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爾馬的《秘魯傳說》說,古代秘魯的利馬城里有所謂的“哭喪婆”,是一群滿臉皺紋、比窮人身上的虱子還干癟的老太婆。她們的職業(yè)是抽噎哭泣,大把大把地甩眼淚。這些人都像巫婆和老鴇一樣,老得不能再老,丑得不能再丑。凡能留下一筆可供辦起一場體面喪事的財產的人壽終正寢,遺囑執(zhí)行人和死者眷屬便會走街串巷,尋訪最有名的哭喪婆,由她再去雇傭陪她一起哭喪的伙伴。報酬是首席哭喪婆四個比索,陪哭者每人兩個比索。當辦喪人裝出一副慷慨大方的樣子,除正價外多給幾個小錢時,哭喪婆們也得有點額外舉動。所謂額外舉動,就是一邊號哭一邊頓足捶胸,像發(fā)羊癇風一樣抽搐和揪頭發(fā)。她們和那些手拿蠟燭前去吊喪的所謂“窮光蛋”一起,在教堂門口等著遺體抬進抬出,盡情發(fā)泄她們那出賣的悲痛。要說利馬有什么有利可圖的職業(yè),那就是受雇哭喪婆這一行了。在所有哭喪婆里,有一個高級哭喪婆,她是這類人中的至高無上者,只有為總督、大主教或最顯貴人物舉行喪禮,她才屈尊到場。她與眾不同,雅號叫“圣星期五的受雇哭喪婆”。所以才有了這種說法:“某某先生的葬禮真是登峰造極了。你聽啊親愛的,連圣星期五的受雇哭喪婆都光臨教堂門口了?!保ā妒バ瞧谖宓氖芄涂迒势拧罚?/p>
“哭喪婆”當然不僅僅是古代才有,馬爾克斯也寫過現代的“哭喪婆”。“哭喪—這項活動在大西洋沿岸地區(qū)又派生出許多有趣而又荒唐的細小區(qū)別—在拉謝爾佩鎮(zhèn)土生土長的居民心目中,是一種職業(yè),它不應當由死者的家人從事,而是要交給一個女人,一個無論從素質上還是從經驗上都堪稱專業(yè)的哭喪婆。”“哭喪婆們不是來哭死人的,而是來向來賓當中的顯貴人物致敬的。當人們發(fā)現某個因為富甲一方而被當成有特殊貢獻的重要人物將要登場,便會有人通知值班的哭喪婆。接下來的情節(jié)就非常有戲劇性了……哭喪婆雙臂高舉,臉戲劇性地抽搐著準備放聲大哭。隨著一聲長長的呼嘯,剛剛到來的人聽到了整個故事—聽到了死者的走運時光,也聽到了他的倒霉歲月,聽到了他的優(yōu)點,也聽到了他的缺點,還有他的快樂、他的痛苦;而故事的主人公此時正仰面朝天躺在一個角落里漸漸腐爛,身邊不是豬就是雞,身下墊著兩塊木板?!保ā独x爾佩鎮(zhèn)的奇異偶像崇拜》)秘魯在太平洋沿岸,這里是大西洋沿岸,可見得在兩大洋之間的美洲都有這一行當。在富恩特斯的《阿爾特米奧·克羅斯之死》中,寫到阿爾特米奧·克羅斯臨終時,想象人們會雇一些哭喪婆來哭他,可見墨西哥也有哭喪婆這一行當。
之所以會有這一行當,無非是因為有需要。死人是必須有人哭的,否則顯得活人沒感情,更顯得死人沒面子。尤其是死者的親人,特別是死者的兒女,不哭更是大逆不道,有違社會良善風俗。也就是說,哭有兩種基本的功能,一種是滿足感情的需要,一種是滿足社會的需要?!翱迒势拧睗M足的是后一種需要。
