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梳理人物游蹤,了解故事梗概
這是一篇游記小說,可以通過梳理格列佛的游蹤,以游蹤為線索,把握人物經(jīng)歷的主要事件,快速了解小說的故事梗概。小說共四卷:第一卷寫格列佛隨“羚羊號”出航,漂到小人國,被小人捆住獻給國王。第二卷寫格列佛隨“冒險號”出海,被刮到大人國,被一個農(nóng)民捉住,這個農(nóng)民大約有普通教堂的尖塔那么高。第三卷寫格列佛隨“好望號”出海,遭賊船劫持,僥幸逃到飛島國。第四卷寫格列佛受聘擔任“冒險號”船長出海,途中水手叛變,把他放逐到慧骃國。小說描寫了格列佛在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和慧骃國的奇遇。
二、分析人物形象,感悟深遠意蘊
小說塑造了眾多人物形象,我們要讀出作者塑造這些性格迥異的人物形象背后的深遠用意。
格列佛幫助小人國抵抗外族入侵,卻拒絕為小人國侵略擴張效力。格列佛被大人國的農(nóng)民帶到全國各大城市展覽表演,即便供人觀賞,仍保持尊嚴。格列佛是被作者賦予了人類文明種種美德的君子。相反,小人國財政大臣佛林奈浦,對國王阿諛奉承,對人民頤指氣使;他嫉妒格列佛俘獲不來夫斯古國艦隊的軍功,聯(lián)絡海軍大臣斯開瑞士設計陷害格列佛。佛林奈浦是一個陰險狡詐、心胸狹隘的小人。作者通過塑造這一人物形象,表達了對人性丑惡的批判。
慧骃是身強力壯、體態(tài)俊美又有智慧的馬。格列佛遭到形狀像人的耶胡圍攻,一匹慧骃挺身而出,維護正義?;垠S勤勞勇敢,公正誠信,善于處理問題,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人的化身。
三、欣賞諷刺筆法,認識復雜世相
諷刺作品往往通過子虛烏有的情節(jié)和夸張變形的描寫,曲折地揭露現(xiàn)實矛盾。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誰跳繩跳得最高,誰就能獲得職位。為獲得幾根彩色絲線的獎賞,官員像小丑一樣表演。在小人國,以鞋跟高低劃分陣營,高跟黨和低跟黨爾虞我詐,爭權奪利。小人國還有吃雞蛋的大端派與小端派。小人國具有童話色彩的故事,反映的是18世紀上半葉英國社會的現(xiàn)實。
格列佛驕傲地向大人國國王介紹英國的歷史、制度和現(xiàn)狀,卻招來一連串的否定。格列佛說火藥、槍炮威力無比,能使敵人尸橫遍野、血流成河,他愿意把制造軍火的方法獻給國王。國王聽了非常驚詫,不理解像格列佛這樣“卑微無能的小蟲”為什么竟如此殘忍。大人國國王厭惡格列佛所說的英國選舉制度、議會制度,以及卑劣的政客、流血的戰(zhàn)爭,這些內(nèi)容實則是諷刺當時英國的種種荒誕、野蠻現(xiàn)象。
在飛島國,格列佛參觀巴爾尼巴比的科學院,發(fā)現(xiàn)這里研究的全是荒誕不經(jīng)的東西,而全國人民缺衣少食。在巫人島,島主精通巫術,擅長招魂,格列佛因此會見了許多古代的名人,發(fā)現(xiàn)歷史真相被權貴歪曲,甚至是非顛倒。這些內(nèi)容諷刺了當時英國所謂精英階層不干實事、荒誕不經(jīng)、顛倒黑白等表現(xiàn)。
慧骃國的馬是理性的統(tǒng)治者,耶胡是馬役使的畜生。格列佛在慧骃國的馬看來,是理性的耶胡。他和慧骃談到在世界其他地方,馬是畜生,而像他這樣的耶胡則是有理性的馬主人,這使慧骃感到震驚。格列佛和慧骃的對話表現(xiàn)出對人類社會種種丑惡世相的深刻諷刺。
四、體會批判精神,深思作品主旨
《格列佛游記》針砭時弊,揭露丑惡社會現(xiàn)象背后的荒謬本質,間接表達出作者對理想生活的向往,體現(xiàn)出強烈的批判精神。格列佛航海奇遇影射18世紀上半葉英國的社會生活。小人國的黨派之爭,表達了作者認為英國兩個政黨在小事上鉤心斗角毫無意義。大人國國王否定格列佛引以為榮的英國選舉制度、議會制度和政教措施,實則是作者在諷刺英國社會的丑惡現(xiàn)實,譴責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了惡果。飛島國故事的荒謬虛無、名不副實,表達了作者不滿君主政體、贊成共和制度的態(tài)度。慧骃國的耶胡是人性丑惡的集中體現(xiàn),慧骃則寄托了作者對人的美好品德的贊美與向往。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的美丑對比,更增強了作品的批判力度。
《格列佛游記》自誕生以來,在世界上流傳甚廣,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讀者。今日讀起來或許會有些許隔閡,閱讀時可參閱背景資料,以便把握作品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