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振縣域消費是推進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內容,需要民生財政發(fā)揮積極作用。本文使用2014—2020年廣東省40個縣級單位的數據評估了民生財政對縣域居民消費的影響。結果表明,民生財政水平提高顯著促進了縣域居民消費,并且通過縮小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間接推動了縣域居民消費;通過更換解釋變量、增加控制變量、使用工具變量法等穩(wěn)健性檢驗后,結論依然成立;異質性分析表明,在區(qū)域層面,該效應突出表現在東翼、西翼和山區(qū),在收入類型層面,社會保障支出與衛(wèi)生健康支出效應明顯。本文從縣域角度為鄉(xiāng)村振興背景下民生財政的積極作用研究提供了理論和經驗上的支持。
關鍵詞:鄉(xiāng)村振興 民生財政 居民消費 城鄉(xiāng)收入差距
鄉(xiāng)村振興背景下,縣域消費成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農業(yè)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抓手。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堅持農業(yè)農村優(yōu)先發(fā)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多部門聯合發(fā)力,為鄉(xiāng)村注入動能。商務部等17部門《關于加強縣域商業(yè)體系建設促進農村消費的意見》等文件中指出,建設縣域商業(yè)體系是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是全面促進農村消費的必然選擇,提供了促進縣域消費這一路徑。
為達到提振縣域消費,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的目標,勢必要提高縣域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改善縣域居民消費預期,而這正需要發(fā)揮財政的積極作用,尤其是民生財政的再分配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民生財政顯著緩解了高速發(fā)展過程中遺留的民生問題,公共服務均等化與區(qū)域協調發(fā)展水平穩(wěn)步提高,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財政思想的突出表現以及落實財政政策的重要指引。因此,民生財政對促進縣域消費產生著深遠影響,通過針MUKI/TIeiJ0/IVN1zpUUadTgWwqduZ+fPfTi2KlRsic=對性研究,可以提高民生財政效率,更好地提振縣域消費,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一)民生財政對縣域居民消費的直接影響
學界普遍認為財政是對居民消費產生重要影響的因素之一,而民生財政由于其改善民生的偏向性,更易促進居民消費。第一,民生財政可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民生財政替代居民支付了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釋放出的這一部分支出將轉化為消費。第二,民生財政可以提高居民消費意愿。通過降低民生消費品的價格以及補貼的方式,拉動居民消費意愿。第三,民生財政可以改善居民預期。由于政策實施相對穩(wěn)定,民生財政的轉向決策表現堅決,居民對未來的預期將得到優(yōu)化,用于預防風險的儲蓄動機減弱,釋放的儲蓄也將用于消費。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說1:民生財政對縣域居民消費存在正向推動作用。
(二)民生財政對縣域居民消費的間接影響: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
財政支出與收入分配密切相關,民生財政具有顯著的再分配特點,其作用更加傾向于縮小收入差距,具體原理有:第一,民生財政的低收入有效性。民生財政通過補貼、保險等方式直接提高居民收入,或是通過義務教育、基本醫(yī)療水平的提升改善居民人力資本與收入創(chuàng)造能力進而間接提升居民收入。而這種提升作用更偏基礎性,對于收入偏低的鄉(xiāng)村居民的效果要高于對收入偏高的城鎮(zhèn)居民的效果,因此縮小了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第二,民生財政的農村傾向性。在民生財政理念下,政府績效由單一經濟建設轉向改善民生,而在經濟建設背景下農村民生投入不足導致了當前民生財政投入到農村將比投入到城鎮(zhèn)產生更大的邊際效益,進一步縮小了城鄉(xiāng)收入差距。對于城鄉(xiāng)收入差距與居民消費的關系,根據“儲蓄動機”理論,收入差距擴大會使低收入群體會產生更強的提升自身社會地位的動機,進而將收入轉換為儲蓄,用于投資人力資本等非消費途徑,因此收入差距會抑制居民消費。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說2:民生財政通過縮小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推動縣域居民消費。
(一)經驗模型設定
式(1)中,lnconsumptionit表示本文選取的廣東省第i個縣第t年的居民消費情況,msczit表示第i個縣第t年的民生財政水平,controlit表示控制變量,α1為基準回歸的回歸系數,μi為個體固定效應,εit為隨機擾動項。
