前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啟發(fā)學生思維,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學思課堂氣氛的營造是以教師搜集的有趣內(nèi)容和設計的巧妙問題為起點的?!癢hat does he look like?”的教學中需要掌握的核心句型有“What do you look like?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What does Paul look like?”,教師為學生設計了以下準備活動:1.圖片,請學生通過預習,將圖片中人物的外貌特征用英語單詞描述出來。2.準備錄音,請學生根據(jù)錄音描繪人物形象。3.請學生用本單元詞a9OYR/LESOmNTWOUe3ecPQ==匯和句型描述自己的同學(朋友)。三個活動與文本內(nèi)容息息相關(guān),且根據(jù)難易程度做了分級,容易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能力任選一至兩個完成,也不會讓學習陷入程式化中。還可以開展游戲教學,如把本單元的單詞做成紙簽,讓學生抽取,抽中哪個單詞,就說出包含該單詞的描述外貌特征的英語句子?;蚴情_展“猜猜他(她)是誰?”的游戲,學生可以描述班上某位同學的外貌,其他同學根據(jù)描述猜一猜這位同學是誰。這樣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
(二)布置學案任務
教師可以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整合,設計預習任務推送給學生。教師必須明確,要讓學生在學思中夯實知識基礎。這需要運用導學案,把學習時間與空間遷延到課堂教學之前,讓學生在資料收集的過程中充分地思考、有效地質(zhì)疑,從而帶著更多發(fā)現(xiàn)(問題)進入到課堂學習中,目標明確地進行學習才能強化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時,教師讓學生運用過去進行時態(tài)談論過去發(fā)生的難忘的事。教師可以給定學生情境,也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在生活中難忘的事情,然后以講故事的形式用英語表達出來。任務成果展示的形式也不必拘泥于文本這一種形式,學生完全可以發(fā)揮創(chuàng)意,制作視頻等,在課上播放。
課前課堂氣氛的營造和導學案的設計,是從認知和情感上高度認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這是學習的主觀基礎,可以活化學習的過程,為接下來學生的多元化學習奠定基礎,通過激活學生已知使其參與到英語主題意義的探究學習與理解中,這也恰恰是關(guān)聯(lián)學科知識,將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的基礎,引導學生形成了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與價值判斷。
二、課上學思課堂構(gòu)建
(一)情景教學法的運用
學思課堂的構(gòu)建是要讓學生的學習力、想象力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使學習需求得到滿足。但是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要想達到相應的目標,教師必須采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自我嘗試與自主選擇,從而充分激發(fā)個體潛能。
較為常見的一種方法是情境教學法,這是一種提供給學生充分展示平臺,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的方法。學生在教師提供的具體情境中感知和探索英語知識,再和同學進行交流、表達等,強化了語言實際應用能力。以過去進行時的語法教學為例,教師設計了這樣的場景:同學們正在教室里上自習,教師突然走了進來,這時學生會有怎樣的反應?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一些以前自習課上教師抓拍到的情景,再呈現(xiàn)過去進行時的基本結(jié)構(gòu)“was/were+doing sth.”。讓學生套用這一結(jié)構(gòu)進行描述。這樣的設計不僅結(jié)合了學生的日常生活,還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從感性上升到理性,進行了嚴謹?shù)恼Z言訓練,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情境教學法的作用。
(二)合作教學法的運用
合作教學法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常常被應用于英語教學中。在“This is my sister”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角色扮演,進行自我介紹和家庭成員介紹,熟悉名詞的單復數(shù)形式和掌握指示代詞的用法。因為學生扮演的角色不同,個體的認知水平與個性特點也不同,對詞匯的運用也是不同的,這就在無形中出現(xiàn)了很多個性化的描述,教師把這些描述整合起來進行總結(jié)和評價,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借助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到互動教學模式中,仍以“This is my sister”為例,教師在讓學生介紹家庭成員的時候,可以設置“I want to tell you”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選擇一個家庭成員盡情地表達自己心里的想法。小組組長需要確保每個成員都能參與到合作學習中。最后的小組派代表在全班展示組內(nèi)學習成果。最終評選出最佳小組,同時對學生學習起到激勵的作用。
(三)整合教學法的運用
教師還可以把多個教學方法進行整合運用。如在學習“Going Shopping”一課時,教師設計了這樣的場景:為班里近期要過生日的幾個同學準備生日禮物。具體要求是要根據(jù)他們的喜好和需求準備,不可以千篇一律。學生可以開展售貨員、收銀員、顧客等色扮演活動,進行模擬練習,加強對與購物相關(guān)的英語知識的了解。在教學中,情境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小組合作法都可以融于本單元教學中,大幅度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這也從側(cè)面揭示了學思課堂模式的包容性,充分發(fā)揮了這一模式的應用價值。
三、課后學思課堂延展
(一)注重教后總結(jié)
