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國家規(guī)劃中,項目式學習和跨學科學習是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切入點。推進跨學科項目式學習,能夠賦能學科教學,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文章以“果蔬保鮮,我有妙招”的跨學科項目式學習為例,探索跨學科項目式學習的實施途徑。
【關鍵詞】初中生物學;項目式學習;跨學科學習
【基金項目】本文系蘇州高新區(qū)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1年度課題“基于師生共研的項目式學習課程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SND-2021-YB-011)的研究成果。
項目式學習是通過聚焦學科的核心概念和主題,設計驅動問題,讓學生在自主或合作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自主建構知識框架,從而提升學生素養(yǎng)的教學模式。將項目式學習融入初中生物學課堂,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溝通協(xié)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復雜問題解決能力、獨立思辨能力等關鍵核心能力。跨學科學習是一種綜合的、開放的、真實的學習方式,建立在完整的學生生活需求之上[1],它不僅能彌補學科課程分科的不足,而且能給學生提供主動活動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空間?!读x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課程理念強調:“通過實驗、探究類學習活動或跨學科實踐活動,使學生加深對生物學概念的理解,提升應用知識的能力,激發(fā)探究生命奧秘的興趣,進而能應用科學的觀點、知識、思路和方法探討或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某些問題,從而引領教與學方式的變革。”項目式學習和跨學科學習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二者相互融合。
一、初中生物學跨學科項目式學習的設計
生物學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是指將跨學科內容專題化,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學習活動,讓學生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經歷探究、制作、展示等環(huán)節(jié),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提升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2]。
(一)項目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買菜囤菜,大量蔬菜、水果如何保鮮,是學生需要掌握的技能。教師聚焦果蔬保鮮問題,開展“果蔬保鮮,我有妙招”的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活動,通過引入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就地取材,動手實驗。
(二)項目目標
學習目標:從日常生活現(xiàn)象出發(fā),探究影響果蔬保鮮的因素,掌握果蔬保鮮的原理及方法,將果蔬保鮮的原理和技術運用于家庭新鮮果蔬的保存。
跨學科教學目標:本項目以生物學學科知識為主,融合信息技術、勞動等學科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跨學科素養(yǎng)??鐚W科項目式學習目標如表1所示。
(三)項目實施
1.開展問卷調研
在生物學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活動前期,教師除了需要對項目式學習有深入的了解,還需要熟練把握課標和教材內容,明確生物學學科的核心知識[3],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出發(fā),策劃生物學項目活動,開發(fā)生物學項目資源。因此,在項目實施前,教師設計了“果蔬存量與保鮮情況”調查問卷,并利用“問卷星”發(fā)送給學生,讓學生完成問卷調研。從學生反饋的數(shù)據(jù)來看,在家中的果蔬存量上,15.3%的家庭的果蔬存量可支撐2周以上,63.9%的家庭的果蔬存量可支撐1周至2周,20.8%的家庭的果蔬存量可支撐1周以內。由此可見,大多數(shù)家庭的果蔬存量是比較充足的。在果蔬保鮮知識掌握上,62.8%的家庭對果蔬保鮮知識了解比較多,但不科學、不全面。在果蔬保鮮方法上,33.4%的家庭是直接放入冰箱保存??傮w來說,存放不當是造成果蔬腐爛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保鮮果蔬呢?教師開展“果蔬保鮮,我有妙招”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影響果蔬保鮮的因素。
2.第一階段:入項活動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頭腦風暴。在項目式學習活動中,教師應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真實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過程中建構知識、理解概念、提升能力。知識源于生活,學習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生活[4]。因此,教師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創(chuàng)設了如下項目問題情境:“水果蔬菜的保鮮存放問題是人們共同關注的話題,你家的果蔬存放有什么好辦法?你又有什么好想法?讓我們一起來一場‘生鮮保衛(wèi)戰(zhàn)’吧!”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開展頭腦風暴,提出了很多想法和意見,如將果蔬放在干燥、通風的地方,將果蔬放入冰箱冷藏,使用保鮮袋、密封袋,等等。
(2)搜集相關資料,辨識果蔬類別。常見的果蔬有哪些?如何進行分類?教師讓學生和家長利用互聯(lián)網、書本等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果蔬的類別,并將其整理成表格。
