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靚
【摘 要】教材是英語課程的核心資源。英語繪本是課程資源的補充。逆向教學視角下的繪本融合教學實踐圍繞逆向目標展開,具體實施路徑為:深度解讀文本,確定融合目標;提出基本問題,收集評估證據(jù);聚焦融合錨點,設計學習活動;拓寬學習邊界,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逆向教學 繪本融合 基本問題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教師要敢于突破教材的制約,充分發(fā)掘教材以外的資源。英語繪本圖文并茂,有很強的趣味性,選擇合適的英語繪本并將其與教材進行融合,可以豐富相關主題意義,增加學生的學習體驗,從而促進其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依據(jù)由美國教育家格蘭特·威金斯和杰伊·麥克泰格提出的“指向學生最終理解”的逆向設計步驟,本文以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4 Seeing the doctor的 Checkout time 板塊為例,從四個方面展開融合教學實踐,旨在以“終”為“始”,推動學生的最終理解與運用。
一、深度解讀文本,確定融合目標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英語課程的核心資源。教師首先需要對單元內(nèi)各語篇內(nèi)容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形成單元主題關聯(lián)圖,從而更好地定位單課時的主題意義,以此挑選內(nèi)容匹配、語言難度適當、與學生認知情感匹配的英語繪本。本單元是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4 Seeing the doctor,主題語境是人與自我,主題群是生活與學習,共分為七個板塊(見表1)。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將關聯(lián)性較強的語篇進行整合利用,從而形成完整的單元主題意義探究主線,即從就醫(yī)經(jīng)歷(Story time)—談論疾?。℅rammar time& Fun time& Sound time)—關愛他人(Cartoon time& Culture time)—健康生活(Checkout time)。Checkout time板塊是一個綜合復習板塊,本板塊有兩個活動,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整合復習單元內(nèi)容,鼓勵學生在有需要的時候積極就醫(yī),倡導健康生活。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下冊U7 Whats the matter?中學會合理地表達需求,在譯林版四年級下冊U8 How are you?中學會簡單描述疾病和詢問他人身體情況。因此,五年級下冊Unit 4 Seeing the doctor需要學生在之前所學的基礎上,能夠更為準確地描述疾病類詞匯和身體感受,能夠積極就醫(yī),學會感恩和幫助他人,對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初步認識。
(三)繪本分析
綜合以上因素,教師選擇了Liesbet slegers創(chuàng)作的繪本Katie goes to the Doctor。繪本圍繞小女孩Katie的就診經(jīng)歷,詳細描述了醫(yī)生的檢查過程,還有醫(yī)生在檢查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的人文關懷,跟教材主題、語境、句型都非常契合,能夠豐富學生的體驗。
(四)目標確定
逆向教學設計的第一階段為“確定預期結果”,即教師需要從學生最終的理解出發(fā),按照遷移目標、意義目標和知識技能目標自上而下設定教學目標。其中,遷移目標是對課程目標的承接,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和長遠理解;意義目標聚焦對主題意義的探索;知識技能目標涵蓋重點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通過融合教材與繪本內(nèi)容,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1)遷移目標:學生能夠知道就醫(yī)的流程并能通過這樣的經(jīng)歷,反思自身習慣,健康生活。(2)意義目標:了解醫(yī)生的相關工作內(nèi)容,學會感恩并積極幫助他人。(3)知識技能目標:學生能夠簡單了解醫(yī)院的科室名稱,并能夠運用核心句型談論疾病,聽取或給予建議。
二、提出基本問題,收集評估證據(jù)
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學設計,逆向教學設計的第二階段為“確定合適的評估證據(jù)”,評價活動緊隨目標之后,使師生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對教學目標進行回望,保證學生對于目標的達成度。根據(jù)威金斯和麥克泰格提出的逆向設計模型,當目標是深層理解和運用時,教師可以通過基本問題,借助表現(xiàn)性任務,從學生更真實的表現(xiàn)和運用來判斷目標是否達成。
