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投入是評價高等教育質(zhì)量的重要指標。本研究旨在采用問卷調(diào)查的方法,探討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英語學習投入的情況及其與英語學習成績的關系。對某高校291名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的調(diào)查結果顯示:(1)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的行為投入、情感投入和認知投入水平中等;(2)三種學習投入都與英語成績顯著正相關,且行為投入能顯著正向影響成績;(3)高分組學生的行為投入水平顯著高于低分組學生;(4)女生的行為投入水平顯著高于男生。
關鍵詞: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英語學習;學習投入
一、研究背景
學習投入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付出的時間、精力和努力的程度[1],是國際高等教育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2]。學界對學習投入構成的三分法認可度最高,將行為、情感和認知視為關鍵維度[3]。學習投入具有領域特異性[4-5],外語學習投入是外語學習者在外語學習過程中行為投入、認知投入和情感投入的有機統(tǒng)一,日益受到外語教學研究者的重視[6-8]。
長期以來,大學英語教學一直存在著費時低效的問題,投入與產(chǎn)出不成正比[6]。2018年6月,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強調(diào)了本科教育的重要性,“本科不牢,地動山搖”[9]。因此,對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英語學習投入的研究非常必要,既有理論價值也有實踐意義。本研究旨在調(diào)查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英語學習投入的情況,以便教師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投入,更好地因材施教。
有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投入對學習成績有重要影響[10],然而在二語教學中學習投入的各個維度與學習成績的關系還有待實證研究來探討。目前,國內(nèi)對大學生群體的英語學習投入與英語成績關系的研究,既有對專項語言能力的研究[11-12],也有對總體英語水平的研究[13-15]。特別是在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總體英語水平的實證研究方面,出現(xiàn)了不同的結論,如郭繼東的實證研究表明,英語學習的外在情感投入通過內(nèi)在情感投入對英語學習成績產(chǎn)生間接影響[13],英語學習的行為投入對英語成績產(chǎn)生直接正向影響[14]。劉曉紅等通過實證研究表明,在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下,大學生英語學習行為投入對學習成績產(chǎn)生直接的顯著預測作用;情感投入對學習成績不產(chǎn)生直接預測作用,但通過行為投入的中介作用對學習成績構成間接的影響[15]。而關于大學生英語學習認知投入對英語成績的影響,目前還未有實證研究進行探索。本研究擬探索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的英語學習行為、情感與認知投入的總體情況,這三種學習投入與英語成績的關系,以及高低分組學生與不同性別的學生在這三種學習投入上的差異。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內(nèi)容
1.研究對象。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樣的調(diào)查方法,以某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在讀大學英語課程的一年級第二學期的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為研究對象。經(jīng)過近一學年的學習,他們已經(jīng)基本適應了大學的學習生活。隨機抽取6個班共300名學生,既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最終收回的有效問卷共291份,有效率97%。其中男生160人,占54.98%;女生131人,占45.02%。
2.研究問題。(1)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的英語學習行為、情感和認知投入的情況如何?(2)英語學習投入與英語成績的關系如何?(3)英語學習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預測英語成績?(4)英語成績高低分組學生的英語學習投入水平有何差異?(5)男生與女生的英語學習投入水平有何差異?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任崢等[16]編制的《大學生英語學習投入量表》,該量表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采用利克特(Likert)5級計分制,共20題,包括行為投入6題,情感投入6題和認知投入8題。取各維度的均分作為相應維度的得分,分值在[1,2.5)區(qū)間表示水平低,分值在[2.5,3.5]區(qū)間表示水平中等,分值在(3.5~5]區(qū)間表示水平高。對量表進行信度分析后發(fā)現(xiàn),總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達到0.911,三個維度的系數(shù)分別為行為投入0.771,情感投入0.826,認知投入0.836??偭勘砗头至勘淼男哦染笥?.7,信度較好。用AMOS17.0的驗證性因素分析進行效度檢驗,量表的結構與數(shù)據(jù)擬合尚可:χ2=482.878,df=167,χ2/df=2.891,RMSEA=0.081,GFI=0.850,AGFI=0.812,CFI=0.860,IFI=0.861,TLI=0.840。三個維度的題目較好,載荷在0.412~0.742,量表的結構效度較好。
本研究以被試本科一年級的大學英語期末統(tǒng)考成績作為考查學生英語學習成績的依據(jù),考試內(nèi)容包括聽力、閱讀、翻譯等。
(三)數(shù)據(jù)收集與分析
