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蓉
【摘要】 目的 探討核心肌群穩(wěn)定性訓練聯合盆底肌康復訓練應用于腹腔鏡筋膜外子宮切除術后患者的效果。方法? 將萍鄉(xiāng)市婦幼保健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間收治的67例接受腹腔鏡筋膜外子宮切除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傳統(tǒng)組(33例)接受常規(guī)康復護理,訓練組(34例)接受核心肌群穩(wěn)定性訓練聯合盆底肌康復訓練,觀察2組盆底功能、尿動力學變化和盆底功能障礙恢復情況。結果? 干預后1個月,訓練組盆底功能(Ⅰ型肌纖維電壓及肌纖維疲勞度、Ⅱ型肌纖維電壓及肌纖維疲勞度)各項指標均顯著高于傳統(tǒng)組(P<0.05);訓練組最大尿道閉合壓、腹壓漏尿點壓顯著高于傳統(tǒng)組(P<0.05);訓練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癥狀問卷簡表(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PFDI-20)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傳統(tǒng)組(P<0.05)。結論? 對腹腔鏡筋膜外子宮切除術后患者實施核心肌群穩(wěn)定性訓練聯合盆底肌康復訓練,可以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和膀胱功能,提升生活質量。
【關鍵詞】 核心肌群穩(wěn)定性訓練;盆底肌康復;腹腔鏡筋膜外子宮切除術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10-0153-04?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473.71
宮頸癌是指發(fā)生在宮頸部位的惡性腫瘤,是導致女性死亡的常見疾病。臨床常采用腹腔鏡筋膜外子宮切除術控制癌細胞擴散[1],但術后可能給患者的膀胱功能、肛門等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術后采取一定的干預措施有利于盆底功能恢復[2]。臨床常規(guī)康復護理主要是通過改善血液供應,增強肌肉力量,逐步恢復患者的盆底肌功能,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患者鍛煉動作不規(guī)范,在做盆底肌鍛煉時可能并沒有完全放松,導致盆底肌處于緊張狀態(tài)的情況,盆底靜息壓無法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3]。核心肌群穩(wěn)定性訓練聯合盆底肌康復訓練通過指導患者做提肛運動,達到訓練陰道、陰道肛門部位肌肉收縮功能的目的,以提升膀胱頸部與近端尿道,促使膀胱位置恢復至術前水平[4]。本研究旨在觀察核心肌群穩(wěn)定性訓練聯合盆底肌康復訓練對于腹腔鏡筋膜外子宮切除術后患者的影響,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萍鄉(xiāng)市婦幼保健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67例接受腹腔鏡筋膜外子宮切除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傳統(tǒng)組33例,訓練組34例。傳統(tǒng)組年齡50~72歲,平均(59.16±7.44)歲;宮頸癌TNM分級,Ⅰ期17例,Ⅱ期16例;體質量指數20~25 kg/m2,平均(22.62±2.19)kg/m2。訓練組年齡50~72歲,平均(58.86±6.79)歲;宮頸癌TNM分級,Ⅰ期14例,Ⅱ期20例;體質量指數20~26 kg/m2,平均(23.01±2.13)kg/m2。2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婦產科學》中宮頸癌的診斷標準[5];符合腹腔鏡筋膜外子宮切除術手術指征;TNM分級為Ⅰ期和Ⅱ期。
排除標準:伴有較為嚴重的基礎疾??;因各種因素導致活動受限;中途退出或者隨訪脫落。
1.2 方法
傳統(tǒng)組術后接受常規(guī)康復護理,患者采取平臥位的姿勢,吸氣時用力收縮肛門,保持10 s后呼氣放松肛門,重復進行10次,休息10 s,然后進行下一個循環(huán),15~30 min/次,300~350次/d。坐式提肛運動,將雙手交叉置于腰間做提肛運動,在吸氣的同時使勁收縮肛門和會陰部的肌肉,保持約10 s,保持呼吸的節(jié)奏,重復15~30次。收縮盆底肌持續(xù)3~5 s,放松3~5 s。上述鍛煉重復10組,3組/d,5次/周。
訓練組接受核心肌群穩(wěn)定性訓練聯合盆底肌康復訓練,具體內容如下。
