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坂口安吾是二戰(zhàn)后日本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無賴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提出的“墮落觀”對戰(zhàn)后的日本社會有著重要影響?!皦櫬溆^”的形成與日本當時的社會特征關系密切,如天皇信仰的倒塌和傳統(tǒng)道德觀念的破滅等?!秹櫬湔摗泛汀独m(xù)墮落論》所闡釋的“墮落觀”是一個以“人性”為核心的線性觀點,其本質是人性與社會發(fā)展相互作用的一般規(guī)律,即“舊體制舊道德崩壞——墮落——新體制新道德誕生”的無限循環(huán)和螺旋式上升。
【關鍵詞】坂口安吾;墮落觀;無賴派;《墮落論》;《續(xù)墮落論》
【中圖分類號】I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27-005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7.016
作為無賴派文學的兩大泰斗之一,坂口安吾的文學作品體裁多樣,內(nèi)容涉獵甚廣,其中評論隨筆和短篇小說數(shù)量較多且影響最大。二戰(zhàn)結束后,“舊的權威和秩序業(yè)已崩潰,新的權威和秩序尚未確立”[1],沒有了言論出版自由的限制,坂口安吾迎來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高峰期。首先是1946年4月發(fā)表的著名評論《墮落論》以及同年6月發(fā)表的被稱作是“小說化《墮落論》”的短篇小說《白癡》,它們是坂口安吾創(chuàng)作生涯中知名度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兩部作品,同時也奏響了日本無賴派之先聲?!秹櫬湔摗放c其同年發(fā)表的另一篇評論《頹廢文學論》,被視為無賴派的綱領性論文。[2]后來,由于《墮落論》中的觀點引發(fā)了一些解讀上的爭議,他隨即又發(fā)表了《續(xù)墮落論》,對《墮落論》進行了補充和延伸?!秹櫬湔摗泛汀独m(xù)墮落論》的發(fā)表,標志著坂口安吾“墮落觀”的成熟。
一、“墮落觀”的內(nèi)涵
由于《墮落論》和《續(xù)墮落論》是坂口安吾闡釋其“墮落觀”的主要文本,以下僅選取此二篇,采用文本細讀的方式,對其“墮落觀”進行分析和還原,并在此基礎上探索它的定位及本質。
(一)雙面的“墮落”
要闡釋“墮落觀”,首先應認清“墮落”一詞在文本中的含義。“墮落”在日語和漢語中的常用義是一致的,都是被用作貶義,形容某一事物走下坡路或人的道德敗壞。而坂口安吾筆下的“墮落”實際上完全照搬了“形容某一事物走下坡路或人的道德敗壞”的概念義,其特殊之處在于只改變了感情上的色彩義,從貶義變成了中性,偏激一點甚至可以理解為褒義。
這種延續(xù)概念義、變更色彩義的手法十分巧妙。一方面,感情色彩的選擇所體現(xiàn)的正是作者本人的態(tài)度,也就是說,坂口安吾對“墮落”這一現(xiàn)象持肯定甚至提倡的態(tài)度。這樣一來,無須構建一個新的定義,甚至無須言語贅述,僅僅是通過詞語感情色彩的轉換,即充分展現(xiàn)了其“墮落觀”的一個最基本的觀點——墮落不是人性的腐壞,而是向真實人性的回歸,是再普通不過的現(xiàn)象;另一方面,反語式的表達方式往往更能給人以強烈的精神沖擊,文中遍布“墮落”“頹廢”之類容易給讀者帶來反感情緒的字眼,一邊引人反駁,一邊又吸引人讀下去。位于表層的表達形式與位于深層的文本內(nèi)涵激烈碰撞,狂妄的語氣之下潛藏著冷靜睿智的邏輯,較之“直言不諱”更顯意味深長。
只是,頻繁地“正話反說”也大大提高了誤讀的可能性,容易給人留下偏激、極端的不良印象。更何況文本中貶義的“墮落”和非貶義的“墮落”是交錯混雜的,再加上其偏散文性的錯綜復雜的篇章結構,從《墮落論》發(fā)表后就引發(fā)了千奇百怪的解讀誤差,以至于坂口安吾只得又發(fā)表了《續(xù)墮落論》來進一步解釋其觀點。因此,該文本對“墮落”一詞的使用的確成就了其特色,但同時也造成了一定的理解障礙,難以順暢地傳達作者的思想。
(二)墮落是向真實人性的回歸
