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彪 周 霞 王 潔 龔莉焰 李劉英,2△
(1.四川省自貢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四川 自貢 643000;2.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四川 成都 611137)
目前,我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達890 萬,預計未來20 年內將增加25%[1]。CHF 患者一年全因死亡率仍高達7%,再住院率高達32%[2],防控現狀不容樂觀。盡管給予了規(guī)范的抗心衰治療,CHF 患者仍存在氣短、乏力、運動耐量下降等臨床表現[3],并常合并腹脹、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相關癥狀,極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CHF合并胃腸功能紊亂的發(fā)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有研究表明其可能與“腸道假說”相關[4],CHF患者心排血量下降、體循環(huán)淤血,導致胃腸壁灌注減少,局部組織缺血、水腫,腸道菌群異位及循環(huán)內毒素水平增加,誘導相關炎癥因子生成。而激活的炎癥因子又會加重機體的炎癥反應,促進心肌纖維化和微血管功能障礙[5],從而加重心衰,兩者互為因果,惡性循環(huán)[6]。
溫針灸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手段,具有溫經通脈、滋養(yǎng)臟腑、行氣活血的作用[7],能夠有效改善CHF 患者的心功能[8]。動物實驗表明針刺能夠改善血管重塑[9],抑制心室重構[10],延緩CHF 小鼠心衰進程[11],溫針灸內關、足三里能夠減輕心肌再灌注損傷[12],保護幼鼠的心功能。本研究旨在觀察溫針灸對CHF 胃腸功能紊亂患者心功能、運動耐量、胃腸道癥狀的影響,為CHF 胃腸功能紊亂患者的臨床診療提供新的思路?,F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診斷標準:參照《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13]制定CHF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慢性心力衰竭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14]制定CHF 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腸屏障功能障礙臨床診治建議》[15]制定胃腸功能紊亂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中西醫(yī)診斷標準;年齡18~80 歲,男女不限;NYHA 心功能為Ⅱ~Ⅳ級;受試者同意參加試驗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的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等器質性疾病或精神類疾病患者;穴位所在皮膚有破損者;不能耐受溫針者;過敏體質者及對艾條成分過敏者。脫落標準:要求退出,自動終止參加本研究者;隨訪期間失去聯(lián)系或未按時來院復診者。
1.2 臨床資料 篩選2021 年7 月至2022 年8 月于自貢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科就診的CHF 胃腸功能紊亂患者80 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男性19 例,女性21 例;平均年齡(76.45±5.52);合并高血壓病23例,糖尿病21例,冠心病2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6 例。觀察組男性22 例,女性18例;平均年齡(75.37±5.67)歲;合并高血壓病25 例,糖尿病19 例,冠心病22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 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合并疾病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自貢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研)2021年第46號]。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按照指南[13]給予規(guī)范化藥物治療,包括強心、利尿、擴血管、控制心室率、抑制心室重構等,連續(xù)治療4 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溫針灸治療。取雙側內關穴、足三里穴,常規(guī)消毒后,采用一次性無菌針灸針(0.3 mm×40 mm,蘇械注準20162200970)直刺,以得氣為度,留針30 min。期間用小刀將艾條(國藥準字Z20184071)切分為2~3 cm 艾炷,固定在針柄上,點燃艾炷一端進行溫針灸治療。每日1次,每穴灸2~3壯,連續(xù)治療4周。
1.4 觀察指標 1)心功能評價。采用左室射血分數(LVEF)和腦鈉肽(BNP)評估心功能改善情況。2)運動耐量評價。采用6 min 步行距離(6MWD)評估運動耐量改善情況。根據老年人群6MWD 標準[16],小于150 m 為重度異常,150~300 m 為中度異常,301~450 m為輕度異常,大于450 m 為正常。3)胃腸道癥狀評價。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17]對腹脹、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相關癥狀進行評價,根據嚴重程度分別計0、1、2、3 分,分數越高癥狀越嚴重。采用胃腸道癥狀評定量表(GSRS)[18]進行整體評價,該量表合計積分為56 分,分數越高癥狀越嚴重。4)臨床療效評價。根據NYHA 分級改善情況[19]分為顯效、有效、無效、惡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顯效+有效+無效+惡化)×100%。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26.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使用配對t檢驗;定性數據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比較 見表1。治療后,兩組患者LVEF 均較前上升,BNP 水平較前下降,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 <0.05。下同。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組 別觀察組(n=40)對照組(n=40)LVEF(%)39.10±3.39 47.48±3.08*△38.70±3.20 44.25±2.78*BNP(pg/mL)706.95±137.92 157.47±36.02*△714.21±162.53 208.72±32.85*
