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探討體育媒介儀式如何展演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比東京奧運會和北京冬奧會在構(gòu)建國家形象以及傳遞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方面的異同,思考大型體育媒介事件對于國家形象構(gòu)建和國際傳播的意義。方法:文章采用共情傳播視域,對比分析東京奧運會和北京冬奧會在構(gòu)建國家形象和傳遞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方面采取的敘事方式與策略,進而闡述我國如何通過大型體育賽事傳遞“中國溫度”,展示開放包容的國家形象。結(jié)果:研究發(fā)現(xiàn),北京冬奧會通過視覺符號建立情感聯(lián)結(jié)、友好外交軟性傳播以及議程設置促共情等方式,有效傳遞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相比之下,東京奧運會雖也強調(diào)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但在具體敘事上存在差異。大型體育媒介事件不僅是一次文化交流互鑒的機會,更是有效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平臺。結(jié)論:大型體育媒介事件為提升國家形象、促進國際傳播提供了重要契機。我國應借此機會,通過講述人際交流的故事,傳遞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展示開放包容的國家形象。同時,大型體育媒介事件為規(guī)避跨文化傳播障礙、減少“文化折扣”提供了有效路徑。未來,我國應進一步提升大型體育媒介事件的國際傳播水平,推動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關(guān)鍵詞:體育媒介儀式;人類命運共同體;國家形象;共情傳播;國際傳播
中圖分類號:G811.21;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9-0-03
現(xiàn)代奧運會具備多重文化含義。奧運會是一起宏大的媒介事件,承擔的不僅僅是體育競賽的角色和功能,還具備傳播奧運精神、弘揚人類公共價值等多重功能。奧運會對于國家形象的塑造發(fā)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通過一場媒介儀式,圍繞舉辦國的理念主張、國際形象等,從展示國家軟實力展開敘事,成為奧運會這場媒介儀式的重中之重。國家軟實力,涵蓋國家形象、政治和文化等方方面面[1]。
1 大型體育媒介儀式概述
媒介儀式主要指大眾通過電視、廣播以及網(wǎng)絡等媒介,參與到一些共同性的重要活動和事件當中,以此形成一種象征性活動或象征性符號的過程。媒介儀式涉及三個重要方面:媒體內(nèi)容具有儀式感、媒體報道方式具有儀式感,以及媒介本身在某些特定場合超越了基礎的信息傳遞功能,而被賦予特殊文化意義的社會性集體慶典。例如,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表演就是向國際友人彰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良好機會,并宣告北京冬奧會正式拉開帷幕。奧運會開幕式能引發(fā)公眾共情,形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彰顯獨特基調(diào)。奧運會的儀式傳播有利于推動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儀式不僅具有獨特的治愈效果,還能促進奧運文化和民族文化交融,為構(gòu)建國家認同提供有力支撐。另外,奧運會的儀式傳播能夠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共同追求和平、進步與繁榮的未來[2]。
1.1 東京奧運會
東京奧運會作為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陰影之下的一場體育賽事,對于人類社會的意義早已超越了體育賽事本身。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東京奧運會成為唯一沒有現(xiàn)場觀眾的奧運會。由于沒有現(xiàn)場觀看的機會,所以線上媒體成為奧運會唯一的傳播渠道,一場媒介傳播盛宴就此形成。
奧運會要遵循性別平等、團結(jié)互助、和諧共處以及消除歧視的理念,以引發(fā)受眾強烈的情感共鳴。東京奧運會開幕式旨在緬懷逝者、弘揚民族文化。在東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演員森山未來現(xiàn)身開幕式表演舞踏,呈現(xiàn)了“鎮(zhèn)魂”的創(chuàng)意,以紀念與告慰被新冠肺炎奪去生命的人們。東京奧運會開幕式充分展現(xiàn)了日本的“物哀”美學。但在傳播伊始,這場開幕式遭到了受眾的強烈抨擊,“開墓式”等評論層出不窮,這場開幕式最終給人們留下了恐怖、陰森的印象。然而,從東京奧運會開幕式“為新冠肺炎疫情哀悼”的初衷來看,整個開幕式表演恰到好處,不僅紀念與告慰了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逝去的生命,且將日本的“物哀”藝術(shù)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1.2 北京冬奧會
