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高中英語的教學目標中新增了對學生核心素質的培養(yǎng)。新課標的核心素養(yǎng),是在真實情境下解決問題的能力,即能做事、能解決問題,能完成任務,就是核心素養(yǎng)。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是常見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閱讀教學活動設計應包括三個環(huán)節(jié)即讀前、讀中、讀后,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緊密相連,那么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呢?筆者通過詳細解讀具體的課堂案例,探討如何對教材內容深入分析,如何在活動設計中結合學生的身心特征和興趣愛好,旨在使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落到實處,將閱讀教學活動成為培養(yǎng)學生素養(yǎng)的載體。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與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06-0118-04
當前形勢下,英語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不斷滲透各個領域中。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旨在促使學生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fā)展趨勢,并提升我國教育的競爭力。由于部分教師的思想理念仍然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沖擊,課堂上的教學內容主要是為了考點來設計,教學方法都是為了提高學習成績,這種教學模式是存在一定的弊端的,容易將學生培養(yǎng)成應試機器,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從當前的教學形勢來看,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通過具體教學案例總結出了以下在教學中具體落實這些學科素養(yǎng)的活動策略及反思,希望能提供一些借鑒意義。
一、 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的閱讀活動設計與反思
筆者認為在設計活動前應分析語篇,然后根據學生學情和相關政策的要求來制訂教學目標,最后再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文章以“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為例,分析如何設計具體的教學活動。本單元閱讀以城市社區(qū)為話題,通過there be句型的使用,讓學生對城市和社區(qū)的位置和布局進行介紹。語言能力目標是能用there be句型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城市和社區(qū)。情感目標是關心他人的居室和生活環(huán)境,能互相介紹有關情況,培養(yǎng)學生熱愛城市、熱愛自己家園的意識。Step 1. Warming-up activity.設計思路:本單元新單詞較多,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運用身邊的素材,教師將展示學校的一些場所(neighborhood/zoo/supermarket/shop/park/clothes store),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新詞。運用句型There is a/an...或There are some...造句。通過句型的運用,為下一步的閱讀中出現的場所作準備。Step 2.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設計思路如下:①通過圖片內容展示人物,場所的方位,進一步熟練和鞏固方位介詞的使用;②用3分鐘時間讓學生獨自閱讀,回憶介詞的用法;③以講臺為中心,教師通過手勢,分別站在講臺前面、后面、旁邊,使學生快速反應并說出介詞;④學生分組進行句子的操練并展示。Step 3. Read the passage and write the names of the place.設計思路:①學生兩人一組閱讀并填寫社區(qū)周邊的場所名稱。②根據填寫內容,讓學生介紹文章中的社區(qū)。③找出詢問場所的一些句型,如Where are the zoo? T: Wheres the library? S1: Its in the... T: Wheres the clothes store? S2: Its in front of the... ④展示本校周邊設施的布局圖片,讓學生用Where is...句型練習說話,5分鐘小組討論并練習句型,為下一步的寫作作鋪墊。Step 4. Writing.設計思路:①將學生的書面閱讀和口頭練習轉換為筆頭訓練,首先讓學生熟悉描寫學校場所的有關句型,再歸納寫作要點。②展示學校的平面圖,分小組討論用填空形式填寫學校場所的名稱。③學生手繪自己理想的學校,并介紹給他。教學反思:對七年級新生來說,他們對校園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利用這一點,在討論學校的地點時,尤其對描繪自己理想的校園時,學生表現得很活躍??蛇m當地在課堂擴展些教室/宿舍的布局,為了保證學生都能參與,最好先小組討論后個體活動。
