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滇黃精種子育苗的最佳育苗基質(zhì)、GA3浸種濃度、浸種時間。[方法]按裂區(qū)試驗設計3個基質(zhì)、5個GA3處理濃度、3個處理時間,研究育苗基質(zhì)、GA3浸種濃度、浸種時間對出苗率及1年生苗生長量的影響。[結(jié)果]育苗基質(zhì)采用河沙、河沙+紅壤土(1∶1),GA3濃度在100 mg/L以下,浸種時間72 h,播種330 d,出苗率最高達95.44%。 基質(zhì)、浸種時間、基質(zhì)×浸種時間對出苗率的影響達極顯著水平,GA3濃度、基質(zhì)×GA3濃度對出苗率的影響達顯著水平,基質(zhì)×GA3濃度×浸種時間、GA3濃度×浸種時間交互作用對出苗率的影響差異不顯著;出苗1 a后,育苗基質(zhì)對滇黃精小苗各部分生物量的影響達極顯著水平,不同GA3濃度對各部分生物量影響均不顯著,不同浸種時間對小苗的平均須根數(shù)影響達極顯著水平,對其余生物量的影響達顯著水平。[結(jié)論]在滇黃精育苗中,宜采用2層基質(zhì)復合育苗,即河沙或河沙+紅壤土(1∶1)作頂層萌芽出苗育苗基質(zhì),專用漂浮育苗基質(zhì)作底層培育壯苗。
關(guān)鍵詞 滇黃精;種子;繁育技術(shù)
中圖分類號 S7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4)17-0105-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7.023
Research on Seed Seedl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Polygonatum kingianum
QIAN Ying-xin, BAI Hong-fen, YU Yan et al
(Chuxiong Forestry and Grassland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huxiong, Yunnan 675005)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optimal seedling substrate for Polygonatum kingianum seed cultivation, GA3 soaking concentration and soaking time.[Method]Three matrices, five GA3 treatment concentrations, and three treatment time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plit zone experimen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matrix GA3 concentration and treatment time on seedling emergence rate and one-year seedling growth.[Result]The seedling substrate used was river sand, river sand+red soil (1∶1).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GA3 was below 100 mg/L, the soaking time was 72 h, and the sowing time was 330 d, the seedling emergence rate was up to 95.44%.The effects of substrate, soaking time, and substrate × soaking time on seedling emergence rate reached a highly significant level. The effects of GA3 concentration and substrate × GA3 concentration on seedling emergence rate reached a significant level, with substrate × GA3 concentration × soaking tim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A3 concentration and soaking tim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on seedling emergence rate.After one year of emergence, the effect of seedling substrate on the biomass of various parts of Polygonatum kingianum seedlings reached a highly significant level. Different GA3 concentration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biomass of each part, and different soaking times had a highly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average number of fibrous roots of seedlings, and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emaining biomass.[Conclusion]In the cultivation of Polygonatum kingianum seedlings, it is advisable to use a two-layer substrate composite cultivation, that is, river sand or river sand+red soil (1∶1) as the top layer germination seedling cultivation substrate, and a dedicated floating seedling cultivation substrate as the bottom layer for cultivating strong seedlings.
