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研究優(yōu)質食用型甘薯品種“龍薯35號”的配套施肥技術,采用正交試驗方法,研究有機肥、復合肥、施肥方式3個因素對該品種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有機肥、復合肥、施肥方式對甘薯產量有極顯著影響,增施有機肥和復合肥,采用一次性追肥的方式能提高甘薯產量,在中高地力水平條件下,施用有機肥3 900 kg/hm2、復合肥600 kg/hm2、肥料作為追肥一次性施用能取得較高的產量和社會經濟效益。
關鍵詞 龍薯35號;正交試驗;產量;施肥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4)13-013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3.032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Study on Fertilization Techniques of a New Sweet Potato Variety ‘Longshu 35’
LIN Zi-long, HUANG Yan-xia, CHEN Gen-hui et al
(Longy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ongyan, Fujian 364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matching fertilization technology of high-quality edible sweet potato variety ‘Longshu 35’, the orthogonal test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ree factors (manure, compound fertilizer and fertilization method), on the yield of this variety.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manure, compound fertilizer and fertilization method had a very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yield of sweet potato. Increasing the application of manure and compound fertilizer and using one-time topdressing could improve the yield of sweet potato.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edium high soil fertility, the application of manure 3 900 kg/hm2, compound fertilizer 600 kg/hm2, and one-time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 as topdressing could achieve higher yield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Key words Longshu 35;Orthogonal test;Yield;Fertilization techniques
基金項目 福建省科技引導性項目“甘薯新品種輕簡栽培技術研究及加工應用”( 2021N0057);財政部和農業(yè)農村部:國家現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資助;福建省農業(yè)農村廳“十四五”福建省種業(yè)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化工程項目( zycxny2021005)。
作者簡介 林子龍(1981—),男,福建龍巖人,副研究員,從事甘薯遺傳育種與栽培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9-01
甘薯營養(yǎng)豐富,并具有較好的營養(yǎng)保健功能,被稱為營養(yǎng)最均衡的保健食品之一[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食品如甘薯越來越青睞。甘薯用途廣泛,可以鮮食,可以菜用,也是食品加工業(yè)的重要原料,在我國鄉(xiāng)村振興方面起著積極作用。甘薯產業(yè)的發(fā)展,依賴優(yōu)良的甘薯品種和配套栽培技術?!褒埵?5號”是龍巖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選育的優(yōu)質鮮食加工型甘薯新品種,其薯塊下紡錘形,薯皮黃色,薯肉橙紅色。薯塊平均干物率25.66%,單株結薯5個左右,結薯集中整齊,薯形較光滑美觀,食味面、甜,中抗蔓割病和黑斑病,適合鮮食及加工地瓜干(倒蒸干)。2022年通過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號GPD甘薯(2022)350058。開展“龍薯35號”的配套綠色高產高效施肥技術研究,可以為其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技術支撐。