核心肌群穩(wěn)定性訓練:(1)低強度訓練?;颊卟扇⊙雠P位并維持腹式呼吸,一只手放在橫膈膜上,另一只手按在腹肌上,按患者的呼吸節(jié)律按壓腹肌,以促進其收縮。進階方法,患者仰臥位雙臂向前伸展,放在身體兩側,把雙腳放在瑞士球上面,讓球貼著髖部,肩膀不要離開地板,用腹部的肌肉來推動球左右旋轉。(2)高級強度?;颊咴谡疚粫r雙腿與肩同寬,雙臂環(huán)抱于胸前,雙膝微微彎曲,使骨盆前傾并維持3~5 s。進階方法,患者雙下肢屈曲,雙足置于床面上,雙臂向前水平伸出,使其旋前,用雙手握住床面。雙手向左、向右移動,然后再回到中間位置。當患者處于坐位時,護士將雙手置于患者膝上,使軀干置于膝關節(jié)下方,避免跌倒,指導患者進行主動運動的伸展和側屈?;颊咦谌鹗壳蛏?,雙腳分開,將雙腳平放在地面上,將雙手放置于大腿上,保持背部、頭部、肩膀和臀部在一條直線上,收緊腹部肌肉,同時配合呼吸動作,從左側到右側,從右側到左側,再回到左側,如此反復。1次/d,5次/周。
盆底肌康復訓練:生理回饋,用陰式探針引導患者做盆底運動,并對患者的耐受能力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結果逐漸增大強度,可以將Ⅰ型肌肉纖維的生物反饋頻率保持在8~30 Hz,Ⅱ型肌肉纖維生物反饋頻率保持在20~70 Hz,30下/次,3~4次/周。盆底肌康復時,使用陰道啞鈴(1號)以蹲下、上下樓梯等方法鍛煉,10~20 min/次,2次/d,5次/周。
2組均持續(xù)干預4周。
1.3 觀察指標
1.3.1 盆底功能
干預前和干預1個月后使用肌電誘發(fā)電位儀(北京瑞強興達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型號MEB-2300C),以會陰肌力測試法評估盆底肌力。Ⅰ型肌纖維收縮時,肌纖維產生的張力小、速度慢,肌漿含量豐富、肌紅蛋白較多,盆底肌持續(xù)收縮振幅超過40%。Ⅱ型肌纖維收縮時,收縮反應快,爆發(fā)力強,其振幅超過60%。測量時,要求患者坐在座位上,使大腿及骨盆向上移動,并保持5 s。在測試前要求患者首先放松盆底肌,儀器會測量患者收縮盆底肌時間與收縮時的電信號,從而計算出肌纖維疲勞程度,其水平與盆底功能障礙程度成反比。
1.3.2 尿動力學變化
干預前和干預1個月后,分別以多通道尿頻測量儀測量最大閉合尿道壓、腹壓漏尿點壓。
1.3.3 盆底功能障礙恢復情況
干預前和干預1個月后,應用PFDI-20量表評估患者的盆底功能[6]。量表包括排便癥狀、排尿癥狀2個維度,總分3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礙程度越輕。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干預前后盆底功能比較
干預前,2組Ⅰ型肌纖維電壓及肌纖維疲勞度、Ⅱ型肌纖維電壓及肌纖維疲勞度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1個月后,訓練組均高于傳統(tǒng)組(P<0.05),見表1。
2.2 2組干預前后尿動力學指標比較
干預前,2組最大尿道閉合壓、腹壓漏尿點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1個月后,訓練組高于傳統(tǒng)組(P<0.05),見表2。
2.3 2組干預前后盆底功能障礙恢復情況比較
干預前,2組PFDI-20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1個月后,訓練組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傳統(tǒng)組(P<0.05),見表3。
3 討論
宮頸癌是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目前治療宮頸癌的有效方法是腹腔鏡筋膜外子宮切除術,但此種手術方式切除范圍較大,患者的膀胱肌肉和盆底韌帶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術后膀胱功能障礙,嚴重影響生存質量[7]。因此,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減小膀胱損傷,對于提高患者術后恢復效果具有重要意義。臨床上既往多采取常規(guī)康復措施,以幫助患者恢復盆底肌肉力量,但醫(yī)護人員并不能有效監(jiān)測訓練過程,多數患者無法正確發(fā)力,加上訓練時間較短,無法有效提高肌肉耐力,導致治療效果不佳[8]。核心肌群穩(wěn)定性訓練聯合盆底肌康復訓練可根據患者不同的肌肉群功能恢復情況,通過制定針對性較強的恢復訓練措施彌補常規(guī)干預在肌力與耐力方面的不足,從而提高患者術后恢復質量,重建盆底功能,增強逼尿肌緊張度[9]。
本研究中,干預1個月后,訓練組Ⅰ型肌纖維電壓及肌纖維疲勞度、Ⅱ型肌纖維電壓及肌纖維疲勞度及最大尿道閉合壓、腹壓漏尿點壓均顯著高于傳統(tǒng)組(P<0.05),表明實施核心肌群穩(wěn)定性訓練聯合盆底肌康復訓練可提高腹腔鏡筋膜外子宮切除術后患者盆底肌功能和膀胱功能。分析原因可能是核心肌群穩(wěn)定性訓練通過腹式呼吸骨盆位置的轉動,增強核心肌群的力量,改善盆底肌肉收縮力,改善患者的膀胱頸位置,從而達到恢復正常膀胱頸位置的目的[10]。在此過程中可明顯提高患者尿道括約肌肌力,使患者的膀胱功能逐漸恢復。在盆底康復儀監(jiān)測下進行盆底肌肉的收縮和舒張運動,可使患者腦中指令與身體的動作相一致,從而形成盆底肌肉的條件反射。鍛煉時要注意保持正確的姿勢,并注意控制呼吸,可以嘗試使用不同的呼吸技巧,例如腹式呼吸等。綜合訓練可以提高骨盆底部肌肉血流,加強對骨盆底部肌肉的支撐,也會促進局部組織代謝和血液循環(huán),進一步加快骨盆肌肉功能的恢復速度。