(3)基于個人興趣,組建果蔬小組。在實踐活動中,教師成立生物學興趣小組,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合作收集信息,設計活動實施方案,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展示匯報成果。教師按照果蔬的分類,將學生劃分為8個學習小組,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小組,并通過釘釘在線表格自行選擇想要探究的果蔬。每個小組的成員為5~7人,組內每個成員選擇的果蔬不得重復。
3.第二階段:實踐探究
在這一階段,教師基于真實的實踐任務,讓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和方法,通過小組合作、主動探究和動手實踐的方式,創(chuàng)造出學習產品和學習成果,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1)網絡檢索,查找果蔬保鮮方法。教師讓學生通過網絡搜索、自主探究的方式,查找果蔬保鮮的方法。
(2)觀看微課,了解果蔬保鮮原理。教師上傳果蔬保鮮的微課視頻,包括鮮切果蔬種類、果蔬采后日常、果蔬保鮮影響因素、鮮切果蔬保鮮技術等內容。教師讓學生觀看微課視頻,重點了解新鮮果蔬的生命過程、呼吸作用的影響因素及蒸騰作用的影響因素。
(3)小組合作,探究果蔬保鮮原理。教師讓各學習小組合作探究果蔬保鮮的方法及原理,并在釘釘群通過接龍的方式展示小組的討論成果。各小組的討論成果如下。
組1:用架子把辣椒晾干,沖洗辣椒,把辣椒拍干,鋪排在底部通風的架子上,放在光照充足、通風良好的房間,晾曬三天或更久,然后存放在密封的盒子里,這樣可以減少水分,防止細菌滋生。
組2:溫度越高果蔬越容易滋生霉菌,容易腐爛,而降低溫度可以減緩果蔬的呼吸速度,讓細菌活動遲緩,有助于保鮮,因此可以用冰箱保鮮。
組3:在茄子的表面包上紙巾,可以減少空氣的進入,讓茄子的表面保持干燥,同時也可以保持茄子表面的蠟質完整,從而減少細菌的侵入。
(4)動手實踐,檢驗果蔬保鮮效果。各學習小組提出的果蔬保鮮方法和原理不盡相同。教師讓學生自行設計和實施果蔬保鮮實驗,通過對多種保鮮方法的對比分析,檢驗不同保鮮方法的實用性和有效性。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每天錄制視頻,記錄實驗現(xiàn)象,并配上相應的文字或語音解說。
4.第三階段:完善美化與共享成果
(1)制作果蔬保鮮手冊。教師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實驗探究的成果,制作一份專屬的家庭果蔬保鮮手冊,并分享到家長群和班級群,進行評比。手冊內容主要包含果蔬名稱、圖片、保鮮操作步驟、注意事項、保鮮時長、保鮮原理、信息來源等。
(2)自制鮮切果蔬保鮮器。部分學生在學習果蔬保鮮的原理和技術之后,開始嘗試制作鮮切果蔬保鮮器,保存來之不易的家庭新鮮果蔬,并通過實驗了解果蔬采摘后可能發(fā)生的化學或物理反應,研究影響果蔬保鮮的因素,掌握控溫、氣調、保濕、滅菌等保鮮技術。
(四)項目評價
教師結合項目式學習體系,著眼于學生項目的完成過程,著力于增值性評價,利用科學的評價工具,建立“五維三級+增值”評價模型?!拔寰S”指的是德、智、體、美、勞五方面的評價內容?!叭墶敝傅氖菍W生在完成項目過程中達到的效果分別按從高到低分為優(yōu)秀、良好、初級三個層級,其中優(yōu)秀占5分,良好占4分,初級占3分?!霸鲋怠敝傅氖菍W生通過評價反饋有了改進,項目研究的成果達到上一級標準,便可增加相應的增值分數(shù)?!拔寰S三級+增值”評價模型以評價量規(guī)為主要評價工具,以其他評價工具為輔。在設計評價量規(guī)時,教師要指向“五維”目標,對學生在項目中的表現(xiàn)進行不同級別的詳細描述,把模糊的主觀評價定量化,同時給予學生充分的指導。針對不同的項目式學習階段,除了使用評價量規(guī),教師還選擇其他評價工具進行輔助性的、多方面的評價[5]。例如,教師利用微信小程序對學生上傳的收獲、實踐情況及成果進行評價。利用現(xiàn)代化工具,把項目式學習過程可視化,為增值評價提供了客觀數(shù)據(jù)。
二、教學反思
在跨學科項目式學習中,學生通過對生物學、勞動、信息技術等相關學科知識進行綜合運用,真真正正地實現(xiàn)了素養(yǎng)的發(fā)展、能力的提升。項目式學習能推動學生主動、持續(xù)地投入項目探索,經歷搜集資料、實踐探究、展示成果的過程,拓寬學生的視野。在本跨學科項目式學習過程中,教師圍繞探究的話題,融合各學科知識,將學習任務滲透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以生物學學習為基礎,開展跨學科的項目式學習活動。此外,在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及時總結溝通、共同協(xié)作,發(fā)揮團隊智慧,解決實踐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這樣的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更加注重真實情境中的活動與體驗、問題與探究、設計與表達、團隊合作、實踐創(chuàng)新等。
結語
項目化學習和跨學科學習是當前教育界的高頻“熱詞”。在跨學科項目式學習中,學生通過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真真正正地實現(xiàn)了素養(yǎng)的發(fā)展、能力的提升。跨學科項目式學習的實施,既是時代需求,又是解決課程實踐難題的一大創(chuàng)新。因此,教師要積極開展跨學科項目式學習,讓學生主動進行項目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慧麗.鄉(xiāng)村初中生物課程項目式學習活動設計與應用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22.
[2]王駿.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初中生物微課資源應用研究:以人體的免疫防線為例[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21(20):110-111.
[3]武重陽.項目式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微生物與食品制作”為例[J].考試與評價,2021(2):60-61.
[4]孫冬懷,張玉竹.以初中生物學科為例淺談項目化學習的實施[J].基礎教育參考,2020(8):38-40.
[5]耿靜.基于項目學習的學習過程設計研究:以初中生物《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一課為例[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8(20):45-48.
作者簡介:莊偉星(1982—),男,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qū)太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