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說明
《夏天里的成長》是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文章出現(xiàn)于習作單元,所以通過教學,要讓學生重點了解習作表達的特點,圍繞中心,引導學生讀寫共生。
文章圍繞中心句“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jié)”,描述了植物、動物、山水、鐵軌、馬路以及人等多種事物在夏天蓬勃生長的樣子。文章句式靈活,節(jié)奏歡快,構(gòu)思巧妙,從有生命的植物、動物,到無生命的山河、大地、鐵軌、柏油路,最后過渡到人的生長,體現(xiàn)了作者觀察的細膩,更將夏天萬物生機勃勃的姿態(tài)躍然紙上。整篇文章讀來毫無凌亂之感,活潑的文字恰如飛舞的羽毛片片落下,使文字層層疊疊,極具畫面感?!断奶炖锏某砷L》一文不只有精彩的描述,還體現(xiàn)了豐富的哲理,告訴人們要把握機遇,努力學習,豐滿成長。所以這節(jié)課的教學,既要涵蓋句子的解讀、詞語的分析,又要從結(jié)構(gòu)梳理、主題概括、讀寫共生等多個方面給予學生有益指導。
二、問題提出
圍繞中心內(nèi)容而寫作是習作訓練的基本要求,但很多學生都不具備圍繞中心意思,從不同方面表達的能力。學生在寫作中往往抓不住中心,也不懂得如何圍繞中心從不同角度展開,這是學生寫作的通病。所以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圍繞這一教學重點設計教學過程,促進語文要素教學有效落地。
圍繞中心而寫作,先要明確中心所在,而如何從不同的方面選取典型的事例,如何用精彩的語言,讓事例的表達靈動鮮活,層次遞進,這是一個十分有難度的挑戰(zhàn)。圍繞中心意思描述不同事物時,應該分別采用何種表達方式展開,最后又該如何指向中心升華主題,這些都是習作訓練過程中需要學生關注的重點。結(jié)合這篇文章的閱讀,教師可以設計中心問題:作者是如何從幾個方面闡述“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jié)”這一主題的,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學會提取信息,審視作者的寫作特色。同時,教學活動的設計可以先圍繞中心意思,讓學生嘗試寫作一段話,再逐步過渡到圍繞中心意思從不同方面表達寫好一篇文章。教師要抓住“圍繞中心,讀寫共生”這一目標,引導學生層次遞進地學習,循序達到目標,助力學生攻克寫作難題。
三、教法研究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閱讀教學應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了貫徹落實這一目標,《夏天里的成長》這節(jié)課的教法集中于從多個方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高質(zhì)量閱讀。
以讀為突破口,鼓勵學生細致體驗,探究文本語言的特色,抓住關鍵詞句,讓學生深刻感受夏天萬物都在生長的畫面?;趲熒鷮υ?、生生交流,讓學生理解“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盡量地用力地長”這句話背后的哲理。這節(jié)課的教學方法以讀為主,串聯(lián)整個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充分閱讀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快樂練筆,仿照文中的句式進行創(chuàng)作,引導學生在運用拓展中領悟更多表達技巧。通過讀寫共生,推進學以致用,讓學生既能理解作者的表達意圖,把握文章表達方法,又能學會辨別詞語感情色彩,體會詞語在不同語句中所表達的效果。在充分細致閱讀的前提下,鼓勵學生學會圍繞中心意思而靈活地寫,跳出以文為本,讓學生抓住立意,組織文字,靈活拓展,避免學生機械套用他人的寫作方式。
四、課例呈現(xiàn)
▲第一部分:課前預習,學生自讀
對于六年級的小學生而言,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良好的學習能力,所以在正式開展教學之前,教師可以通過設計預習單,讓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
預習單可以引導學生先初步閱讀文本,突破基本的字詞障礙,接著進一步讓學生熟讀文章,看一下文章有幾個自然段,找一找每段的中心句,看看圍繞中心句,作者選了哪些例子表述。
在預習單中,教師設計了一個特色問題:你最喜歡哪個自然段?為什么?你有哪些不解之處?