Key words Polygonatum kingianum;Seed;Breeding techniques
基金項目 2023年云南省“三區(qū)”科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楚財教〔2023〕99號);2023年中央財政林業(yè)科技推廣示范項目(云〔2023〕TG06號)。
作者簡介 錢迎新(1970—),女,云南武定人,高級工程師,從事林木良種繁育及推廣應用研究。通信作者,高級工程師,從事林下資源開發(fā)利用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0-28
滇黃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屬百合科黃精屬植物,與多花黃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黃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一同收載于《中國藥典》2020版第一部,其藥材名統(tǒng)稱為黃精[1-2]。其根莖作藥用,藥味平和、味甘易服,為滋補上品,具有補氣養(yǎng)陰,健脾、潤肺、益腎的功能[3]。隨著人們對黃精藥用價值和保健作用的深入認識,野生資源難以滿足市場對黃精的需求。黃精的大規(guī)模人工種植可滿足市場需求。黃精的繁殖包括有性繁殖(種子繁殖)和無性繁殖(根莖繁殖)[4],傳統(tǒng)采用的繁殖方式是根莖繁殖,但繁殖系數(shù)低,成本高,種植后苗木的整齊度差,因此采用黃精有性繁殖培育小苗勢在必行,但黃精種子育苗休眠時間長,自然萌發(fā)率低。多位學者研究表明,黃精種子具有較強的深沉休眠特性,黃精種子的休眠是綜合因素導致的休眠[4-6]。諸多學者[7-10]對多花黃精、黃精等方面開展了研究,分別通過機械處理種皮和胚乳、溫水浸種、層積處理、化學試劑處理、激素處理法提高種子的萌發(fā)率及促進種子萌發(fā),但黃精種子萌發(fā)后存在二次休眠當年不出苗的現(xiàn)象。滇黃精分布在云南及川、黔、桂等省區(qū)的西部,然而有關(guān)滇黃精的育苗研究報道不多[9,11-13],多集中于萌芽的影響因子研究方面。
筆者以滇黃精種子為繁殖材料,在無控溫條件的溫室內(nèi),采用3因素裂區(qū)試驗設計,從育苗基質(zhì)、GA3處理濃度與處理時間3因素條件下,探索影響滇黃精種子繁殖出苗率及出苗后生長的影響因子及水平,總結(jié)育苗的最佳技術(shù)方法。試驗采用的3種育苗基質(zhì)均不含雜草種子,無需增加育苗除草的工時,可有效提高滇黃精種植的生產(chǎn)效率,降低育苗成本,供生產(chǎn)上參考應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種子來源及調(diào)制:種子采自楚雄和康中草藥有限公司,位于楚雄市紫溪山的中藥材種植基地,當植株莖桿枯黃,果實深綠色時采種,果實采收后在室內(nèi)通風處涼放30 d。當果皮及果肉變軟,顏色由綠變淡黃,與種子易分裂時,搓揉并在清水中洗凈,在室內(nèi)20 ℃左右涼放7 d,放入冰箱(0~4 ℃)保存,供試驗備用。
試驗基質(zhì):河沙、河沙+紅壤土(1∶1)、煙草漂浮育苗基質(zhì)(以下簡稱“基質(zhì)”)(楚雄瑞華煙草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出產(chǎn))。
地點:楚雄州林草科學研究所示范基地溫室,育苗均在無控溫條件的溫室內(nèi)進行,頂部有遮陰條件。
其他:激素(純度為99%的GA3),稱量天秤(精度為0.01 g),種子消毒劑(高錳酸鉀)。
1.2 試驗方法
種子處理:用0.5%高錳酸鉀溶液對種子進行消毒,再用純度99% GA3溶液浸種,濃度為50、100、200、300 mg/L,用清水作對照(CK),分別浸種24、48、72 h。
育苗材料:育苗基質(zhì)分為3種,分別為C1(河沙+紅壤土,1∶1混合)、C2(河沙)、C3(烤煙專用漂浮育苗基質(zhì));育苗盤規(guī)格為4×8穴,大小為6 cm×6 cm×10 cm的穴狀聯(lián)體盤,每穴均勻點4粒種子。
試驗布局設計:按裂區(qū)試驗設計,為3個基質(zhì),5個處理濃度,3個處理時間。每個區(qū)組重復3次,每個小區(qū)包含4個播種穴,每穴分別播4粒處理的種子。
觀測:育苗第11個月時觀測出苗數(shù)量(計算出苗率),現(xiàn)1葉片即為出苗;出苗第12個月時在每個處理的小區(qū)內(nèi)隨機取2穴,將取出的穴內(nèi)小苗沖洗干凈,晾干水分,觀測穴中植株各生長指標(出苗數(shù)、每穴植株的質(zhì)量、種球質(zhì)量、種球根系質(zhì)量、≥5 cm根的數(shù)量),計算滇黃精苗各部分的平均生物量。
1.3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處理