(二)變量選取與數據來源
1.被解釋變量
本文設定模型的被解釋變量為居民消費水平,由于在縣級層面人均消費支出數據的公布缺失較多,本文選用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作為衡量居民消費的代理變量,為消除通貨膨脹因素,采用廣東省CPI平減指數進行平減后取對數處理。
2.解釋變量
核心解釋變量為民生財政水平,參照政府財政支出的統計口徑,以及已有文獻的做法,選用人均民生財政支出作為衡量指標,計算公式為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的教育、醫(yī)療和社會保障支出三項加總除以常住人口數,為提高數據質量,采用廣東省CPI指數進行平減后取對數處理。此外,本文選取民生財政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衡量民生財政進行穩(wěn)健性檢驗。
3.中介變量
選取城鄉(xiāng)收入差距作為中介變量。目前,常選用來衡量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的指標有三種,分別是城鄉(xiāng)泰爾指數、城鄉(xiāng)基尼系數以及城鄉(xiāng)收入比。其中準確性占優(yōu)勢的指標是泰爾指數,但考慮到所需變量在縣級數據中有所缺失,本文以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加以衡量。
4.控制變量
本文選取以下控制變量:財政自給率,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之比(fsr);財政供給能力,即人均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平減后取對數(lnpfe);人口總量,即地區(qū)常住人口數取對數(lnpopu);產業(yè)結構,即第一產業(yè)增加值占地區(qū)生產總值比重(is)。此外,在穩(wěn)健性檢驗中,本文增添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對數(lnpgdp)以及廣東省物價指數(cpi)作為控制變量。
綜上,鑒于數據的可得性,本文選取2014—2020年廣東省40個縣的面板數據,所有變量的原始數據均來源于《中國縣域統計年鑒》、地方統計年鑒以及政府網站,為避免極端值對回歸結果的影響,對所有連續(xù)性變量按其分布的第1和第99分位數進行縮尾處理。具體變量的描述性統計見表2所列??梢钥闯?,對居民消費水平的度量在縣域層面存在較大差異,最小值為-0.914,最大值為0.256,差距遠大于民生財政水平的差距。因此,后者能否對前者產生積極影響,以及影響的機制,都值得進一步研究。
(一)基準回歸分析
通過固定效應模型估計民生財政對縣域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為提高研究結論的可靠性,本文的實證檢驗過程均使用穩(wěn)健性標準誤。表2的模型(1)到模型(3)匯報了基準回歸的估計結果。
表2回歸(1)匯報的是基于計量模型(1)檢驗民生財政對居民消費水平影響的估計結果。結果表明民生財政系數為正,即對于總體而言,廣東省縣域層面民生財政與居民消費水平之間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民生財政的強化有助于提高居民消費水平?;貧w結果顯示,民生財政水平,即人均民生財政支出每提高1%,將會帶動居民消費增長0.405%,并且該結果在1%水平上高度顯著,這意味著在廣東縣域層面,民生財政促進了居民消費,驗證了假說1。這可能是由于廣東省雖然是全國經濟發(fā)展水平最高的省,但也是面臨嚴重發(fā)展不協調問題的省,省內存在著相當規(guī)模的低收入群體,對于支持這部分群體的消費,民生財政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此外,廣東省乃至我國居民的儲蓄習慣積累起可觀的儲蓄量,民生財政改善預期以釋放儲蓄的作用可能得以擴大。
表2回歸(2)匯報的是基于計量模型(2)檢驗民生財政對城鄉(xiāng)收入差距影響的估計結果。結果表明民生財政系數為負,即廣東省縣域層面民生財政與城鄉(xiāng)收入差距之間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民生財政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縮小城鄉(xiāng)收入差距?;貧w結果顯示,人均民生財政支出每提高1%,將會使城鄉(xiāng)收入差距,即城鄉(xiāng)居民收入之比縮小0.00126,且該結果在1%水平上顯著。這一結果意味著,廣東省縣域層面民生財政產生了縮小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的效果,根據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儲蓄動機”等理論,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的縮小將會促進居民消費,因此證明假說2成立。
(二)穩(wěn)健性檢驗
前文的分析表明,民生財政能夠促進縣域居民消費。為提升研究結論的可靠性,本文從更換解釋變量、增加控制變量以及使用工具變量法三個角度對上述結論進行穩(wěn)健性檢驗。
1.穩(wěn)健性檢驗I:替換解釋變量
使用民生財政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替代人均民生財政支出來衡量各縣域民生財政水平進行估計,表2的模型(3)列示了回歸結果,結果與基準回歸并無本質區(qū)別,呈現良好的顯著性。
2.穩(wěn)健性檢驗II:增加控制變量
