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重要的理論體系和指導思想,在中國的傳播與實踐過程中經歷了獨特的本土化轉變。這一過程中,大眾傳播媒介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成為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傳播與建構的關鍵渠道。深入探討大眾傳播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作用機制與影響效果,能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傳播話語體系的歷史演變。從本書前五章內容可以看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本土化是一個歷經百年的復雜過程。百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傳播話語體系經歷了多次重要的變化。首先,在話語表達上,從最初的直接翻譯和解釋原著,到后來的結合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進行創(chuàng)新性闡釋,再到當今的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深度融合,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的表達2tCHG+7vLYTZMvYNq7ACKw==方式越來越貼近中國實際和民族文化。其次,在話語內容上,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變革,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也在不斷拓展和深化,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最后,在話語傳播上,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媒體的發(fā)展,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的傳播渠道和方式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從傳統(tǒng)的印刷媒體到現代的數字媒體,從單一的文字傳播到多元化的視聽傳播,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在發(fā)展中不斷增強。
大眾傳播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在聯系。大眾傳播作為現代社會信息傳遞的重要手段,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基于本書相關內容,探討大眾傳播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間的內在聯系。首先,大眾傳播媒介(報紙、期刊、廣播、電視以及互聯網平臺等)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重要渠道。通過這些媒介,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觀點和方法得以廣泛傳播,進而影響社會公眾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大眾傳播媒介不僅傳遞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知識,還宣傳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實踐經驗,從而加深了公眾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解與認同。其次,大眾傳播媒介還通過其特有的敘事方式、語言風格和報道框架,影響著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的構建和表達。同時,媒介的敘事方式也影響著公眾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接受程度,使得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更加貼近公眾生活,易于理解和接受。另外,大眾傳播受眾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重要參與者。受眾通過對傳播內容的接收、解讀和反饋,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互動關系。
大眾傳播視角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路徑。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大眾傳播的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斷更新。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創(chuàng)新傳播方式和手段。新媒體具有信息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覆蓋面廣等特點,因此可以利用互聯網、新媒體等技術手段,通過微博、公眾號等平臺,以更加接地氣的方式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同時,也可以結合傳統(tǒng)文化元素,以更加貼近人民群眾的方式傳播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大眾傳播策略的運用至關重要。首先,可以通過精心策劃和制作高質量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節(jié)目、專欄和報道,吸引更多的受眾關注和學習馬克思主義。其次,利用大眾傳播的互動性和參與性特點,可以開展各種形式的線上線下活動,如知識競賽、主題征文等,激發(fā)公眾對馬克思主義的興趣和熱情。另外,通過與受眾的實時互動和反饋收集,可以及時調整傳播內容和方式,使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更加貼近受眾需求和社會實際。最后,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需要區(qū)分不同群體,設計適宜的傳播內容和形式。同時,要注重傳播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讓人民群眾能夠真正理解和接受馬克思主義。
(作者單位 西北工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本文系2022年國家社科基金思政專項“數字時代紅色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實踐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2vsz108)的研究成果。
【編輯:李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