基本問題又稱核心問題、大問題?;締栴}能夠幫助學生打開理解之門,能夠激發(fā)學習者已有知識和個人經(jīng)歷之間的有意義聯(lián)系,從而形成結構化認識。本課時圍繞預期目標,基本問題可提煉為兩個:(1)What makes a good doctor? (2)How to seek treatment? 這些基本問題具有以下特征:指向本單元核心概念的理解,同時能夠激發(fā)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學生需要聯(lián)系個人的經(jīng)歷圍繞問題進行探索和思考,從多種途徑尋找問題解決方案;無論時代如何變化,這些問題都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這都符合威金斯和麥克泰格提出的基本問題的特征。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依據(jù)基本問題,設計與真實世界相聯(lián)系的表現(xiàn)性任務,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實現(xiàn)更大程度的遷移(見表2)。
三、聚焦融合錨點,設計學習活動
逆向設計的第三階段為“設計學習體驗和教學”,使其與學習目標和評價標準契合一致。逆向設計提倡按照 “WHERE”的思路進行教學設計,即從“W”(學習方向)入手,尋找合適的“H”(吸引點),有效切入主題,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動;圍繞“E”(探索學習)和“R”(反思學習),讓學生在分析與判斷、內(nèi)化與運用中開展應用實踐;最后,圍繞“E”(展評所得)綜合運用語言技能實現(xiàn)遷移運用,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
(一)明確學習方向(Where)
教師在設計活動前需要思考:學習者來自哪里?存在哪些先前的知識和興趣?可能存在什么樣的誤解?學習者在本節(jié)課結束需要達到什么的理解?本課開始之前,教師運用“KWL”表格進行前側,了解學生的情況。并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和知識儲備制訂學習計劃。在本課伊始,教師向學生展示了預期目標,讓學生明確學習方向,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更好地、有針對性地完成任務。
(二)激發(fā)學習意愿(Hook)
在設計學習活動時,教師需要思考:如何呈現(xiàn)材料以使學生對即將開始的主題和工作產(chǎn)生興趣和好奇心?什么樣的問題、難題或者內(nèi)容能夠既有價值又有趣味,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索主題的內(nèi)在意愿?本單元的設計中,教師通過對Cartoon time的重新思考,找到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錨點”。在文本內(nèi)容中,Bobby作為醫(yī)生助手在醫(yī)院幫忙,Bobby的很多朋友來找他幫忙,Bobby很熱心,但在Bobby的治療后朋友們反而情況更糟了。教師抓住這個場景,引發(fā)學生思考:“Is Bobby a good helper?”“What makes a good doctor?”如何成為一個好醫(yī)生,這個問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鼓勵學生展開進一步的探索。
(三)探索體驗學習(Explore)
1.初見繪本:激活學生思維
繪本Katie goes to the Doctor的封面色彩鮮艷,信息豐富,是很好的切入口。教師通過問題“What can you see on the cover?”(你能在封面上讀取哪些信息?)“What will Katies doctor do?”(凱特的醫(yī)生會做什么呢?)“Is Katie happy now?”(凱特現(xiàn)在看上去怎么樣?)引發(fā)學生對于封面信息的討論,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幫助學生預測文本信息。
2.共讀繪本:尋找教材關聯(lián)
關于“如何成為一名好醫(yī)生?”這個基本問題,教材句型主要集中在“如何詢問”和“如何建議”兩個方面,而有關“如何檢查”這一要點較為缺乏。教師抓住這個空缺,與學生共讀繪本,并提取出“如何檢查”的關鍵短語,如listen to chest/belly/back,have a look in ears,look in the mouth,touch belly等,豐富表達支架。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尋找繪本中醫(yī)生的語言,學生進一步找到“Dont worry.”“You have such beautiful ears.”“Well done.”“Youre such a big girl,Katie.”等,提煉出了一位好醫(yī)生除了專業(yè)的技術外,還應該要鼓勵關心病人的心理狀況,擁有仁愛之心。
3.融合繪本:豐富學習體驗
