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ication of just?in?time cross training model in rapidly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emergency junior nurses
WANG Sitong, ZHU Shuang, MA Ben, CHEN Di, MA Ruihang
General Hospital of Northern Theater Command, Liaoning 110016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MA Ruihang, E?mail: 406620360@qq.com
Keywords""""just?in?time education;"cross training;"emergency department;"junior nurses;"nursing management;"human resources
摘要""目的:探討準時制交互培訓模式在快速提升急診科低年資護士能力中的應用效果。方法:于2020年6月—2022年6月抽取沈陽市某三級甲等醫(yī)院58名急診科低年資護士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準時制交互培訓。培訓前及完成交互培訓后對低年資護士進行理論和操作考核、急診科護士崗位勝任力評價,并于完成交互培訓后對低年資護士進行準時制交互培訓認可度評價。結果:培訓后,低年資護士的理論考核成績由(88.96±5.79)分上升為(94.00±3.41)分,電除顫、心肺復蘇、血液灌流、穿脫隔離衣的操作考核成績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急診科護士崗位勝任力總分由(153.98±18.72)分上升為(190.58±16.43)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低年資護士對準時制交互培訓總體認可度較高,為96.55%。結論:采用準時制交互培訓對低年資護士進行快速、高效的短期培訓,有利于在短期內打破急診科護士核心能力參差不齊的壁壘,在人力資源短缺情況下確保急診工作正常運行,實現(xiàn)服務水平的穩(wěn)定和人力資源的有效利用。
關鍵詞""準時制教育;交互培訓模式;急診科;低年資護士;護理管理;人力資源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4.06.028
近年來,新發(fā)、再發(fā)傳染病等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接踵而至,導致醫(yī)院就診人數(shù)驟增、醫(yī)護人員嚴重短缺等問題日益凸顯,對醫(yī)療衛(wèi)生系統(tǒng)構成巨大威脅和沖擊[1?2]。急診科作為跨學科的臨床科室,不僅是病人最密集、病種數(shù)量最多的救治陣地,也是傳染病識別、防控的前沿[3]。在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時,如何對有限的醫(yī)護人員進行最優(yōu)調配,以保持急診科應急處置工作體系高效運轉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準時制交互培訓(just?in?time cross training)是以緊急情況下醫(yī)院應急處置為背景,通過制定高效、快速培訓計劃,將醫(yī)護人員轉移到不同部門/崗位,為其提供新的信息、知識和技能儲備,提升崗位能力,從而改進工作實踐質量的培訓模式[4?5],已在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被廣泛應用于醫(yī)護人員的應急培訓,并被證實可快速、穩(wěn)定地提高醫(yī)院服務質量和人員配備水平[6],有效緩解人力資源短缺問題,增強醫(yī)護人員專業(yè)發(fā)展[7]。本研究采用準時制交互培訓模式對急診科低年資護士進行培訓,以期在短期打破急診科護士核心能力參差不齊的壁壘,在新發(fā)、再發(fā)傳染病等公共衛(wèi)生事件頻繁發(fā)生、醫(yī)院人力資源短缺情況下,確保急診工作高效、快速運轉?,F(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于2020年6月—2022年6月抽取沈陽市某三級甲等醫(yī)院58名急診科低年資護士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職業(yè)資格證書;從事急診工作,在急診科工作時間為1~5年;護士層級為N1級或N2級;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研究期間產假或病假。58名護士年齡(28.90±3.82)歲;???人,本科54人;護士16人,護師36人,主管護師6人。急診科分為急救區(qū)、復蘇區(qū)、留觀區(qū)、急診外科病房、急診重癥監(jiān)護室(EICU)等多個區(qū)域、多個崗位。為便于交互培訓管理,依據(jù)各區(qū)域崗位特征及地域關聯(lián)性,將崗位融合分區(qū),其中,急診搶救區(qū)(分診臺、重癥區(qū)、急救區(qū)、復蘇區(qū))低年資護士21人,急診病區(qū)(留觀區(qū)、急診外科病房)低年資護士21人,EICU低年資護士16人。
1.2 干預方法
1.2.1 構建準時制交互培訓小組
準時制交互培訓小組由6人組成,包括急診科護士長1人、急診科帶教組長4人、研究生1人,負責培訓的設計、協(xié)調、資料收集、實施和質量控制等工作,并對培訓過程進行監(jiān)督、指導。
1.2.2 制定準時制交互培訓計劃
