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行為有深遠的影響。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結合初中生的身心特點和成長規(guī)律,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文從提高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構建高效課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拓展課外實踐等方面入手,探討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的具體策略。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也是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主力軍。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明確自身責任,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師的職責,發(fā)揮育人作用。
首先,要提高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視程度。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初中階段的重要課程,初中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關鍵時期,對學生成長和發(fā)展有著深遠影響。因此,教師要提高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僅要上好每一節(jié)課,而且要及時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上學有所獲。同時,還要注意做好課后反思工作。教師要通過課后反思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并根據(jù)實際情況對教學方案進行調整和改進。
其次,要加強自身專業(yè)知識的學習。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注重自身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與積累,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只有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儲備量,才能在課堂上更好地向學生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另外,教師還要掌握新的教學技術與方法。隨著教育教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進步,教師要利用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優(yōu)化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例如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視頻、圖片、音頻等資料進行課堂導入和授課,利用網絡平臺與學生交流互動等。
再次,教師要對學生的探究結果進行評價和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例如,在講解“生命與安全”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體驗到生命的寶貴和生活的美好。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是什么?哪些因素會影響到生命?如何珍惜生命?這些問題既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重點。因此,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設計相關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發(fā)揮主體作用。
最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指教師將全班學生按照一定標準進行分組,將小組成員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在組內開展討論與交流活動時,教師要積極鼓勵和指導學生參與討論和交流活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問題背后的原理和意義,也能夠讓學生在交流與合作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和綜合素質。
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主陣地,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合理設置教學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教學方法,以構建高效課堂為目標,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一)合理運用情境導入
情境導入是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的重要教學手段,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以問題為主線,將教材中的重要知識點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利用生動、有趣的情景,吸引學生注意力。例如,在講解“法治中國建設”一章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些視頻片段,讓學生了解我國在法治建設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再以“今天你學法了嗎”為切入點導入新課內容。這樣設計的情境導入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夠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教師要對所講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確定情境導入的方向和角度。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利用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解“法律知識與公民行為”這一章時,教師可用“扶不扶”為例導入新課內容。教師可以先播放一個片段:一名男子扶起老人,卻被老人誣陷是他撞倒自己的。隨后教師向學生提問:“你有沒有見過這種情況?”學生回答道:“如果有人對我說他被人撞倒了還不扶,我就會覺得對方是在有意刁難我?!苯處熞龑W生思考:“如果你也被撞倒了該怎么辦?”學生回答道:“當然是立刻打電話報警或者讓路人幫忙撥打120了?!苯處熇^續(xù)引導:“如果你是受害者應該怎么做?”這樣的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思考的積極性,將法律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形象。
(二)開展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是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廣泛應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開展探究活動時,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富有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的探究問題。例如,在講解“建設法治社會”這一章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教師可以以“我最喜歡的動漫人物”為話題展開探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你最喜歡的動漫人物是哪一位?”“他們是如何做的?”“你為什么喜歡他?”……教師讓學生分組討論得出以下結論:1.喜歡動漫人物的原因;2.動漫人物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3.動漫人物對自己產生的積極影響。通過上述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學生通過回答問題可以感受到,生活中不是所有事情都是非黑即白的;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行為準則。在這種探究活動中教師要不斷提出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提高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不僅局限于理論知識講解,還包括社會實踐活動。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實踐教學優(yōu)勢,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走進生活。例如,在講解“愛國”這一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活動,了解自己所在城市對愛國英雄的宣傳情況等。
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容設計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問題情境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能夠引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在思考中主動建構知識。
例如,在講解“從我做起”一課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一個問題情境:“我們家在農村,村里有一位非常勤勞的婦女。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田里勞作,晚上回到家還要照顧丈夫和孩子。你認為她最值得學習的是什么?”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我覺得最值得學習的是她的勤勞和勇敢?!苯處熃又鴨枺骸澳阒浪秊槭裁催@么勤勞嗎?如果你是她的丈夫或孩子,你會怎么做?”通過這種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既能引發(fā)學生思考,又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又如,在講解“文明禮儀伴我行”一課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一個問題情境:“作為一名中學生,你認為哪些行為是不文明的?”經過調查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學生認為不文明的行為主要表現(xiàn)在: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不文明用語、損壞公共設施等,可以針對這些問題情境進行探究教學。在講解“公共場所禁止吸煙”時,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有人抽煙時該怎么辦?”通過這種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讓學生在思考中主動建構知識:第一步,了解吸煙對身體健康的危害;第二步,知道不能在公共場所吸煙;第三步,知道如何避免不文明吸煙行為。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進行探究教學,不僅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知識,還能讓學生在思考中主動建構知識。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從而提高教學實效性。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存在著“學而不思則罔”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促進學生自我認知能力的提升,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
(一)組織學生參觀法制教育基地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法治建設力度的加大,在社會中出現(xiàn)了一些不和諧現(xiàn)象,針對這些現(xiàn)象,教師要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走進生活,參觀法制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是專門針對青少年開設的法治教育場所,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各個領域,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參觀法制教育基地,通過參觀活動使學生認識到法律對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
法官和檢察官是人民群眾最信任的司法人員,也是法律尊嚴和權威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一些案件在處理過程中沒有充分體現(xiàn)法律程序公正的原則和精神,導致人民群眾對法官和檢察官產生誤解。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法制教育基地活動,在參觀過程中了解法官和檢察官的日常工作內容和辦案程序,并從案例中感悟法律的威嚴和公正。
(二)組織學生參加模擬法庭
模擬法庭是以法庭為載體而開展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模擬實踐活動。模擬法庭一般是由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專業(yè)人員組成合議庭,運用法律知識對一些典型案件進行審理。在模擬法庭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jù)不同案件類型制作模擬文書并參與庭審活動。通過模擬法庭活動使學生深入了解司法機關是如何受理案件、審理案件、適用法律、裁決案件的。
(三)組織學生參與普法宣傳活動
普法宣傳是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師要充分利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提供的案例資源和法治小故事,結合教學目標組織學生進行普法宣傳活動。例如,在學習“法制教育”這一課時,可以開展“普法進校園”活動,引導學生遵守法律法規(guī);在學習“文明行為十不規(guī)范”這一課時,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文明校園行”活動;在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時,可以開展“我是小小宣傳員”活動等。
初中生正處于身體發(fā)育和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對法律知識的認知處于模糊狀態(tài),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法治宣傳活動中來。例如,在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小檢察官”活動,引導學生在課下學習法律知識,并將所學知識運用到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工作中;在學習“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時,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校園安全小衛(wèi)士”活動;在學習“道路交通安全法”時,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交通安全小衛(wèi)士”活動等。
實踐是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走向生活,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例如,在學習“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這一課時,可以組織學生到學校附近的書店進行調查走訪;在學習“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時,可以組織學生到當?shù)嘏沙鏊私馇嗌倌赀`法犯罪情況;在學習“勞動教育”時,可以組織學生到當?shù)厣鐣諜C構進行志愿服務等。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興趣和熱情,幫助其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識要點。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構建高效課堂,同時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容,讓學生在生活中感知道德與法治知識,并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活動中。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培養(yǎng);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和法治意識,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當然,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師對教材內容掌握不夠全面、教師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等。為解決這些問題,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特點,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將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進行有機結合,還要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加工和拓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綜合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好的體驗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