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蘇琴 陳光華 吳云翔 賀應林
【摘要】 目的:探討大腸濕熱型潰瘍性結腸炎(UC)患者給予白頭翁湯合益脾祛濕理腸湯加減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收治的大腸濕熱型UC患者共計86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成研究組(43例)與對照組(43例),對照組給予白頭翁湯治療,研究組給予白頭翁湯合益脾祛濕理腸湯加減治療,兩組均治療6周。比較兩組臨床療效、腸黏膜屏障功能、炎癥因子水平及不良反應。結果: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0.70%)較對照組(74.42%)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D-乳酸(D-LA)、內毒素(BT)、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均降低,研究組均較對照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白細胞介素-17(IL-17)、白細胞介素-23(IL-23)水平均降低,研究組均較對照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98%)與對照組(2.33%)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大腸濕熱型UC患者給予白頭翁湯合益脾祛濕理腸湯加減治療,能夠提升臨床效果,改善患者腸黏膜屏障功能、炎癥因子水平,安全性較高。
【關鍵詞】 大腸濕熱證 潰瘍性結腸炎 白頭翁湯 益脾祛濕理腸湯 腸黏膜屏障功能 炎癥因子
潰瘍性結腸炎(UC)具有病程漫長、病情反復的特點,患者腸道內發(fā)生慢性炎癥,導致腸黏膜糜爛、潰瘍,并伴有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等癥狀,會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較大影響,需要積極采取治療措施[1]。對于大腸濕熱型UC患者,白頭翁湯可清熱解毒、涼血止痢,調節(jié)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但患者體內熱毒深陷血分而傷及脾胃,單用該藥的起效速度較慢,難以迅速減輕患者癥狀[2]。益脾祛濕理腸湯具有清熱燥濕、健脾理氣的功效,能夠增強患者脾胃功能,改善病灶部位氣血運化,達成氣血同調、濕熱同治的目的[3]。本研究對86例大腸濕熱型UC患者進行分析,旨在探討白頭翁湯合益脾祛濕理腸湯加減對臨床療效、腸黏膜屏障功能及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收治的86例大腸濕熱型UC患者,納入標準:(1)西醫(yī)符合文獻[4]《對我國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guī)范的共識意見》中的相關診斷標準;(2)中醫(yī)符合文獻[5]《潰瘍性結腸炎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年)》中大腸濕熱證相關診斷標準,主癥為腹痛腹瀉、里急后重、肛門灼痛、黏液膿血便,次癥為口干口苦、小便短赤、身熱,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3)均神志清醒,可配合治療。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腸道疾?。唬?)合并嚴重肛周疾??;(3)合并重要臟器功能異常;(4)既往有胃腸道手術史;(5)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以隨機數字表法分成研究組(n=43)與對照組(n=43)。本研究經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補液、營養(yǎng)支持等常規(guī)對癥治療,口服柳氮磺吡啶腸溶片(生產廠家:上海信誼天平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0557,規(guī)格:0.25 g)3片/次,3次/d。
對照組給予白頭翁湯治療,組方:甘草6 g,葛根、防風、白術、地榆、當歸、赤芍各10 g,黃柏、黃連、秦皮各15 g,白頭翁25 g,腹痛者加徐長卿、延胡索各10 g,陰虛者加麥冬、地黃各10 g,腹痛便溏者加補骨脂、肉豆蔻各10 g,膿血便者加白及、敗醬草各15 g,腹瀉者加柯子、石榴皮各10 g,脾虛者加茯苓、薏苡仁各10 g,脾腎陽虛者加肉豆蔻、黨參各10 g,肝氣郁結者加香附、柴胡各10 g,將上述藥材加水煎煮成300 mL,1劑/d,早晚2次溫服。
研究組給予白頭翁湯(同對照組)合益脾祛濕理腸湯加減治療,組方:金銀花、敗醬草、炙甘草、葛根各6 g,黃芩、炒白術、法半夏、當歸各10 g,白芍、黃連、枳殼各20 g,濕重者去當歸10 g并加蒼術、茯苓各10 g,瘀熱者加牡丹皮、地榆各10 g,腹脹者加焦三仙10 g,將上述藥材加水煎煮成300 mL,1劑/d,早晚2次溫服。
兩組均治療6周。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臨床療效:參考文獻[6]《潰瘍性結腸炎診療指南》中的療效評估標準,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結腸鏡檢查顯示腸黏膜恢復正常,無活動性炎癥,判定為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結腸鏡檢查顯示腸黏膜輕度炎癥,判定為有效;臨床癥狀、結腸鏡檢查結果無改善,判定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2)腸黏膜屏障功能、炎癥因子水平:分別于治療前、治療6周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轉速、12.5 cm半徑離心10 min,測定D-乳酸(D-LA)、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分光光度法),測定內毒素(BT)水平(動態(tài)比濁法),測定白細胞介素-17(IL-17)、白細胞介素-23(IL-23)水平(酶聯免疫吸附法)。