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生物反饋電刺激對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恢復情況、尿流動力學、超聲檢查指標的影響,為臨床治療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 選取鄂爾多斯市中心醫(yī)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99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49例,實施盆底肌功能鍛煉)和觀察組(50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兩組患者均治療2個月。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2個月后的盆底肌肉肌力恢復情況、尿流動力學水平、盆底超聲檢測參數(shù)。結果 與治療前比,治療2個月后兩組患者盆底肌肉肌力0~2級的占比均降低,盆底肌肉肌力5級的占比均升高,觀察組盆底肌肉肌力恢復優(yōu)于對照組;與治療前比,治療2個月后兩組患者最大尿流速、腹壓漏尿點壓、最大尿道閉合壓力、最大尿道壓水平均升高,觀察組均比對照組更高;與治療前比,治療2個月后兩組患者肛提肌裂孔面積、膀胱頸移動度、膀胱尿道后角均縮小,觀察組均比對照組更?。ň鵓lt;0.05)。結論 在盆底肌功能鍛煉的基礎上給予患者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產后壓力性尿失禁具有較為確切的效果,該方法能夠促進患者盆底肌力的恢復,改善尿動力學及超聲檢查指標。
【關鍵詞】產后壓力性尿失禁 ; 生物反饋電刺激 ; 盆底肌 ; 功能鍛煉 ; 超聲
【中圖分類號】R694+.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08.0029.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8.010
壓力性尿失禁為腹壓增加導致的尿液不自主排出,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時治療,對其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將產生不良影響。目前臨床上主要采取非手術治療方案。盆底肌功能鍛煉旨在通過專業(yè)指導,使患者自主進行盆底肌肉的收縮與放松訓練,從而促進盆底肌的有效恢復,但需要較長時間恢復,可能對療效造成一定影響[1]。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可通過將電極置入患者體內,并施加一定的電刺激,能夠誘導相關肌群進行被動的收縮與舒張,達到有效的治療目的[2]?;诖?,本研究重點探討在進行盆底肌功能鍛煉的基礎上進行生物反饋電刺激對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鄂爾多斯市中心醫(yī)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99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49例)和觀察組(50例),對照組年齡22~41歲,平均(32.96±3.95)歲;分娩孕周37~41周,平均(39.86±0.53)周;BMI 18~24 kg/m2,平均(21.53±1.46) kg/m2;病程17~43 d,平均(28.63±4.57) d。觀察組年齡25~41歲,平均(33.58±4.17)歲;分娩孕周37~42周,平均(39.52±0.47)周;BMI 19~25 kg/m2,平均(21.74±1.51) kg/m2;病程15~39 d,平均(29.54±5.18) 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⑴符合《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診斷和治療指南(2017)》 [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⑵單胎;⑶初產婦;⑷經陰道分娩。排除標準:⑴孕前合并腎臟疾?。虎飘a后尿路感染;⑶有尿道手術史。本研究經鄂爾多斯市中心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且患者或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給予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包括合理飲食、均衡營養(yǎng)、適當運動等。對照組患者實施盆底肌功能鍛煉,主要方法為:盆底Ⅰ類肌的鍛煉:患者需要緩慢收縮肛門及陰道,當達到最大收縮狀態(tài)時,保持3~5 s,逐漸放松后再進行3~5 s的收縮維持,以上鍛煉為1組,100組/d,可分次進行;盆底Ⅱ類肌的鍛煉:患者需用最大力度快速收縮肛門及陰道,然后迅速放松,連續(xù)進行3~5次后,休息3~5 s,以上鍛煉為1組,15組/次,3~5次/d;為了進一步提升盆底肌肉的控制力,建議患者進行間斷排尿鍛煉,在排尿過程中,患者應有意識地降低排尿速度,保持緩慢排尿的狀態(tài),以上鍛煉方法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如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停止并咨詢醫(yī)生。