在有機肥、無機肥不同肥料配比,以及化肥對土壤和甘薯產量等的影響方面,有關學者進行了不少研究[2-13],但在有機肥、復合肥配施和不同施肥方式對甘薯品種影響方面的研究較少,且目前有關甘薯新品種“龍薯35號”配套施肥技術的研究未見報道。筆者采用有機肥、復合肥、不同施肥方式3因素3水平正交試驗法,研究有機肥、復合肥、不同施肥方式3因素在中高肥力土壤條件下對“龍薯35號”產量的影響,為該品種的最佳施肥方式提供參考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點為龍巖市連城縣揭樂鄉(xiāng)揭樂村。試驗田土壤為砂壤土,地力條件中等以上,排灌良好。供試土壤有機質含量15.93 g/kg,堿解氮78.48 mg/kg,速效磷67.03 mg/kg,速效鉀163.16 mg/kg。
1.2 試驗材料
甘薯品種為“龍薯35號”,種苗由龍巖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提供;有機肥為龍巖太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太豐有機肥,N、P2O5、K2O含量≥5%,有機質含量≥46%,復合肥料為芬蘭芬王高科國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含N∶P∶K為17∶17∶17的復合肥。
1.3 試驗方法
采用正交表 L9(33)進行設計(表1、2),設有機肥施用量、復合肥施用量、施肥方式3個因素,每個因素各3個水平,共9個處理,2次重復,共18個小區(qū),隨機區(qū)組排列,每個小區(qū)面積16 m2,4行畦,長4 m、寬4 m,田塊四周設保護行,畦的兩頭種植相應的品種。6月23日栽插。基肥在栽插前條施到畦里;追肥為一次性在中耕培土時淺除畦邊,然后施肥覆土,中耕培土時間為栽插后25 d。其他各處理栽培管理措施一致。11月7日收獲并測產,全生育期136 d。
1.4 測定指標與方法
以有機肥、復合肥、施肥方式各因素對“龍薯35號”鮮薯產量的影響結果為考察指標,收獲時,各試驗小區(qū)統(tǒng)一收獲,小區(qū)中間兩畦計產,折算成小區(qū)產量。
1.5 數據統(tǒng)計分析
采用Excel和DPS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鄧肯新復極差法(Duncan’s method)進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因素對“龍薯35號”鮮薯產量的影響
由表3可知,不同處理的產量在34 461.00~46 989.15 kg/hm2。由極差R大小可以判斷不同因素對產量的影響為A>B>C,即對產量影響最大的因素是有機肥施用量,其次為復合肥用量,影響最小的是不同施肥方式。有機肥以A3水平時(3 900 kg/hm2)的產量最高,平均為45 381.90 kg/hm2,復合肥以B3水平(750 kg/hm2)的產量最高,平均為44 171.85 kg/hm2,不同施肥方式以C3水平(都作追肥)的產量最高,平均為44 192.85 kg/hm2。綜合分析A3B3C3為最優(yōu)處理組合。產量最高的是處理⑧,其組合為A3B2C1,鮮薯產量達46 989.15 kg/hm2。
2.2 不同因素及處理對“龍薯35號”鮮薯產量的影響
極差分析能直觀地看出各試驗因素對“龍薯35號”產量的影響,但不能估計試驗誤差,即不能判斷試驗結果的差異是否是因為因素水平變化而導致,還是試驗誤差引起,因此要對試驗結果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3個因素對甘薯“龍薯35號”產量存在極顯著影響(P<0.01)。不同因素不同水平間存在顯著差異(表4),有機肥施用量各水平間存在極顯著差異,復合肥施用量的2、3水平間差異不顯著,但與1水平間存在極顯著差異;肥料施用方式的1、2水平間差異不顯著,但與3水平間存在極顯著差異。 試驗各因素組合的產量間存在極顯著差異,產量最高的是A3B2C1組合,產量最低的組合是A1B1C1。
2.2.1 有機肥施用量對“龍薯35號”鮮薯產量的影響。
從圖1可以看出,在不同有機肥施肥水平下,鮮薯產量表現為A3>A2>A1,甘薯產量隨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以A3(3 900 kg/hm2)水平的產量最高,分別比A1(1 500 kg/hm2)和A2(2 700 kg/hm2)水平增產14.94%和7.08%。說明甘薯產量隨著有機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2.2.2 復合肥施用量對“龍薯35號”鮮薯產量的影響。
從圖1可以看出,復合肥施用量對甘薯產量有顯著影響。在各水平下的產量表現為B3>B2>B1,B3水平(750 kg/hm2)比B2(600 kg/hm2)和B1(450 kg/hm2)分別增產1.51%和11.67%。B2比B1水平增產10.00%。表明增施復合肥有利于提高甘薯產量,但隨著肥料的增加,增產效果下降。
2.2.3 施肥方式對“龍薯35號”鮮薯產量的影響。
不同施肥方式對甘薯產量的影響表現為C3>C1>C2,C3水平和C1、C2水平間產量達顯著差異,C1和C2水平間產量差異不顯著。都作追肥的C3
處理方式效果最好,分別比都作基肥的C1、基肥+追肥的C2
處理增產5.01%、7.88%。說明在該試驗條件下,肥料作為追肥一次性施用的效果最好(圖1)。
2.3 不同肥料配施及施肥方式對“龍薯35號”鮮薯經濟效益的影響
不同肥料組合和施肥方式對甘薯經濟效益有影
響,增施有機肥和復合肥都提高了成本,處理⑨的肥料成本最高。但在一定范圍內,增施肥料也提高了甘薯產量,從而提高收益。扣除肥料成本后,處理⑧的收益最高(表5)。
2.4 “龍薯35號”最優(yōu)栽培措施組合分析
根據正交試驗結果極差分析中的k得出最優(yōu)處理組合為A3B3C3,結合方差分析結果進一步分析可知,有機肥施用量A3水平、復合肥施用量B3水平、不同施肥方式C3水平,鮮薯產量最高,試驗設計中沒有出現A3B3C3組合,該組合理論上產量更高。該試驗結果產量最高的組合是A3B2C1,扣除肥料成本的經濟效益最高的組合也是A3B2C1。但B2與B3水平間差異不顯著,C1和C3水平間存在顯著差異,所以在保證高產的條件下,綜合考慮減少肥料和農藥施用,降低成本等因素,組合A3B2C3較適合龍薯35號的高產高效栽培,即施用有機肥3 900 kg/hm2、復合肥600 kg/hm2、肥料作為追肥一次性施用。