(3)不良反應:比較兩組惡心、頭暈、嘔吐等發(fā)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處理所得數據,計量資料用(x±s)描述,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描述,組間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研究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28~62歲,平均(47.63±5.02)歲,臨床類型:初發(fā)型28例,慢性復發(fā)型15例,病程6~32個月,平均(21.18±4.69)個月;對照組男21例,女22例,年齡26~67歲,平均(48.34±5.56)歲,臨床類型:初發(fā)型26例,慢性復發(fā)型17例,病程7~35個月,平均(21.95±5.03)個月。兩組上述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70%(39/43),與對照組的74.42%(32/43)比較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3.957,P=0.047),見表1。
2.3 兩組腸黏膜屏障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D-LA、BT、DAO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均有所降低,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IL-17、IL-23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均有所降低,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98%(3/43),與對照組的2.33%(1/43)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字2=0.262,P=0.609),見表4。
3 討論
UC好發(fā)于青壯年群體,發(fā)病原因尚不明確,臨床上多認為與遺傳、環(huán)境、腸道微生態(tài)等因素有關,病變主要累及患者直腸,隨著病情發(fā)展,可波及全結腸,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7]。中醫(yī)認為,UC屬于“泄瀉”“下利”等范疇,大腸濕熱證是該病的常見證型,患者脾胃虛弱、飲食不節(jié),腸腑中濕熱之邪內蘊,致使氣機不暢、血脈瘀阻而發(fā)病,治則以清熱燥濕、益氣健脾為主[8-9]。
白頭翁湯出自《傷寒論》,可涼血止痢、解毒清熱,調節(jié)患者腸道微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腸黏膜潰瘍、水腫程度減輕,還能夠調節(jié)免疫細胞功能,改善機體炎癥狀態(tài)[10]。但該藥單用時對患者脾胃功能的改善效果不佳,導致整體療效有限,患者癥狀緩解速度較慢[11]。益脾祛濕理腸湯由多種中藥組成,金銀花可疏散風熱、清熱解毒,敗醬草可祛痰排膿、解毒清熱,炙甘草可健脾和胃,葛根可生津止渴、升陽止瀉,黃芩可燥濕清熱、瀉火解毒、止血,炒白術可健脾益氣、利水燥濕,法半夏可燥濕降逆、消痞散結,當歸可潤腸通便、活血止痛,白芍可斂陰止汗、柔肝止痛,黃連可解毒瀉火、燥濕清熱,枳殼可行滯消積、理氣寬胸,諸藥合用可燥濕解毒、止血止痢、清腸化濕[12-13]。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黃芩中富含黃芩苷,能夠發(fā)揮顯著抗炎作用,減少腸道炎癥浸潤,同時抑制局部氧化應激反應,改善腸黏膜損傷程度[14]。葛根中含有葛酚苷類物質、異黃酮類物質等,能夠抑制炎癥介質產生,發(fā)揮抗菌、消炎作用,還可促進氧自由基清除,減輕組織氧化性損傷[15]。
本研究結果中,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70%(39/43),與對照組的74.42%(32/43)比較更高。分析其原因,白頭翁湯合益脾祛濕理腸湯加減治療能夠發(fā)揮協同作用,抑制患者腸道內病原微生物生長,調節(jié)腸道菌群穩(wěn)定,改善局部免疫失衡狀態(tài),同時減輕腸黏膜水腫,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快患者潰瘍創(chuàng)面修復速度,進一步提升臨床療效[16]。D-LA可由腸道細胞、細菌代謝產生,廣泛存在于人體腸道內;BT是細菌細胞壁的一種成分,當腸道中的革蘭陰性菌死亡、溶解后,BT可被釋放出來;DAO具有高度活性,存在于人體小腸黏膜上層絨毛中,能夠反映腸道機械屏障的受損程度[17];大腸濕熱型UC患者受到病理因素影響,腸道黏膜屏障功能減弱,上述物質被釋放入血,可出現血清水平升高的情況。趙杰[18]對60例大腸濕熱證UC患者進行分析,發(fā)現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基礎上聯合益脾祛濕理腸湯,能夠更好地改善患者腸黏膜屏障功能,降低BT、D-LA、DAO水平。本研究中,研究組D-LA、BT、DAO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均更低,這與既往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分析其原因,白頭翁湯合益脾祛濕理腸湯加減治療能夠改善胃腸消化液分泌狀態(tài),緩解腸道平滑肌痙攣,同時縮短腸黏膜創(chuàng)面的出血時間,減輕腸道所受不良刺激,促進腸黏膜細胞修復,進而增強腸黏膜屏障功能。
IL-17由淋巴細胞分泌,可誘導免疫細胞聚集,加重大腸濕熱型UC患者局部炎癥反應;IL-23能夠促進記憶T細胞增殖和γ干擾素合成,在大腸濕熱型UC患者體內發(fā)揮促炎作用。張波等[19]在研究中指出,益脾祛濕理腸湯治療大腸濕熱證UC患者的效果顯著,能夠減輕機體炎癥反應,調節(jié)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本研究結果中,研究組IL-17、IL-23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均更低,這與既往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紤]其原因,白頭翁湯合益脾祛濕理腸湯加減治療能夠調節(jié)免疫細胞的趨化作用,抑制患者體內炎癥介質釋放,并改善毛細血管壁通透性,減少炎癥滲出,發(fā)揮顯著抗炎作用,調節(jié)相關指標水平[20]。此外,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98%(3/43),與對照組的2.33%(1/43)比較無統計學差異,提示白頭翁湯合益脾祛濕理腸湯加減治療的安全性較高,不會增加用藥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白頭翁湯合益脾祛濕理腸湯加減治療大腸濕熱型UC患者,可提高臨床效果,對腸黏膜屏障功能、炎癥因子水平調節(jié)作用顯著,安全性較高。