哭的兩種基本功能,在《紅樓夢》里的賈珍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第十三回寫其兒媳秦可卿死了,作為公公的賈珍“哭的淚人一般”,“說著又哭起來”,“恨不能代秦氏之死”,甲戌本批云:“可笑!如喪考妣,此作者刺心筆也?!辟Z珍這里的哭滿足的是感情的需要,顯示了其對秦氏異乎尋常的不倫之情。到了第六十三回,賈珍的父親賈敬為服藥求道所誤而死,停柩在鐵檻寺。賈珍父子聞了此信,即忙告假,星夜馳回。半路遇見家人,問家中如何料理。家人匯報說,怕家內無人,接了親家母和兩個姨娘在書房住著。聽見兩個姨娘來了,賈珍父子相顧一笑,賈珍忙說了幾聲“妥當”—兩個姨娘就是尤二姐和尤三姐,與賈珍父子都有一腿的。到了鐵檻寺,已是四更天氣。“賈珍下了馬,和賈蓉放聲大哭,從大門外便跪爬進來,至棺前稽顙泣血,直哭到天亮喉嚨都啞了方住。尤氏等都一齊見過。賈珍父子忙按禮換了兇服,在棺前俯伏。無奈自要理事,竟不能目不視物、耳不聞聲,少不得減些悲切,好指揮眾人。”聯系此前路上的關心和后來服喪期間的表現,賈珍這里的“跪爬進來”“稽顙泣血”就全成了表演,連“竟不能目不視物、耳不聞聲”也是辛辣的諷刺了。賈珍這里的哭滿足的是社會的需要,與他對秦氏發(fā)乎不倫之情的痛哭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如果社會的需要不被滿足,也就是該哭的時候不哭,又會怎樣呢?那甚至是會招來殺身之禍的。謂予不信,請看加繆的《局外人》。辯護律師對“我”說,預審推事們了解到“我”在媽媽下葬的那天“表現得無動于衷”,如果做不出什么解釋的話,這將成為起訴“我”的一條重要依據。果然,在法庭上,所有人都做證說,在“我”媽媽死后,“我”的所有言行都有違社會常識。養(yǎng)老院院長說,他對“我”在下葬那天的平靜深感驚訝,說“我”不愿意看媽媽的遺容,沒有哭過一次,下葬之后立刻就走了,沒有在墳前默哀。還有一件事也使他感到驚訝,那就是殯儀館的人告訴他,“我”不知道媽媽的具體歲數。說到這里,大廳里一時鴉雀無聲。養(yǎng)老院的門房做證說,“我”不想見媽媽的遺容,“我”在守靈時抽了煙、睡了覺、喝了牛奶咖啡。這時,“我”感到有某種東西激起了全大廳的憤怒,“我”第一次覺得自己真正有罪。養(yǎng)老院的老人做證說,他沒有看見“我”哭。檢察官也揭發(fā)說:“陪審團的先生們,此人在自己母親下葬的第二天,就去游泳,就去開始搞不正當的男女關系,就去看滑稽電影、放聲大笑,我用不著再向諸位說什么了。”最后,檢察官聲嘶力竭地喊道:“我控告這人懷著一顆殺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親!”這一聲宣判,顯然對全體聽眾,當然也對陪審團,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這時“我”才感到,自己大事不妙了。庭長宣布審判結果:將要以法蘭西人民的名義,在一個廣場上將“我”斬首示眾?!拔摇敝灰驔]有滿足社會的需要、在媽媽的葬禮上沒有哭而被處決!
