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筱羽
* 本文為廣東省教育科學2022年度規(guī)劃課題“基于新課標的初中歷史項目式學習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2YQJK109);深圳市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專項課題“素養(yǎng)導向的項目式學習案例開發(fā)與評價研究”(課題編號:KYZJ4P020)成果之一。
摘 要:項目式學習對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顯著的效果,主要體現(xiàn)在批判性思考、創(chuàng)新思考、邏輯思考、問題解決以及協(xié)同學習等方面。項目式學習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效果受到學生個體差異、教學內容和教學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 歷史教學 思維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成為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討項目式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應用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效果,以期為新課標下的初中歷史教學提供參考和啟示。
一、項目式學習的定義和特點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學習方式,致力于通過真實任務情境的驅動,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與創(chuàng)造力,并借助涵蓋多個領域的復雜任務來串聯(lián)各個學科的知識內容,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團隊協(xié)作研究問題,并在完成后對結果進行匯總和反思,以此喚起他們的求知欲望和自主學習熱情,進而增強他們的思辨力和創(chuàng)意思維。
項目式學習的特點可總結為:綜合性表現(xiàn)在項目涉及多個學科的知識,需要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和解決;實踐性表現(xiàn)在項目式學習強調解決的是實際情境下的復雜問題;自主性表現(xiàn)在學生需要主動參與、自我管理和自我評估;創(chuàng)新性表現(xiàn)在項目式學習鼓勵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尋找新的方案來解決問題,所有的學習都是生成性的,沒有標準答案(詳見圖1)。
二、項目式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
在過去的研究中,項目式學習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已經(jīng)被廣泛探討。據(jù)調查顯示,項目式學習被廣泛運用到歷史教學之中,[1]具體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是跨學科綜合整理多學科課程內容,由此拓展學生眼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三是鼓勵學生在自主學習基礎上通過協(xié)作溝通,完成合作項目;四是學生通過對學習成果的歸納展現(xiàn),從而進一步強化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協(xié)作能力等。
已有的研究雖然也涉及了項目式學習在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效果,但仍存在不足之處。首先,只關注了項目式學習對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而忽略了對學生思維能力提升效果的研究。其次,只是簡單地描述了項目式學習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情況,而沒有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機制。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討項目式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效果,并通過對教學實例的分析和對比,揭示項目式學習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效果及其背后的原因和機制。
三、項目式學習對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的教學實例
筆者選取了本校九年級兩個班級作為研究對象,其中一個班級作為實驗組,采用項目式學習方式進行歷史教學;另一個班級作為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進行歷史教學。兩個班級的學生在實驗前進行了相同的摸底測試,以確保他們在歷史學科上的水平相當。通過在教學過程中觀察和分析兩班學生在歷史教學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能力提高情況,得出研究的結論(詳見表1)。
本研究以初中歷史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古代歐洲文明》為例,運用項目式學習方法,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和掌握歷史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自主分組,教師提供必要的學習支架和學習任務的分類指導,每個小組自主選擇探究古代歐洲文明的一個方面,如政治、經(jīng)濟、文化或軍事等。各小組必須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分析、討論完成相關的研究任務。教師以導師身份為學生提供恰當?shù)囊龑Ш椭С?,與學生一起協(xié)作解決遇到的問題和困境。實施步驟[2]詳見圖 2:
圖2 項目式學習教學實施步驟
通過對兩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前測和后測,筆者發(fā)現(xiàn)實驗班學生在思維能力方面有更好的提升效果(詳見表2)。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批判思維能力:提升分析、推理和判斷問題的能力。
2.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提升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提出新的解決方案和創(chuàng)新性地解決問題。
3.探究實踐能力:這是一種復雜的思維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如何闡述自己的看法、進行推理判斷以及分析問題,并將所學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上。
4.合作學習能力:提升合作、溝通,協(xié)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研究證明,項目式學習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其背后的原因和機制可能與學生的主動參與、探究、實踐、反思等方式有關。項目式學習的教育方法能夠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增強他們的高階思維能力,有利于他們深度學習。
四、結論與建議
通過實證研究和對比分析,證明了項目式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具有顯著的效果。項目式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操作中具體的應用步驟如下:一是問題驅動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獨立鉆研精神;二是探究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處理現(xiàn)實難題,在處理過程中既要自主探究也要協(xié)同合作;三是作品創(chuàng)作,要求學生創(chuàng)作出既具實踐價值又具特色的作業(yè)或作品;四是對作品進行公開展示,向公眾介紹所學所得;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分享交流和回顧反思,即提升元認知能力,完成學生思維能力的自我迭代升級。
【注釋】
[1]詳情參考廖術華:《項目式學習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研究》,《考試周刊》2022年第42期,第115—119頁。黃柳春、陳彥均:《初中歷史項目式學習的實踐探索——以“民族團結·壯美廣西”項目學習為例》,《廣西教育》2022年第16期,第35—37頁。陳國民、江緒先:《四步研學:初中歷史與社會項目式學習的實踐策略》,《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2020年第C2期,第80—83頁。
[2]夏雪梅:《項目化學習設計:學習素養(yǎng)視角下的國際與本土實踐》,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年,第173—1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