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使用盆底生物刺激反饋儀(南京麥瀾德醫(y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號:MLD H1S)開展治療,患者在排空大小便后,采取平臥位,并對其外陰周圍區(qū)域進行消毒處理,在陰道內妥善放置肌電探頭,在治療過程中,將脈寬設定為250 μs,頻率調整為50 Hz,并將電流設置在0~70 mA,以確保患者在接受治療時不會感到疼痛,同時能夠感受到盆底肌肉的輕微跳動。Ⅰ類肌纖維脈寬設置為320~740 μs,頻率為8~32 Hz,Ⅱ類肌纖維脈寬設置為200~320 μs,頻率為20~80 Hz,30 min/次,2次/周。兩組患者均治療2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⑴盆底肌肉肌力恢復情況。以改良牛津肌力分級[4]測定治療前、治療2個月后兩組患者盆底肌力水平,該評估體系共分為6個等級,從0級至5級,等級越高表明患者的肌肉力量越強。⑵尿流動力學指標。于治療前、治療2個月后使用尿動力儀(武漢市利德威科技有限公司,型號:LUD4100)檢測兩組患者最大尿流速(Qmax)、腹壓漏尿點壓(ALPP)、最大尿道閉合壓力(MUCP)、最大尿道壓(MUP)水平。⑶盆底超聲檢查。于治療前、治療2個月后,以彩色超聲診斷系統(tǒng)(深圳華聲醫(yī)療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型號:Labat SP)檢查患者肛提肌裂孔面積、膀胱頸移動度、膀胱尿道后角,患者按照指示執(zhí)行最大Valsalva動作,并在此期間,精確測量肛提肌裂孔的最小面積,觀察并記錄患者在靜息狀態(tài)和最大Valsalva動作時膀胱頸的移動度,測量膀胱尿道后角。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經S-W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 x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治療前后采用配對t檢驗。 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盆底肌肉肌力恢復情況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2個月后兩組患者盆底肌肉肌力0~2級的占比均降低,盆底肌肉肌力5級的占比均升高,觀察組患者盆底肌肉肌力恢復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尿流動力學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2個月后兩組患者Qmax、ALPP、MUCP、MUP水平均升高,觀察組均比對照組更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盆底超聲檢測參數(shù)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2個月后兩組患者肛提肌裂孔面積、膀胱頸移動度、膀胱尿道后角均縮小,觀察組均比對照組更小,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3 討論
壓力性尿失禁臨床表現(xiàn)為負壓增加下不自主溢尿、尿急、尿頻等,其病因與有生育史、肥胖等有關,該病癥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給患者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因此,及時而有效的治療對于改善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的預后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盆底肌功能鍛煉能夠幫助患者提高盆底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從而減少壓力性尿失禁的發(fā)生,還可改善尿道靜息壓力,激活尿道橫紋肌,從而提高患者控尿能力[5]。
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將探頭置入患者陰道內,釋放特定脈寬、頻率的電流,刺激陰部傳入神經纖維,進而促使盆底肌肉收縮,有效改善其盆底肌力,進而減少漏尿情況;該治療方式可根據(jù)患者的個體差異,調節(jié)電刺激頻率,其與盆底肌功能鍛煉聯(lián)合治療,可使肌肉訓練更為精準,肌力改善效果更明顯,進而有利于減輕尿失禁相關癥狀[6]。本研究中,治療2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盆底肌肉肌力恢復優(yōu)于對照組,這提示在盆底肌功能鍛煉的基礎上聯(lián)合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對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盆底肌肉控制能力提升,改善患者尿失禁癥狀。
Qmax、ALPP、MUCP、MUP均屬于尿動力學指標,當出現(xiàn)壓力性尿失禁時,上述指標均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降低。生物反饋電刺激能夠提高盆底肌肉的興奮性,促進神經細胞功能的恢復,有助于增強尿道的關閉壓力,還能通過神經元之間的精確連接,實現(xiàn)對逼尿肌核興奮性的有效抑制,達到抑制收縮的目的,改善盆底功能及尿流動力學[7]。本研究中,治療2個月后,觀察組患者Qmax、ALPP、MUCP、MUP水平均高于對照組,這提示產后壓力性尿失禁以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尿動力學。分析其原因為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通過向患者施加不同頻率的電刺激,能夠有效激活盆底神經傳導,進而提升患者排尿反射的控制能力,在治療過程中,指導患者進行盆底肌訓練,依據(jù)肌電信號的反饋,可幫助患者掌握正確的盆底肌收縮技巧,有助于增強患者的會陰部肌肉力量和尿道閉合壓力,還能顯著改善患者的尿動力學指標[8]。
