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國浪漫主義文藝思潮的興起與發(fā)展
在法國大革命之前,新古典主義已統(tǒng)治了 法國文壇 200 余年。到了 19 世紀初,已然陳 腐僵化的新古典主義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 長的精神需求,跟不上社會發(fā)展的新古典主義 淪為了“偽古典主義”,成為發(fā)展新文藝、新 思潮道路上的絆腳石。此時,浪漫主義運動爆 發(fā),仿佛流星一般,浪漫主義思潮勢如破竹地 砸向了瀕臨僵死的歐洲文藝界,給了新古典主 義致命的一擊。
浪漫主義的思想理論基礎(chǔ)為空想社會主 義與德國古典哲學,著名的古典主義哲學家康 德、費希特等人的論斷也對浪漫主義產(chǎn)生了深 遠而重大的影響。康德強調(diào)靈感、感性、天才 與主觀能動性等理性因素,而費希特重視自我 的作用,認為自我高于一切,是認識論的出發(fā) 點和最高根據(jù),浪漫主義推崇備至的表達個 人主義與主觀內(nèi)心的文學藝術(shù)傾向便是來源于 此。
作為新古典主義的對立面,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 作傾向與前者有著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二者截然不同:第一,在法國,浪漫主義的產(chǎn)生、發(fā)展與 波旁王朝和資產(chǎn)階級的斗爭息息相關(guān),自然免 不了帶上政治色彩,可以歸類為資本主義上升 時期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在政治上體現(xiàn)為反對封 建專制;第二,新古典主義的理性原則在當時 成為文藝創(chuàng)作的枷鎖,與浪漫主義抒發(fā)的對理 想世界的追求背道而馳,浪漫主義側(cè)重于表達 主觀的內(nèi)心世界,字里行間充滿了個人情感, 強調(diào)瑰麗的想象、感覺與直覺,浪漫主義者認 為藝術(shù)來源于情感并訴諸情感,因此反對理性 主義,甚至被一些人打上了“非理性主義”的 標簽;第三,浪漫主義作家十分喜歡從歷史與 傳說中取材進行創(chuàng)作,通過古人往事傳達自己 的理想抱負,借古喻今,如大仲馬的《亨利三 世及其宮廷》、雪萊的《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 等;第四,浪漫主義文學追求語言通俗華麗、 熱情奔放、不受束縛,反對新古典主義文學的 陳詞濫調(diào),慣用夸張、想象與對比的手法來突 出戲劇性,描寫別出心裁的情節(jié)事件,刻畫與 眾不同的人物內(nèi)心,塑造獨具一格的人物形象 等,皆是浪漫主義作家所鐘愛和追求的;第五, 浪漫主義作家堅決反對新古典主義設(shè)下的陳規(guī) 陋習和條條框框,比如“三一律”,推崇創(chuàng)作上的“自由主義”,其作品飽含著真摯動人的 感情與奇妙瑰麗的想象。
二、法國浪漫主義先鋒——雨果
說到浪漫主義,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在法國 文壇上德高望重的文豪——雨果,他的創(chuàng)作生 涯長達 60 年,撰寫過多部小說、詩歌與劇本, 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等, 皆是傳世經(jīng)典,他也被譽為“法蘭西的莎士比 亞”。