參考文獻
[1]徐杰.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輔助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效果及對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20,17(2):53-56.
[2]范普雨,王寧.白頭翁湯聯合透灸對濕熱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炎癥細胞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醫(yī)學報,2021,36(6):1335-1338.
[3]鄭雪峰,周慧飛.益脾祛濕理腸湯輔助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35例[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20,27(4):658-659.
[4]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癥性腸病協作組.對我國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guī)范的共識意見[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08,13(2):139-145.
[5]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yè)委員會.潰瘍性結腸炎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年)[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18,26(2):105-111,120.
[6]中華中醫(yī)藥學會.潰瘍性結腸炎診療指南[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10):126-128.
[7]李水康,李振飛.雙歧桿菌活菌膠囊聯合柳氮磺吡啶腸溶片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及對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20,17(4):20-23.
[8]周海娟,陳剛,李枝錦.清熱愈瘍湯對大腸濕熱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炎性因子、內毒素及腸黏膜屏障的影響[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23,40(3):563-569.
[9]康瑾婕,閆麗明,陳清心.半夏瀉心湯聯合腹針治療輕中度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大腸濕熱證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22,19(7):90-93.
[10]王葉青,曹暉,余艷蘭,等.水罐療法聯合白頭翁湯灌腸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Th1/Th2免疫平衡及腸黏膜屏障功能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23,23(11):2098-2101,2077.
[11]孫怡,張澤旗,彭作英.加味白頭翁湯灌腸治療濕熱型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觀察及對血清IL-17、TNF-α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22,29(1):71-73.
[12]王菲,張杭洲,朱巖潔,等.益脾理腸湯內服聯合中藥保留灌腸對慢性結腸炎患者的治療效果分析[J].世界中醫(yī)藥,2020,15(18):2739-2742.
[13]謝偉昌,姜小艷,李京偉,等.理腸湯內服聯合潰瘍靈灌腸治療脾虛濕熱型左半結腸潰瘍性結腸炎臨床研究[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20,32(4):767-771.
[14]劉雅清,徐航宇,王敦方,等.黃芩湯對潰瘍性結腸炎小鼠腸道菌群的影響及腸黏膜屏障的保護作用機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23,29(7):11-19.
[15]李亞蘭,劉佳靜,馬沛廣,等.葛根芩連湯調控MMP-9/p38 MARK途徑修復潰瘍性結腸炎小鼠腸黏膜上皮屏障功能[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21,27(4):8-15.
[16]王銀,楊曉燕,楊杰,等.理腸湯內服及潰瘍靈湯保留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觀察[J].海峽藥學,2021,33(3):108-110.
[17]康發(fā)財,孫菁,趙書紅,等.白頭翁湯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療效、波士頓腸道準備量表評分及血清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J].新中醫(yī),2023,55(1):32-35.
[18]趙杰.益脾祛濕理腸湯治療大腸濕熱證潰瘍性結腸炎效果及對腸黏膜屏障功能、血清炎性因子的影響[J].智慧健康,2023,9(5):179-183.
[19]張波,惠永峰,李海玲,等.益脾祛濕理腸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療效及對患者腸黏膜屏障功能的影響[J].陜西中醫(yī),2021,42(8):1024-1027.
[20]申文靜,姚蕊,聶珍靜.改良白頭翁湯結合麥滋林-S灌腸調節(jié)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機體炎癥反應及免疫功能的作用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21,29(10):702-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