正因為出于滿足社會的需要,在葬禮上哭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哭喪婆不僅秘魯有,哥倫比亞有,包括中國在內,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都有;不僅古代有,現代也有,現在甚至有用錄音代替活人、代替哭喪婆的??扑_爾的《為您效勞》(收入《秘密武器》),寫了一位現代版的哭喪婆,是發(fā)生在法國巴黎的故事,很有諷刺意義和喜劇色彩。弗朗西內太太受雇去冒充一個死者的母親,來求她的羅塞老爺難以啟齒、吞吞吐吐地說:“這位先生……是位非常著名的時裝設計師……他孑然一身,也就是說,遠離家人。您理解嗎?除了朋友之外,他無依無靠……作為他的朋友,我們考慮,為了葬禮能達到恰當的效果……我們認為,舉行一個儀式,只有他的朋友們,只有很少的幾位朋友參加……以這位先生的情況,還不夠莊重……也無法詮釋他的辭世給人帶來的沉痛……您理解嗎?我們覺得您也許能出席追悼會,自然還有葬禮……我們假設您以逝者親戚的身份……您懂我的意思嗎?很近的親戚……比如他的姨媽……甚至我斗膽建議……我們覺得您可以作為……請您諒解……我的意思是,作為逝者的母親出現……請允許我向您解釋清楚……母親剛剛知道兒子過世,從諾曼底趕來陪伴兒子,看他入葬……那么自然,您一到那兒,就應該做出樣子……您明白的……痛苦,絕望……主要是做給來賓們看的,在我們面前,您保持沉默就行了?!保ò?,省略號除個別外都是小說原有)弗朗西內太太帶著心理矛盾和對報酬的渴望接受了這個差事:“要我裝成那位過世的時裝設計師的母親是不對的,因為這種事情是不應該假裝的,也不應該欺騙別人。但也要考慮來賓的感受,如果葬禮上沒有逝者的母親,甚至連一位姨媽或者姐妹也沒有,儀式就顯不出它的意義,也無法詮釋他的辭世給人帶來的沉痛?!比欢珊系氖?,死者恰巧是以前她在羅塞老爺家干活時,所有人里唯一尊重她、對她好的人,還說她一看就是好人,像是一個鄉(xiāng)下的姨媽。這下她的悲痛就不必裝了,她真的大哭起來,還哭得情真意切,哭得羅塞老爺表情古怪,對她說沒必要繼續(xù)裝了,不知道她這根本就不是裝的……“天真的弗朗西內太太一面講述,一面讓讀者領略那個道德極度淪喪、極其腐化的社會,它隱藏在每一句話的背后……身在其中的人得維護自己的面子,得偽裝,要是真正的母親并不存在或是沒有到場,還得創(chuàng)造出一個母親來:只要能貫徹完成那些維護它、支持它、捍衛(wèi)它的儀式和禮節(jié),這個社會就絕不會猶豫半分?!保扑_爾《文學課》)
科塔薩爾還有一篇《葬禮上的舉止》(收入《克羅諾皮奧和法瑪的故事》之《奇特職業(yè)》),寫有戶人家專門挑戰(zhàn)虛偽的葬禮:“我們不是為了茴香酒,也不是因為不得不去。有人已經猜出來了:我們去是因為無法忍受各式各樣最狡詐的虛偽。我年紀最大的堂姐負責了解葬禮的性質,如果是真的,如果人們哭泣是因為在晚香玉和咖啡的香味中男男女女們除了哭泣再無他想,我們就會留在家里,在遠處陪伴他們。頂多我的母親會過去一下,以全家人的名義道個惱;我們不喜歡強行加入他人與陰影的對話之中,那是傲慢無禮的行為。但是,如果我堂姐通過不慌不忙的調查,懷疑在帶頂庭院或是客廳里出現了虛偽的征兆,那么全家人會立即穿上最好的衣服,等待葬禮開始,無可阻擋地逐一登場。”他們到虛偽的葬禮上去輪番痛哭,讓虛情假意的死者家屬原形畢露,其戰(zhàn)略戰(zhàn)術及作戰(zhàn)效果頗堪發(fā)噱。這是傳統哭喪婆形象和功能的大翻轉:本來是幫助虛情假意的死者家屬的道具,卻成了揭露死者家屬的虛情假意的利器。
后來,馬爾克斯為科塔薩爾寫的悼詞,深得科塔薩爾此類小說的神髓:“不過,大膽設想一下,假若死者還能再死一次,那么,眼下這種舉世皆為他的辭世而悲的場景,恐怕會讓他無地自容,再死一次。無論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書里,誰也不像他那樣懼怕身后的哀榮、奢華的葬禮……所以,正因為了解他,深愛他,我才拒絕出席科塔薩爾的一切治喪活動?!保?984年2月22日在墨西哥城美術館的演講《人見人愛的阿根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