提到雨果的浪漫主義代表作,首先想到的 便是《〈克倫威爾〉序》?!犊藗愅枴愤@部 劇作因不符合舞臺藝術(shù)的要求而未能上演,盡 管如此,它的長篇序言卻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它聲討新古典主義的文學主張,提出浪漫主義 的藝術(shù)理念,被視為浪漫主義運動的重要宣 言,也是浪漫主義文藝理論的經(jīng)典。雨果在這 篇序言中提到了創(chuàng)作浪漫主義作品的一個至關(guān) 重要的原則,亦即浪漫主義的核心——美丑對 照?!俺缶驮诿赖呐赃叄慰拷鴥?yōu)美,丑 怪藏在崇高的背后,惡與善并存,黑暗與光明 相共。”他認為,浪漫主義不應(yīng)與新古典主義 一樣,只是一味地去刻畫崇高美,因為崇高與 崇高難以對照,只有崇高優(yōu)美的反面,即滑稽 丑怪,才能與前者形成強烈的沖突與戲劇性, 而這也是浪漫主義文學與古典主義文學的根本 區(qū)別。因為文藝反映現(xiàn)實,所以具有真實性, 而只有崇高優(yōu)美是不真實的,必然要有滑稽丑 怪作配,有了美自然會有丑,正如“天使與魔 鬼”“美女與野獸”?!罢菑幕蠊值牡?型和崇高優(yōu)美的典型這兩者圓滿的結(jié)合中,才 產(chǎn)生出近代的天才,這種天才豐富多彩,形式 富有變化,而其創(chuàng)造更是無窮無盡。”但這并 不代表雨果站在了丑的一邊,丑只會暫時占領(lǐng) 上風,最終美必然會戰(zhàn)勝丑,用丑的失敗來凸 顯美的可貴,以此來贊頌真善美,抨擊假惡丑。
這種美丑對照原則,也引出了雨果的另 一重要論斷——文藝的真實性原則。其中,他 談到了藝術(shù)與自然兩方面,即藝術(shù)的真實與生 活的真實。雨果認為,藝術(shù)源于生活、反映生 活,自然是藝術(shù)的基礎(chǔ);可這不代表浪漫主義 要寫實,因為藝術(shù)與自然是兩回事,藝術(shù)的真 實不是絕對的真實,而是集中、精煉、概括化 了的生活的真實,正如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 基的名言所說: “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 生活。”從中也能看出浪漫主義堅決反對模仿, 強調(diào)靈感與想象。再者,浪漫主義雖然承認了 客觀,卻也夸大了主觀,藝術(shù)的真實實質(zhì)上是 作家心中的真實,是由浪漫主義者經(jīng)過想象加 工而成的真實,因此浪漫主義戲劇通常會為了 劇情發(fā)展和主題表達而摒棄合理性,致使人物 做出種種不合理的行為。著名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 如狄更斯、巴爾扎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浪 漫主義戲劇的熏陶,因此他們的小說中其實包 含著浪漫主義色彩,浪漫主義戲劇的影響力可 見一斑。
三、《歐那尼》——浪漫主義戲劇之明珠
如果提到浪漫主義戲劇的代表之作,那么 首推《歐那尼》。眾所周知,新古典主義,尤 其是新古典主義戲劇在法國影響之大、意義之 深,絕不是輕易被忽視的存在,因此想要在戲 劇界推陳出新是相當不易的。1829 年,由大仲 馬創(chuàng)作的法國第一部浪漫主義戲劇——《亨利 三世及其宮廷》問世,雖然它對新古典主義戲 劇產(chǎn)生了一定的沖擊,但依然無法撼動其根深 蒂固的統(tǒng)治地位。直到次年, 雨果的《歐那尼》 上演,才最終宣告了法國浪漫主義的壓倒性勝 利,標志著新古典主義戲劇徹底退出了歷史舞 臺,浪漫派打敗了古典派,這就是文藝領(lǐng)域中 赫赫有名的“《歐那尼》之戰(zhàn)”。在《歐那尼》 上演之初,古典派分子用盡一切手段想要破壞首演,如給雨果送威脅信、對著舞臺故意起哄 與喝倒彩、故意包下劇院的前排包廂制造空場 等。然而這些都沒能阻擋住浪漫主義者前進的 步伐,《歐那尼》一共連演了 45 場,至此浪漫 主義戲劇徹底在法國站穩(wěn)了腳跟,確立了自己 的地位。