在查閱文獻基礎上以培訓計劃高效、快速推進為原則,采用不同崗位交互輪訓方式進行從簡到繁、從理論到實踐的培訓,即從“專業(yè)知識積累”到“交互培訓”再到“實踐適應”,制定培訓目標、時間、內容、形式及評價指標,實現(xiàn)低年資護士綜合能力高效、快速、穩(wěn)步提升。
1.2.2.1 培訓需求評估
培訓小組對58名低年資護士理論、技能進行考核,并對其急診護理崗位勝任力[8]進行評估?;趰徫粍偃瘟λ?,由4名帶教組長依據(jù)各區(qū)域(急診搶救區(qū)、急診病區(qū)及EICU)崗位勝任能力基本要求[9?11]制定本區(qū)域快速交互培訓計劃,嚴格按照時間節(jié)點組織培訓、考核。
1.2.2.2 專業(yè)知識培訓
理論課程1個月,前15 d統(tǒng)一集中培訓,采用急診科教員授課、操作視頻觀看和護士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集中培訓隔天1次,每次4學時(約3 h),培訓內容包括急診科危重病人病情識別、基礎生命支持等急診基礎知識,急診科危重病人急救、轉運、交接班等急診流程,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基礎知識,傳染病突發(fā)事件應急預防、應急準備及應急救援等工作方式,急診科管路滑脫、壓力性損傷等不良事件分析及預防,應急預案管理及急診科常見藥物使用及配伍禁忌等[12]。后15 d采用針對性交互培訓,帶教組長負責協(xié)調檢查,各區(qū)域低年資護士分組學習,各區(qū)教員集中授課并重點講解各區(qū)域工作要點,如急診搶救組主要內容包括常見預檢分診知識、各種急危重癥臨床表現(xiàn)及必要的急救與護理、現(xiàn)場急救技術、途中監(jiān)護技術及救護儀器使用技術、傳染病識別與防護等,在保證科室正常運轉前提下,隔天授課1次,每次3學時(約2 h)。培訓采用自選課程(急診本區(qū)域知識)和必選課程(急診其他區(qū)域知識)相結合的方式,培訓前后均采用釘釘打卡簽到、簽退,采用問卷星對護士學習成果進行考核,成績合格后方可進入下一輪培訓。將所有培訓內容統(tǒng)一上傳至釘釘“急診科護理教學”中,供護士反復學習。
1.2.2.3 交互培訓實踐
交互培訓模式包括完全交互和鏈條交互,兩個部門交互稱為完全交互;多個部門交互稱為鏈條交互,即按照各部門技術難度從簡到繁依次交互,設定第1個部門為第2個部門提供培訓人員,以此類推,鏈條上最后1個部門擁有鏈條開始時為該部門提供交互培訓的員工即為培訓完成[13?14]?;诮换ヅ嘤柲J皆?,在保證科室正常運轉前提下制定低年資護士交互培訓輪轉計劃,培訓順序見表1。護士長根據(jù)各區(qū)域護士配比及工作量需求對低年資護士進行交互培訓分組,共8組,前5組每組8人(急診搶救區(qū)3人、EICU 2人、急診病區(qū)3人),后3組每組6人(急診搶救區(qū)2人、EICU 2人、急診病區(qū)2人)。在完成專業(yè)知識培訓后進行交互培訓實踐,每個交互區(qū)域培訓3個月,該階段分為實踐適應期和專區(qū)輪訓期,實踐適應期為1個月,由各區(qū)負責人依據(jù)本區(qū)人員配比及實際工作強度為低年資護士安排輪訓崗位,告知護士崗位職責與要求,并由N3層級以上教員帶教指導,使低年資護士全面、詳細地掌握各專項崗位的業(yè)務知識、崗位技能,帶教組長每日進行教學指導,護士長每周檢查各區(qū)域帶教學習情況,實踐適應期結束后,區(qū)域負責人對本區(qū)域低年資護士進行專崗考核。專區(qū)輪訓期時間為2個月,依據(jù)專崗考核結果和各區(qū)域崗位實際需要安排低年資護士進行獨立專崗輪訓,由區(qū)域負責人督導,低年資護士在實踐中根據(jù)崗位需求自主補充學習崗位所需知識和技能。要求低年資護士掌握輪換崗位職責,獨立完成輪換崗位常規(guī)工作處置,能運用急危重癥相關理論、知識和技能分析和解決輪轉崗位臨床護理問題。
1.2.2.4 ??铺厣囵B(yǎng)
交互培訓實踐完成后,護士長根據(jù)考核結果和崗位需求,每組選出1名優(yōu)秀護士(共8人)進入??铺厣囵B(yǎng)組,培養(yǎng)基于急診護理崗位勝任力的急診專科護理人才。??铺厣囵B(yǎng)采用N3級以上護士一對一帶教模式,培訓內容包括手術管理基本流程及規(guī)章制度、急診常見外科手術配合、術中突發(fā)事件應急處理及麻醉配合與監(jiān)護技術、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病人上下機護理、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置管及維護方法等。帶教組長每月依據(jù)學習計劃進行集中考核和講評,半年后根據(jù)科室需要進行崗位分配。
1.3 效果評價
培訓前及完成交互培訓后統(tǒng)一對低年資護士進行理論和操作考核、急診科護士崗位勝任力評價,并于完成交互培訓后對低年資護士進行準時制交互培訓認可度評價。1)理論及操作考核成績:考核地點為科室會議室,培訓小組成員全程監(jiān)考,理論考核為急診科專業(yè)知識,采用問卷星方式發(fā)放試卷,護士通過手機作答,滿分100分,考試時間30 min。操作考核主要包括心肺復蘇、電除顫、血液灌流、穿脫隔離衣,滿分均為100分。2)急診科護士崗位勝任力:采用長江大學王靜等[8]編制的急診科護理人員勝任力量表進行評價,包括4個維度(專業(yè)知識及技能、專業(yè)能力、個人特征、個性動機),共44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總分44~220分,得分越高表示護士崗位勝任力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64[8],表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3)對準時制交互培訓的認可度:研究者在查閱文獻基礎上自行設計準時制交互培訓認可度調查表,包括對培訓方式、時間安排及培訓效果的滿意程度,對培訓后工作積極性、新崗位適應能力、解決臨床問題能力提升的認可度以及護士對培訓的總體認可度等內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定性資料采用頻數(shù)及百分比(%)表示;定量資料服從正態(tài)分布時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培訓前后比較采用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低年資護士理論及操作考核成績比較(見表2)