(設計意圖:出示有效的預習單,可以讓學生進入預習環(huán)節(jié),根據(jù)目標高效閱讀。教師圍繞預習單也可以引導學生小組交流,發(fā)表自己的個性建議,讓學生讀得更深入。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分享和表達,這樣學生的發(fā)言也能更踴躍。)
▲第二部分:聯(lián)系舊知,引出新課
關于夏天的詩詞,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很多,如《小池》《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等。教師可以結(jié)合詩詞,讓學生領略古人筆下的夏天之美,同時聯(lián)系日常生活,讓學生想一想自己見到了哪些夏天的美好景致。結(jié)合身邊的事物,讓學生感受夏天萬物的生長,接著一起走進梁容若先生的《夏天里的成長》,共同發(fā)現(xiàn)關于成長、關于夏天的更多秘密。
在梳理文章脈絡結(jié)構(gòu)過程中,教師可以結(jié)合課文,讓學生先思考一下文章是圍繞哪句話寫的。抓住文章的中心意思,再想一想,圍繞中心意思,作者分別從幾個方面展開,每個方面又分別選了哪些事物做例子?以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完成課文梳理工作,引導學生概括提煉課文涉及的動植物、山河大地、人等多個不同方面。圍繞“夏天的成長”,學生仔細品讀段落,看看文章出現(xiàn)了多少個與“長”有關的詞語,每種事物的生長是否完全一樣。讓學生積極地感受文章語言,想象其描寫的畫面,并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文章節(jié)奏的輕快和跳躍。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鮮花,明天就變成了小果實”,昨天、今天、明天三個時間詞的連用,表現(xiàn)了植物生長的迅速,更讓語句帶有節(jié)奏感和畫面感。在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體會文章的表達方式,指向信息提取,發(fā)展學生良好的審美體驗。
課堂上,教師要重點讓學生品悟第4自然段,由物及人,讓學生試著分析一下其中蘊含了哪些道理,圍繞“農(nóng)作物到了該長的時候不長,或是長得太慢,就沒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盡量地用力地長”這些語句回答,作者想表達什么意思,想告訴我們什么信息?你還想到了哪些類似的句子?學生在品讀感悟中,進一步理解了作者表達視角的獨特,并想到了“黑發(fā)不知勤學早”“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等句子。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既有學生自主的讀,又有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還有師生之間的問答互動。教學的節(jié)奏松弛而靈活,迎合了散文的文體特點,還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間。教師提綱挈領地拋出問題,讓學生梳理文本結(jié)構(gòu),并圍繞“長”字進行有意義的探究。由物到人,體現(xiàn)了語文要素教學的漸進性,還延伸了一些課外知識,助力學生理解文本寓理。文章的層次感盡顯,學生也獲得了深刻的學習感悟。)
▲第三部分:讀寫融合,拓展延伸
在課文學習告一段落后,教師還要進一步從讀寫融合的角度為學生設計更多拓展任務,讓學生進一步回顧課文,嘗試完成文章的思維樹。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思考,這篇散文的第2、3、4自然段的順序可以調(diào)換嗎?“夏天里的成長”和“夏天里的生長”用哪個做題目更好?結(jié)合這些問題,讓學生將整體感知和細節(jié)品析有效結(jié)合,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和煉字的巧妙。結(jié)合課后問題,引導學生與小組其他同學交流,讓學生有效理解,文章從植物、動物、山河、大地、人等在夏天里的生長層次漸進地敘述,讓學生從閱讀中學習表達方法:怎樣圍繞中心意思寫。
