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魏純(1992~),男,漢族,四川古藺人,麥蓋提縣第六小學,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摘 要:為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小學體育教育不僅要注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yǎng),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認知、情感、人際交往等方面的素養(yǎng)。而將學習和訓練有機結合的“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方式可以實現這一目標。然而,目前“學練賽”一體化存在理論知識教育缺乏、體育教學方式不夠多元、課后作業(yè)設計不足、教師綜合素質待提高等不足?;诖?,文章結合教學現狀,從注重理論知識教學,培養(yǎng)學生體育探究精神;針對性展開體育教學,采取創(chuàng)新模式展開教學;加強課后作業(yè)設計,養(yǎng)成良好體育運動習慣;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理念,加強教師培訓工作;開展多樣競賽活動,以游戲促進學生運動五個方面提出對策,以期為體育教學提供理論借鑒。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體育;“學練賽”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25-0015-04
通過“學練賽”一體化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并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熱愛。然而目前的教學面臨多種不足,影響教學的有效性。在這一情況下,結合教學需求展開深入分析,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一、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體育“學練賽”一體化面臨的困境
(一)理論知識教育缺乏
目前小學體育“學練賽”一體化教學中,理論知識的教學相對較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更注重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未對學生進行足夠的理論知識傳授,這導致學生在體育知識的掌握上存在欠缺,學生無法全面理解運動的原理和規(guī)律。同時,理論知識的缺乏會限制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深入理解和有效應用,影響學生對運動的練習與探索。由于教學中更注重實踐操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少充分的機會進行運動的練習和探索,這使得學生的體能水平和技術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影響學生在運動中的表現,限制其體育能力的發(fā)展。
(二)體育教學方式不夠多元
一方面,現有的教學方式往往缺乏針對性,沒有充分結合學生的天賦進行針對性教學。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和潛能,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優(yōu)勢來進行個性化的教學。但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往往只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缺乏個性化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這導致一些學生對體育課產生抵觸情緒。另一方面,教學方法單一。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往往以講解和示范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主動參與的機會。這種方式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導致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下降。同時,教師對課后作業(yè)的指導可能不夠明確和有力,對作業(yè)質量評估不夠。
(三)課后作業(yè)設計不足
其一,課后作業(yè)形式化較強。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yè)時缺乏創(chuàng)新和多樣性的意識,過于注重作業(yè)的完成,忽視作業(yè)的質量和效果。課后作業(yè)缺乏多樣性和創(chuàng)意性,往往只是簡單的填空、選擇題或背誦題目,缺乏足夠的挑戰(zhàn)和啟發(fā)。其次,教師在教學時間和資源的限制之下,難以為每個學生設計個性化的作業(yè),導致作業(yè)形式化的現象。其二,課后作業(yè)缺乏評價與總結。學生完成作業(yè)后,往往沒有得到及時的評價和反饋,也缺乏總結和鞏固所學知識的意識與能力。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缺乏對學生作業(yè)評價和總結的方法和意識,以至于無法及時發(fā)現學生的問題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反饋。
(四)教師綜合素質待提高
首先,教學理念不夠先進。部分教師仍然將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作為教學支撐,并未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缺乏對最新研究和發(fā)展的關注,導致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理念滯后于時代。同時,教師的教學設計缺乏與時俱進地更新和改進,沒有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來提高教學效果。其次,一些教師對學生的實際學情缺乏足夠的關注,未能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教學計劃設計。最后,體育教師缺乏培訓。由于缺乏系統(tǒng)的培訓機會和資源,一些體育教師在專業(yè)知識和教學技能方面存在欠缺,無法應對新的教育要求和體育教學的變革。因此,學校和教育部門也需要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培訓和支持,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和資源,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
(五)體育教學活動開展不足
