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迪 解欣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張迪 東北大學體育部遼寧省 沈陽市 110004
解欣 東北大學體育部遼寧省 沈陽市 110004
zhangdi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110004 China
jiexin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110004 China
中圖分類號:G805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07.000
備注:null
作者簡介:張迪(1980—),男,碩士研究生,中級-講師; 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
普通作者:解欣(1982—),男,碩士研究生,中級-講師; 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羽毛球運動中體能訓練與技術訓練的優(yōu)化整合策略。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提出訓練期化分段、相互融合,技術為主導、體能為支撐,訓練負荷與恢復的動態(tài)平衡以及個體化訓練、強化特長等優(yōu)化整合策略,以幫助教練員更加科學地制定訓練計劃,提高運動員的體能素質和技術水平,從而提升其競技能力。研究結果表明,采用這些優(yōu)化整合策略可以有效提高運動員的體能和技術水平,同時減少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延長運動壽命。因此,這些策略對于羽毛球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羽毛球;體能訓練;技術訓練;優(yōu)化整合策略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and Integration Strategy of Physical Training and Technical Training in Badminton
ZHANG Di? ? JIE Xin
(Northeast University Sports Department,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110004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optimal integration strategy of physical training and technical training in badminton.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and integration strategies of training period segmentation, mutu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oriented, physical support, dynamic balance between training load and recovery, individualized training and strengthening specialty, so as to help coaches make training plans more scientifically, improve athletes' physical quality and technical level, and thus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 ability.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adopting these optimization and integration strategi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athletes' physical fitness and technical level,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sports injuries and prolong their sports life. Therefore, these strategi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of badminton players.
Keywords: Badminton; Physical training; Technical training; Optimizing integration strategy
