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共圖書館作為公益性社會教育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擔負著培育民族文化自信、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提高全民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職責與使命?!秷D書館服務宣言》(2023版)指出:圖書館要“為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等利用圖書館有困難的人群提供特殊的資源和服務”。特殊群體閱讀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的一項重要工作,如何利用好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為特殊群體提供普惠、均等、優(yōu)質的閱讀服務,是公共圖書館應關注的重點之一。本文結合遵義市圖書館特殊群體閱讀服務實踐,對進一步做好公共圖書館特殊群體閱讀服務工作進行思考分析,以期為公共圖書館特殊群體閱讀服務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特殊群體;閱讀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2;G2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7—247—03
《“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guī)劃》中強調“加大對特殊群體公共文化保障力度,進一步豐富特殊群體精神文化生活,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特殊群體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發(fā)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共圖書館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陣地,理應擔負起對特殊群體服務的工作職責,但在公共圖書館實際工作中,特殊群體閱讀服務工作還面臨許多問題,需要結合實際加以探索解決。
一、公共圖書館服務中特殊群體的界定
2020年10月,中央宣傳部印發(fā)《關于促進全民閱讀工作的意見》指出要“保障特殊群體基本閱讀權益”。特殊群體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公共圖書館服務工作中的特殊群體尚未有統(tǒng)一定義,結合我國公共文化服務的政策法規(guī)和相關文件中的列舉,特殊群體主要包括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農(nóng)村留守兒童、務工人員等群體。這些群體一是數(shù)量龐大,在社會文明進步發(fā)展中不能被忽視;二是對文獻信息有一定需求;三是因各種原因無法經(jīng)?;颡氉缘綀D書館獲取服務[1]。
二、遵義市圖書館特殊群體閱讀服務的實踐與探索
遵義市圖書館努力實踐公共文化服務普惠化、均等化,高度關注特殊群體文化需求,以殘疾人、老年人、特教學校學生、福利院兒童、留守兒童等為服務對象,利用館藏書籍、期刊、報紙、盲文書籍、視聽資料、陽光聽書機和無障礙電影、數(shù)字資源等為特殊群體提供服務,打造公平尊重的融合閱讀環(huán)境,讓特殊群體共享社會文化成果。
(一)特殊群體閱讀服務的初探期
2008年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遵義市圖書館在省、市相關單位的支持下,開設了盲文及盲人有聲讀物室,為視障讀者閱讀服務提供保障,也開啟了特殊群體服務的探索。盲文及盲人有聲讀物室設立之初配備有聲讀物磁帶2471盤、光盤318張,盲用電腦4臺,多功能數(shù)碼助視器1臺,錄音機1臺,盲文打字機1臺,盲文書籍128冊,有聲讀物和盲文書籍內容涵蓋法律、文學、醫(yī)學、農(nóng)業(yè)、教育等方面。
依托館藏資源和盲用設備,遵義市圖書館針對視障讀者嘗試開展閱讀服務活動。除了常規(guī)盲用設備的指導使用,還為視障讀者介紹感興趣的書籍并指導摸讀,介紹時事新聞熱點,上門服務為讀者辦理借閱文獻等;2009年遵義市圖書館舉辦了全市首屆盲童閱讀大賽,全市10多所學校的盲生參加比賽,通過活動的開展激發(fā)起盲生們閱讀的興趣,活動也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形成良好的社會影響。
(二)特殊群體閱讀服務的融合期
2014年“全民閱讀”首次被寫入工作報告,報告提出“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的要求。隨著盲文及盲人有聲讀物室的建立和文化助殘服務的探索開展,2014年初,遵義市圖書館將殘疾人、特教學校學生、福利院兒童、留守兒童、老年人、農(nóng)民工等對象整合為特殊群體服務對象,統(tǒng)籌館藏資源,把人財物協(xié)調使用,拓展閱讀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將公共文化服務普惠化、均等化落到實處。