2.2 兩組治療前后運動耐量比較 見表2。治療后,兩組患者6MWD 均較前明顯增加,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01)。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運動耐量比較(m,±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運動耐量比較(m,±s)
組 別觀察組對照組n 40 40治療前184.15±25.59 183.63±25.08治療后341.08±40.80*△305.80±37.85*
2.3 兩組治療前后胃腸道癥狀評分比較 見表3。治療后,兩組胃腸道癥狀評分、GSRS 積分均較前明顯下降,且觀察組下降程度更佳(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胃腸道癥狀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胃腸道癥狀評分比較(分,±s)
組 別觀察組(n=40)對照組(n=4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腹脹評分0.81±0.02 0.45±0.25*△0.79±0.06 0.67±0.42*食欲減退評分1.06±0.06 0.23±0.04*△1.08±0.07 0.61±0.05*惡心嘔吐評分2.50±0.50 0.57±0.63*△2.48±0.50 0.95±0.67*GSRS積分41.00±2.11 26.00±3.22 39.00±2.32 31.00±4.21
2.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4。觀察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5 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期間,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50%(3/40),其中包含低血壓2 例,頭暈1 例;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00%(2/40),其中包含皮疹1例,皮下出血1 例,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兩組均未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
CHF 是一種引起多器官損害的臨床綜合征,現代醫(yī)學干預CHF 的主要目標包括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和生活質量,預防或逆轉心室重構,減少再住院率,降低死亡率等[13]。盡管給予了規(guī)范化的抗心衰藥物治療,CHF 患者仍存在心排血量減少和體循環(huán)淤血,導致胃腸道灌注減少、黏膜缺血,細菌滲透的敏感性提高,進而引發(fā)胃腸功能紊亂,出現腹脹、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癥狀,極大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有必要尋求更豐富的治療手段,令CHF 患者在當前的診療水平上進一步獲益。
中醫(yī)學將CHF 歸于“心水”“水腫”“痰飲”等疾病范疇,近代醫(yī)家分別提出不同的辨治思路,但總體均不離益氣、活血、利水的基本治法。溫針灸作為一種非藥物療法,與他藥聯(lián)用不僅能增強療效,還能降低藥物的有效劑量,減少不良反應。既往研究證實溫針灸可促進胃腸功能恢復[20]、改善惡心嘔吐癥狀[21],對改善心衰癥狀也具有正向作用[22]。
內關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位于正中神經干下方。內關穴與“胃心胸”相連,在調節(jié)心率和自主神經功能、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針刺內關穴可改善患者心肌細胞的跨膜電位和缺血再灌注損傷。足三里是多氣多血之穴,可“合治內府”,針刺該穴具有促進氣機運行、運化功能、通暢腸腑之功,在胃脹、反酸、嘔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方面均有廣泛應用。刺激足三里穴可以增加食管下括約肌的壓力,促進胃腸蠕動,減少胃內容物反流[23-24]。
本研究選取內關、足三里穴作為溫針灸主穴,連續(xù)治療4 周。結果顯示,溫針灸聯(lián)合規(guī)范化抗心衰治療能夠有效提高CHF 胃腸功能紊亂患者的LVEF 水平,降低BNP 濃度,增加6MWD 距離,降低胃腸道癥狀評分和GSRS 積分,臨床療效優(yōu)于單純西醫(yī)組。謝姣等[25]對80 例高血壓病合并CHF 患者進行觀察,發(fā)現溫針灸聯(lián)合中藥治療能夠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運動耐力、降低臨床癥狀;焦娟等[26]發(fā)現溫針配合四逆湯加減能夠改善CHF 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質量;吳頻霞等[22]發(fā)現溫針灸背俞穴治療CHF 的療效優(yōu)于單純西醫(yī)組,并且能減少CHF患者的炎癥反應。
本研究獲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且總有效率(95.00%)與優(yōu)于既往研究有效率(90.60%)[22]。研究結果表明,經過4 周的溫針灸聯(lián)合西藥治療,能夠有效改善CHF 胃腸功能紊亂患者的心功能,增加運動耐量,并且能緩解患者腹脹、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癥狀。當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由于時間的限制,本研究尚未開展遠期隨訪,對于溫針灸對CHF 胃腸功能紊亂的遠期療效暫未涉及。同時,溫針灸療法有待進一步完善治療方案,在以后的臨床研究中可以擴大樣本量,優(yōu)化研究設計,以驗證其療效。
綜上所述,溫針灸聯(lián)合西藥治療能夠改善CHF 胃腸功能紊亂患者的心功能,增加運動耐量,減輕胃腸道癥狀,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純西藥組,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