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秋雨
“成為女科學家的道路或許充滿挑戰(zhàn),但還不足以阻礙你前行的腳步。所以,請勇敢做自己。”
5月末,第26屆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揭曉,顏寧成為該獎項創(chuàng)辦以來第8位獲獎的中國科學家。她在頒獎典禮上,舒緩且自信地說了上述感言。
這位47歲的女科學家,被許多人認為是“天才少女”般的存在。1996年考上清華,接著在普林斯頓大學師從施一公,研究更微觀的結構生物學。2007年從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后畢業(yè),接著便是一系列的“最”,30歲,她成為清華最年輕博導;37歲率領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攻克50年來最受矚目的膜轉運蛋白難題。
很多次的合照中,顏寧是報告廳里罕見的女性。無論年齡還是性別,屬于“少數(shù)派”的顏寧被認為是觸不可及的天才。只有天才女性才能攀上世界高峰,“戰(zhàn)勝”男性,成為焦點……許多人這么告訴女孩們。
顏寧不是這么想的。早在2014年,她發(fā)現(xiàn),女性在博士、博士后的階段表現(xiàn)都很棒,卻在進一步的學術生涯中失去了姓名。她想知道,女科學家去哪兒了?是什么地方出了差錯?
于是, 她在繁忙的科研中,抽空辦論壇、參加活動,做本不屬于她職業(yè)范疇的事。數(shù)位受訪女學者不約而同地告訴我們,顏寧是她們的偶像,是能真切激勵她們往前走的人。因為看到顏寧的存在,西湖大學博士后孫耀庭說:“我想努力地做好我自己?!?/p>
而普通家庭出身的顏寧,盡管屢次榮譽加身,也從未改變內心。她仍追求最簡單與純粹的進步。這股力量助她成為外人眼里頂尖的科學家,接著用這股勁告訴所有人,當女性成為自己,可以有多美好。
47歲的顏寧,已經很久沒有主動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里了。
2022年,她離開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講席教授教職,回到國內,在從未待過的南方,成為深圳醫(yī)學科學院創(chuàng)始院長。2023年,她又擔任了深圳灣實驗室主任。
工作內容變得愈加復雜,白天,她要像普通白領一樣,上8小時的班,處理行政事務。只有到了夜深人靜的夜晚,屬于她的科研時間才開始。
每天的時間變得愈加不夠用。顏寧的理論是,睡眠不是按天來算的,而是按周計算,“到周末我能睡12個小時,我覺得這就是挺幸福的一件事”。為了擠出更多的科研時間,她謝絕了許多應酬與外界的關注。
但在2024年5月末,顏寧還是參加了第26屆“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頒獎典禮。她成為全球350位候選人中選出的5位杰出女科學家之一。5月29日,她在巴黎發(fā)表了一段4分鐘的演講。
她在頒獎后的群訪場合解釋,之所以愿意出席領獎,是因為過往的女性前輩讓她相信榜樣的力量。那就是,“(如果)你知道有人曾走過這條路,就不會太害怕”。她會堅定地走自己想走的路。
她的人生軌跡,也給別人展示了忠于自己的魅力。她每天待在學校,不知疲倦地與學生和科研為伴。她的博士后學生潘孝敬曾形容,顏寧免除了許多世俗意義上的煩惱?!案谝黄饘Ρ鹊臅r候,會覺得她是個小孩,而我真的是年紀好大?!?/p>
她那擁有120多萬粉絲、但是沒加大V標志的微博,也說明了這一切。科研之外,顏寧喜歡發(fā)微博追星、關心時事、分享生活。她自稱,要在微博“做沒心沒肺胡亂作妖的混世魔王”,展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新冠大流行期間,她關心中美防疫政策,為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種率發(fā)聲。她同時在意女性困境的方方面面,包括身材焦慮、容貌焦慮、成為母親,甚至“相親是否要AA制”等小事。
有好幾次,她發(fā)微博“警告”,凡對她的外貌評頭品足者,“不論善意與否,被我看到一概刪黑”。
她接著解釋,“女應為己容”?!盎换瘖y、如何穿戴全憑心情,關外人何事?約定俗成的所謂‘得體合宜的妝容就對么?這是否也造成某種程度的職場不公呢?如果不以愉己為目的,那不是徒增工作成本么?”
