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鳳
[摘要] “理思”既是教學之術,也是教學之道;既是數學之境,也是數學之魂。構建小學數學理思型課堂,教師需要明確理思型課堂的基本內涵,即“探究數學原理、學會數學思考”,并遵循其任務探究性原則、學生主體性原則、教師精導性原則,真正實現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性問題情境、跳躍式問題情境、抽象型問題情境等實施策略,引領學生學會數學思考、思辨、思想。
[關鍵詞] 小學數學;理思型課堂;課堂構建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數學為人們提供了一種認識與探究現實世界的觀察方式、理解與解釋現實世界的思考方式、描述與交流現實世界的表達方式。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單一講授式教學方式,注重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構建一種以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導向的理思型課堂,培養(yǎng)學生適應未來發(fā)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真正促進“三會”核心素養(yǎng)落地。構建小學數學理思型課堂,需要明確理思型課堂的基本內涵,遵循任務探究性原則、學生主體性原則、教師精導性原則,并創(chuàng)設真實性問題情境、跳躍式問題情境、抽象型問題情境,讓學生學會數學思考、思辨、思想。
一、小學數學理思型課堂構建的內涵
經查詢,“理思”的釋義是“思辨力;合理的思考”。其出處之一是《宋書·王僧綽傳》:“﹝僧綽﹞好學有理思,練悉朝典。”在本文,“理思”是“理”和“思”的結合,“理”是理性層面的,指數學中的道理、算理、原理等;“思”是實踐層面的,指思考、思辨、思想等。小學數學理思型課堂是一種以“探究數學原理、學會數學思考”為核心內容的課堂,強調以“理”促“思”,以“思”明“理”,最終達成“理思并進”。小學數學理思型課堂的構建,旨在帶領學生在鮮活的數學課堂中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學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二、小學數學理思型課堂構建的原則
其一,任務探究性原則。小數數學理思型課堂是以任務探究為主的課堂,無論是計算課,還是解決問題課,甚至是概念課等,都應圍繞相應教學內容的核心問題設計探究任務,一節(jié)課最多只能設計三個探究任務,探究的任務不能太開放,也不能太保守,探究的任務要有聚焦點,更要有留白處。
其二,學生主體性原則。在理思型課堂中,學生圍繞探究任務,先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再全班匯報。全班匯報時,學生在前,教師在后,學生匯報完,憑借“我的發(fā)言完畢,你們同意嗎?還有補充或疑問的嗎?”等語言支架來傳遞“話筒”,凸顯自己的課堂主體地位。
其三,教師精導性原則。在理思型課堂中,教師“看似不在,卻一直都在”。教師猶如一位“主持人”,把整個課堂的舞臺交給學生,在學生展示匯報的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之間的交流,一旦發(fā)現“離題”就及時介入,并在關鍵處點撥,在小結處提煉,發(fā)揮精導的作用。
三、小學數學理思型課堂構建的策略
1.創(chuàng)設真實性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學會理性思考
理性思考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正確看待問題,而且能夠提高我們的數學分析和判斷能力。只有在充分理性思考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對真實性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理解問題的本質,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思維能力。比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百分數的再認識”一課教學,教師創(chuàng)設“2023年杭州亞運會男籃比賽”真實問題情境,出示中國男籃主力王哲林的罰球命中數據(見表1),思考:(1)你認為哪個罰球命中率更能代表他的水平?為什么?(2)請你預測他下一場比賽的罰球命中率,并說明理由。
百分數從數的領域進入統(tǒng)計量范疇,它不僅可以表示一個數或者兩個數據的倍數關系,而且還可以表示一組隨機數據。學生經歷用百分數表達隨機數據的過程,感悟百分數的統(tǒng)計意義,并根據百分數做出合理、理性的預測。在此基礎上,針對王哲林20%的罰球命中率,教師出示網絡上的部分負面評論,引發(fā)學生思考:對于這些批評的聲音,你有什么想說的?學生經過理性思考,能辯證地分析問題,在大數據時代保持理性的思維。
2.創(chuàng)設跳躍式問題情境,啟發(fā)學生進行明理思辨
思辨是數學教學的價值取向之一,要真正發(fā)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必須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為抓手。在理思型課堂構建中,首先需要根據數學思維的發(fā)展特點,創(chuàng)設富有挑戰(zhàn)性的跳躍式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思辨,在思辨中學會明理。比如,六年級上冊“圓的面積”拓展課教學——羊能吃多大面積的草地,首先創(chuàng)設如下問題情境:一座建筑物墻角O點處拴了一只羊,拴羊的繩子長1米,這只羊能吃到多大面積的草地?(見圖1)由于繩子長比2米短,繩子不用拐彎,學生不難發(fā)現:羊可以吃一個半徑為1米的四分之一圓面積的草地。
接著,出示第一次跳躍式問題:如圖1所示,一座建筑物墻角O點處拴了一只羊,拴羊的繩子長4米,這只羊能吃到多大面積的草地?此時,學生出現兩種不同想法:第一種想法是羊以繩子長4米為半徑,不受墻角拐彎的影響,直接吃出一個圓的一部分草地(見圖2),第二種想法是羊首先會以繩子長4米為半徑吃出一個四分之一圓的草地,當羊的繩子遇到墻角B、C點時,繩子長會發(fā)生變化,繩子長被墻角截短成2米,接著再吃出兩個以2米為半徑的四分之一圓的草地(見圖3)。兩種想法引發(fā)學生深度思辨,學生通過對比圖2和圖3,在思辨中明晰羊真正能吃到的草地面積。
隨后,教師出示第二次跳躍式問題:當繩子長超過幾米時,解決問題的思路會再一次發(fā)生變化呢?為什么?嘗試把你的想法寫下來。一個拐點帶給學生不同層次的思辨,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想象、思辨等數學活動,感受到數學思維的魅力所在。
3.創(chuàng)設抽象型問題情境,帶領學生感悟數學思想
在小學數學理思型課堂中,教師應適時地借助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逐步感悟數學思想方法。數形結合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數學思想,利用圖形來直觀地解釋一些比較抽象的數學原理與事實,可以使抽象的問題變得更直觀。小學生思維的抽象程度還不夠高,在解決抽象型問題時,需要借助直觀模型來幫助理解。比如,利用長方形模型來教學分數乘法的算理,利用線段圖來幫助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算理,利用面積模型來解釋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乘法分配律等。
又如,六年級上冊“數與形”課堂上的例2,出現了解決++++++…的求和問題?!盁o限”的
概念非常抽象,學生不易理解,有的學生會說最終的結果無限接近于1,但永遠不可能等于1。事實上,該例體現了“極限”的核心思想。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畫一個圓或一個正方形,甚至是一條線段,再根據分數的意義表示出這些加數(見圖4)。這樣,學生利用分數意義的直觀模型,能直觀地看到最終的結果是1,從而理解“無限”的抽象概念。并且,學生在利用數學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積累了基本的活動經驗,體會到數形結合、歸納推理,以及極限等基本的數學思想。
總而言之,“理思”既是教學之術,也是教學之道;既是數學之境,也是數學之魂。小學數學理思型課堂的構建,教師應遵循兒童的思維特點,以數學的本質內容為核心,引領學生在探究數學原理的過程中感悟數學思想方法,在尋理、明理、悟理中發(fā)展數學理性思維,并逐步從理性思維走向理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