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為了能夠有效地開發(fā)小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語言感應力,并非希望通過基礎的小學語文教學讓學生馬上就形成較強的寫作能力。而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本末倒置,將學生的寫作水平作為評價作文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順應新課改的要求推動作文教學改革。文章先指出了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改革的必要性,而后對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改革方向進行了分析探究,最后提出了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優(yōu)化的具體實施方式,希望有助于提升一線教師作文教學的質量和水準。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新課程標準是配合新課程改革出臺和實施的標準綱領和文件,對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具有約束性和規(guī)范性作用。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基礎性內容,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十分重要,可以用來考查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和應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開展作文教學時需要深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新課程標準的相關內容和規(guī)定,主動推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改革,轉變教學觀念,探索更多高效的作文教學方式,準確把握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學習行為習慣,優(yōu)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效果,以滿足更高水平的小學語文教學水準要求,培養(yǎng)更加符合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要求的學生。
一、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一)新課標改變了作文教學模式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大多數(shù)都是命題或者是半命題的作文練習形式,直接由語文教師發(fā)布題目或者主題,讓學生按照“套路”或“模板”進行寫作,導致小學生的寫作固化思維比較嚴重。而新課標下,更傾向于從學生的角度自主設計作文教學內容,讓學生提出寫作想法,打破傳統(tǒng)的寫作標準,開展更加靈活的寫作。
(二)新課標深化了作文教學內涵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只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小學生將所學的詞語、語句、寫作表達手法等應用到作文中,導致作文教學成了檢驗語文知識學習和應用情況的載體,沒有能夠發(fā)揮作文教學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積極作用。而新課標增加了作文教學的內涵,使作文教學獨立地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語言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板塊。
(三)新課標提高了對學生能力的要求
傳統(tǒng)的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對學生提出的能力培養(yǎng)要求較為表面,認為學生寫作不出現(xiàn)錯別字、不出現(xiàn)病句,能夠應用一定的修辭手法即可,沒有規(guī)定學生更深層次的寫作能力。而在新課標下,學生通過開放式的寫作,能夠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積極思考,有利于提升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創(chuàng)造能力。
二、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改革方向
(一)立足于實踐開展作文生活化教學
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需要立足于生活實踐開展生活化作文教學,讓學生能夠從課本和課堂中回歸到自然和生活,將生活作為作文素材的來源。小學階段的學生習慣于停留在教材和課本來獲取知識和寫作的素材,沒有充分利用生活這一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庫,導致學生缺乏語文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因此,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急迫地需要進行生活化改革,使小學生作文學習更加貼近生活實踐。
(二)實施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
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使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效率較為低下,教師花費了大量語文課堂時間和課外時間開展作文教學,卻沒有獲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新課標下提出了教學要全面提質減負的要求,要求通過科學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量。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當實施寓教于樂的方法,挖掘和開發(fā)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趣味性內容,準確把握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和偏好,以貫徹落實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提質減負的要求。
(三)強調培養(yǎng)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在新課標背景下,更加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小學生本身就對世界保持著較為積極的探索欲,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因此,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需要順應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性,強調語文作文教學所包含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要求,推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目標和培養(yǎng)能力結構的轉變與優(yōu)化。
三、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以想象力思維培養(yǎng)為核心開展作文教學
小學語文教師應當以想象力思維培養(yǎng)為作文教學的核心目標,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來提升學生的想象力。第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需要落實開放式命題寫作的教學觀念,可以通過讀后續(xù)寫的聯(lián)系方式來提升學生的想象力,這樣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設備,根據教材中的寓言故事、小說、故事等進行繪聲繪色的展示,而后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進行續(xù)寫,賦予故事一個更開放的結局。例如,在小學六年級上《騎鵝旅行記(節(jié)選)》的閱讀學習后,語文教師可以先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幫助學生梳理故事脈絡,而后讓學生根據文章中家鵝受大雁呼喚后,想要飛上天空的行為,展開后續(xù)的想象,并且形成文字,補充結尾,以此來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邏輯性與想象力。
第二,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定期組織寫作主題活動,激發(fā)學生內心深處的夢想,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例如,在《江畔獨步尋花》這篇古詩教學后,教師可以利用古詩的意境,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圖片或播放“探春尋花”的視頻,讓學生展開想象,體會古詩的意境之美,并且結合自己的“尋花”經歷,而后應用合適的文字來描述相應的圖片和視頻畫面,如此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畫面感,為寫作奠定堅實的藝術基礎。
(二)挖掘作文教學資源,促進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時還應當注重寫作素材積累的教學,幫助學生學會積累作文素材的方法,形成收集和積累寫作素材的習慣。在小學階段,可以通過教材文本閱讀和日記記錄的方式來積累素材,最重要的不是具體積累了多少作文素材,而是學生是否養(yǎng)成了良好的素材積累習慣。