在《墮落論》的開篇,坂口安吾對戰(zhàn)敗后神風特攻隊存活隊員從事黑市交易、戰(zhàn)爭遺孀改嫁他人這類社會現(xiàn)象就明確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其實人們并沒有改變,因為這才是人們的原有面貌,改變的是世態(tài)的外貌?!盵3]78這句話正是“墮落觀”的起點,同時也是終點。關于《墮落論》發(fā)表的背景,戰(zhàn)敗后的日本社會十分混亂而動蕩,人們對國家前途失去信心,對人性感到絕望,而神風特攻隊存活隊員的自甘墮落和戰(zhàn)爭遺孀的移情別戀,正是導致人們對人性感到絕望的重要原因。對此,有人認為這是戰(zhàn)敗導致人們“變壞”了的表現(xiàn),而坂口安吾則承認人們確實是墮落了,但并非“變壞”了,墮落的本質其實是向真實人性的回歸,為此他從以下幾個角度論證了自己的觀點。
首先,自然是要說明何為“真實人性”。簡而言之,就是戰(zhàn)敗后人們的“壞”的表現(xiàn),是人們“墮落”的表現(xiàn),從事黑市交易是真實人性的表現(xiàn),容易移情別戀也是真實人性的表現(xiàn),應該坦蕩地正視這些真實的人性,而不是冠以“壞”的名義去排斥它們。坂口安吾在《續(xù)墮落論》中就明確指出了面對真實人性的正確態(tài)度:“什么是人類、人性原本所該有的態(tài)度?其實也就是坦率承認自己所想要的事物、自己所厭惡的事物,只是如此而已。”[3]99
其次,他指出人性本身是不會變的,變的只是外部世界。“不是因為戰(zhàn)敗而墮落,是因為是‘人’才會墮落;正因為活著才會墮落,僅此而已?!盵3]89人們會在戰(zhàn)爭后變得與之前不同,并不是戰(zhàn)爭的破壞力導致人性變“壞”了,而是因為人性本身便是如此,以往人們所表現(xiàn)出的“人性”其實都是體制壓迫之下的一種“表演”,此時的人們只是向真實的人性回歸了而已?!叭诵栽谶h古的希臘時代被發(fā)現(xiàn)并邁出第一步之后,時至今日,又發(fā)生了多少變化呢?”[3]89
最后,由人性的不變性,他推導出人們向人性本身回歸是必然的,即墮落是必然的。他尖銳地指出,特攻隊的隊員們不過是一個幻影,即便殺掉那些從事黑市交易的存活隊員,也只能阻止他們這群人的墮落,而不能阻止所有人的墮落;傳教士般的戰(zhàn)爭遺孀們也不過是一個幻影,即便制定再多的“貞婦準則”,或者是殺掉另嫁他人的遺孀,也并不能改變?nèi)诵囊鬃兊奶刭|?!叭祟悤櫬?,義士和寡婦都不例外,我們阻止不了,也無法通過阻止來拯救人類?!盵3]89
(三)墮落是走向新生的第一步
既然墮落是向真實人性的回歸,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墮落對于人類社會的前途又有什么意義呢?面對當時混亂不堪的日本社會,主張恢復戰(zhàn)前體制和道德的呼聲很高,對此,坂口安吾表示堅決反對。
首先,他以逆向思維揭露了所謂“歷史的陰謀”。他認為“日本人在歷史面前只不過是順從命運的孩子”[3]80,天皇制下的有些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看似是殘酷的、反人性的,但實際上正是因為作為統(tǒng)治者的政治家對人性本身的面貌了如指掌,才會針對性地制定出種種約束人性的規(guī)范來,武士道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再比如戰(zhàn)爭期間作家們被嚴禁描寫寡婦戀愛的故事,就是因為統(tǒng)治者深知人心易變是人性的本來面貌。同時,他指出日本國民也并非全然無辜,政治家將天皇神化以方便打著天皇的旗號成為實際上的決策者,而日本國民其實未必是全心全意相信著天皇的一切的,但由于自古以來深受“集體”觀念的影響,他們害怕因獨立思考而被集體所拋棄,于是也紛紛將天皇的意志當作自己的真實想法,這其實是在自欺欺人。因此,坂口安吾承認天皇制的確是一個符合日本特征的政治產(chǎn)物,但認為日本必然只能沿用天皇制則是十分愚蠢的。繼續(xù)沿用傳統(tǒng)天皇制,遵循天皇制下的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也只不過是繼續(xù)活在歷史的陰謀和謊言下而已。
其次,他提出只有墮落才能拯救日本國民和社會,而天皇制則是阻礙人們墮落的絆腳石。墮落是不可避免的,但墮落的過程和結果對于脆弱的人類而言是恐怖的,是難以接受的,墮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輕則陷入不被世人理解和寬容的孤獨,重則導致流血甚至犧牲,脆弱的人們于是創(chuàng)造出了天皇制和武士道來逃避墮落,但這只是自欺欺人罷了,天皇制和武士道從來都沒有真正拯救過日本國民。
