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究標準化腎腫瘤影像解剖特征與術式選擇的相關性。方法:選擇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運城市中心醫(yī)院完成手術治療的腎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采集100例進行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根據(jù)R.E.N.A.L評分結(jié)果將患者分為低分組、中分組、高分組,根據(jù)術式將患者分為根治性腎切除術(radical nephrectomy,RN)組與腎部分切除術(partialnephrectomy,PN)組。統(tǒng)計R.E.N.A.L評分一致性,分析其與患者術式選擇的相關性。結(jié)果:R.E.N.A.L評分一致性較高,R評分、E評分、N評分、A評分、L評分以及系統(tǒng)總分一致性。分別為96.5%、94.7%、95.1%、96.2%、91.6%、97.0%(P<0.05);RN組中高分患者占比>中分患者占比>低分患者占比,PN組則與之相反;R、N、L、h等影像學解剖特征與患者術式選擇有相關性(P<0.05),E、A等影像學解剖特征與患者術式選擇無相關性(P>0.05)。結(jié)論:基于影像學特征定制的R.E.N.A.L評分系統(tǒng)可有效區(qū)分腎腫瘤復雜程度,系統(tǒng)評分與術式選擇具有相關性,R.E.N.A.L評分越高RN選擇可能性越大,反之PN選擇可能性越大。
關鍵詞:標準化腎腫瘤,解剖特征,R.E.N.A.L評分系統(tǒng),相關性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4.053
0 引 言
腎腫瘤是臨床常見泌尿系統(tǒng)腫瘤,好發(fā)于50~70歲人群,早期無明顯癥狀,隨病情進展,可見腰痛、側(cè)腹痛、血尿、發(fā)熱、貧血、精神疲乏等臨床表現(xiàn)。腎腫瘤病因復雜,系與肥胖、吸煙、飲酒、糖脂代謝紊亂、高血壓、藥物刺激等多種因素相關[1]。相對于其他惡性腫瘤,腎癌對放化療的敏感度較低。因此,臨床多采用外科療法進行治療。但關于術式選擇,尚存爭議,多數(shù)研究認為在條件允許情況下,盡可能為患者實施腹腔鏡下保留腎單位手術[2]。隨著腎腫瘤研究的不斷深入,一系列基于腎腫瘤影像解剖特征評分系統(tǒng)得以提出,予以腎腫瘤復雜程度量化處理,便于臨床醫(yī)生更快、更好制定治療方案。R.E.N.A.L評分系統(tǒng)是典型代表,其穩(wěn)定性已經(jīng)得到廣泛證明[3]。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回顧性分析100例運城市中心醫(yī)院行外科治療腎腫瘤患者臨床資料,均采集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100例研究對象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年齡24~82歲,平均(52.64±12.39)歲;腫瘤大小1.3~20.5(6.98±2.84)cm;良性腫瘤16例,惡性腫瘤84例;行腎部分切除術(partialnephrectomy,P N)治療4 8 例,行根治性腎切除術(r a d i c a lnephrectomy,RN)治療52例。
納入標準:(1)臨床資料完整;(2)腎腫瘤得到術后病理證實;(3)進行PN治療或RN治療;(4)術前接受CT/MRI檢查。
排除標準:(1)雙側(cè)發(fā)病;(2)單側(cè)多發(fā)腫瘤;(3)伴靜脈栓塞;(4)伴對側(cè)腎功能衰竭;(5)手術不耐受。
1.2 方法
1.2.1 影像學檢查方法
研究對象術前行CT或MRI檢查。檢查前醫(yī)務人員以面對面溝通方式,向患者詳細介紹檢查內(nèi)容,包括檢查項目、檢查要求、預計掃描時間等,以減少不必要因素對檢查計劃與結(jié)果的影響。通常情況下,檢查前需空腹≥4小時,埋好留置針,進行呼吸訓練等。CT/MRI檢查均先進行常規(guī)平掃,再進行增強掃描。CT掃描主要采用設備為256排GE Revolution CT,掃描參數(shù)通常設置為:120kV,180~360 mAs,層厚3 mm,層間距3 mm,螺距1.2mm。MRI掃描主要采用西門子skyra 3.0 T,掃描參數(shù)通常設置為:視野30~40 cm,層厚5~10 mm,間距1~5 mm,矩陣256×512。在CT/MRI掃描過程中,患者取仰臥位,頭先進,身體自然放松,從腎上極到腎下極做冠狀面、矢狀面、軸狀面等掃描。CT/MR增強掃描中,使用高壓注射器,速率維持在3 mL/s左右,藥量80~100 mL,掃描程序同CT/MRI平掃,部分患者增強后需延遲掃描。
1.2.2 手術治療方法
臨床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運用PN與RN術式進行治療。
1.2.3 R.E.N.A.L評分方法