2.2 低年資護士的急診科崗位勝任力比較(見表3)
2.3 低年資護士對準時制交互培訓的認可度
低年資護士對準時制交互培訓總體認可度為96.55%(56/58),其中護士對培訓方式滿意度為91.38%(53/58),對時間安排滿意度為84.48%(49/58),對培訓效果滿意度為98.28%(57/58),護士普遍認為該培訓模式可在短期內使其快速了解本科室其他崗位工作流程及基礎內容;84.48%(49/58)的護士培訓后工作積極性增加,96.55%(56/58)的護士認為培訓后對新崗位的適應能力提高,82.76%(48/58)的護士認為此培訓有利于提高其解決臨床問題能力。
3 "討論
3.1 準時制交互培訓有利于有效應對醫(yī)院人力資源短缺
已有研究顯示,在傳染病流行期間,三級甲等醫(yī)院護理人員儲備可減少30%~50%,主要原因包括感染疾病、照顧家屬及隔離等[2]。因此,如何預先建立具備適當護理技能的人員儲備是國內外衛(wèi)生機構近年來持續(xù)關注的問題。準時制教育又稱即時教育,是指在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或自然災害救援背景下,醫(yī)護人員能迅速、高效掌握與災害有關的信息、任務、技能和知識,最大限度提高災害響應效率[15]。而交互培訓則是通過將員工轉移到不同崗位,讓其拓展工作技能和經驗的一種崗位培訓模式[14]。將交互培訓和準時制教育合并,實施準時制交互培訓計劃,重點培訓“一?!弊o士向“一專多能”護士轉變,對有效應對各類危急病人生命安全的緊急救援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提高較低水平護士的綜合能力,使其能夠獨立完成更高水平的崗位工作,不僅有利于科室靈活排班,還可以為急診??谱o士培養(yǎng)提供條件,此外,其也是有效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下人力資源短缺、保證服務和人員配備水平、降低人員配備成本的有效辦法。Wright等[16]通過對護理資源調度的靈活性和有效利用可用的護理資源進行研究,如創(chuàng)建一個準時制交互培訓的護士池等,實現(xiàn)了服務水平的穩(wěn)定和人力資源的有效利用。
3.2 準時制交互培訓有利于提高低年資護士綜合能力
準時制交互培訓模式是快速、高效且穩(wěn)定提高護士工作技能和崗位經驗,進而改善護理質量的一種崗位培訓模式。該培訓模式縮短了急診科護士培養(yǎng)周期,可在面臨傳染病、自然災害等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時及時解決急診科護理崗位人力資源短缺的問題[17]。本研究采用自學、理論授課、操作視頻觀看、一對一帶教以及實踐應用等多種方式進行系統(tǒng)化交互培訓,使低年資護士在快速掌握技能的同時,又不覺得培訓枯燥、乏味。每個階段培訓既有集中式學習,又有崗位??茙Ы?,既保留急診護理的系統(tǒng)性,又重視了各??茘徫坏奶厥庑?。在快速、高效培養(yǎng)護士的同時,有計劃地進行考核,保證了護士的培訓質量。本研究中58名急診低年資護士在接受培訓后,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和勝任力水平均有了不同程度提高(Plt;0.05),與Wheaton[18]在某醫(yī)院神經外科重癥監(jiān)護室(ICU)對護士進行交互培訓的結果一致。
3.3 準時制交互培訓有利于改善臨床工作質量
護理培訓的終極目標是改善臨床工作質量[19]。準時制交互培訓有利于提高護士工作技能,豐富護士在不同崗位的工作經驗,在短時間內快速、高效、穩(wěn)固提高醫(yī)療護理質量。Peebles等[7]關于ICU護士準時制交互培訓的研究結果顯示,準時制交互培訓不僅有利于提高護士工作自信心,還能顯著提高臨床護理質量,減少臨床護理差錯。Patel等[17]在護理團隊中實施交互培訓計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護理崗位分配的靈活性,減輕了護士工作負荷,降低了護理事故發(fā)生率。本研究安排護士在急診搶救區(qū)、急診病區(qū)和EICU進行快速、高效的交互循環(huán)輪訓,要求各區(qū)N3級以上護士對低年資護士進行帶教,確保了帶教質量,同時,在輪轉階段護士對科室環(huán)境的熟悉程度、對新角色的適應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團隊凝聚意識提高,有利于培養(yǎng)高度專業(yè)化和“一專多能”急診護士。其不僅提高了護士對培訓的積極性和認可度,也有利于提高病人和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降低護理差錯發(fā)生率。
4 "小結
本研究在各類意外事故和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頻發(fā)背景下,采用準時制交互培訓對急診科低年資護士進行快速、高效的短期培訓,打破了我院急診科護士能力參差不齊的壁壘,且護士對培訓的認可度和滿意度較高。其不僅可以在人力資源緊缺的情況下實現(xiàn)人員最優(yōu)調配,保障醫(yī)療護理質量安全,也為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醫(yī)護人員培訓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由于資源和時間有限,本研究并未對實施培訓后的遠期效果進行評估,下一步需結合急診??茘徫粍偃瘟χ笜梭w系,對培訓的長期效果進行探索。