一些人質疑她的強勢。近日,她在受訪時被問及“為何做了院長并沒有因為身份的改變,減少發(fā)微博的頻率”,再度給出了“做自己”的答案。
“發(fā)微博對我來說是個休閑,讓我改掉會很難受……我也是第一次做院長,有時候還很任性,不按常理出牌,但我有我的風格,大家習慣就好?!?/p>
比起照顧眾人的看法,她更愿意“縱容”自己的任性。
5月末,在巴黎領“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顏寧聽從了侄女的建議,穿了平底鞋上臺。
“發(fā)微博對我來說是個休閑,讓我改掉會很難受……我也是第一次做院長,有時候還很任性,不按常理出牌,但我有我的風格,大家習慣就好?!?/blockquote>驚喜隨之而來。她又發(fā)了條微博:“一個小觀察:獲獎(女)人們都穿著讓自己舒服的平底鞋或半跟鞋,不委屈自己[嘻嘻]要感謝的人委實太多,就不一一列舉了。謝謝你們給我勇氣、力量和信心。”
“冷門賽道”
顏寧曾回憶,上本科時,她是瘋丫頭,并未想過走上科研道路,最終成為女科學家。
興許是天賦與幸運相融的化學反應,2000年,顏寧到普林斯頓大學碩博連讀,第二年成為施一公第一批中國弟子之一,研究癌癥相關的凋亡通路。在世界頂級學府,顏寧感受到了巨大的同輩壓力。她不分晝夜地讀論文,每天只睡六小時,睡前拿著論文集,睡醒了接著埋頭讀。
施一公的嚴格要求曾讓顏寧深感絕望。她形容這段時光簡直 “暗無天日”,“(當時)我是做什么,什么做不出來”。到了在普林斯頓第三年,她迎來一生都在銘記的日子。
2003年1月11日,施一公告訴她,“你終于會做實驗了”。經過漫長的試錯與反復練習,她第一次成功做出了復雜的實驗。成果帶來的欣喜不止停留在顏寧個人。施一公在離開普林斯頓后回溯,那么多年來,他實驗室里4個最好的生化實驗,其中之一就是顏寧那次做的。
外界很難想象一次成功的實驗對一個苦于證明自己的博士生的激勵。2019年,在顏寧組織的女科學家論壇上,她透露,跟從施一公的訓練帶給她成就感,讓她決意走上科研道路,并為此越陷越深。
博士后期間,她選擇了一條學術圈冷門的領域—膜蛋白。這是關于人體細胞膜分子層面的研究,大分子甚至某些小分子進出細胞膜,需要經過膜蛋白。
唯一的問題是,膜蛋白在學界眾所周知地難,研究者寥寥。
顏寧忘不了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曉東說的話。2002年,王曉東來普林斯頓交流時曾說,癌癥領域一半人都在研究p53(注:腫瘤抑制蛋白),“不是因為p53更重要,而是因為研究的人多”。
“這句話對我影響特別大。當時我就覺得,不要去做太熱的東西,要盡量去找一些別人沒注意到的,這才是真正的金礦所在?!鳖亴幷f。
最重要的事
顏寧接下來的成功眾人皆知:她發(fā)現(xiàn)了膜蛋白領域能被寫入教科書的成就。進展在這之前有些前兆了:2006年,顏寧成為清華最年輕的博導以后,很快在4年間帶領團隊解析了5個膜蛋白結構。于是,2013年,她打算轉向研究膜蛋白領域的“皇冠”—困擾科學界50余年的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
身邊有博士生為此與她爭論了很久,認為這個研究轉向有些“一步登天”。但顏寧的一往無前在于,對目標的強烈渴望讓她愿意承受所有的代價。
《成為科學家》一書披露,顏寧當時對反對的學生說:“你已經做到了這個程度,不缺一兩篇《自然》或者《科學》的論文,我不在乎,你也不應該那么在乎。你現(xiàn)在有時間、有精力,還有財力去做一件事情,為什么要去做那個次等的,而不是最重要的?”
到了在普林斯頓第三年,她迎來一生都在銘記的日子。2003年1月11日,施一公告訴她,“你終于會做實驗了”。這樣的疑問伴隨著顏寧的職業(yè)生涯。2023年,她的一條微博引起了很多人感嘆。她在面試博士推免生時,提了同一個問題:假設時間來到10年后,你成為一名PI(獨立帶領實驗室的博導),擁有無限的資源與團隊,你最想探索的科學問題是什么?