第一,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充分開發(fā)和挖掘語文教材文本中所包含的寫作素材。語文教材選擇的閱讀篇目都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文學性、典型性、內涵兼?zhèn)洹R虼?,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將教材文章作為作文教學的重要載體,讓學生將文章中優(yōu)美的詞句、表達方式、片段等抄錄下來展開細致的分析,并且定期翻閱,在腦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教學《火燒云》這篇文章時,語文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收集其中優(yōu)美的表達方式和詞語,比如將火燒云的自然現(xiàn)象比作“好像是天空著了火”,將各種形狀的云朵分別比作各種動物。借此,學生在寫作時,腦海中會浮現(xiàn)相應的表達方式,從而有效避免了寫作過程中無話可說、無法下筆的情況。
第二,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形成寫日記的習慣,讓學生學會記錄自己的日常學習生活和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見的美好文字,實現(xiàn)作文素材積累,當學生把一天的經歷、遇到的特殊情況等記錄下來,文字表達清晰,自然而然地提升了文字表達能力。例如,在勞動節(jié)、植樹節(jié)等節(jié)日,學生可以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并且通過日記的方式將自己所做的事情、自身感悟和心情用文字記錄下來,養(yǎng)成寫日記的良好習慣,從而有效積累了生活寫作素材。
(三)創(chuàng)新游戲化作文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在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不斷豐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式和作文教學課堂的內容。為此,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采用游戲化作文教學方式,組織開展寓教于樂的語文作文教學,有效地提升學生對寫作的興趣,以興趣引領作文教學,有效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效率;還應當合理地開發(fā)和利用各種網絡資源和本土文化資源,豐富語文作文教學課堂的內容。
例如,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故事接力的方式來組織開展“講故事大賽”,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的人數(shù)保持在4~6人。而后,為各個小組提供若干個故事關鍵詞,如“雨天、稻谷、河流、農民”等關鍵詞,讓小組通過組員接力的方式,根據關鍵詞講故事,要求小組的故事有一定的邏輯性,并且包含了所有關鍵詞?;诖?,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在寫作時的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升語文作文教學的趣味性。
(四)開展生活化作文教學,提升學生觀察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正確地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開展生活化的語文作文教學,讓學生能夠將語文知識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學會從細節(jié)和實際出發(fā)寫作,避免形成“假大空”的寫作習慣。
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和布置作文作業(yè)時,應當充分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并且了解和總結學生對生活的觀察方式、觀察角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布置合適的觀察任務和作文作業(yè)。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刷子李》這篇人物描寫的典型文章時,教師可以布置一個相關的家庭作業(yè)——身邊的人物描寫。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人物選擇,比如小區(qū)的保安、環(huán)衛(wèi)工人、早晨鍛煉的老年人等,而后提醒學生注意相應的觀察要素,根據“刷子李”人物描寫的關鍵要素來進行任務觀察,包括職業(yè)、年齡范圍、外貌、行為特征等。最終讓學生形成一篇人物描寫的文章,上交給教師。通過讓學生主動去觀察生活和身邊的人物,并且從中獲得寫作素材,將生活中的細節(jié)轉變?yōu)樽魑闹械拈W光點,學生的文章將會更加生動形象。
(五)合理利用借鑒方法指導學生寫作
在小學階段開展作文教學,應當合理地利用借鑒寫作的方式,有效提升學生對作文結構、敘述方式、表達方式的理解程度,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小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十分有必要根據學生這一年齡特征和能力來組織開展借鑒教學活動。在開展作文借鑒教學時,需要注重文章的選擇,應選擇較為典型并且文學內涵較高的文章,讓學生學習文章的表述結構、優(yōu)美的表達方式和詞匯。久而久之,學生通過借鑒和寫作練習,能夠對相關的文字表達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會更為自如地使用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寫作順序結構,從而學生能夠更清晰地表達所思所想,這有效提升了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六)開展寫作合作交流和作文互評的教學活動
在日常的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開展作文合作交流和互相評價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影響、充分交流,讓學生在閱讀同學所寫的文章時,學習同學所寫文章的優(yōu)秀之處,也能夠反思自己存在的問題,從而進行改進。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定期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
例如,在教學完《祖父的園子》一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地選擇一處生活中相似的地方進行寫作。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互相討論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地點。比如,家里的陽臺、農村的后院等,并且分享自己在相應地點的獨特經歷,以此來打開學生的思維。緊接著,在討論完成后,讓學生獨立地開始寫作,完成寫作練習。而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之間相互分享閱讀、評價所寫的文章,教師也要對學生的文章進行評析,總結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包括錯別字、詞語搭配、標點符號、文章結構等,如此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清晰自己在寫作時的優(yōu)缺點,提升了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整體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考查學生語文學習綜合成效的重要途徑。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通過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來開展作文教學,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寫作創(chuàng)造力,還需要帶領學生充分挖掘各種作文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形成積累寫作素材的習慣,另外,還需要創(chuàng)新游戲化作文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也要開展生活化作文教學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并組織開展多樣化的寫作教學活動,豐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課堂的內容。而后,小學語文教師還要科學地處理借鑒寫作和原創(chuàng)寫作之間的關系,合理利用借鑒方法指導小學生寫作,并且開展寫作合作交流和作文互評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之間交流寫作經驗,總結寫作問題,不斷推動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 張玉喚. 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的實施[J]. 考試周刊,2020(24):35-36.
[2] 許歡. 張揚習作個性: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新路徑[J]. 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1(11):51-52.
[3] 鄭南平.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方法探究[J]. 教師,2022(08):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