接著,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讀寫任務,促進方法遷移。首先可以讓學生試著說句子,一年四季各有精彩,如果讓你選一個季節(jié)寫作,你會選擇哪個季節(jié)?為什么?從一句話表達訓練入手,讓學生學會選擇對象,從不同的角度陳述事物,表達中心意思。比如,有的學生選擇的是春天,因為春天萬物復蘇。桃花開了,彌漫著水果的清香;梨花白了,帶出清新的氣息;鳥兒醒了,在枝頭嘰嘰喳喳地唱起歌來;小孩子換下了冬裝,穿上輕便的衣服,在山野間奔跑,在花叢中嬉戲,到處都是鮮活、生動的樣子。結(jié)合學生創(chuàng)作的句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與其他同學共讀討論,他所表達的句子中心意思是什么?圍繞這個中心意思寫了哪些事物?能不能把中心意思表達清楚?如果沒有表達清楚,可以嘗試從哪幾個角度補充和完善?教師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堂所學,抓住不同事物的特點,從多個角度闡述分析,讓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思考體驗。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表達熱情,教師可以進一步讓學生回顧整篇文章,將自己讀到的多種表達方法有效遷移,嘗試寫作一篇小作文。跳出單純的句式模仿,引導學生學會圍繞中心主題深度發(fā)散,從說句子向?qū)懽魑挠行н~進。為了防止學生機械地進行句子仿寫,在這篇課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要讓學生讀懂字里行間所透露出來的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引導學生感受世間美好,進一步積極努力,惜時奮進。
▲第四部分:課外延伸,精彩積累
在課堂教學告一段落后,教師還要進一步為學生設計課后作業(yè)。
1.課后進一步賞讀課文,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2.積累關于應農(nóng)時、勤耕作、惜時奮進的一些俗語、諺語、古詩詞,并在寫作中穿插運用。
3.閱讀作者梁容若的其他作品,如《塞外的春天》《我看大明湖》等文章,進一步品味梁容若先生散文的雅致。
五、教學反思
習作單元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推動學生核心素養(yǎng)全面提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這篇課文學習的過程中,各個部分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讀到寫實現(xiàn)了循序過渡,指向“圍繞中心意思寫”為學生安排了閱讀任務,也安排了寫作任務,還引導學生要做好積累,為后續(xù)創(chuàng)新借鑒鋪路搭橋。本教學設計比較緊湊,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教師在后續(xù)文章的教學中,要持續(xù)關注學生以下兩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
第一,引導學生從閱讀中學習表達方法。閱讀是學生獲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閱讀工作的落實,不僅要讓學生積累文字,更要指向?qū)W習表達方法,讓學生學會選取不同事物圍繞中心表達夏天里的成長。作為一篇典范性文章,其中第2、3、4自然段都指向圍繞中心意思而寫作。教師在教學中做了內(nèi)容的取舍,讓學生對這幾段的順序語言進行了剖析,可以助力學生直觀感受語言表達魅力。在后續(xù)的文章寫作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品析詞句,反復朗讀,學會圍繞中心意思將事物寫具體。在寫作時,學生要學會有效地取舍,避免同類事物大量堆砌,可以將一些有關聯(lián)的事物進行層次劃分,把握主題立意,條理清晰地陳述自己的觀點。
第二,要關注學生自身寫作能力的提升。小學階段學生在寫作表達方面有一定的差異性,教師不能對所有學生做統(tǒng)一要求,而是要樹立長期育人意識,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掌握寫作知識。以《夏天里的成長》這篇課文為例,其主要讓學生學會怎樣圍繞中心意思寫。而本單元的另一篇課文《盼》,主要是以“新雨衣”為線索,從孩子的視角敘述,有了新雨衣,心底期盼的就是下雨;天下起了雨,自然盼著可以外出;后來因為沒法出門,又盼著雨趕緊停,最后終于盼來了雨天快樂出門這件小事,這也是圍繞中心組織線索的一篇典范文章,而這篇文章中,心理描寫更加細膩,也表現(xiàn)出了童真、童趣。閱讀這些文章,學生能學會在寫作中圍繞中心而表達,這才是學生需要真正習得的有效學習方法。結(jié)合這些優(yōu)秀范文,教師要著眼于提升學生自身寫作能力,重視有效引導,讓學生真正學會處理文字運用和主題表達之間的關系,并著力引導學生融入自身感情,寫出有層次、有條理的文章。教師從多個角度反復引導,讓學生真正明確文字為中心而服務,促進讀寫共進,這樣“圍繞中心,讀寫共生”的目標自然就能順利達成。
(作者單位:漳州市龍海區(qū)浮宮鎮(zhèn)美山小學)
編輯:張俐麗
作者簡介:高毅斌(1978—),男,漢族,福建漳州人,大專,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