調(diào)查以班級為單位,教師在課堂上發(fā)放問卷并當場收回。先對數(shù)據(jù)進行初步整理,用均值替代缺失值,對量表進行信度檢驗和效度檢驗。再用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學習投入的情況,并用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的方法分析學習投入與英語成績的關系。最后,用獨立樣本T檢驗的方法,檢驗英語成績高低分組學生、男生與女生在學習投入水平上有何差異。以高分的25%處為界,確定高分組72人,其英語成績平均分82.549,標準差3.616;用同樣方法確定低分組73人,其英語成績平均分59.333,標準差5.036。高低分組的英語成績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有顯著區(qū)別(t=31.852,p=0.000lt;0.001)。
三、研究結果
(一)英語學習投入的總體情況
本研究中,291名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英語學習投入總體情況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見表1。由表1可知,被試的行為投入、情感投入和認知投入水平的平均值都在2.5~3.5,即水平為中等。
(二)英語學習投入與英語成績的相關分析
本研究中291名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英語學習投入與英語成績的皮爾遜相關分析結果表明,三種學習投入都與英語成績顯著正相關,具體相關系數(shù)是:行為投入r=0.213,plt;0.001;情感投入r=0.176,plt;0.01;認知投入r=0.126,plt;0.05。
為進一步檢驗學習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預測英語成績,采用學習投入對英語成績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見表2)。表2可知,行為投入進入回歸方程,對英語成績有4.5%的解釋力,說明行為投入能顯著正向預測英語成績。
(三)高低分組本科生英語學習投入的差異
本研究中72名高分組和73名低分組本科生英語學習投入差異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高分組的三種英語學習投入水平都高于低分組學生,尤其是在行為投入水平上達到顯著性差異(t=?2.899,plt;0.01)。
(四)男生與女生英語學習投入的差異
本研究中160名男生與131名女生英語學習投入差異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見表4。由表4可知,女生的三種英語學習投入水平均高于男生,尤其是在行為投入水平上達到顯著性差異(t=?4.384,plt;0.001)。
四、討論
(一)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英語學習投入的總體情況
本研究表明,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的行為投入、情感投入和認知投入水平的平均值都在2.5~3.5之間,表示水平中等。三種學習投入水平從高到低依次是行為投入(M=3.284)、情感投入(M=2.829)、認知投入(M=2.689)。這與郭繼東等的研究結果相似,即大學生外語學習的行為投入較大,情感投入和認知投入相對不足[6]。
郭繼東等指出,英語學習行為投入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學習者集中精力克服學習困難的自主學習程度,二是學習者是否參加課內(nèi)外集體學習以及是否遵守相關外語學習的制度和要求[6]。本研究對象是非英語專業(yè)一年級本科生,相當多的學生以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為主要目標,投入大量時間學習英語。一方面他們在努力程度和學習堅持性方面表現(xiàn)得較好,但另一方面,不少學生還是習慣于獨自背單詞,通過自己做模擬題和真題的方式來學習,在課外集體合作學習方面積極性不高。因此,本研究中行為投入雖然在三種投入中水平最高,但仍處于中等水平。
英語學習情感投入,不僅包括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還包括對英語學習價值的認識、對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在學習中形成的師生關系。盡管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花大量時間學習英語,但他們學習英語更多是為了通過考試,為將來考研、出國和工作做準備,對英語國家的歷史與文化關注不足,也不太重視師生關系對英語學習的影響。因此,本研究中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英語學習情感投入處于中等水平。
英語學習認知投入,主要體現(xiàn)為學生為掌握所學內(nèi)容投入的努力、注意力以及采用的學習策略[3],這不僅包括學習者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使用的元認知策略如設定目標、制定計劃、自我監(jiān)控、自我評價,也包括學習者使用參考資料、做筆記、整理歸納學習材料的認知策略[6]。實證研究表明,學習策略與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呈顯著正相關,相關性最高的是元認知策略,其次為認知策略[17]。元認知策略是學習策略的核心,統(tǒng)領所有其它學習策略,而且對自主學習能力有重要直接影響。因而,學習者能否很好地使用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的認知投入,可以從自主學習能力上體現(xiàn)出來。徐錦芬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一年級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處于中等水平[17]。這可能是因為,一年級本科生經(jīng)過近一年的學習,雖然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以通過考試為目的的學習,使他們很難享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不注意學習策略的使用,不注意積極地進行自我監(jiān)控與反思。
(二)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英語學習投入與英語成績的相關性