無論是哪一門學科,學生經(jīng)過長期的學習后,都會形成相應的思維模式,再以此去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實現(xiàn)能力的提升。為此,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課前精心準備與課堂教學固然重要,而課后的總結(jié)與反思也必不可少。
語法教學一直是一個難點,也是考查學生語言加工能力的重要指標,隨著學生所學習的語法知識越來越多,學生需要不斷提升邏輯抽象、綜合概括、比較歸納等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加入教學方法的傳授,一邊傳授知識點,一邊演示學習方法,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課后反思時,有的教師會精心選擇一些語言材料,把語法知識融入故事情節(jié)中,開展聽說讀寫綜合教學,讓學生自主地從故事中抽象概括出語法規(guī)則。如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話題Section A被分為1a、1b、1c幾個部分,教師設計了Warming and Preparing、Listening and Understanding、 Reading and Reciting、Practicing and Sharing的教學流程,但這只是一個大的框架,學生具體應該怎么展開學習,教師必須進行更加細致的演示。這里教師設計了聽和說兩個方面的教學活動,在聽方面采用“三步走”的策略,第一遍讓學生重點聽且能夠回答what、who、where等問題的內(nèi)容;第二遍聽描繪feeling的詞語;第三遍聽后回答兩個問題“Why can't Jack go to the concert?”和“How can Jack en joy Dion's songs?”。在說和讀方面,第一遍和第二遍讓學生跟著錄音朗讀,第三遍全班齊讀,第四遍分組對讀,第五遍朗讀重點劃分部分句子,第六遍對劃線部分句子進行翻譯。通過這樣的教學流程,學生從毫無頭緒變得條理清晰,促進了學習的整合性,真正實現(xiàn)了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
(二)重視文化引導
在不斷反思和完善教學方法的同時,教師還需要認識到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功能,有意識地在日常的聽說讀寫訓練中加入文化引導的內(nèi)容。初中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掌握詞匯與語法知識,這也是傳遞文化最基礎的載體,筑牢這一基礎,其后的學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死記硬背的方式不僅無法獲得良好的效果,還會導致學生的厭煩情緒,這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中西文化相關(guān)內(nèi)容,讓學生在學思理念的引領下,學習詞匯,深化文化認知。I Hear America Singing 是Walt Whitman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歌,其內(nèi)容具體生動,描述的意境美好悠遠,再加上工整的結(jié)構(gòu),非常適合初中生閱讀。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這首詩作為課后延伸閱讀,同時教授學生一些具體的閱讀方法,如先朗讀,再解讀,解讀時可以查字典或資料。為了獲得理想的閱讀效果,教師鼓勵學生做好閱讀筆記,留待英語閱讀課上交流。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學,讓學生一邊通過閱讀積累詞匯,一邊了解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背景。課堂上,教師先請學生談一談自己的閱讀感受,然后進行讀后續(xù)寫和讀后創(chuàng)作。這種從讀到寫的訓練仍然需要教師的引領,如先把原詩中的一些詞匯做挖空替換,請學生品評哪一種表達效果更好;找到詩中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嘗試用在自己的寫作中;學生還可以小組合作改寫原文,再在全班進行互評、師評。學生把對詩歌的感悟轉(zhuǎn)化成為語言文字,語言表達能力得以提升,還能對中外詩歌的表達異同有一定認知, 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包容心和自信心。
四、結(jié)語
在對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愈加重視的今天,語言類學科的教學必須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掌握知識、培養(yǎng)技能為起點,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遷移能力進行重點培養(yǎng)。同時,將學科中蘊含的文化價值進行深入挖掘與再生,用以塑造學生的學習品質(zhì)。這些要素都促進了學思課堂教學模式的推廣與應用,也推動著教師更加系統(tǒng)地整合教學環(huán)節(jié)。因此,本文對課堂教學做了前后延伸,從課前精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讓學生通過導學案“動起來”,在意識層面接受自己作為學習主體的教學事實。再將課堂教學作為創(chuàng)新教學的重點,用多種方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進一步調(diào)動學生“從學到思,思學并進”的動力,使學生不僅愛上英語,還能會學英語,為其之后進行文化感知奠定基礎。最終,一切對學思教學模式有利的要素會匯聚起來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影響,實現(xiàn)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目標 。
參考文獻:
[1]李少平.“讀思言”閱讀教學模式下初中英語深度學習的策略[J].校園英語,2023(42):187-189.
[2]龔建濤.初中英語語篇教學“三結(jié)合”促進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地[J].中國教育學刊,2023(12):98.
[3]張秀雅.淺談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中有效應用“讀—思—言”教學模式[J].考試周刊,2022(31):10-108.
[4]高振卿.基于思維品質(zhì)發(fā)展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3(19):42-43.
[5]曹毅芳.學習活動觀視角下初中英語閱讀“學思、學用、學創(chuàng)”多層遞進式教學實踐[J].英語教師,2023(20):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