首先,缺乏多樣競賽活動。學校往往只注重傳統(tǒng)的田徑運動或球類比賽,缺乏其他形式的競賽活動。這導致學生的體育參與度不高,缺乏興趣。此外,缺乏多樣競賽活動也限制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無法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協作能力。其次,部分教師對多樣競賽活動和游戲化體育教學的理解和應用不夠深入,缺乏相應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教師過于注重傳統(tǒng)的技術訓練,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學生在單調的訓練中難以保持高度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容易對體育教學產生抵觸情緒。此外,游戲化體育教學不足,影響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最后,部分學校資源有限,無法提供豐富多樣的競賽活動和游戲化體育教學的設施和器材。而且,教學評價體系較為單一化。
二、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體育“學練賽”一體化教學實踐探究
(一)注重理論知識教學,培養(yǎng)學生體育探究精神
首先,加強理論知識的教學。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講解、討論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學生傳授運動的理論知識。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運動的本質和規(guī)律,提高運動的技能水平和競技能力。其次,注重運動的練習與探索。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預留一定的練習時間,讓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運動訓練。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運動項目,加強對運動的探索和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興趣和能力。最后,還可以加強學校與社區(qū)、俱樂部等合作,提供更多的運動機會和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專業(yè)指導,促進學生在運動中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教師在展開跳繩教學時,可以結合跳繩的歷史、技術要點和注意事項進行理論知識教學。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跳繩的起源和發(fā)展歷史,讓學生了解跳繩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和應用場景。接著,教師可以詳細講解跳繩的技術要點,包括身體姿勢、手腕和手臂的運動、節(jié)奏掌握等。通過圖示和示范,讓學生清楚每個動作的正確操作方法。同時,教師還應重點強調跳繩時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項,如場地選擇、繩子選擇、跳繩時的注意力集中等。教師可以通過實例和案例分析,讓學生認識到跳繩時的潛在危險,并增強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在理論知識教學的基礎上,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進行體育探究。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跳繩技巧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特點和能力水平,嘗試設計新的跳繩動作或改進現有的動作,通過實踐和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跳繩技巧。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跳繩比賽,通過比賽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技巧,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相互學習和借鑒,共同進步。
(二)針對性開展體育教學,采取創(chuàng)新模式展開教學
首先,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天賦進行了解,并進行針對性教學。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體育天賦和興趣愛好,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制訂個性化的教學計劃。如,對于喜歡跳遠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提供更多的跳遠訓練機會,并給予專業(yè)指導,幫助學生發(fā)展個人潛力。通過針對性的教學,學生能夠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增強自信心,并取得更好的成績。其次,教師需要改進教學方法,使教學更加高效。對此,教師可以引入更多的教學方法。如,小組合作學習、情境化教學等。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可以相互配合,共同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效果。而情境化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最后,教師還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虛擬現實技術和互動教學平臺,創(chuàng)造更多互動和參與的機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在開展武術基本動作教學時,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虛擬現實技術、互動教學軟件等,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武術的魅力,提高學習的實踐性和體驗性。同時,教師可以將學習和實踐相結合,通過學練賽的形式,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不斷鞏固所學的武術基本動作。對此,可以組織小規(guī)模的比賽或表演,讓學生展示所學的技能和成果,激發(fā)學習熱情。另外,教師可以根據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將武術基本動作分解為不同的核心素養(yǎng)要素,如靈活性、協調性、力量等。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作標準度,通過武術動作訓練,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水平。
通過以上創(chuàng)新模式的應用,小學體育“學練賽”一體化教學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同時,也能夠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熱愛,培養(yǎng)他們終身參與體育運動的意識和習慣。
(三)加強課后作業(yè)設計,養(yǎng)成良好體育運動習慣