本研究表明,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的行為投入(r=0.213,plt;0.001)、情感投入(r=0.176,plt;0.01)與認知投入(r=0.126,plt;0.05)都與英語成績顯著正相關。李西營等指出,中國大學生的內(nèi)部學習動機高,在學習時往往有意控制自己的學習專注程度、努力程度和堅持性等,有利于改進學習質(zhì)量,因此學習投入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是存在的,學習投入水平越高,學習成績也越高[18]。因此,本研究中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的三種英語學習投入都與英語成績呈顯著正相關。
本研究還表明,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的行為投入能顯著正向影響英語成績(β=0.213,plt;0.001)。英語學習行為投入較多的學生,往往積極主動地尋找和創(chuàng)造機會學習,遇到困難不會輕易放棄,會向教師和同學求助,堅持不懈,容易取得好成績[15]。不少實證研究表明,學習者的行為投入越高,越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與互動,如積極提問和回答問題等,則越有利于他們?nèi)〉煤贸煽僛19-20]。在學習投入各要素的關系方面,行為投入是情感投入和認知投入的載體,情感投入和認知投入只有通過行為投入才能積極影響學習[14]。元分析表明,行為投入對學習成績的預測力最大,其次是認知投入,最后是情感投入[21],這可能是因為行為投入直接促進了個人的成功學業(yè)表現(xiàn),反過來又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的認可度和滿意度,繼而導致持續(xù)的行為投入[22],從而積極影響學習成績。因此,英語學習行為投入能顯著正向影響英語成績。
(三)高低分組本科生英語學習投入的差異
本研究表明,高分組的三種英語學習投入水平都高于低分組學生,尤其在行為投入水平上有顯著性差異(t=?2.899,plt;0.01)。本研究結果與張麗梅以日語專業(yè)學生為研究對象的研究結果一致,其研究也表明上游組(即高分組)與下游組(即低分組)的行為投入存在顯著差異。張麗梅的研究發(fā)現(xiàn),日語專業(yè)下游組(即低分組)學生在書面作業(yè)、口頭作業(yè)、課堂發(fā)言、課堂預習等學習行為投入上,體現(xiàn)出更為消極、更為被動的特點。下游組學生的自覺性與自主性差,更加傾向于依賴教師管理[23]。這可能與學習者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有關。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在執(zhí)行某一行為操作之前對自己能夠在何種水平上完成該行為活動所具有的信念、判斷或主體感受[22]。許多以不同學科和不同層次學生為對象的實證研究都表明,學習者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對學習投入有積極正向的影響[24-25]。王幼琨以非英語專業(yè)一年級本科生為被試的實證研究表明,高分組學生總體的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以及具體的英語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英語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都顯著高于低分組學生[26]。這說明,低分組學生由于學習投入的自我效能感較低,其英語學習投入的努力也就可能較低。高低分組學生這種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差異相應地造成了他們在英語學習投入上的差異。
(四)男生與女生英語學習投入的差異
本研究表明,不同性別的學生在三種英語學習投入水平上有顯著差異,尤其在行為投入方面(t=?4.384,plt;0.001),女生的水平顯著高于男生。這可能與學習者的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有關。女生總體的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以及具體的英語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英語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都顯著高于男生[26]。而且由于學習者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能直接顯著正向影響學習投入,使得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較低的男生,不愿意在英語學習上投入努力,由此造成男生英語學習行為投入的水平低于女生。
五、結語
本研究調(diào)查了291名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英語學習投入的情況,研究發(fā)現(xiàn):(1)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的英語學習的行為投入、情感投入和認知投入水平中等;(2)三種學習投入都與英語成績顯著正相關,且行為投入能顯著正向影響成績;(3)高分組學生的行為投入水平顯著高于低分組學生;(4)女生的行為投入水平顯著高于男生。
本研究的啟示是,對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由于學習投入對學習成效有重要影響,因而教師在采取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投入水平前,要充分了解學生學習投入的具體情況。要注意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行為投入、情感投入和認知投入,因為這三種學習投入都與學習成績顯著正相關。尤其要加強英語學習行為投入的培養(yǎng),因為它能顯著正向預測英語成績。針對低分組學生和男生,也要重點加強英語學習行為投入的培養(yǎng),以縮短低分組學生與高分組學生之間、男生和女生之間的差距。
參考文獻:
[1]LAWSON M A, LAWSON H A. New conceptual frameworks for student engagement research, policy, and practice[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13,83(3):432-479.
