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藝觀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口感酸甜的荔枝一直是古往今來很多人的心頭愛。在北京工作的小雨(化名)就是荔枝愛好者,但她最近發(fā)現,今年的荔枝比去年貴了一些,“某線上平臺,去年10元左右一斤的妃子笑,今年賣到了13.6元一斤?!庇浾呔€下走訪調查時亦發(fā)現,“貴”或成為今年荔枝的關鍵詞。
今年荔枝價格走高
今年荔枝有多貴?北京市西城區(qū)的一家超市內,妃子笑荔枝賣到了19.9元一斤,相較往年同期價格高了一些;豐臺區(qū)的一家大型超市內,荔枝正在搞促銷活動,11.98元一斤的價格已是近期最低價,記者走訪時已售賣一空。
部分生鮮平臺上,常見的妃子笑荔枝每斤集中在14-20元,白糖罌荔枝價格更高,每斤多在20元以上。
即使是在荔枝主產區(qū)之一的廣東,荔枝的價格也較往年有所走高。李軍(化名)是廣東茂名人,家里有著自己的荔枝園,此時正值荔枝采摘的季節(jié),他向記者證實,今年荔枝價格確實比往年要貴。在他發(fā)來的商品鏈接上,新鮮白糖罌荔枝3斤售價78元,這樣的價格在去年可以買到5斤。
不過,由于區(qū)域、平臺補貼等因素影響,荔枝零售價的差異也較大。在廣東、廣西等地,部分消費者買到了每斤10元以下的荔枝,但品種多以妃子笑和白糖罌為主。
天氣不好導致減產
對于市面上荔枝的價格,北京新發(fā)地市場分析師劉通向記者表示,受天氣因素影響,部分產區(qū)尤其是中晚熟品牌,荔枝開花受到影響,上市后價格預計會比往年同期要高。
國家荔枝龍眼產業(yè)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華南農業(yè)大學教授陳厚彬向記者詳細介紹了天氣因素對于荔枝產量的影響。廣東、廣西是國內最重要的荔枝產區(qū),就這兩個產區(qū)來講,去年冬天低溫來的比較晚,12月中旬才有第一波冷空氣,第二波冷空氣是在今年1月底。中晚期品種成花誘導的有效期應該是在1月中旬之前,這也意味著對于中晚熟品種來說,低溫是不夠的。
不過,不同地區(qū)的情況亦有不同。陳厚彬分析,比如,海南的主栽品種是妃子笑,受益于其技術模式,成花較好一些;云南、四川、福建等地的低溫是足夠的,荔枝成花普遍比較好,產量也相對正常。
此前,國家荔枝龍眼產業(yè)技術研發(fā)中心基于成花情況預測,今年全國荔枝總產量約178萬噸,比去年減產45.94%。其中,廣東、廣西荔枝減產幅度較大,黑葉、懷枝、桂味、糯米糍、雞嘴荔等中晚熟品種的減產幅度高達60%-80%。
在記者調查過程中,李軍等果農也提到,由于天氣不好,家里荔枝產量大幅減產。有果農還表示,桂味、糯米糍基本“全軍覆沒”。
減產導致產地價有所走高,再加上人工、運輸等成本以及儲存損耗,最終到達外地消費者手里的就是層層加價的荔枝。
把每年都當作“小年”來管理
而在荔枝產量變動背后,有一個因素也被頻頻提及,即“大小年”。
陳厚彬提到,有著上千年歷史的荔枝自種植起就表現出明顯的“大小年”,基本每4-5年就會表現出一個“大小年”的周期。
去年是荔枝生產的“大年”,因此很多人認為,這會導致荔枝樹體消耗過多,一定程度上導致今年荔枝開花率較低。
在“大小年”上,陳厚彬則認為,最近幾年果農的管理技術水平提高了很多,科技培訓工作應該也做得很好,所以主要還是因為特殊的天氣情況。
針對荔枝產量減少的實際情況,記者注意到,地方相關部門也在積極采取措施應對。4月份,強雷雨預警發(fā)布后,廣東東莞農業(yè)農村部門科學指導荔農在雷雨天氣如何壯花保果;桂味、香荔等晚熟品種面臨罕見減產,廣西靈山縣相關部門也加大了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力度。
5月20日,國家級“荔枝氣象服務中心”在廣東茂名正式啟動運行,標志著荔枝氣象服務進入新階段。
最近,成熟的越南荔枝從口岸進入中國市場。但陳厚彬也提到,從往年看,由于進口總量相對較少,所以保證荔枝的供應還是得靠國內。
在陳厚彬看來,基于荔枝的特殊性,每年都要把荔枝的生產當成“小年”來管理,提升對荔枝生產的認知,重視技術環(huán)節(jié),嚴格按照技術管理方案去執(zh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