采用Excel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整理,計算各處理各觀測指標百分率,用SPSS 21.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及LSD多重比較,分析各試驗因子對觀測指標的影響。在分析各試驗因子對出苗率的影響時,出苗率指標通過平方根轉(zhuǎn)換后再進行分析,其他各項目指標的分析用原始的觀測值。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育苗基質(zhì)、GA3濃度與浸種時間對出苗率的影響
由表1可知,不同育苗基質(zhì)之間、不同浸種時間之間、育苗基質(zhì)與浸種時間的交互作用之間出苗率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不同GA3濃度處理之間、基質(zhì)與GA3濃度的交互作用之間出苗率存在顯著差異(P<0.05),其余差異均不顯著。
進一步對各因子處理的出苗率進行多重比較,結(jié)果見表2。由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較可知,對于3種育苗基質(zhì)而言,用紅土+河沙及河沙育苗,出苗率極顯著高于漂浮基質(zhì),可達到90%左右,而漂浮育苗基質(zhì)僅74.75%。對于GA3濃度而言,0、50、100 mg/L處理對出苗率的影響差異不顯著,200、300 mg/L處理對出苗率的影響差異不顯著,而0、50、100 mg/L與200、300 mg/L處理間差異顯著,總體來看,100 mg/L濃度處理出苗率最高,達88.77%,而濃度200、300 mg/L濃度處理出苗率為81.01%、82.14%。對于3個浸種時間而言,72 h的浸種時間出苗率極顯著高于24 h及48 h浸種時間,達95%左右。
2.2 育苗基質(zhì)、GA3濃度與浸種時間對生物量的影響
出苗1 a后,在每個處理小區(qū)隨機抽取2個穴的小苗進行單株觀測(苗質(zhì)量、塊莖質(zhì)量、須根質(zhì)量、>5 cm須根數(shù)、苗數(shù)量),計算各單株指標的平均觀測值,并分別進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較。
2.2.1 不同育苗基質(zhì)對生物量的影響。
對不同育苗基質(zhì)苗的各項指標進行方差分析(表3)可知,3種不同育苗基質(zhì)間滇黃精小苗平均總質(zhì)量、塊莖平均質(zhì)量、須根平均質(zhì)量及平均須根數(shù)指標均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
2.2.2 不同GA3濃度對生物量的影響。
通過對不同GA3濃度培育苗的各項指標方差分析(表4)可知,5種不同GA3濃度處理間滇黃精小苗的平均總質(zhì)量、塊莖平均質(zhì)量、須根平均質(zhì)量及平均須根數(shù)均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2.2.3 不同浸種時間對生物量的影響。
通過對不同浸種時間育苗各項指標的方差分析(表5)可知,3種不同浸種時間滇黃精小苗的平均質(zhì)量、塊莖平均質(zhì)量、須根平均質(zhì)量間差異不顯著(P>0.05),平均須根數(shù)指標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
在各處理因子條件下,對滇黃精苗各指標進行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漂浮育苗基質(zhì)的滇黃精苗各生物量及須根數(shù)均極顯著(P<0.01)高于其他2種基質(zhì),而紅土+河沙、河沙的苗各項生長指標均無顯著差異(P>0.05),平均單株各生物量以漂浮基質(zhì)最佳,為河沙、河沙+紅壤土的3.5倍以上,平均須根數(shù)達1.7倍以上。
GA3處理5個濃度水平培育苗各項指標均無顯著差異(P>0.05),即GA3不同濃度對滇黃精種子處理后,對其出苗后的生長無影響。
浸種時間對滇黃精苗的平均單株各生物量均無顯著差異(P>0.05),對平均須根數(shù)的影響表現(xiàn)出極顯著差異(P<0.01),具體表現(xiàn)為浸種24 h處理的平均須根數(shù)量極顯著低于其他2個水平處理(P<0.01),而48 h和72 h處理間無顯著差異(P>0.05)(表6)。
3 結(jié)論與討論
3.1 結(jié)論
該研究中滇黃精在溫室內(nèi)播種第11個月可出苗。育苗基質(zhì)以河沙、河沙+紅壤土效果較好,GA3浸種濃度以100 mg/L及以下效果較好,浸種時間72 h最佳。在該試
驗中采用的種子為室內(nèi)放置7 d陰干,然后放在冰箱內(nèi)儲藏
備用,在今后育苗中可采用剛搓揉得到的種子,經(jīng)過浸種處理,然后采用河沙、河沙+紅壤土進行育苗,探索能否在保證出苗率的前提下,縮短出苗時間,提高育苗效率。滇黃精種子出苗后,育苗基質(zhì)對黃精小苗的生物量積累影響較大,出苗后應及時移植入有營養(yǎng)的育苗基質(zhì)(如漂浮育苗基質(zhì))中培育。
