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海底兩萬里》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是“凡爾納三部曲”中(另兩部為《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和《神秘島》)的第二部。全書主要講述了博物學家與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其仆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一起隨鸚鵡螺號潛艇船長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
故事發(fā)生在1866年,阿龍納斯應邀登上一艘驅逐艦,參與追捕海上“怪物”,卻不幸被“怪物”俘獲,而所謂的“怪物”其實是一艘當時無人知曉的潛水艇。潛水艇艇長尼摩邀請阿龍納斯教授一行三人來海底旅行。沿途,他們飽覽了海底變幻無窮的奇異景觀和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經歷了種種危險;最后,當潛水艇到達挪威海岸時,阿龍納斯等人卻不辭而別,并將他們知道的海底秘密公諸于世……
作家名片
儒勒·凡爾納(1828—1905),19世紀法國小說家、劇作家、詩人,出生于法國港口城市南特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早年依從其父的意愿在巴黎學習法律,之后開始創(chuàng)作劇本以及雜志文章。在與出版商赫澤爾父子的合作期間(1862年至凡爾納去世),凡爾納的文學創(chuàng)作事業(y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少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凡爾納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為總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等。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被稱作“現(xiàn)代科幻小說之父”,并被譽為“科學時代的預言家”。
創(chuàng)作風格
科學幻想小說并非從凡爾納開始,但在幻想的規(guī)模上,特別是科學的語言性上,凡爾納大大超過了前人。凡爾納的作品是在科學技術所容許的范圍內,根據(jù)科學發(fā)展的規(guī)律與必然的趨勢作出種種在當時是奇妙無比的構想,這些構想皆符合科學的發(fā)展趨勢,到了20世紀,幾乎全都成為了現(xiàn)實。
凡爾納對科學的態(tài)度是嚴肅且認真的,他盡可能地把自己的想象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但凡爾納的作品又并非枯燥的科學圖解,基本上屬于浪漫主義文學的性質。他總是在科學暢想的框架內編織復雜、曲折且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驚險,充滿奇特的偶合,再襯以非凡的大自然奇景,構造出一種濃重的浪漫主義色彩;兼之凡爾納的文筆流暢,敘述輕快,極大地調動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人物形象
尼摩船長:一個有著正義感的反抗英雄,他對民族壓迫和殖民主義極端痛恨,向往民主與自由。反抗失敗的尼摩最終選擇了歸隱大海,他曾對阿龍納斯說:“海上極度太平。海洋不屬于暴君。在海面上,暴君們還能行使不公平的權利,他們可以在那里戰(zhàn)斗廝殺,把陸地上的種種恐怖都帶到海面上來。但是,在海面以下三十英尺的地方,他們的權利就不起作用了,他們的影響就消失了,他們的勢力消失得蹤影全無?!贝蠛=o予了尼摩心靈的撫慰,卻無法驅逐他內心深沉的孤獨感,只有在管風琴編織的夢幻中,他才能得到片刻的陶醉和安寧。
尼摩船長是鸚鵡螺號的靈魂,是作家心中反殖民主義和反帝國主義的英雄。
阿龍納斯教授:生物學家,博古通今,乘潛艇在水下航行,飽覽了海洋里的各種動植物;他和他那位對分類學入了迷的仆人康塞爾,將這些海洋生物向我們做了詳實的介紹,界、門、綱、目、科、屬、種,說得井井有條;他還把在海洋中見到的種種奇觀娓娓道來,令讀者大開眼界。