遵義市圖書館特殊群體閱讀服務采取陣地服務+延伸服務的模式,組織留守兒童、福利院兒童參觀圖書館,感受閱讀氛圍,引導閱讀圖畫書,給孩子們更多的溫暖和關愛;為老年讀者預留閱讀專區(qū),利用報紙、期刊開展老年讀者閱讀分享會,激發(fā)老年讀者閱讀交流的激情;延伸服務主要采用上門服務的方式,將讀者的文化需求及時送達,為特教學校的學生提供經(jīng)典閱讀、互動交流,鼓勵他們堅強樂觀的生活學習;在新春佳節(jié)為農(nóng)民工朋友送文學和技術類書籍,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也提升個人技能。
(三)特殊群體閱讀服務的規(guī)范期
2018年《公共圖書館法》實施,伴隨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圖書館的職能也不斷外延和拓展,為適應功能結構的調整,2019年遵義市圖書館集中部分業(yè)務骨干成立了閱讀推廣部。全館閱讀活動的開展由閱讀推廣部牽頭,各部室配合完成。各項閱讀活動的開展有了專門的部室策劃統(tǒng)籌,標志著閱讀服務活動的開展和推廣更加規(guī)范化、制度化,大大提高了閱讀服務的效能,使特殊群體閱讀服務有序規(guī)范的發(fā)展。
2019年遵義市圖書館聯(lián)合市圖學會14家成員單位共同啟動了盲人數(shù)字閱讀推廣工程服務;2021年,新增無障礙電影設備,幫助視障、聽障讀者彌補了視聽障礙,在放映活動中加入問答分享,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增進了特殊讀者的交流溝通。2023年,舉辦了文化助殘共建和諧——全國助殘日活動,活動采取文藝活動+嘉賓勵志宣講的方式進行,全市各類殘疾人朋友同臺表演,用文化展演的方式增強了殘疾人自信自強的精神風貌。根據(jù)特殊群體的不同特點,遵義市圖書館定期組織開展相關閱讀服務活動,部分活動已形成品牌效應得到業(yè)界認可和讀者肯定。
(四)遵義市圖書館特殊群體閱讀服務工作成效
經(jīng)過不斷探索,遵義市圖書館除為特殊群體提供基礎閱讀服務外,形成了以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為節(jié)點走進敬老院開展我們的節(jié)日閱讀服務活動;以文化助殘無障礙電影放映、陽光聽書機技能提升閱讀、閱讀照亮世界公益體驗活動的開展服務殘疾讀者,推動殘健共融;以“悅”讀進校園、小小管理員、童心故事吧、青少年影片放映暨知識競答等活動開展服務未成年人讀者;以鄉(xiāng)村振興文化行為主題送文化到農(nóng)村,關注留守兒童、關心務農(nóng)人員;以文化進萬家為主題,開展服務部隊軍人、特教學校學生、福利院兒童、務工人員、監(jiān)獄服刑人員等特殊群體閱讀服務品牌活動,還利用讀者服務微信群及時解決特殊群體服務需求和相關咨詢,分享閱讀信息和數(shù)字資源,提供便捷的互動交流。
近三年,遵義市圖書館開展特殊群體閱讀服務活動150余場次,覆蓋特殊群體超1.2萬人次。2021年在中國盲文圖書館組織的首屆文化助盲志愿者服務專項賽中,“陽光聽書機閱讀推廣活動”項目獲優(yōu)秀獎、在“時刻聽黨話永遠跟黨走”視障讀者紅色經(jīng)典誦讀比賽中獲優(yōu)秀組織獎,2021年遵義市圖書館獲全國“全民閱讀基地”殊榮。2022年“遵義市圖書館特殊群體閱讀推廣服務項目”被評為市級、省級“最佳志愿服務項目”,“小小圖書館管理員項目”被評為遵義市第一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在中盲圖組織的“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視障讀者演講比賽活動中獲優(yōu)秀組織獎。2023年遵義市圖書館“書香遵義 全民閱讀”項目獲全國新時代“終身學習品牌項目”。
三、進一步做好公共圖書館特殊群體閱讀服務工作的思考
(一)爭取各方支持加大服務設施和資源建設
《公共圖書館法》指出“加大對公共圖書館的投入,將所需經(jīng)費列入預算,并及時、足額撥付”。在國家法律的規(guī)定下,公共圖書館的運營經(jīng)費基本得到保障。但在館藏資源建設上的投入較為乏力,在特殊群體特別是殘疾讀者服務方面的投入就更少,甚至有些基層公共圖書館適用于特殊群體的設施設備幾乎沒有[2],嚴重制約了公共圖書館特殊群體閱讀服務的開展。公共圖書館基礎設施和資源建設是圖書館服務讀者的基礎和前提,僅有的資金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閱讀的需求,公共圖書館在用好預算內資金的情況下,要積極對接主管單位、殘聯(lián)或者省級和國家級的專項資金支持,盡最大可能加大對特殊群體的服務保障投入。
(二)借助社會力量組建志愿服務隊伍