為降低存在遺漏變量誤差的風險,增加可能對被解釋變量與中介變量產生影響的控制變量: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指數以及廣東省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再次進行估計,表2的模型(4)列示了回歸結果,回歸系數以及顯著性表明基準回歸結果穩(wěn)健。
3.穩(wěn)健性檢驗III:處理內生性問題
為規(guī)避實證結果受到內生性干擾,選用核心解釋變量人均民生財政支出的一期時間滯后項作為工具變量,采用兩階段最小二乘法進行估計,表2的模型(5)列示了回歸結果,結果表明選取的工具變量不存在識別不足、弱工具變量以及過度識別問題,且結果與基準回歸并無本質區(qū)別,呈現良好的顯著性。
為了增加研究結論的精確性,提高基于結論的建議有效性,這一部分將包含以下內容:首先,將樣本做區(qū)域劃分,根據《廣東統計年鑒》的做法,將本文選取的40個縣級單位劃分為珠三角、粵東、粵西以及山區(qū)四個子樣本;其次,根據民生財政支出類型的不同,對教育支出、社會保障支出以及衛(wèi)生健康支出分別進行檢驗。表3報告了異質性檢驗的結果。
(一)地區(qū)異質性
回歸結果列示于表3模型(1)至模型(4),可見廣東省各區(qū)域內縣域層面民生財政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存在明顯區(qū)域異質性:對珠三角地區(qū)而言,民生財政對居民消費沒有產生顯著影響;對東翼而言,民生財政對居民消費產生了顯著的積極效應;西翼的情況和東翼相似,但影響系數較大、顯著性略低;山區(qū)的情況與總體回歸結果相一致。
產生這一異質性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各區(qū)域居民收入層次不同,而民生財政對不同收入層次居民的作用也不同。對于珠三角地區(qū),高收入群體比重較大,對于這一群體,消費更多受供給能力的影響,對民生財政的敏感程度較低。對于東翼和西翼,高收入群體占比相對較少,居民受民生財政作用的邊際效果良好。山區(qū)相對而言低收入居民比重較大,低收入居民邊際消費傾向較高,對民生消費品的需求較多,民生財政帶來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以及民生消費品價格降低的效應更加明顯,也就更能產生提高消費的作用。
(二)支出類型異質性
進一步分支出類型分析民生財政對居民消費的影響,表3的模型(5)和模型(6)顯示了劃分支出類型后得到的回歸結果。結果表明,民生財政支出中的醫(yī)療支出的增長有助于擴大居民消費;社會保障支出的回歸結果則都呈現良好的顯著性,并且與基準回歸符號一致;教育支出的回歸結果呈現為不顯著。
出現這種異質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衛(wèi)生健康支出主要作用于改善居民福利,保障身體健康方面,能夠替代一部分原本需要自費的醫(yī)療支出,社保支出則可以改善居民享受的社會保障水平,二者都可以改善居民預期,因此有助于促進消費,而教育支出更容易引起需求層次提升效應,教育支出所替代的那部分居民支出又因為追求更高層次的教育而儲存起來了。
本文從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分析了鄉(xiāng)村振興視角下縣域民生財政對促進居民消費的影響及機制。結果表明:民生財政對縣域居民消費產生直接拉動作用。民生財政能夠有效抑制城鄉(xiāng)收入差距進而間接促進居民消費。民生財政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突出表現在東翼、西翼和山區(qū),且社保支出和醫(yī)療支出對居民消費的影響效應更加顯著。根據以上結論,本文針對廣東省縣域層面,以及與之有相似性的區(qū)域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一是提高民生財政水平,提振縣域消費。政府應認識到民生財政能夠對縣域居民消費產生積極影響,有助于擴大農村消費,因此要堅持民生財政導向不動搖,提高民生財政水平。要從總量和結構出發(fā),不僅擴大民生財政總體規(guī)模,還要提高民生財政在全部財政支出中的比重,以應對財政支出壓力。
二是民生財政有的放矢,提高調控精準度。從本文的異質性分析中可以看出,民生財政支出對不同地區(qū)以及不同類型的民生財政支出產生的作用存在差異。這就要求在通過民生財政進行調控時,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以提高出于不同目的的民生財政乃至整體財政支出效率。
三是挖掘落后地區(qū)消費潛力,促進區(qū)域協調發(fā)展。實證分析表明,相較于經濟發(fā)展水平較高的珠三角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相對落后的東翼、西翼以及山區(qū)在民生財政促進居民消費方面呈現更好的效果以及更強的顯著性,這意味著在這些鄉(xiāng)村振興的關鍵地區(qū)還存在著巨大潛力,民生財政可以產生更大的邊際效果。因此,需要重視區(qū)域協調發(fā)展,以民生財政為抓手,挖掘落后地區(qū)潛力,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參考文獻:
[1]韓立巖,杜春越.收入差距、借貸水平與居民消費的地區(qū)及城鄉(xiāng)差異[J].經濟研究,2012,47(S1):15-27
[2]洪源,呂鑫,李禮.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約束下民生財政對居民消費存在門檻效應嗎?[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2017,No.357(05):12-29.