針對“學練賽”一體化課后作業(yè)設計不足的問題,教師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改進:首先,教師可以引入一些實踐性的作業(yè)形式。比如,讓學生觀察并記錄自己在學練賽中的表現,寫下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蛘咦寣W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設計一個新的學練賽項目,并進行實際操作。這樣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生的實際運動能力。其次,課后作業(yè)不僅是學生鞏固知識的途徑,也是教師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依據。因此,在設計課后作業(yè)時,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和總結。建立起有效的作業(yè)評價機制,及時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評價和反饋,幫助學生發(fā)現和解決問題,鞏固所學知識。例如,可以通過設置問題,要求學生對自己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并提供一些建議和改進方法,或者讓學生與同伴進行互評,相互交流和學習。再次,教師應提高課后作業(yè)設計的創(chuàng)新性和多樣性,引入更多的思考題、探究性任務和實踐性作業(y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最后,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點評,對學生的優(yōu)點進行肯定,對不足之處提出建議,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學練賽的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和綜合素質。
(四)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理念,加強教師培訓工作
一方面,學校需要更加注重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培訓,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和資源,鼓勵教師不斷學習和更新教學理念。例如,學??梢越M織專題研討會、教學觀摩等,提供最新的體育教學理念和方法,幫助教師提升教學水平。而且,學??梢怨膭罱處焻⒓訉W術交流活動,使教師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學校和教育部門應當加大對小學體育教師的支持力度,為其提供更多的教學輔助資源和培訓支持,幫助其提高教學質量和專業(yè)素養(yǎng)。對此,可以組織專門的培訓班,邀請專業(yè)的體育教師或教育專家進行培訓,教授創(chuàng)新的體育教學理念和實施方法,更好地推動小學體育“學練賽”一體化的發(fā)展。
(五)開展多樣競賽活動,以游戲促進學生運動
為確保小學體育教學順利開展,教師可以采取多樣的競賽活動,并通過游戲的方式促進學生運動。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各種小組競賽活動,例如,接力賽、拔河比賽、足球賽等。通過這些競賽活動,學生可以在團隊中相互合作,學會團結協作,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其次,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性的游戲,例如,繩索跳、踢毽子、捉迷藏等。這些游戲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參與體育課程的積極性。此外,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小型比賽,例如,投籃比賽、跳遠比賽等。通過這些比賽,學生可以互相切磋,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同時,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和練習體育技能。如設置多個關卡,每個關卡都有不同的任務和挑戰(zhàn),學生需要通過合作和競爭來完成任務,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協作能力。最后,在游戲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獎勵機制,例如,優(yōu)勝獎、最佳團隊獎等,以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和努力拼搏。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在游戲中的表現,給予他們及時的指導和反饋,幫助他們改進和提高。
例如,教師在進行“小籃球”教學時,可以開展籃球接力賽: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站在一定距離的位置上,手持籃球。教師示范后,每組的第一個學生將籃球向后傳遞給下一個學生,直到最后一名學生將籃球投進籃筐,第一組完成任務的隊伍獲勝。同時,可以開展籃球射擊比賽:在籃球場上設置若干投籃點,每個點上放置一個籃球。學生按順序依次嘗試將籃球投進籃筐,每個籃球成功投進計分,最終得分最高的學生獲勝。另外,可以開展籃球盲目傳球的游戲,將學生分成兩個隊伍,每隊一側站立,每隊選擇一名學生作為“盲目傳球員”,其余隊員閉上眼睛,只能依靠“盲目傳球員”的指導進行傳球。教師發(fā)出指令后,兩隊隊員盡可能多地傳球,并嘗試將籃球投進對方的籃筐,完成任務次數更多的隊伍獲勝。
通過運用這些措施,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夠全面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能力。
三、 結論
綜上所述,教師和學校需要共同努力,從注重理論知識教學,培養(yǎng)學生體育探究精神;針對性展開體育教學,采取創(chuàng)新模式展開教學;加強課后作業(yè)設計,養(yǎng)成良好體育運動習慣;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理念,加強教師培訓工作;開展多樣競賽活動,以游戲促進學生運動等方面入手,為學生提供更豐富多樣的體育教學體驗,推動小學體育教育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韜.“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探索[J].健與美,2023(3):132-134.
[2]沈麗婷.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體育“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策略探究[J].拳擊與格斗,2023(3):102-104.
[3]張真.“學、練、賽”一體化視域下小學體育教學模式優(yōu)化策略[J].體育視野,2023(5):83-85.
[4]蘇建軍.小學體育“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策略之研究[J].新課程導學,2023(5):48-51.
[5]陳美珍.小學體育“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對策[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23):56-57.
[6]黃鳳,俞承寬.“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J].青少年體育,2021(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