最后,他提出只有以正確的方式墮落,人們才能獲得拯救。不是為了墮落而墮落,是為了看清人性的真實面貌而墮落。只有深刻理解了何為人性,才能理解歷史發(fā)展的真相,才能創(chuàng)造出屬于未來的、嶄新的歷史。因此有必要明確墮落的目的,否則就只會深陷其中而萬劫不復。
到此便是“墮落觀”的終點。坂口安吾的“墮落觀”就是這樣一個線性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觀點,由“人性不會改變”開始,到“人們必然會向人性本身回歸”,再到“理解人性從而創(chuàng)造未來”,這條線完整地囊括了前提、方法和目的,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理念。由此可見,這個“墮落觀”實際上是一個圍繞人性展開的觀點,找準這一定位,對于恰當?shù)卦u判其本質及價值是至關重要的。
二、“墮落觀”的本質
從《墮落論》發(fā)表到數(shù)十年后的今天,無論是在日本國內(nèi)還是在其他國家,人們對坂口安吾“墮落觀”的解讀一直眾說紛紜,而不同的解讀結果勢必會極大影響到對它的評價。由前文可知,這兩篇作品所表達的是一個完整的線性觀點,而很多人把這條線切割成了幾個獨立的部分,比如反對天皇制、反對傳統(tǒng)道德、墮落是抵抗傳統(tǒng)的方式等,將它們并列起來,都看作是“墮落觀”的落腳點,這主要是在理清作者行文思路之前就先入為主地將文本的每個部分割裂開來了的緣故,而這樣顯然是無法觸及“墮落觀”的本質的。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墮落觀”的本質呢?接下來本文將在前文的基礎之上,通過駁斥前人最8n/qhMStXMdr2Sto7ekOjQ==普遍的幾種解讀,從而揭示其“墮落觀”的本質。
(一)“墮落觀”的“終點論”
根據(jù)前文得出的結論,“墮落觀”的落腳點應當是通過墮落理解人性的真實面貌,從而創(chuàng)造新的未來,而許多人將批判天皇制和反對傳統(tǒng)道德看作是“墮落觀”的兩大要點,從而認為坂口安吾的“墮落觀”并沒有提出創(chuàng)建新體制新道德的辦法,是一種消極頹廢的觀點。先來看看作者是如何看待政治體制的。
誠然,坂口安吾對傳統(tǒng)天皇制是持批判態(tài)度的,但首先他只是反對日本繼續(xù)沿用傳統(tǒng)的天皇制,并未否定傳統(tǒng)天皇制在日本歷史上的作用。他呼吁讓天皇也“墮落”成一介普通人,意思是只要去除了天皇的“神性”,政治家們就無法打著天皇的旗號為所欲為,日本國民也就無法借著天皇的名義自欺欺人,天皇制就會成為一個新的體制,就有繼續(xù)沿用下去的可能性。其次,他雖然多次強調必須改變舊制度,但他同時也強調了,只靠政治是無法救贖人類的,“想通過政治實現(xiàn)救贖,太愚蠢膚淺”[3]90。在他看來,政治是根據(jù)對人性的掌握來統(tǒng)治人類的,而在二戰(zhàn)后的日本社會中,“人們失落了既有的功利價值,一時又找不到恢復平衡的杠桿,完全喪失了精神的主體性”[4]。如果繼續(xù)沿用舊制,人們就會永遠活在過去的謊言里停滯不前,社會也不可能有真正的進步,而要創(chuàng)造新的體制,就繞不開對真實人性的理解,比如要去除天皇的“神性”,首先就需要日本國民認識到天皇也只是普通人,也和普通人一樣會墮落。正是因此,坂口安吾才認為只有墮落才能真正拯救日本國民和社會。至于對天皇制的批判,不過是他論述中的一環(huán)而已。
同理,對傳統(tǒng)道德的批判也只是他論述中的一環(huán)。他反對的不是傳統(tǒng)道德本身,而是戰(zhàn)后統(tǒng)治者妄圖恢復傳統(tǒng)道德以維護自身利益的行為。他的落腳點也不是反對恢復傳統(tǒng)道德,他認為道德觀念、價值體系是依附政治體制而生的,當人們通過墮落認清了真實的人性,從而據(jù)此創(chuàng)造出了新的政治體制之后,新的道德自然也就誕生了。他之所以一再批判傳統(tǒng)道德的虛偽性、傳統(tǒng)天皇制的虛偽性,其實大體只不過是為了論述日本歷史的虛偽性,從而強調墮落的必要性罷了。
(二)“墮落周期律”
批判傳統(tǒng)天皇制、批判傳統(tǒng)道德是為了論述墮落的必要性,于是有人認為“墮落觀”就是在呼吁人性解放,將人們從過去歷史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從而認為“墮落觀”只談及解放,卻沒有提出救贖的方案,最終只能走向死胡同。這個觀點相對前者來說有一定的進步,根據(jù)前文的結論,“人性解放”的確可以看作是“墮落觀”的終點,而“人性”也的確是“墮落觀”思想的核心所在,然而,“人性”是不等同于“人性解放”的,也即是說“人性解放”并不能算是“墮落觀”的核心,它只是一個終點罷了,而只看到終點不顧及全貌自然是無法準確把握“墮落觀”的本質的。
