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6日,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在家中去世,享年88歲。小澤征爾出生于中國沈陽,在北京度過了6年童年時光,與中國始終維系著密切的友誼。他師從世界著名指揮家查爾斯·明希、卡拉揚和伯恩斯坦,曾執(zhí)掌全球頂尖的波士頓交響樂團29個音樂季,是該樂團歷史上任期最長的音樂總監(jiān),他被譽為“首位在西方音樂界建立頂級事業(yè)的亞洲指揮家”。
1959年,剛滿24歲的小澤征爾騎著一輛輕型摩托車,從日本神戶搭乘遠洋貨輪遠渡歐洲,開始了他的“摩托游學”。隨后,小澤征爾在法國貝桑松青年指揮家比賽、美國伯克郡音樂節(jié)指揮比賽中接連奪冠,開始了他作為藝術界亞洲先鋒的指揮生涯。
在由歐美統(tǒng)治的古典樂壇上,來自東亞的小澤征爾無疑是一個“另類”。他不怎么穿西裝,也不愛用指揮棒,而是常常穿著高領衫或夾克,長發(fā)飄飄,用雙手引領樂團。他憑借“像在舞臺上跳現(xiàn)代舞”一般優(yōu)美的肢體語言征服了觀眾。小澤征爾以非凡的個性、高超的藝術造詣和不懈的努力打破了人們長期以來對東亞古典音樂家偏見,鼓勵了更多東亞音樂家走向世界。
小澤征爾對音樂有著超越國界的感知力,尤其熱愛中國古典民樂。1978年,小澤征爾訪問中央音樂學院時,在聽完民樂系女學生姜建華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后淚流滿面。他激動地擁抱姜建華,說他在這首樂曲中感受到了人一生所經(jīng)歷的喜怒哀樂,讓他幾近“斷腸”,并表示:“這首曲子應該‘正座’(日本禮儀中的跪坐)聽?!?977年,小澤征爾聽了“二胡皇后”閔惠芬演奏的《江河水》后,也曾伏案慟哭,說此曲“訴盡人間悲切,聽起來讓人痛徹肺腑”。
不難看出,小澤征爾對中國懷有深厚的情感。他認為自己“一半是日本人,一半是中國人”,他多次訪華并提攜指導中國音樂家,甚至將母親的一部分骨灰葬在他小時候居住的北京胡同小院里。2002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樂手們用各自國家的語言送出新年祝福,作為指揮的小澤征爾在首席小提琴手搶先說出日語祝福后,用漢語向全世界的觀眾說出了“新年好”三個字,傳達了對中國的親切問候。
除了敏銳的樂感,小澤征爾取得的音樂成就與他持之以恒的努力也密不可分。他每天早晨4點鐘起床,獨自靜坐閱讀、背誦樂譜,幾十年如一日。晚年的小澤征爾疾病纏身,動過數(shù)次手術,身體遭受嚴重損害,但他仍然堅守在指揮臺上。“我的肚子里裝滿了藥,身體里都是抗生素,但能重返舞臺還是很幸福?!?1歲的小澤征爾說。
2022年11月23日,小澤征爾最后一次公開指揮,執(zhí)棒齋藤紀念管弦樂團,演奏貝多芬的《艾格蒙特》序曲。輪椅上的小澤征爾身形消瘦,雙手僅能小幅度抬起,但他的靈魂仍然有著貝多芬的樂曲那樣雄壯昂揚的生命力,隨著音樂迸發(fā)出澎湃激情。也許就像村上春樹所形容的:“對小澤先生而言,音樂就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燃料。換個極端些的說法,如果不能定期將現(xiàn)場演奏的音樂注入體內(nèi),他恐怕就無法維持生命。只有用自己的雙手編織音樂,賦予其鮮活的生命,再呈現(xiàn)于眾人眼前,他才能感覺到自己真正活著?!?/p>
小澤征爾常常對他指導的學生說:“音樂就是落日,落日只有一個,但每個人,每一天,在每個不同的地方,看到和感受到的落日卻那么不同?!毙烧鳡柕娜松拖褚粓鲎分鹇淙盏穆贸?。不同時候、不同地方的落日展現(xiàn)出不同的美麗,相同的是小澤征爾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追尋美的心靈。無論是騎著摩托還是坐著輪椅,小澤征爾一直走在追逐落日的音樂之路上,從未停止腳步。
適用話題 自我超越、生命熱度、審美情趣、赤子之心
1.自我超越
馬斯洛晚年提出“自我超越”的概念,并將其置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的最高層,“自我超越”代替“自我實現(xiàn)”,成為個體的終極追求。對小澤征爾而言,音樂是一門無國界的藝術。他游走于東西方文化之間,不僅為古典樂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東方視角,還向世界展現(xiàn)了東西方音樂家在情感上的共鳴。小澤征爾之所以能成為“世界的小澤”,就在于他能打破自我的局限,延展自我的邊界,在自我與音樂的合一中實現(xiàn)“自我超越”。
2.永葆對美的追求
在小澤征爾的游學隨筆中,他描述了一種“音樂家的激動”。一切與陌生的美好不期而遇的瞬間都令小澤征爾欣喜,甚至讓他激動得脊背冒汗。他在海上眺望菲律賓愛斯坦霞島的輪廓,在巴黎塞納河畔騎著摩托游蕩,在太平洋上空俯瞰日本的山川,在美國波士頓郊區(qū)感受大自然的氣息……他在此過程中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追求美,加深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小澤征爾將世間萬物的美擁入自己的懷抱,并用音樂抒寫世界的千姿百態(tài)。
3.赤子之心
《孟子·離婁下》中寫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泵献诱J為,只有具有偉大人格的人才能守住嬰孩般純凈質樸的心靈。舞臺上的小澤征爾常常像孩子一樣手舞足蹈,大笑大哭。在很多人看來,他個性張揚、不受拘束。然而,這正是他擁有一顆純真而熱烈的赤子之心的體現(xiàn)。這位以音樂為“燃料”的指揮家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音樂,為世人詮釋一曲曲動人心魄的樂章。
(編輯:汪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