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放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陸家嘴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上海 200120
糖尿病(DM)屬于一種臨床常見的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該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生率。DM 能夠引起腎纖維化、糖尿病足及眼科等疾病,且并發(fā)癥多。當前,DM 主要采取胰島素治療,無法治愈只能控制。有研究指出,雙胍類藥物屬于一種外源性降糖藥,可對糖分于胃部吸收予以阻斷,促進肌肉等組織攝入糖分[1]。該藥物的主要特點表現(xiàn)為可對膽汁排泄加快,有著很強的藥物代謝,但于健康群體中作用不明顯。格列美脲為黃脲類新型藥物,其作用時間相比較同類更快,同時不會對DM 患者血漿胰島素水平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具有較佳的承受能力。為此,本研究以DM 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糖尿病患者治療中采取二甲雙胍聯(lián)合格列美脲治療的效果。
1.1 研究對象 選取本院2022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診治的138 例DM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①經(jīng)臨床明確診斷為DM;②基礎資料完整;③對本研究目的知情,且積極配合。排除標準:①患有其他嚴重性疾病者,心、腦、腎等器官障礙者;②患有精神疾病、認知障礙者;③對本次研究藥物有過敏史者;④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二甲雙胍聯(lián)合格列齊特治療,給予患者口服給藥二甲雙胍,每次0.5 g,每日3 次。加服格列齊特治療,于每日早晚服用1 次,每次0.4~0.8 g。一個療程為3 個月,治療兩個療程。試驗組采取二甲雙胍聯(lián)合格列美脲治療,給予患者口服給藥二甲雙胍,每次0.5 g,每日3 次。加服格列美脲治療,首次劑量控制在每次1 mg,每日1 次。之后按照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對藥物劑量進行調整,最大劑量不超過每日6 mg。一個療程為3 個月,治療兩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有效率。對兩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其中顯效提示患者經(jīng)治療后,其血糖指標恢復在正常范圍內,DM 相關癥狀消失。有效提示患者血糖指標接近正常值,且相關癥狀明顯改善。無效為患者的血糖指標及相關癥狀均未見變化??傆行?(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血糖指標。對兩組治療前后的血糖指標予以觀察對比,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 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③其他相關指標。對兩組治療前后的其他相關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包括BMI、甘油三酯(TG)、收縮壓(SBP)、舒張壓(DBP)。④炎性因子水平。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主要為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⑤生活質量。使用SF-36 量表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取該量表中5 個維度,分別為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精神健康、社會功能及總體健康。各項滿分為100 分,分數(shù)越高,則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shù)據(jù)使用SPSS 23.0 軟件進行處理。如血糖控制情況、相關指標、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質量為計量資料,采取表達,進行t檢驗;治療有效率為計數(shù)資料,采取例(%)表達,進行χ2檢驗。若P<0.05 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含意義。
對照組,男性占比為44.93%(31/69),女性占比為55.077%(38/69);年齡47~87 歲,均值范圍(68.75±2.32)歲;病程2~18 年,均值范圍(6.76±2.12)年。試驗組,男性占比為49.28%(34/69),女性占比為50.72%(35/69);年齡47~87 歲,均值范圍(68.75±2.32)歲;病程2~18 年,均值范圍(6.76±2.12)年。兩組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2.1 兩組治療有效率對比分析 試驗組治療有效率97.10%高于對照組81.16%(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有效率對比分析 [例(%)]
2.2 兩組血糖控制情況對比分析 治療前,兩組血糖控制情況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性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糖控制情況均較治療前更好,其中試驗組血糖控制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其他相關指標對比分析 治療前,兩組其他相關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其他相關指標均較治療前更好,其中試驗組相關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糖控制情況對比分析
2.4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對比分析 治療前,兩組炎性因子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炎性因子水平均較治療前更好,其中試驗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對比分析
2.5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分析 試驗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分析(分)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功能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DM 病因較為復雜,主要包括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此外,不良的生活習慣、缺乏運動、肥胖、長期壓力等也是DM 重要誘因。DM 典型癥狀為“三多一少”,即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下降。此外,還可能出現(xiàn)疲乏無力、視力模糊、皮膚瘙癢等癥狀。DM 的并發(fā)癥較多,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腎臟疾病、視網(wǎng)膜病變和神經(jīng)病變等。這些并發(fā)癥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可能危及生命。
目前,DM 的治療手段主要涵蓋了藥物療法、飲食管理以及運動療法等。藥物療法主要有口服降糖藥物和使用胰島素[2]。近幾年藥物治療迅速發(fā)展。針對糖尿病的治療藥物種類也在逐漸增加,不同藥物之間的治療效果存在顯著差異,相應的治療原則和藥效也有所不同。二甲雙胍是治療糖尿病的一線藥物,其主要作用是降低血糖。通過抑制肝葡萄糖輸出,改善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而降低血糖。二甲雙胍可以顯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且不會導致低血糖的發(fā)生。格列美脲是一種磺酰脲類口服降糖藥,屬于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線降糖藥。它具有獨特的雙重作用機制,能生理性刺激胰島素分泌,改善胰島素一相分泌,隨血糖升高刺激胰島素分泌作用增強,胰島素分泌由血糖及藥物濃度雙重調節(jié)。此外,它還可改善胰島素抵抗,獨具胰島素增敏作用,有效改善患者胰島素抵抗,保護胰島β 細胞,全面降低FPG、2 hPG、HbA1c,且患者依從性良好,低血糖反應少,不增加體重,不影響心臟缺血預適應,可改善心血管危險因素。在2 型DM 患者治療過程中采取二甲雙胍聯(lián)合格列美脲治療,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FPG、2 hPG、BMI、TG及血壓等,還能夠控制腫瘤的發(fā)生,防止脂肪細胞的增加,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3]。本研究發(fā)現(xiàn),試驗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治療后,血糖控制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其他相關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二甲雙胍聯(lián)合格列美脲能夠提升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改善其血糖指標及相關指標,與上述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試驗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二甲雙胍聯(lián)合格列美脲可對患者炎癥反應予以改善。2 型糖尿病屬于慢性炎癥類型,其中IL-6 是一種多細胞調控因子。在血糖水平較高的患者體內,IL-6 的表達水平較高,這不僅促進了淋巴B細胞的分化,還產(chǎn)生了大量的毒性和副作用,從而導致胰島素細胞的死亡。一項群體研究顯示,經(jīng)過4 年的隨訪觀察,發(fā)現(xiàn)糖尿病患者的血清中IL-6 的表達是正常人群的7.5 倍,并且IL-6 被認為是導致糖尿病的關鍵風險因素之一[4]。有研究表明,二甲雙胍和格列美脲聯(lián)合使用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IL-6 濃度[5]。TNF-α 具有觸發(fā)多種慢性炎癥和代謝失調的能力,并在胰島素體系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相關研究表明,TNF-α 有可能降低血管的舒張能力,并增強多種生長因子的活性,這在糖尿病引發(fā)的血管病變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格列美脲與二甲雙狐的聯(lián)合使用可以降低胰島素的抵抗性,并降低TNF-α 的表達[6-7]。本研究還顯示,試驗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說明二甲雙胍聯(lián)合格列美脲治療可促進DM 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這是因為二甲雙胍聯(lián)合格列美脲更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指標,避免病情發(fā)展,降低并發(fā)癥的產(chǎn)生,減少對患者生活質量產(chǎn)生影響的不良因素,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DM 患者采取二甲雙胍聯(lián)合格列美脲的療效令人滿意,可促進患者治療效果,改善血糖、相關指標及炎性因子水平,從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