她對學生的答案感到失望。近一半的同學誠實地表示,現(xiàn)階段還沒想過這種問題;有的同學講了文獻里特別具體的小問題;有的同學泛泛地說一些感興趣的領域……
而她更想讓選擇深造的同學,相信導師施一公告訴她的,“dream big& aim high(目光遠大)”。“沒必要只到文獻里尋找你的科學問題,也不要總是循著你之前PhD或博后實驗室的方向、套路走下去……人類的知識才多一點兒啊,那么多未解之謎等著我們呢。”
在多次受訪時,她也曾表露,做科研對她不是負擔,而是很好玩的事情。
這種好玩體現(xiàn)在,成為“世界第一人”。
“你是把人類的知識邊界在不斷地往前推動。當你能夠得到一個答案,只要別人沒有發(fā)表,你就是第一個知道答案的人,就有一種我是在代表人類的觀念。這是我很喜歡的成就感?!彼f。
2022 年,她從普林斯頓大學回國,對學生們的要求也是相似的?!拔腋覍嶒炇业牟┦亢?、博士們都說,我們Yan Lab有我們自己的標志性課題,就是過去十幾、二十幾年要做的課題上還有哪些沒有完成的,必然要把它做出來?!彼战邮懿稍L時透露。
她同時也是尊重學生自由選擇的老師?!安┦亢罂赡苡X得,(如果做太難的課題)我將來找不著工作怎么辦?這對我來說就是一個矛盾。所以我跟他們說,如果你覺得必須要有這種好文章你才好往前走的話,那我支持你去做這個課題。這么一段時間試驗下來,我覺得結果挺好,大家反而更有動力了?!?/p>
2014年春節(jié)前夕,獲取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三維結構的那個冬日夜晚,就是如此。這項成果于2014年6月5日在《自然》發(fā)表,顏寧第二年同時獲得國際蛋白質學會“青年科學家獎”和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
顏寧回憶,整個過程,她的成就感爆棚,原因在于她再度挑戰(zhàn)了人類認知的極限。
“我是喜歡純粹的,”多年后,她在微博上寫,“看體育就單純地看誰能突破人類的體能和技巧極限;做科研就看誰能突破人類的智力極限……世界當然不簡單,但至少我們可以選擇把一些事情簡化,純粹地去享受那一瞬間?!?/p>
隨著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的發(fā)明,結構分子學界歡欣鼓舞,追求極限的顏寧卻陷入迷茫。這意味著,大分子復合體的結構可以直接用冷凍電子顯微鏡進行解析,過去最難的一步“結晶”已經難度驟減。
眼前的路,當它太輕易實現(xiàn)時,就變得狹窄且無趣了。她在2014年的年終總結中寫道,“日新月異的各種新技術新領域,我反而變得不知道何去何從。不止一位前輩教導我:不要總妄想進入新的領域;他們還會列舉好幾位諾貝爾獎得主得獎之后想做新鮮好玩的,卻往往折戟沉沙,再無佳作問世。(2015年)跨年,我的狀態(tài)是迷茫?!?h3> 5比5
迷茫的顏寧,沒有放棄在結構分子世界尋找“好玩的”。她說,最近她感興趣糖類、脂類的生命暗物質和化學領域。給實驗室招生時,她也偏愛跨學科的人。
造成這一轉變的主因還是因為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在技術的加持下,顏寧解釋,結構生物學從一個需要結晶的驗證性的學科,變成了一個發(fā)現(xiàn)新物質的學科。
她逐漸享受探索未知邊界的過程?!耙郧拔易隹蒲惺怯忻鞔_的目標,然后去實現(xiàn)它,現(xiàn)在的目標如果是以發(fā)現(xiàn)為主,我反而就跟大家說,我們做科研你要腳踩西瓜皮,從專注地去解決問題變成我去發(fā)現(xiàn)問題,我去問出問題。”顏寧解釋。
熱衷于提問的顏寧,還在著手給科研女性一些力量。她總結,人生的三
猜你喜歡Development of a 2D spatial displacement estimation method for turbulence velocimetry of the gas puff imaging system on EAST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4年3期)2024-04-06 07:15:52“清華學術女神”在線打假 東西南北(2019年19期)2019-12-12 06:10:24科學為夢,一心為公 讀者(2019年23期)2019-11-15 03:35:21陽關故人 飛魔幻A(2019年11期)2019-02-06 03:58:09一段苦澀又奇特的成長經歷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17年6期)2017-06-29 08:21:24干擾素誘導跨膜蛋白抑制小兒流感病毒作用及其機制研究 哈爾濱醫(yī)藥(2016年3期)2016-12-01 03:58:34施一公:父親的教誨是我前進的動力 現(xiàn)代家長(2016年1期)2016-01-15 22:20:15施一公的舍與得 莫愁(2015年35期)2015-11-15 01:54:30EB病毒潛伏膜蛋白1基因多態(tài)性與NK/T細胞淋巴瘤的相關性 癌變·畸變·突變(2015年4期)2015-02-27 06:15:17梅毒螺旋體四種膜蛋白克隆重組表達和ELISA法建立的應用研究 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15年1期)2015-02-06 0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