肛提肌裂孔面積、膀胱頸移動度、膀胱尿道后角均為盆底超聲評估的重要指標,超聲檢查中可顯示出Valsalva動作中,患者盆底器官向下后方移動,盆底裂孔的臟器、肌肉出現(xiàn)向外膨出,若其盆底結構出現(xiàn)松弛,盆底支撐力不足時,盆底超聲明顯可見肛提肌裂孔面積增大,膀胱頸過度移動,膀胱尿道后角增加,患者腹壓傳遞出現(xiàn)障礙,尿道縮短,進而出現(xiàn)不自覺排尿[9]。本研究中,治療2個月后,觀察組患者肛提肌裂孔面積、膀胱頸移動度、膀胱尿道后角均比對照組更小,這提示產后壓力性尿失禁以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可有效提升患者盆底支撐力,改善盆底功能。肛提肌、陰道壁等盆底支撐組織中分布有一定數(shù)量的雌激素受體,其能夠與雌激素結合,進而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的活性,對盆底結締組織成分產生積極影響,并促進盆底組織神經的修復,這種綜合效應為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在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中的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持,且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可促進雌激素分泌,進而修復盆底神經,提升盆底支撐力[10]。
綜上,產后壓力性尿失禁以盆底肌功能鍛煉聯(lián)合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具有較為確切的效果,該方法能夠促進患者盆底肌力的恢復,改善尿動力學及超聲檢查指標,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周桂妃, 盧愛蘭, 程屹. 仿生物電刺激聯(lián)合Kegel訓練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的臨床療效[J]. 中國婦幼保健, 2022, 37(13): 2390-2393.
[2]吳金梅, 邢忠興, 郭麗芳, 等. 生物反饋電刺激聯(lián)合盆底肌功能鍛煉對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肌力及尿流動力學的影響[J]. 解放軍醫(yī)藥雜志, 2022, 34(5): 100-103.
[3]中華醫(y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婦科盆底學組. 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診斷和治療指南(2017)[J].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7, 52(5): 289-293.
[4]FERREIRA C, BARBOSE P, FRANCO F, et al. Inter-rater reliability study of the modified oxford grading scale and the periteon manometer[J]. Physiotherapy, 2011, 97(2): 132-138.
[5]劉迎, 張曄, 張欣, 等. 盆底肌生物反饋電刺激聯(lián)合盆底肌訓練治療產后輕中度壓力性尿失禁的效果[J]. 中華圍產醫(yī)學雜志, 2023, 26(3): 230-235.
[6]張蕓蕓, 何澤真, 羅艷瓊, 等. 盆底肌電生物反饋儀配合盆底肌功能鍛煉在產后早期壓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應用及其對性功能的影響[J]. 中國性科學, 2022, 31(11): 91-95.
[7]高潔, 吳麗群, 陳游沓, 等. 盆底肌訓練聯(lián)合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療效觀察[J]. 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 2021, 43(6): 526-528.
[8]王小林, 馬紅艷, 劉欣, 等. 懸吊訓練療法聯(lián)合生物反饋電刺激對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和尿流動力學的影響[J].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22, 22(20): 3859-3862, 3877.
[9]朱璇璇, 魏寧, 朱晨. 經會陰彩色多譜勒超聲可評估盆底生物電反饋刺激治療產后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效果[J]. 分子影像學雜志, 2022, 45(3): 408-412.
[10]陸佳佳, 成艷. 生物電刺激對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雌激素水平和尿動力學的影響[J]. 中國婦幼保健, 2022, 37(12): 2151-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