運用繪本中提煉的維度(如何檢查、關愛病人),教師鼓勵學生創(chuàng)編板塊內(nèi)容,即學生兩人一組,選擇“ask、check、advise”其中一個方面豐富Cartoon time故事內(nèi)容讓Bobby成為一個好的醫(yī)生助手,同時關注醫(yī)生的語言,體現(xiàn)對病人的關懷。學生運用繪本中學習的內(nèi)容,融合教材文本進行創(chuàng)編,不僅可以鞏固單元核心語言知識,同時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體會到了一個好醫(yī)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人文關懷,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同時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
4.反思學習過程(Rethink)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重新考慮他們對重要概念的理解,鼓勵學生去反思他們的學習和表現(xiàn)。教師需要再一次將學生引到對本課融合目標的思考,即如何健康生活?學生通過回顧之前的學習過程,學會從多角度、多維度豐富對于問題的理解,并且運用這個方法對本課大主題展開了討論,最后形成從“就醫(yī)時”和“就醫(yī)后”兩個方面探討健康生活,提升主題意義。
(五)展評學習所得(Evaluate)
教師設置“Tim就醫(yī)”環(huán)節(jié),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完整醫(yī)院地圖,引導學生確定就醫(yī)第一步:find the right room。接著,教師引入Tim和醫(yī)生的對話,鼓勵學生提取Tim就診的相關信息(癥狀和建議),并通過戲劇表演或小組匯報的方式,從“describe the illness”和“follow the advice”兩個方面豐富對話內(nèi)容,鼓勵學生學會積極就醫(yī),尋求醫(yī)生的幫助。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就醫(yī)后,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學生給出了很多建議,如brush teeth every day、not eat too many sweets、do some sports、enjoy the sun、drink warm water等。教師總結,除了就醫(yī),我們在平時也要改變生活方式,倡導健康生活,
四、拓寬學習邊界,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融合課堂只是學生學習的起點,在課堂中,學生通過繪本的多次融合與關聯(lián),對教材主題有了更豐富、多層次的理解,學生在閱讀中獲得了一種身份的認同和閱讀的體驗,學生嘗到了閱讀的樂趣,但這只是開始,學生應該從learn to read走向read to learn,形成自我學習的動機,拓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才是融合教學的最終目標。
在本課中,教師布置了如下家庭作業(yè):
(1)Reflect on yourself and share more good advice with your friends.
(2)Read more picture books about “seeing the doctor” or “healthy life” , and choose your favourite one to share with your classmates.
本課作業(yè)1是課堂學習的延伸,學生需要進一步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找出更多有效的建議從而健康生活,將課堂所學與生活產(chǎn)生關聯(lián),并遷移運用到真實的生活中。本課作業(yè)2是基于主題的拓展閱讀,學生可以圍繞“就醫(yī)”或“健康生活”這兩個主題選擇更多的繪本展開閱讀,教師也提供了一些繪本選擇,如“Lous flu”“Pete the Kitty goes to the doctor”“Going to the doctor”“Healthy healthy, love love love”。在閱讀中,學生豐富認知,拓寬眼界,發(fā)展素養(yǎng)。
注:本文系常州市十四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基于大觀念的小學英語逆向教學設計研究”(課題編號:CZK-Z2022050)階段成果。
【參考文獻】
[1]格蘭特.威金斯,杰伊.麥克泰格. 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第二版) [M]. 閆寒冰,宋雪蓮,賴平,譯.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 鄭鴻穎,吳美君. 指向單元整體教學的英語課程逆向設計理論創(chuàng)新與實踐[J].英語學習,2023(4).
[3] 顧雪丹.小學英語教材與繪本融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視界,20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