相較于東京奧運會,北京冬奧會有意識地代入國際受眾的立場,思考國際社會對冬奧會的關(guān)切與期待。北京冬奧會向世界展示了冰雪運動的魅力,致力于蕩滌后疫情時代的壓抑情緒與情感創(chuàng)傷,通過創(chuàng)新應用高科技手段,從細節(jié)處體現(xiàn)人文關(guān)懷,既為參賽國家運動員帶來了非凡的參賽體驗,又為世界提供了一起和諧而非對抗的體育媒介事件。在熱場表演中呈現(xiàn)了6個完全不同的主題,將文藝表演與儀式環(huán)節(jié)融為一體,將中國的寫意美學與西方的寫實表達融為一體,在彰顯強大的文化自信的同時,向世界傳遞了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正意義。
2 “情同”如何“與共”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強調(diào)人的全球化,意味著要關(guān)注每個人的利益和發(fā)展。后疫情時代,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和各國之間相互依存程度的加深,國際體系逐漸演變與轉(zhuǎn)型。在此背景下,多元并存的世界文明體系逐漸形成。在此過程中,中國將扮演舉足輕重的推動者的角色,為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提供助力,推動人類和平、發(fā)展、進步。因此,人與人之間的故事成為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載體。在重大體育賽事中,講好人與人之間的故事是引發(fā)共情的關(guān)鍵,更能為促進相關(guān)理念的國際傳播注入重要驅(qū)動力。
2.1 “情同”何以“與共”
東京奧運會開幕式放棄了傳統(tǒng)的“酒神狂歡”模式,而選擇采用“物哀共情”模式,這一轉(zhuǎn)變獲得了世界各大媒體截然不同的評價。法新社評價此次開幕式“簡練、樸素、感人”,《紐約時報》認為本次開幕式“場館空曠,氣氛平淡”,而中國網(wǎng)民則在社交媒體上掀起了一場“東京奧運會開幕式迷惑行為”討論熱潮。輿論狂歡背后是跨文化傳播下“文化折扣”的慫恿,是對日本文化了解的匱乏,更是對全球特殊語境缺乏共情。但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作為奧運會舉辦國,既沒有順應跨文化傳播語境,也沒有采取科學合理的跨國共情傳播策略,更沒有采取合適的傳播模式和手段,塑造敬畏自然與生命、和諧共生、情同與共的國家形象,相應的創(chuàng)新形象也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傳播。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各參賽國家和地區(qū)名引導牌采用發(fā)光的雪花造型,設計靈感來自“中國結(jié)”的圖案,寓意團結(jié)吉祥。每個代表團都在開幕式上擁有一朵專屬的“小雪花”,當它們聚攏起來融合成一朵“大雪花”時,奧林匹克“更團結(jié)”的理念便更加深入人心?!把┗ā钡膮R聚,體現(xiàn)的是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演繹著世界大家庭“一起向未來”的愿景。這朵“大雪花”體現(xiàn)了團結(jié)、友誼、和平的奧林匹克精神,也體現(xiàn)了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獨特思想,暗含世界人民攜手開創(chuàng)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的愿望。雪花引導牌將有共通意義的雪花與中國結(jié)紋樣巧妙結(jié)合在一起,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現(xiàn)出空靈、浪漫的冰雪美學,以及中國人獨有的浪漫。
2.2 “情同”難以“與共”
東京奧運會開幕式從共情的角度出發(fā),重在“重申體育的意義和奧運的價值”,從節(jié)目設計、裝置象征等各個方面深度踐行奧林匹克精神,體現(xiàn)了日本獨特的創(chuàng)新精神,塑造了一個多元和包容的國家形象。然而,東京奧運會在裁判判罰方面,特別是在乒乓球比賽中,引發(fā)了諸多爭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乒聯(lián)規(guī)定,球員在比賽中禁止向乒乓球吹氣,且不得觸碰球臺。然而,在混雙決賽中,日本選手水谷隼和伊藤美誠多次違反上述規(guī)定,但裁判對此選擇忽視。更令人不解的是,賽后日本媒體對此事的報道輕描淡寫,稱水谷隼的行為僅僅是“喘了口氣”,這種表述顯然未能反映這一行為的嚴重性。這一系列問題不僅直接影響了比賽的公平公正,也對世界乒乓球運動造成了負面影響。東京奧運會賽場上的判罰違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理念。
3 傳遞中國溫度
3.1 視覺符號建立情感聯(lián)結(jié)
北京冬奧會的吉祥物“冰墩墩”的設計靈感來自國寶大熊貓,這一形象不僅富含深厚的文化象征意義,更是促進中華文化國際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在擬人化的情感傳播模式下,“冰墩墩”以可愛的形象與親和的姿態(tài),拉近了北京冬奧會與世界人民的情感距離;而中立化的“他者”傳播方式,避免了文化偏見與誤解,使“冰墩墩”的形象更易被國際社會所接受;市場化的創(chuàng)意傳播手段,進一步提升了“冰墩墩”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使其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了積極貢獻[3]?!氨斩铡泵种械摹岸斩铡币鉃槎睾瘛⒔】?、活潑、可愛,契合熊貓的整體形象,象征著冬奧會運動員強壯的身體、堅忍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奧林匹克精神。整體而言,“冰墩墩”展現(xiàn)了中國人熱情開放、樂觀自信的文化精神,架起了一座跨越國界的溝通橋梁。