[3]洪源,楊司鍵,秦玉奇.民生財政能否有效縮小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4,31(07):3-20.
[4]紀園園,寧磊.相對收入假說下的收入差距對消費影響的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8,35(04):97-114.
[5]江艇.因果推斷經驗研究中的中介效應與調節(jié)效應[J].中國工業(yè)經濟, 2022(05):100-120.
[6]蔣姣,趙昕東.收入差距、社會地位與家庭消費結構[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21,37(01):27-37.
[7]李江一,李涵.城鄉(xiāng)收入差距與居民消費結構:基于相對收入理論的視角[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6,33(08):97-112.
[8]冉光和,楊守鴻,馮佳文.民生財政支出對居民消費影響效應研究[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12,32(11):13-20.
[9]譚靜.發(fā)揮縣域消費在經濟恢復中的拉動作用[J].財政科學,2023(07): 85-93.
[10]湯躍躍,張毓雄.民生財政對居民消費貢獻有多大——基于1978—2010年經驗數據的實證檢驗[J].經濟學家,2012,No.165(09):37-42.
[11]徐亞東,張應良.城鄉(xiāng)收入差距對農村居民消費的影響:“抑制效應”還是“示范效應”[J].農村經濟,2021(08):18-28.
[12]翟宛東,唐升.民生財政支出對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的異質性影響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1(05):106-109.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People’s Livelihood Fiscal on Consumption of County Resi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ang Peisheng Yao Fengmin
Abstract: Promoting county-level consumptio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equires the active role of people’s livelihood fiscal. This article uses data from 40 county-level uni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from 2014 to 2020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livelihood finance on the consumption of county-level resi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fiscal level significantly promotes the consumption of county-level residents, and indirectly promotes the consumption of county-level residents by narrowing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fter robustness tests such as replacing explanatory variables, adding control variables, and using instrumental variable method, the conclusion still holds; Heterogeneity analysis shows that at the regional level, this effect is prominent in the east wing, west wing, and mountainous areas. At the income type level, the effects of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and health expenditure are significant. This article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upport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positive role of people’s livelihood fiscal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unties.
Keyword: rural revitalization people’s livelihood fiscal consumption of county residents urban-rural income gap
(作者單位:廣東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
責任編輯: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