本研究中,干預1個月后,訓練組PFDI-20中排便癥狀和排尿癥狀評分均高于傳統(tǒng)組(P<0.05),表明通過實施核心肌群穩(wěn)定性訓練聯合盆底肌康復訓練可提高腹腔鏡筋膜外子宮切除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分析原因可能是核心肌群穩(wěn)定性訓練聯合盆底肌康復訓練可以增強患者主動參與到盆底康復鍛煉中的積極性,通過定期的鍛煉可以提高患者盆底肌肉力量,從而防止盆底功能障礙發(fā)生,使盆底肌肉得到被動鍛煉[11]。調節(jié)肌肉群可以增加盆底血液流速,使盆底肌肉能更有效地收縮和放松,從而使其支持力增強。采取核心肌群穩(wěn)定與骨盆修復相結合的方法,可以增強陰道和尿道肌群的控制能力,增強肌群的柔韌性,使子宮的解剖學功能得到改善。聯合訓練能夠加強患者術后的盆底支撐力,促進患者的盆底血液循環(huán),增強盆底功能,讓患者感受到肌肉的運動,提高局部的敏感性,增強產婦盆底肌群的彈性。在盆底肌群張力增加的情況下,可以將膀胱頸和近端尿管的位置提升起來,加上腹壓的影響激發(fā)出排尿感,而且可以利用肛提肌的配合訓練來提高排尿行為的質量[12-13]。上述措施的綜合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減輕漏尿癥狀,從而顯著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對腹腔鏡筋膜外子宮切除術后患者實施核心肌群穩(wěn)定性訓練聯合盆底肌康復訓練,可以改善盆底肌功能和膀胱功能,提升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符明茹,黃貴芬,符曉萍,等.腹橫肌與盆底肌聯合收縮訓練對全子宮切除術后患者盆腔功能和性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性科學,2023,32(4):55-58.
[2] 張芝花.全子宮切除術后患者盆底功能康復治療的價值[J].甘肅科技,2023,39(3):86-88.
[3] 肖瑩.個性化膀胱功能訓練聯合循經通絡按摩在改善子宮切除術后尿潴留中的效果[J].中國醫(yī)藥指南,2023,21(8):139-141.
[4] 王婷婷,王加穎,周曉明,等.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康復訓練對子宮切除術患者盆底功能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yī)學,2023,21(1):127-130.
[5] 樂杰.婦產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325-330.
[6] 張迎輝,魯永鮮.盆底功能障礙研究中的調查問卷[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9(12):956-959.
[7] 范穎虹,張紅丹,沈怡,等.廣泛性全子宮切除術后發(fā)生膀胱功能障礙的風險因素及干預策略[J].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2,8(12):136-138.
[8] 吳瓊,孫靜莉.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后盆底康復療法臨床效果[J].創(chuàng)傷與急危重病醫(yī)學,2022,10(6):455-456,460.
[9] 張秦豫,蘇玉鈴,吳幼清.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延續(xù)護理對全子宮切除術后患者盆底功能及生命質量的影響[J].醫(yī)療裝備,2022,35(20):148-151.
[10] 彭翠翠,葉銀婷,曾秋茹,等.子宮切除術后盆底康復鍛煉與電刺激生物反饋聯用對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2,41(9):1666-1669.
[11] 孟林娜.電刺激生物反饋療法聯合個性化盆底康復訓練對老年女性子宮脫垂患者盆底肌電值及尿動力學的影響[J].反射療法與康復醫(yī)學,2022,3(9):42-44,48.
[12] 任晶.產后早期盆底肌康復訓練聯合心理指導對產后子宮脫垂患者盆底肌電及產后抑郁的影響[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21,8(13):126-128.
[13] 吳玲.早期盆底肌康復訓練聯合延續(xù)性護理對產后子宮脫垂患者盆底肌電及產后抑郁的影響[J].河北醫(yī)藥,2020,42(22):3504-3506,3510.
(編輯:肖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