[2]徐錦芬, 范玉梅. 社會認知視角下的外語學習者投入研究[J]. 外語教學,2019,40(5):39-43.
[3]任慶梅. 大學生英語課堂學習投入多維評價體系的理論框架[J]. 外語界,2021(2):37-45.
[4]MARTIN A J. How domain specific is motivation and engagement across school, sport, and music? A substantive-methodological synergy assessing young sportspeople and musicians[J].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8,33(4):785-813.
[5]WANG M T, FREDRICKS J A, YE F, et al. The math and science engagement scales: scale development, validation,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J].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2016, 43: 16-26.
[6]郭繼東, 劉林. 外語學習投入的內(nèi)涵、結構及研究視角[J].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9(6):181-185.
[7]惠良虹, 王勃然. 大學生數(shù)字原住民特征對在線英語學習投入的影響研究[J]. 外語界,2022(1):83-91.
[8]任慶梅. 大學生英語課堂學習投入多維評價量表編制與檢測[J]. 山東外語教學,2022,43(4):58-66.
[9]陳寶生. 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 中國高等教育,2018(增3):4-10.
[10]FENG E, HONG G. Engagement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 and achievement of Chinese EFL learners[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22,13:1-12.
[11]蔡晨. 不同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英語學習投入比較及與聽力水平的關系研究[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21,44(3):93-101.
[12]張亞, 姜占好. 人機混合反饋環(huán)境對學習投入和二語寫作水平的影響研究[J]. 外語界,2022(4):40-48.
[13]郭繼東. 英語學習情感投入的構成及其對學習成績的作用機制[J]. 現(xiàn)代外語,2018,41(1):55-65.
[14]郭繼東, 周沫, 劉曉紅. 英語學習者多元互動價值感的構成及其與行為投入和學習成績的關系[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22(5):43-52.
[15]劉曉紅, 郭繼東. 翻轉(zhuǎn)課堂模式下英語學習投入與成績的關系[J].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4(5):59-64.
[16]任崢, 張勝楠, 楊宏. 大學生英語課程學習投入問卷編制[J].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39(4):6-12.
[17]徐錦芬. 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規(guī)律研究[M].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4.
[18]李西營, 黃榮. 大學生學習投入量表(UWES-S)的修訂報告[J]. 心理研究,2010(1):84-88.
[19]WANG M T, HOLCOMBE R. 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school environment, engage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middle school[J].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010,47(3):633-662.
[20]WANG Y, TIAN L, HUEBNER E.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satisfaction at school, behavioral school engage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longitudinal reciprocal relations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J].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19, 56: 130-139.
[21]LEI H, CUI Y, ZHOU W.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udent engage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 meta-analysis[J].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018, 46(3): 517-528.
[22]BANDURA A. Self-efficacy: Toward unifying theory ofbehavi-oral change[J]. 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191-215.
[23]張麗梅. 我國日語專業(yè)教育學情調(diào)查報告(二):基于學習投入理論對“上游組”與“下游組”的差異分析[J]. 東北亞外語研究,2016(1):64-70.
[24]龔少英, 王禎, 袁新, 等. 混合學習環(huán)境中動機信念和動機調(diào)節(jié)與學習投入關系研究[J]. 開放教育研究,2017,23(1):84-91.
[25]雷玉菊, 張冬靜, 牛更楓, 等. 網(wǎng)絡學習中學習者個人特征對學習投入的影響: 一個有調(diào)節(jié)的中介效應模型[J]. 心理與行為研究,2017,15(2):181-188.
[26]王幼琨. 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調(diào)查研究[J]. 福建農(nóng)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7(4):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