由3名影像學診斷經(jīng)驗豐富醫(yī)師參與閱片進行R.E.N.A.L評分。R.E.N.A.L評分主要內(nèi)容見表1??刹捎冕t(yī)院內(nèi)部系統(tǒng)或網(wǎng)絡在線工具進行單項獨立評分與總評分。根據(jù)R.E.N.A.L評分系統(tǒng)總分,可將患者分為低分組(4~6分)、中分組(7~9分)、高分組(10~12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手術越復雜。
1.3 觀察指標
不同醫(yī)師R.E.N.A.L評分一致性,R.E.N.A.L評分與術式實施關系,影響術式選擇的主要因素,R.E.N.A.L評分與術式選擇相關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學分析工具以SPSS 軟件為主;資料用(x±s)、n、%等表示,行t或X檢驗;一致性分析應用肯德爾和諧系數(shù)與一致率;邏輯回歸模型探尋R.E.N.A.L評分與術式選擇關系;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 果
2.1 三名醫(yī)師R.E.N.A.L評分一致性
如表2所示,三名醫(yī)師R.E.N.A.L評分的肯德爾系數(shù)均在0.9以上,一致率均在9 0%以上,P 均<0.001。R.E.N.A.L評分一致性較高,評分系統(tǒng)中一致率按照從高到低順序排列:R>A>N>E>L。
2.2 R.E.N.A.L評分與術式實施關系
RN組總分明顯高于PN組(P lt;0.05),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3。
2.3 影響術式選擇的主要因素分析
RN組年齡、R評分、N評分、L評分與h占比均高于PN(Plt;0.05),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4。
2.4 邏輯回歸模型分析結(jié)果
由表5數(shù)據(jù)可知,年齡、R、N、L、h與術式選擇具有相關性(Plt;0.05)。
3 討 論
對當前標準化腎腫瘤手術治療方式進行分類,大致可分為RN類與PN類兩種。多項研究證明,在局限性腎腫瘤治療中,RN與PN均有效清除病灶,獲得相似的近遠期治療效果。但相對于RN治療而言,PN治療(尤其是LPN治療)具備腎臟保留、術中失血量少、術后恢復速度快、手術應激反應程度輕等優(yōu)勢[4]。目前,LPN已經(jīng)成為局限性腎腫瘤首選療法,但LPN并非適用于所有患者。
R.E.N.A.L評分系統(tǒng)主要從腫瘤體積、外生性、具體位置等多維度評估手術操作難度。一般認為,R.E.N.A.L評分越高代表患者手術操作難度越大,LPN治療的可行性越低[5]。本研究對R.E.N.A.L評分系統(tǒng)各項評分與總評分一致性進行分析,結(jié)果顯示均在90%以上,這證明該系統(tǒng)一致性較高,結(jié)果可靠。與此同時,行RN治療患者中R.E.N.A.L評分較高者占比更大,行RN治療患者R.E.N.A.L評分較高,其構(gòu)成中高分者gt;中分者gt;低分者,行PN治療患者則與之相反,說明術式選擇受R.E.N.A.L評分影響。此外,影響因素分析與邏輯回歸模型分析結(jié)果均證明R.E.N.A.L評分與術式選擇具有相關性,尤其是R、N、L、h等項目。
綜上所述,術式的合理選擇對腎腫瘤患者生存質(zhì)量提升具有重要意義?;跇藴驶I腫瘤影像解剖特征構(gòu)建的R.E.N.A.L評分系統(tǒng)能夠?qū)δI腫瘤復雜程度進行全面、準確評價,為臨床醫(yī)生治療方案決策提供較為可靠的信息支持,保證RN或PN術式應用的合理性、準確性。
參考文獻
[1]張斌斌,賀曉龍,強亞勇,等.不同保留腎單位術式對T2腎癌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西部醫(yī)學,2019,31(10):1591-1596.
[2]李聰聰,石士奎.腎癌功能影像診斷研究進展[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20,22(1):100-104.
[3]李法江,陳帥,黃紅星,等.R.E.N.A.L.,PADUA和C-index三種評分系統(tǒng)在腎部分切除術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嶺南現(xiàn)代臨床外科,2021,21(1):112-116.
[4]周肖.泌尿外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圍術期低體溫與寒戰(zhàn)的影響因素及標準化護理干預探討[ J ] .中國標準化,2021(20):205-207.
[5]周建,聶黎虹,田國林,等.R.E.N.A.L.腎腫瘤評分聯(lián)合MAP腎周脂肪評分用于腎部分切除手術的臨床意義[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21,36(9):699-703.
作者簡介
鐘明霞,碩士研究生,助理講師,研究方向為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教學。
王鵬飛,碩士研究生,副主任技師,研究方向為腫瘤磁共振。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