康塞爾:阿龍納斯教授的仆人,生性沉穩(wěn),從不大驚小怪,總是那么氣定神閑,為人隨和,從不著急上火——至少你看不出他著急上火。他精通分類理論,遇到什么,總是認認真真或者說一本正經地把它們進行分類,但對那些東西的名字卻一無所知。可以說,他是個“分類狂”。
精段閱讀
海 戰(zhàn)
可是,諾第留斯號的速度顯然增大了,它現(xiàn)在采取的是前進的速度:它的整個船殼都顫抖了。突然,沖撞發(fā)生了,但相對較輕。我感到那鋼鐵沖角的穿透力量,我聽到拉開來和送進去的聲音。但諾第留斯號在推進器的強力推動下,從這艘戰(zhàn)艦身上橫沖過去,就像帆船上的尖桿穿過布帆那樣。我簡直忍不住了。我像瘋子一樣,神經完全錯亂,我跑出我的房間,急忙走進客廳。尼摩船長在客廳中沉默、憂郁、冷面無情地站著,通過左的嵌板,兩眼注視著前方。一個龐大的物體沉到水底下來,諾第留斯號跟它一起下降到深淵中,似乎要親眼看一看它臨死時的慘痛。距我十米遠,我看見這只船的船殼裂開,海水像雷鳴一般涌進去,然后淹了兩列大炮和吊床艙房,甲板上滿是往來亂動的黑影。
我麻痹了,像被臨死的痛苦僵化了,頭發(fā)豎了起來,兩眼睜得很大,呼吸喘不過來,沒有氣息,沒有聲音,一種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使我緊緊地貼在玻璃上面。
那艘巨大的戰(zhàn)艦慢慢地下沉。諾第留斯號追隨著它,窺伺著它的所有動作。忽然,戰(zhàn)艦上發(fā)生了爆炸。被壓縮的空氣把戰(zhàn)艦的甲板轟跑了,就像船艙中著了火一樣。海水涌入的力量十分強大,影響到諾第留斯號,它也傾斜了。這么一來,那艘不幸受害的戰(zhàn)船更加迅速地下沉。它的桅槁架滿擠著遇難的人,首先現(xiàn)出來;其次是它的橫木架,上面有一串一串的人把它壓得彎曲了;最后是那桅頂……我轉過頭來看著尼摩船長——這個可怕的裁判執(zhí)行人,是真正的仇恨天神,眼睛老是盯著看。
當一切都結束了,尼摩船長朝他的房門走去,把門打開,走進房中。我看著他,在他房間里面的嵌板上,他的那些英雄人物的肖像下面,我看到一個年紀尚輕的婦人和兩個小孩的肖像。尼摩船長向像中人伸出兩只胳膊,抽噎起來。
◆賞讀
小說離不開對人物形象的刻畫,人物所展現(xiàn)的精神氣質往往體現(xiàn)出一部小說境界的高低。選段既渲染了緊張的戰(zhàn)爭氣氛,又描繪出一個復雜的“船長”形象,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海底森林
這森林中生長的都是高大的木本植物,當我們走到樹林中間闊大的拱形枝干之下,我的眼光首先就被林中樹枝排列的奇特形狀所吸引,感到奇怪的是這種形狀我從來沒有看見過。林中地上并沒有生長什么草,小樹上叢生的枝沒有一根向外蔓延,也不彎曲垂下,也不向橫的方面伸展。所有草木都筆直地伸向洋面。沒有枝條,沒有葉帶,不管怎么細小,都是筆直的,像鐵桿一般。海帶和水藻因受到海水強大密度的影響,堅定不移地沿著垂直線生長;而且這些水草又是靜止不動的,當我用手分開它們的時候,一放手,它們立即回到原來的筆直狀態(tài)。這林子簡直就是垂直線的世界。
不久,我便看慣了這種古怪的形狀,同時也習慣了我們四周相對的黑暗環(huán)境。林中地上隨處可見尖利的石塊,很不容易躲開。海底植物據(jù)我看,在這里是應有盡有了,比產量較少的南北兩極地帶或熱帶區(qū)域,可能更為豐富。不過,在幾分鐘內,我不知不覺地把動植物兩類混淆起來,把植蟲動物當做水產植物,把動物當做植物。本來,誰能不弄錯呢?在海底下,動物界和植物界是十分接近的:在這些像溫帶樹木一般高大的各種不同的灌木中間,在它們濕潤的陰影下面,遍生著帶有生動花朵的真正叢林、植蟲動物的籬笆行列、上面像花一般開放出彎曲條紋的腦紋狀珊瑚,觸須透明的黑黃石竹珊瑚、草地上一堆一堆的石花珊瑚——為了使這個幻覺完整無缺一,又有蠅魚,它們像成群的蜂雀,從這枝飛到那枝,至于兩腮聳起、鱗甲尖利的麥蟲魚、飛魚、單鰭魚,那簡直就是一群鵪鶉,在我們的腳下跳來跳去。
◆賞讀
科幻類的小說,無疑要有豐富的想象力。作者在一個大家不熟悉的空間里,將海底的動植物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讀來讓人感覺身臨其境。在這一部分的描寫中,作者充分調動視覺描寫和細節(jié)描寫行文,這種方法值得同學們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