在我國,公共圖書館從業(yè)人員的準入標準不像教師、醫(yī)生那樣必須取得相應資格后才能上崗工作,在單位內部,圖書館相關專業(yè)的人員占比也較少,為特殊群體服務的人員大多未受過專業(yè)培訓,專業(yè)技能不足[3]。雖然國家規(guī)定專業(yè)技術人員有繼續(xù)教育的要求,但特殊群體的構成較為復雜,且存在一定個性化差異,對特殊群體服務專業(yè)性更強、要求更高,僅靠公共圖書館的人員是遠遠不夠的,組建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隊能緩解圖書館服務特殊群體人員不足、專業(yè)不強的問題。比如招募熱心公益的人員、攝影攝像人員、文化愛好者、在職或退休的普通學校的老師和特教學校的老師,還可與殘聯(lián)、婦聯(lián)、民政局、老年大學、特殊教育學校、未成年人保護機構、本地志愿服務團隊等單位機構合作[4],利用他們的專業(yè)性和資源優(yōu)勢,整合各方力量,共同組建服務特殊群體的閱讀服務志愿隊伍。
(三)健全服務活動反饋評價機制
隨著全民閱讀工作的不斷深化以及對特殊群體的公平化服務的強調,各地公共圖書館逐步加強了對特殊群體閱讀服務工作的認識與重視,積極策劃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特殊群體閱讀服務活動,進一步推動了特殊群體閱讀服務工作的發(fā)展。但在活動結束后缺乏對特殊群體閱讀服務的反饋機制和效果評價[5],活動開展熱熱鬧鬧,最后不進行總結反思,沒有第一時間了解特殊群體閱讀參與的實際情況,既不利于接下來針對性服務工作的開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特殊群體的閱讀體驗感。公共圖書館應建立健全閱讀服務的評價指標體系,對閱讀服務質量和效果進行反饋,再將反饋信息和實際工作進行融合反思,以便進一步提高特殊群體閱讀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四)注重營銷宣傳提高服務知曉率
公共圖書館組織開展閱讀服務工作是為了培養(yǎng)讀者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讀者的閱讀質量,提升國民綜合素養(yǎng),實現(xiàn)全民閱讀、全民參與的目標。當下是一個信息多元的時代,人們獲取閱讀資源的渠道多、范圍廣、速度快,但大部分優(yōu)質的閱讀資源不具有公益性、免費性、便捷性。2011年初,文化部、財政部聯(lián)合發(fā)文要求在2011年底前公共圖書館所提供的基本服務項目全部免費。公共圖書館的免費性是保障公眾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權利的前提,而特殊群體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有限,對公共圖書館提供的服務了解不全面,無法獲得公共圖書館提供的各項服務[6],導致公共圖書館普惠化均等化的功能屬性沒有真正發(fā)揮出來。因此,公共圖書館要在宣傳營銷上主動作為,利用本級主流媒體和文化自媒體平臺,對特殊群體的閱讀服務內容、方式、時間等相關內容廣泛宣傳,對開展的閱讀服務活動加大宣傳報道的力度,擴大公共文化服務的影響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進一步做好特殊群體閱讀服務工作對于公共圖書館而言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任務。不僅是公共圖書館積極響應國家“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所提出的全民閱讀工作新要求的必然舉措,也是進一步提高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工作全面性與系統(tǒng)性的關鍵一步。公共圖書館應該在實際運營與發(fā)展過程中充分認識到自身的權利、義務、職責等,及時革新閱讀服務理念及服務模式。尤其是針對特殊群體閱讀服務短板問題,除了基礎的閱讀服務和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外,應思考如何解決特殊群體的閱讀障礙問題,為其提供更為便利的閱讀條件,還需充分維護好特殊群體的個人尊嚴,建立公平尊重的融合閱讀環(huán)境,讓特殊群體充分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的紅利,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馬正偉.公共圖書館特殊群體服務案例分析及啟示——以濟南市圖書館為例[J].河北科技圖苑,2023(2).
[2]楊書彬.基于“5W”模式的公共圖書館特殊群體閱讀推廣服務創(chuàng)新[J].內蒙古科技與經(jīng)濟,2021(8).
[3]蔡韞珺,何冰,馮婷婷.《公共圖書館法》背景下圖書館特殊群體服務提升策略研究[J].圖書館研究,2020(1).
[4]陳寶麗.公共圖書館為特殊群體服務的實踐與思考——以遼寧省朝陽市圖書館為例[J].讀者研究與服務,2021(12).
[5]王冰冰,張麗.公共圖書館特殊群體服務策略swot分析——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背景下[J].大慶社會科學,2019(6).
[6]賴曉英.公共圖書館特殊群體服務舉措研究[J].讀者研究與服務,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