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廣為大眾喜愛—即便身處這個“早C晚A”的時代,茶依然擁有不可撼動的地位。
不過,你可知道,茶最開始是入藥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之?!弊钤珀P于茶的記載出自西漢辭賦家王褒的《僮約》,曰:“烹茶盡具,武陽買茶”,而這也是茶飲用和貿(mào)易最早的文字記錄。
物換星移,喝茶從古代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代,由文人墨客之雅事已變作百姓大眾之閑事。一沖、一泡、一抿、一咽,喝茶很簡單,簡單到幾乎沒有人會認為自己不會喝茶—不過,茶有那么多種,你都喝對了嗎?喝茶的講究你都知道嗎?今天,通過幾個問題,我們就簡單地了解一下如何辨茶飲茶,做個更有品位的人。
問題一:茶有哪些分類?
根據(jù)發(fā)酵程度,茶可分為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紅茶和黑茶等“六大茶類”,這也為國內(nèi)外人士普遍接受。茶的屬性一般分為寒性、中性以及溫性。
(1)寒性的茶有綠茶、黃茶和白茶。其中,綠茶不經(jīng)發(fā)酵,最大化地保留了茶的原汁原味,喝起來特別鮮爽。據(jù)書上的記載,綠茶有清熱解毒、抗輻射的作用,特別適合時下久坐于電腦前辦公的人群。黃茶是一種發(fā)酵的茶,它在綠茶的基礎上做了燜黃的工藝。黃茶的口感接近綠茶,也比較鮮爽,茶性偏涼。白茶如白毫銀針,書中記載它有提神醒腦的作用。這三類茶發(fā)酵程度低,屬性偏寒,脾胃虛寒的人群不建議長時間飲用;肝火旺盛的人飲用效果更佳。
(2)中性的茶如烏龍茶,也叫作青茶。烏龍茶香氣濃,入口順滑,清香。但是,烏龍茶不能空腹大量飲用,否則很容易發(fā)生醉茶,出現(xiàn)頭暈的現(xiàn)象。
(3)溫性的茶有紅茶和黑茶。其中,紅茶屬于全發(fā)酵的茶,對胃的刺激很小,脾胃虛寒的人群可以嘗試。黑茶雖然屬于后發(fā)酵茶,但同紅茶一樣對胃的刺激很小,脾胃虛寒的人群也可以飲用。
問題二:如何計算每日飲茶量與沖泡次數(shù)?
對于健康的成年人,每日飲茶量最好控制在12 g左右,可分3~4次投放。平時體力勞動大、消耗多、進食量也大的人,尤其是長期在高溫環(huán)境下工作、接觸毒害物質(zhì)較多的人,每日飲茶量可以達到20 g左右。飲食油膩、煙酒攝入多的人,也可適當增加飲茶量;孕婦和兒童、神經(jīng)衰弱者、心動過速者,則應適當減少。
一般來說,紅茶、綠茶、白茶、黃茶可以沖泡3~4次;而烏龍茶、黑茶可以頻繁加水,能沖泡10~15次。具體的沖泡次數(shù)由投茶量、出湯時間和沖泡時的水溫決定。
問題三:隔夜茶能喝嗎?
可以喝,但是不好喝,也不建議喝。這是因為:一方面,茶湯暴露于空氣中時間久了,容易滋生腐敗性的微生物,可能導致茶湯變質(zhì)。另一方面,茶湯放久了,其中的茶多酚和維生素C等營養(yǎng)成分也會氧化減少。因此,隔夜茶不好喝,也不建議喝。
問題四:什么時候飲茶最好?
根據(jù)日常生活經(jīng)驗,最適合飲茶的時間有3個:①早飯后9:00~10:00,此時飲茶可以提神、排毒、抗疲勞;②午飯后13:00~15:00,此時飲茶可以幫助降低血脂、保護血管;③晚上6點左右,此時飲茶可以起到助消化的功效。另外,建議大家不要在飯后即刻飲茶—飯后1小時更適合。同時,睡覺前最好不要飲茶,以免影響睡眠。
溫馨提示
飲茶時,不妨在茶中加入菊花、陳皮、薄荷。菊花清香,可以增進茶香。同時,茶和菊花一起沖泡,還可以發(fā)揮菊花平肝潛陽、疏散風熱、明目的功效。陳皮具有理氣健脾、消痰止咳的功效,與茶一起沖泡,還可以去痰、消炎,特別適合咳嗽痰多的人飲用。薄荷和茶一起沖泡,在散發(fā)清涼感的同時,還可以疏風清熱,是清熱利尿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