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市東苑小學金華市賓虹小學 胡 爽 戴斯詩
本教具適用于六年級上冊“微小世界”單元。在這個單元中,學生要了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fā)展歷程,并使用放大鏡、顯微鏡不斷擴展自己的視野,去發(fā)現(xiàn)微小世界的奇妙。其中《怎樣放得更大》一課引導學生將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使物體圖像放得更大。兩個凸透鏡的組合是否真的比一個凸透鏡放得更大?兩個凸透鏡調節(jié)到什么距離時,能觀察到最大且清晰的圖像?為了言之有據(jù),方便測量,本教具將放大效果以量化數(shù)據(jù)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同時能直接讀出兩個凸透鏡之間的距離,操作起來更方便高效。
自制簡易顯微鏡裝置(如右圖)由四部分組成。①鐵制書立:兩邊貼有刻度尺,顯示高度;②鏡托兩個:中間帶有圓孔的方形紙盒,用于架住凸透鏡,一側貼有磁鐵,可吸在書立上任意移動;③凸透鏡:兩個凸度不同的凸透鏡,分別放置于兩個鏡托上;④十字量化坐標軸:帶有數(shù)字的坐標。
先將凸度較小的1號凸透鏡放在1號鏡托上,并將鏡托吸附在書立上,移動鏡托(凸透鏡),找到大而清晰的像,讀出并記錄1號鏡托下邊緣所在位置的刻度及所看到的坐標數(shù)據(jù);再將2 號凸透鏡放在2 號鏡托上,置于1 號凸透鏡下方上下移動,直到找到大而清晰的像后固定,讀出并記錄2號鏡托下邊緣所在位置的刻度及所看到的坐標數(shù)據(jù)??潭认鄿p即為兩個凸透鏡之間的距離,同時,從前后兩次坐標數(shù)據(jù)的比較上,能直觀地看出兩個凸透鏡組合的放大效果更明顯。
圖2 一個凸透鏡的放大效果
圖3 兩個凸透鏡的放大效果
1.裝置材料易得,制作簡單。本裝置的鐵質書立、磁鐵、凸透鏡、卡紙、刻度條等都是常用的教學用品,材料易得,制作簡單。
2.將放大效果量化,使現(xiàn)象言之有據(jù)。借助十字量化坐標軸,方便學生比較前后放大倍數(shù)的變化,將放得“最大”這個結果進行有效量化,化抽象為形象,使實驗結果更加直觀可信。
3.借助磁貼與書立解放雙手,方便直觀。利用磁鐵能吸引鐵的性質來解放學生雙手,當在找到凸透鏡的最佳位置時能隨時固定,書立兩側貼刻度條能方便且直觀地讀出兩個凸透鏡之間的距離,減少一些不可控因素對兩個凸透鏡之間距離測量的影響。
本欄圖文由金華市滕俊玲工作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