那么坂口安吾到底有沒有提出“救贖的方案”呢?根據(jù)前文,墮落是為了認清真實人性,在此基礎上人們才能推翻傳統(tǒng)天皇制和傳統(tǒng)道德,建立新體制和新道德,墮落本身并不是救贖,它只是實現(xiàn)救贖的出發(fā)點。那么在墮落的基礎上建立的新體制和新道德是救贖嗎?對這一點,坂口安吾給出了很明確的答案。
首先,他揭露日本歷史的陰謀,揭露傳統(tǒng)天皇制和傳統(tǒng)道德的陰謀,并不代表他認為日本的未來及未來的政治就是完美的、不存在陰謀的。相反,他在《續(xù)墮落論》中就直截了當?shù)胤磫柕溃骸叭f物生生不息,而且不斷在變化著,對于人類永無止境的未來而言,我們的一生不過像露水般短暫,這樣的我們有何資格談論什么絕對不變的制度、永遠的幸福?”[3]105
其次,他通過論述文學和政治的關系,明確表示了自己并不是激進的反制度者。他認為,只要是普遍意義上的文學,都常常是帶有反叛因子的,但同時文學對政治的反叛也是對政治的幫助。二者就如同矛盾的一體兩面,相互排斥的同時,又相互促進著。
最后,他指出人類及人類社會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墮落中緩慢進化的,“墮落是制度之母”[3]105。人們通過墮落看到了真實人性,而真相往往是殘酷而難以接受的,并且一直展露真實人性往往會代價慘重,于是人們必然會,也不得不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制度來阻止自己墮落,來隱藏真實人性。也就是說,墮落,抑或是人性解放,它雖是“墮落觀”的終點,但還只是獲得救贖的起點,既然是起點,這種墮落就不可能是一直進行下去的墮落,被解放的人性也終將被下一個制度所約束,而這在坂口安吾看來是十分正常的,是符合社會和人性發(fā)展規(guī)律的。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人性解放并非“墮落觀”所要表達的核心觀點。
由此可見,“墮落觀”的本質其實是人性與社會發(fā)展相互作用的一般規(guī)律,即“舊體制舊道德崩壞——墮落——新體制新道德誕生”的無限循環(huán)和螺旋式上升,本文將其命名為“墮落周期律”。至于救贖的方案,永恒的救贖是不存在的,但人們可以選擇階段性的救贖,即在墮落的基礎之上建立一個具有進步意義的新體制,這樣人類社會才可能邁向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人類文明才會緩慢地向前進步。對于當時的日本而言,坂口安吾所設想的救贖方案,當是建立一個不再欺瞞和愚弄真實人性的體制,對人性的約束是永遠存在的,但約束和欺瞞在本質上是截然不同的。
三、結語
當然,墮落并非推動新體制誕生的唯一動力,它只是一個關乎人性的前提,是千頭萬緒的社會發(fā)展動力中相當重要的一個部分。坂口安吾之所以對墮落這一點格外重視,很大程度上是由當時日本社會最突出的問題所決定的。雖然當時的日本社會在政治、經(jīng)濟、思想等各個領域都存在著巨大的危機,但思想領域的危機無疑是最受文學家們所關注的。在無賴派中,坂口安吾的文章屬于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更容易給人以情感上的震撼的類型。[5]通過本文的分析,不難看出他提出“墮落觀”的初衷當是呼吁日本國民認清并接納真實的人性,進而阻止歷史的倒退和悲劇的重演,從這一點來看他的“墮落觀”似又具備著些許思想啟蒙的性質。
參考文獻:
[1]何乃英.論日本無賴派文學[J].國外文學,1992,(1):107.
[2]李德純.戰(zhàn)后日本文學史論[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0:133.
[3]坂口安吾.墮落論[M].蕭云菁譯.臺北:新雨出版社,2007.
[4]葉渭渠.略論無賴派的本質[J].日本問題,1988,(3):46.
[5]平獻明.當代日本文學史綱[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47.
作者簡介:
肖吟,女,漢族,湖北武漢人,文華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古典文獻與東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