羽毛球運動是一項對體能和技術要求都很高的競技運動。在羽毛球比賽中,運動員需要具備出色的體能和精湛的技術才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然而,傳統(tǒng)的羽毛球訓練中往往存在體能訓練與技術訓練相脫節(jié)的問題,導致運動員在實際比賽中難以發(fā)揮出最佳水平。因此,如何優(yōu)化整合體能訓練與技術訓練,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成為當前羽毛球訓練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旨在探討羽毛球訓練中體能訓練與技術訓練的優(yōu)化整合策略,為教練員和運動員提供科學的訓練指導,有效提升羽毛球運動員的整體競技水平,進一步促進羽毛球運動的發(fā)展。
1.羽毛球訓練中體能訓練與技術訓練的優(yōu)化整合策略
1.1訓練期化分段,相互融合
在羽毛球運動的競技訓練中,體能訓練與技術訓練的優(yōu)化整合是提升運動員綜合競技能力的關鍵。訓練期化分段與相互融合的策略作為一種科學的、結構化的訓練方法,能夠為教練員提供有效的指導原則,以確保運動員在不同訓練階段得到恰當而全面的發(fā)展。訓練期化分段策略主要是依據運動員的長期訓練計劃和比賽日程,將訓練過程劃分為基礎訓練期、專項訓練期和比賽訓練期,每一階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標和方法論依據,旨在確保運動員能夠循序漸進地提升體能和技術水平[1]。在基礎訓練期,重點在于建立堅實的體能基礎,此階段注重全面提升運動員的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韌性。例如,通過系統(tǒng)性的重量訓練和有氧運動,強化運動員的肌肉力量、提高心血管系統(tǒng)的效率,并為后續(xù)技術訓練的高強度要求做好準備。隨著訓練進入專項階段,技術訓練的重要性逐漸上升,此時,重點在于運動員精細化和個性化技術技能的培養(yǎng),主要采用多球訓練和模擬比賽場景練習等手段,旨在提高運動員的反應速度、擊球準確性和戰(zhàn)術執(zhí)行能力。在這一階段,體能訓練仍然占據重要地位,但其內容和方法更加注重根據技術訓練的需求進行調整,以保持運動員的體能高峰并促進其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比賽訓練期則著重于技術的完善和比賽策略的制定,此階段的體能訓練以維持和恢復運動員的競技狀態(tài)為目標,主要采用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和恢復性訓練,確保運動員在即將到來的比賽中能夠達到最佳狀態(tài)[2]。相互融合的策略強調體能訓練和技術訓練在整個訓練過程中的互補性和協(xié)同性,要求在體能訓練中充分考慮技術動作的生物力學特性和能量代謝需求,以確保體能訓練為技術執(zhí)行提供最優(yōu)化的支持。同時還強調在技術訓練中融入體能訓練的要素,如力量平衡、柔韌性和協(xié)調性練習,有助于運動員在技術提升的同時保持良好的體能狀態(tài)。
1.2技術為主導,體能為支撐
“技術為主導,體能為支撐”是羽毛球訓練中體能訓練與技術訓練優(yōu)化整合的核心策略。羽毛球運動對技術的要求極高,涵蓋了發(fā)球、接球、扣殺、挑球、吊球等多種復雜技術動作,而這些技術的精湛程度往往決定了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表現(xiàn)。然而,技術的發(fā)揮與運動員的體能素質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在羽毛球比賽中,技術的精湛是贏得比賽的關鍵,運動員必須能夠精準地控制球的落點、速度和旋轉。例如,擁有高超的發(fā)球技術,不僅能夠直接得分,還能夠打亂對方的節(jié)奏,為自己創(chuàng)造進攻機會。同樣,靈活的步伐移動和精準的擊球技巧也是運動員在場上克敵制勝的法寶[3]。然而,技術的提升和完善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長期的技術訓練中不斷磨礪和精進,需要運動員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對技術動作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大量的實踐經驗和比賽積累。與此同時,技術的發(fā)揮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運動員的體能素質,羽毛球運動對運動員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性和協(xié)調性都有著極高的要求,一個優(yōu)秀的羽毛球運動員必須能夠在比賽中長時間保持良好的體能狀態(tài),以應對高強度、高速度的競技挑戰(zhàn)。例如,力量素質的提升可以幫助運動員在發(fā)球和扣殺時更有力,從而增加球的威脅性;速度的增強則可以讓運動員更快地移動到最佳擊球位置,提高回球的準確性和質量;耐力的訓練則能夠保證運動員在長時間的比賽中保持穩(wěn)定的競技狀態(tài)[4]。因此,“技術為主導,體能為支撐”的訓練策略強調技術訓練和體能訓練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和相互依賴,在實際訓練中,教練員應根據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和比賽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在安排訓練內容時,既要注重技術的細節(jié)和精準度,也要考慮到體能訓練的全面性和針對性。例如,在進行多球訓練時,可以結合力量訓練來提升運動員的擊球力量;在進行步伐移動訓練時,可以融入速度和靈敏性的練習;在進行技戰(zhàn)術演練時,可以模擬比賽場景來加強運動員的體能儲備和心理素質。通過多方面舉措確保技術訓練和體能訓練的有效整合。同時,運動員也應充分認識到技術和體能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1.3訓練負荷與恢復的動態(tài)平衡