《歐那尼》的劇本講述了 16 世紀的西班 牙沒落貴族歐那尼的故事,他的父親為先王所 害,歐那尼也因此流落山林、落草為寇,但他 謹記父仇,并集結(jié)了一批勢力,伺機向現(xiàn)任的 卡洛斯王報仇雪恨。正所謂無巧不成書,歐那 尼與貴族小姐莎爾相愛,而卡洛斯王與莎爾的 年邁叔父哥梅茨公爵都愛上了莎爾,他們拼命 阻撓這對有情人廝守終身。歐那尼與莎爾幽會 時,卡洛斯王在旁窺探,并且站出來說想和 歐那尼平分莎爾的愛。后來歐那尼欲與莎爾私 奔,卡洛斯王派人強搶莎爾,卻反被歐那尼活 捉,這時歐那尼因貴族榮譽又放走了卡洛斯 王,轉(zhuǎn)身逃到了哥梅茨公爵處。哥梅茨公爵收 留了歐那尼,發(fā)現(xiàn)了他與莎爾相戀,恰逢卡洛 斯王追至城堡,哥梅茨公爵出于保護客人的貴 族觀念拒不交出歐那尼,歐那尼感恩于心,贈 予哥梅茨公爵一只號角,并提出無論何時何 地,只要他吹響號角,歐那尼必獻出生命。之 后他們密謀弒君,卻以失敗告終,由于卡洛斯 王此時獲得了垂涎已久的日耳曼帝國的皇位, 他不僅大赦天下,還恢復(fù)了歐那尼的貴族身 份,并賜予他和莎爾完婚。本來故事到這里是 圓滿的,奈何哥梅茨公爵對此滿心嫉恨,他拿 出了歐那尼的號角在二人的新婚之夜吹響了 它,歐那尼聽到號角聲自刎當場,莎爾也隨他 而去,哥梅茨公爵亦不得善終。這是一部凄美 的浪漫主義悲劇。
《歐那尼》可稱得上是浪漫主義戲劇集大 成之作,雨果的創(chuàng)作理念在其中都有所體現(xiàn): 首先,它完全突破了“三一律”的束縛,故事 發(fā)生的時間很長,超過了 24 小時;地點也不再局限于一處,而是選用了多處場景,如小姐的? 閨房、城堡、墓地等, “地方色彩”濃厚。其? 次,從該劇中可以看到多處對照,十分巧妙地? 運用了美丑對照原則,既包含了不同個體之間? 的對照,如歐那尼的誠實勇敢和卡洛斯王的好? 色無恥,莎爾的溫柔善良和哥梅茨公爵的陰險? 狠毒,歐那尼的年富力強和哥梅茨公爵的老邁? 昏庸;又包含了個體自身的對照,如歐那尼雖? 為綠林強盜但有高貴純潔之風,卡洛斯王由原? 來的自私虛偽轉(zhuǎn)為了光明磊落,哥梅茨公爵本? 來堅守著貴族榮譽感,但嫉妒使他面目全非、? 毫無人性。其次, 與新古典主義戲劇截然不同, 該劇不再使用高雅、優(yōu)美的語言,而是改用自? 由奔放的臺詞,更富有靈活性且直擊人心;貴? 族王室也不再是受到稱頌贊揚的對象,而是被? 唾棄鄙薄的宵小之徒,反觀強盜歐那尼才是被? 作者所歌頌與贊美的男主角。最后,雨果通過? 《歐那尼》傳達了自己的政治立場,借由歐那? 尼和莎爾稱贊了資產(chǎn)階級與自由主義,借卡洛? 斯王和哥梅茨公爵批判了貴族階層的殘忍暴虐、 冷酷無情,表明了反封建的主題思想。
盡管浪漫主義自身有著不成熟之處,但 是,我們應(yīng)以時代的、具體的眼光來看待問題, 如果沒有浪漫主義開辟先河,也就不會有后來 現(xiàn)實主義的奮起直追。雖然浪漫主義戲劇僅在 法國劇壇輝煌了十余年,可它對現(xiàn)在的戲劇仍 具有借鑒意義與研究價值。受浪漫主義戲劇的 影響,表現(xiàn)主義、象征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等“新 浪漫主義”的戲劇流派涌現(xiàn),曾經(jīng)轟動一時。 真正的明珠不會因瑕疵而蒙塵消逝,反而能夠 在時間長河中歷久彌新,正如浪漫主義戲劇, 正如《歐那尼》。浪漫主義,余音未止。
[ 作者簡介 ] 佟美佳,女,漢族,吉林長春人, 吉林藝術(shù)學院戲劇影視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 研究方向為戲劇表演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