參考文獻:
[1] "馬莉,李陽,馬雪倩,等.大型三甲醫(yī)院急診科應對呼吸道傳染病的危機管理模式及經驗分享[J].中國急救醫(yī)學,2023,43(1):14-18.
[2] "劉靜,陸小英,張玲,等.新冠肺炎疫情應急響應醫(yī)院護理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運行[J].解放軍護理雜志,2020,37(2):4-7.
[3] "呂傳柱,李權,周寧.新冠疫情給急診醫(yī)學發(fā)展的啟迪與再思考[J].中國急救醫(yī)學,2023,43(1):1-4.
[4] "HO W H,CHANG C S,SHIH Y L,et al.Effects of job rotation and role stress among nurses on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J].BMC Health Serv Res,2009,9:8.
[5] "RAGAZZONI L,BARCO A,ECHEVERRI L,et al.Just-in-time training in a tertiary referral hospital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Italy[J].Acad Med,2021,96(3):336-339.
[6] "PAUL J A,MACDONALD L.Modeling the benefits of cross-training to address the nursing shortage[J].Int J Prod Econ,2014,150:83-95.
[7] "PEEBLES R C,NICHOLSON I K,SCHLIEFF J,et al.Nurses' just-in-time training for clinical deterioration:development,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J].Nurse Educ Today,2020,84:104265.
[8] "王靜.急診科護士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D].荊州:長江大學,2019.
[9] "梁添玉.院前急救護士崗位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D].福州:福建醫(yī)科大學,2020.
[10] "楊志廣,樊落,王佳明,等.急診護士勝任力評價體系的系統(tǒng)評價與Meta整合[J].中華急危重癥護理雜志,2021,2(6):507-512.
[11] "張曉慶,沈小玲,黃贛英,等.急診預檢分診護士崗位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中華急危重癥護理雜志,2021,2(3):205-210.
[12] "王泠,郭金玉,孫紅,等.基于學習型組織理論的急診科護士崗位培訓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21,21(6):812-816.
[13] "JORDAN W C,GRAVES S C.Principles on the benefits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 flexibility[J].Manage Sci,1995,1:577-594.
[14] "INMAN R R,BLUMENFELD D E,KO A.Cross-training hospital nurses to reduce staffing costs[J].Health Care Manage,2005,30(2):116-125.
[15] "WEINER D L,ROSMAN S L.Just-in-time training for disaster response in the austere environment[J].Clin Pediatr Emerg Med,2019,20(2):95-110.
[16] "WRIGHT D P,BRETTHAUER K M.Strategies for addressing the nursing shortage:coordinated decision making and workforce flexibility[J].Decision Sci,2010,41(2):373-401.
[17] "PATEL S,HARTUNG B,NAGRA R,et al.Expedited cross-training:an approach to help mitigate nurse staffing shortages[J].J Nurses Prof Dev,2021,37(6):E20-E26.
[18] "WHEATON M.Cross-training:meeting staffing needs in the ICU[J].Nurs Manage,1996,27(11):32B.
[19] "盧瑛,王琳,胡三蓮.護士急救能力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9,34(12):107-110.
(本文編輯"陳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