在羽毛球運動的日常訓練中,實現(xiàn)體能訓練與技術訓練的優(yōu)化整合,還需要維持“訓練負荷與恢復的動態(tài)平衡”,這不僅關系到運動員短期內的訓練效果,更影響到他們的長期發(fā)展及競技狀態(tài)的保持。羽毛球運動的特性要求運動員具備出色的體能和技術水平,為滿足這一要求,運動員必須經常參與高強度的訓練,包括但不限于力量訓練、有氧運動、速度訓練,以及大量的技術練習,如發(fā)球、扣殺、接球等。通過這些訓練,運動員能夠提升肌肉力量、心肺功能、反應速度和技術的熟練程度,進而在比賽中展現(xiàn)出更加優(yōu)異的表現(xiàn)[5]。然而,訓練負荷的增加雖然有助于提高運動員的競技水平,但一旦超過運動員的承受能力,便可能引發(fā)過度疲勞甚至運動傷害,不僅會影響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還可能對他們的職業(yè)生涯造成長期的不良影響。因此,教練團隊必須對訓練負荷進行精細化管理,確保其在促進運動員發(fā)展的同時,不會對其健康造成損害?;謴铜h(huán)節(jié)在訓練中也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經過高強度訓練之后,運動員的身體會出現(xiàn)疲勞以及輕微損傷等情況,只有通過充分的恢復,如休息、營養(yǎng)補充、按摩、熱敷等手段,才能有效消除這些疲勞和損傷,幫助運動員恢復到最佳狀態(tài)。忽視恢復環(huán)節(jié)會導致運動員的身體狀態(tài)下滑,不僅影響訓練效果,還可能增加受傷的風險。因此,“訓練負荷與恢復的動態(tài)平衡”需要教練員根據運動員的訓練負荷和恢復需求,進行靈活調整。例如,在準備期,可以適當增加訓練負荷,以提升運動員的體能和技術水平;而在比賽前期,則應減少訓練負荷,增加恢復時間,確保運動員在比賽時能夠發(fā)揮出最佳水平。
1.4個體化訓練,強化特長
“個體化訓練,強化特長”是羽毛球訓練中體能訓練與技術訓練優(yōu)化整合策略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和揚長避短的教育與訓練原則。羽毛球運動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有著極高的要求,但每個運動員的身體條件、技術特點和心理素質都存在差異,因此有必要實施“個體化訓練”,這就要求教練員對每位運動員進行深入評估和分析,了解他們的身體條件、技術特點和心理特征,進而為他們量身打造出一套針對性的訓練計劃。例如,如果運動員具備出色的力量和耐力,但是在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方面存在不足,教練員可以在其訓練計劃中增加柔韌性和協(xié)調性練習,同時保持力量和耐力的訓練強度,以確保其在全面提升身體素質的同時,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而“強化特長”則是在個體化訓練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和發(fā)揮運動員的潛力。每個運動員都有自己的技術特長和戰(zhàn)術風格,這些特長和風格往往是他們在比賽中克敵制勝的關鍵,教練員應該敏銳地察覺到這些特點,并通過針對性訓練來強化它們。例如,如果運動員擁有出色的發(fā)球技術,教練員可以其訓練計劃中加入更多的發(fā)球練習和發(fā)球戰(zhàn)術演練,以提升其在這方面的優(yōu)勢。如果運動員在場上移動特別靈活,教練員可以設計一些復雜的步法練習和多球訓練,來進一步提高其在比賽中的移動效率和技術執(zhí)行能力[6]。
3結語
羽毛球運動是一項技術和體能并重的競技運動,優(yōu)化整合體能和技術訓練是提高運動員競技水平的關鍵。本文從訓練期化分段、相互融合,技術為主導、體能為支撐,訓練負荷與恢復的動態(tài)平衡,個體化訓練、強化特長等方面著手探索體能訓練與技術訓練的優(yōu)化整合策略,以更有效地提高羽毛球運動員的競技水平,為羽毛球運動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邱波輝,張涵.體能訓練在高校羽毛球學習中的價值探究[J].冰雪體育創(chuàng)新研究,2023(21):50-52
[2]趙西堂,李曉琨,梁展文.中國男排與世界強隊接發(fā)球和攔網的移動步法及擊球效果比較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9,18(6)71-75+2.
[3]張銳.羽毛球技術學習中的專項體能訓練[J].拳擊與格斗,2020(07):97.
[4]許世東.體能訓練在高校羽毛球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9,9(02):29+31.
[5]江貴華.羽毛球訓練中體能訓練與技術訓練的優(yōu)化整合策略[J].內江科技,2023,44(10):66-67.
[6]鄭校清.輔助訓練手段在高校羽毛球訓練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3,13(25):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