“冰墩墩”作為北京冬奧會的吉祥物,除了在賽場上有高曝光率,在媒介傳播的加持下也受到了國內(nèi)外觀賽者的喜愛,一時間“一墩難求”。日本記者辻崗義堂在一檔日本節(jié)目中熱情展示了自己所收藏的6個“冰墩墩”徽章,他更是將自己的署名改為“義墩墩”,以表達對北京冬奧會吉祥物的喜愛和推崇。通過吉祥物“冰墩墩”這一富有創(chuàng)意與深意的形象,北京冬奧會將中華民族親和與熱情的人際交往故事向全世界娓娓道來,彰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情感溫度。吉祥物也承載著中國人民的誠摯邀請與熱切期盼,傳遞出團結(jié)互助、共襄盛舉的友好姿態(tài)與堅定信念。通過獨具魅力與影響深遠的吉祥物,北京冬奧會成功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為增進世界各國人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同發(fā)展提供了契機。
3.2 友好外交軟性傳播
北京冬奧會的口號“一起向未來”既是一個倡議,又是一次生動的實踐。其強調(diào)了人與人、國與國之間并肩向未來出發(fā)的思想,為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了積極貢獻。這句口號強調(diào)了參與賽事、關(guān)注賽事的個人與國家擁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兼具友愛與通達,通過北京冬奧會這個窗口,建立了一種世界各國人民攜手共進的創(chuàng)新形態(tài)。
3.3 議程設置促共情
奧運報道顯著聚焦于獎牌框架,統(tǒng)計顯示,“金牌”一詞出現(xiàn)頻次高達200次,“冠軍”緊隨其后,達到122次,而“銅牌”與“銀牌”的提及次數(shù)分別為75次和66次。雖然新聞報道已淡化了獎牌的框架,對首金的報道頻次降低,但是體育具有競技性,所以仍不乏分析金牌和名次的報道[4]。體育事業(yè)積弊多年,金牌的多寡往往與國力的強弱相聯(lián)系。近年來,隨著我國金牌數(shù)量的上升,這種暗喻被媒體放大,金牌被賦予符號意義。
雖然國際奧委會不排名各國獎牌數(shù),但各大媒體仍熱衷于推出各國獎牌榜[5]。東京奧運會期間,我國主流媒體不可避免地提及“獎牌”“爭奪”等詞語,但在報道中應避免出現(xiàn)“母國VS他國、母隊VS他隊、自己人VS他人、勝利VS失敗”等二元對立字眼,要從更加包容、多元的視角,展現(xiàn)奧運會的價值和全貌。
北京冬奧會期間,我國主流媒體調(diào)整議程設置,致力于促使全世界通過媒介共情賽事和多元共存的理念。主流媒體應積極引導公眾視線,將關(guān)注點從單一的競賽結(jié)果轉(zhuǎn)向精彩的競賽過程,以專業(yè)的眼光審視體育運動中的得失,同時融入人文關(guān)懷,以“勝敗與共”的情感策略,與運動迷攜手搭建起一座溝通理解的橋梁,共同感受運動的魅力與激情[6]。重點強調(diào)賽事本身以及各國運動員之間的友好交流,以及我國為賽事舉辦、傳播等所付出的努力,減少“文化折扣”,避免一些國家先入為主的解讀,同時依托多種媒介帶領(lǐng)全世界人民在媒介儀式中加強文化交流和信息共享。
4 結(jié)語
大型體育媒介事件作為一次文化交流互鑒,既能夠有效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也能傳遞中國敘事的時代意義與未來價值。
我國通過體育媒介事件塑造一個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國家形象,借助大型體育賽事向全世界傳遞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將賽事中的人際交流故事娓娓道來,有利于更精準地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友好交流,避免別有用心之人先入為主地刻意解讀。實踐證明,溫情敘事能夠消解跨文化傳播障礙,減少“文化折扣”,為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 彭華新.賽事報道的國際傳播影響力逆向分析:基于“賽事興國論”熱潮的冷思考[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1,26(5):433-435.
[2] 金興旺,于宗群,劉暉,等.新冠疫情背景下奧運會儀式傳播的時代價值探析[J].遼寧體育科技,2022,44(5):1-7.
[3] 程蔚.北京冬奧會數(shù)字傳播的全球全民化參與[J].傳媒論壇,2023,6(12):45-47.
[4] 趙佳璐.東京奧運會報道中國家形象自塑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23:8.
[5] 鄧星華.現(xiàn)代體育傳播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103.
[6] 張志揚.“情同”如何“與共”:跨媒介敘事的建構(gòu)路徑、邏輯與想象:以東京奧運會中國故事為例[J].福建技術(shù)師范學院學報,2023,41(1):115-122,128.
作者簡介:林彥 (2004—),女,研究方向:新聞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