該試驗結(jié)果表明,滇黃精采用種子繁殖時可采用2層基質(zhì)復合育苗:即河沙或河沙+紅壤土(1∶1)作頂層萌芽出苗育苗基質(zhì),專用漂浮育苗基質(zhì)作底層培育壯苗。第1階段(從播種到出苗),采用100 mg/L GA3溶液浸種72 h,播種于用河沙或河沙+紅壤土鋪墊的播種基質(zhì)中,在溫室內(nèi)培育,無需控溫,頂部有遮陰條件,播種后澆透水并蓋上塑料膜保持濕度,直至出苗;第2階段小苗出齊后,隨著根系的不斷生長,伸入至底層有營養(yǎng)的基質(zhì)上,可使小苗生物量快速增長。采用2層基質(zhì)復合育苗,既可以提高出苗率,又可以節(jié)約育苗時間及提高育苗質(zhì)量;同時育苗基質(zhì)為河沙、河沙+紅壤土、漂浮育苗基質(zhì),基質(zhì)中不含雜草種子,無需增加除草的開支,對實際生產(chǎn)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2 討論
關(guān)于浸種時間與GA3濃度方面,張躍進等[4]研究表明,浸種時間長有利于抑制物質(zhì)的滲出,提高種子的出苗率,浸種72 h的出苗率高于其他浸種時間處理,與該試驗結(jié)果一致。朱伍鳳等[7]等研究結(jié)果表明,GA3浸種處理黃精種子,濃度150 mg/L浸種24 h效果最好。關(guān)于浸種時間的長短,可能與采用的種子干燥程度有關(guān),在生產(chǎn)上黃精種子陰干低溫保存比濕種子沙藏保存更加方便簡單。劉保財?shù)龋?]研究表明,多花黃精種子在避光條件下赤霉素濃度50 mg/L浸種3 h效果最好。程秋香等[14]等研究表明,GA3浸種處理黃精種子100 mg/L,浸種時間12 h,萌發(fā)率最高,在4個因素中,浸種溫度是影響黃精種子萌發(fā)的主要因素,浸種時間和GA3質(zhì)量濃度次之??傊S精種子的休眠是內(nèi)外因
素及其內(nèi)源物質(zhì)造成的,打破其休眠的方法也不是單一的,采用各種方法組合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出苗率、出苗的整齊度及育苗率。該研究是在無控溫條件的溫室內(nèi)完成,室內(nèi)溫度平均溫度均比室外高,滇黃精種子在100 mg/L GA3中浸種72 h,育苗基質(zhì)為河沙或河沙+紅壤土中出苗率高,溫度及與其他因素的交互影響是否存在尚待研究。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 一部[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20:319.
[2]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3] 陳松樹,趙致,王華磊,等.不同采果期多花黃精的果實成熟度及種子調(diào)制研究[J].種子,2017,36(9):30-34.
[4] 張躍進,張玉翠,王占紅,等.黃精種子內(nèi)源抑制物質(zhì)的初步研究[J].西北農(nóng)業(yè)學報,2011,20(7):50-55.
[5] 王劍龍,常暉,周仔莉,等.超聲波對黃精種子萌發(fā)及萌發(fā)生理影響[J].種子,2014,33(1):30-33.
[6] 邵財,劉繼永,劉寧,等.黃精種子萌發(fā)抑制物質(zhì)及其去除方法研究初探[J].天津農(nóng)業(yè)科學,2018,24(3):16-19.
[7] 朱伍鳳,王劍龍,常輝,等.黃精種子破眠技術(shù)研究[J].種子,2013,32(4):13-16.
[8] 劉保財,黃穎楨,趙云青,等.不同處理對多花黃精種子的影響[J].福建農(nóng)業(yè)學報,2015,30(5):469-472.
[9] 安瑞朋,王冬梅,祁建軍,等.溫度層積對黃精種子萌發(fā)及出苗的影響[J].華北農(nóng)學報,2020,35(S1):220-226.
[10] 張峰,史玉寶,曾燕,等.中藥材種子處理方法研究進展[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21,49(7):1-3,7.
[11] 王苑,李錦鵬,吳冬艷,等.滇黃精種子的繁育特性[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8,46(12):118-121.
[12] 傅飛龍,丁自勉,馬存德,等.黃精種子萌發(fā)及出苗特點研究[J].中國現(xiàn)代中藥,2017,19(8):1151-1156.
[13] 劉嘉灝.不同產(chǎn)地滇黃精品質(zhì)與生態(tài)因子和根際微生物相關(guān)性研究[D].大理:大理大學,2023:10-11.
[14] 程秋香,曹丹,李吟平,等.黃精種子破眠技術(shù)的優(yōu)化[J].西北農(nóng)業(yè)學報,2016,25(12):1870-1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