3 結論與討論
有機肥能夠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改善土壤結構,提供且提高土壤養(yǎng)分,抑制病原菌,減輕病蟲害及土壤污染,提高農產品品質和產量等[14-17]。合理施用化肥,可以明顯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18]。有機肥和無機肥配合施用能使養(yǎng)分平衡供應,使作物高產與穩(wěn)產,改善品質,同時可以減少化肥用量,提高經濟效益[6]。
該研究結果表明增施有機肥能提高甘薯產量;增施復合肥也能提高甘薯產量,但復合肥施用量從450 kg/hm2,增加到750 kg/hm2,甘薯產量先快速增長后緩慢增長,說明甘薯施肥量有個合理的峰值,超過這個值,過多施用肥料增產效果降低。采用一次性追肥的效果最好,可能與土壤養(yǎng)分含量較高,前期已足以供應甘薯莖葉生長,追肥促進薯塊膨大有關。
甘薯產量受品種本身特性以及栽培措施影響較大,該試驗只針對“龍薯35號”的有機肥和復合肥用量、施肥方式進行研究,結果顯示,A3B2C1組合即施用有機肥3 900 kg/hm2、復合肥600 kg/hm2、肥料作為基肥一次性施用,鮮薯產量最高為46 989.15 kg/hm2,經濟效益也最高。綜合分析,施用有機肥3 900 kg/hm2、復合肥600 kg/hm2、肥料作為追肥一次性施用能取得更高的產量和更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可以為該品種在生產上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BOVELL-BENJAMIN A C.Sweet potato:A review of its past,present,and future role in human nutrition[M]//Advances in food and nutrition research.Amsterdam:Elsevier,2007:1-59.
[2] 徐怡,程群,瞿勇,等.有機無機肥配合施用對恩薯四號產量的影響[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9,58(6):24-25,29.
[3] 溫延臣,張曰東,袁亮,等.商品有機肥替代化肥對作物產量和土壤肥力的影響[J].中國農業(yè)科學,2018,51(11):2136-2142.
[4] 鄒原東,范繼紅.有機肥施用對土壤肥力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3):12-16.
[5] 魏猛,張愛君,李洪民,等.不同施肥方式對甘薯光合特性及產量的影響[J].江西農業(yè)學報,2017,29(1):47-50.
[6] 柯蓓.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對甘薯產量及土壤養(yǎng)分含量的影響[J].福建農業(yè)科技,2019(9):67-70.
[7] 溫國燦.有機肥不同FRypyslvQ4t0/y7zGS6qfXxVcYDJASlf65He/jxN4f0=施用量對甘薯產量的影響[J].福建農業(yè)科技,2018(3):5-7.
[8] 丁梅,王同勇,劉剛,等.有機肥種類與用量對鮮食甘薯生長發(fā)育和產量的影響[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6(12):108-110.
[9] 孫傳春.甘薯龍薯9號氮磷鉀肥效試驗研究[J].福建農業(yè)科技,2013(Z1):83-85.
[10] 林子龍,郭其茂,陳根輝,等.龍薯10號氮磷鉀施肥試驗研究[J].江西農業(yè)學報,2010,22(12):75-78.
[11] 王暉,李麗淑,何新民,等.不同栽插密度及施肥量對京薯6號產量的影響[J].南方農業(yè)學報,2013,44(10):1677-1680.
[12] 李觀康,陳勝勇,何靄如,等.2種復合肥對甘薯產量性狀的影響[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4(10):223-224,232.
[13] 林子龍,陳根輝,黃艷霞,等.有機肥處理對甘薯產量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科學,2021,49(4):149-151.
[14] 劉亞軍,王文靜,李敏,等.無機肥與有機肥配施對甘薯土壤養(yǎng)分變化及微生物碳代謝功能的影響[J].河南農業(yè)科學,2022,51(7):75-84.
[15] 段文學,張海燕,解備濤,等.化肥和生物有機肥配施對鮮食型甘薯塊根產量、品質及土壤肥力的影響[J].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21,27(11):1971-1980.
[16] 楊雷,馮作山,余力,等.生物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對土壤肥力及甘薯產量的影響[J].南方農業(yè),2019,13(10):26-28,32.
[17] 邢鵬飛,高圣超,馬鳴超,等.有機肥替代部分無機肥對華北農田土壤理化特性、酶活性及作物產量的影響[J].中國土壤與肥料,2016(3):98-104.
[18] 涂仕華.化肥在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的作用與地位[J].西南農業(yè)學報,2003,16(S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