二、 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閱讀活動設計與反思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傳統(tǒng)教師認為學生的閱讀能力僅與詞匯儲備量有關,背單詞短語是傳統(tǒng)教師常用的閱讀教學方法,背得越多越好,而新課標的要求是學生要從閱讀中學會很好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判斷和推理,真正地領會文章的內涵。閱讀是英語教學發(fā)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新時代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材料又多又難,教師再用羅列單詞短語、逐字翻譯等傳統(tǒng)方法授課,將閱讀課變成了翻譯課,并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沒有給學生充分的自由閱讀空間。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缺少對文本的全面剖析和解釋,以至于學生只能學會閱讀的只字片語的局面。思維導圖又叫概念圖,其以圖畫的形式將抽象的想法轉換成可以看得見的文字,來引導學生思考。思維導圖提升閱讀課前預習的有效性,保證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效的課前預習可以給學生帶來學習目標和任務,預習是讓學生初步感知和理解閱讀文本,從而使課堂效果達到最佳狀態(tài)。傳統(tǒng)的預習任務是教師設置幾個文字類的問題,由學生自行閱讀文本找出相應的句子作為答案,這樣雖然能呈現出閱讀的重點內容和中心思想,但這并不能引起學生對課前預習的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思維導圖可以有很好的效果。思維導圖可以使教學更有效,使課前預習的思路變得清晰明了,布置出的任務簡潔明了,容易使學生接受,其趣味性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預習課文。在閱讀前的預習環(huán)節(jié)靈活地運用思維導圖才可以很好地揮發(fā)其價值。例如,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 1的閱讀文本是“Bus Driver and Passengers Save an Old Man”,教師可以布置一個根據故事畫漫畫的課前預習任務,教師可以先給出四個問題。然后學生圍繞問題畫漫畫,并把問題和答案標注在旁邊,也可以讓學生根據故事情節(jié)自己設置問題并作答,再畫出相應的漫畫。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故事內容有一個初步的、完整的感知,在問題導向下,將閱讀文本與漫畫結合起來可以解放學生的各個感官,是“六大解放”思想的實踐。
學生經過預習和教師逐句精講后,可能還是掌握不了閱讀文本的重點,理不清英語閱讀文本的脈絡,學生英語閱讀有效性自然被降低。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對閱讀材料作一個深入的理解,有效構建相應的文本脈絡。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借助思維導圖對段落進行劃分和總結,最終梳理出閱讀文本的脈絡和結構,提高閱讀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例如,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 3 A部分3a版塊講述了一對母女之間的故事。筆者引導學生用故事的時間、人物、地點等要素來完成思維導圖,學生不僅可以快速掌握故事走向,還鍛煉了自身的思維。
三、 培養(yǎng)學生文化品格的閱讀活動設計與反思
在傳統(tǒng)英語閱讀課堂上,教師先講解閱讀中的詞匯、句型和語法,并滲透解題的關鍵點,而不夠重視學生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這樣的教法已經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針對這一現狀,筆者增設了教學活動,慢慢讓學生覺得英語文章“閱讀閱美”。首先,筆者利用多媒體設備創(chuàng)設合適的語言環(huán)境,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產生語言意識,還能讓學生充分地理解語篇所要傳達的含義,學生的語言能力與理解能力可以得到共同提升。例如,學習完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1 “Janes diary”后,筆者與學生一起討論旅游話題,講解各國旅游文化,不僅使課堂更有趣還拓寬了學生的國際視野。課上還讓學生練習概括每段主旨大意,探討旅游活動設計,給學生提供表達自身觀點的機會。英語閱讀材料里經常會提到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先入為主的思想會導致學生從心理上排斥其他國家文化。后期教學過程中筆者會有意識地為學生拓展相關文化知識并強調其中的精華部分,助力學生提高自己的文化意識等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學習完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7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后,筆者會引導學生對機器人的發(fā)展歷史補充說明。如引導學生對“These new robots will have many different shapes.”展開分析,幫助學生了解機器人的發(fā)展及形成過程。筆者還向學生講解世界各國關于機器人發(fā)展的歷史事件,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對英語閱讀的學習興趣。在Unit 8 “Thanksg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這一閱讀中,筆者設計了頭腦風暴、視頻導入等活動讓學生感知相關文化知識。在頭腦風暴中,筆者用精美的圖片展示國內外重大節(jié)日的美食,用這種方式激發(fā)了學生探索他國文化的興趣和思維。接下來,用視頻導入有關感恩節(jié)的文化知識,視頻包含節(jié)日由來、慶祝方式等內容,然后總結每一段材料的主旨并繪制思維導圖。最后,筆者有意識地深度挖掘文化內涵,比如,用英語提問為什么英國人搬到了現在的美國?火雞是怎樣成為節(jié)日主菜的?在中國意味著豐收的節(jié)日是哪一個?在教學中融入本土文化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最后一個活動是制作英文手抄報,用英文寫出一種中國節(jié)日主食相關的信息。整節(jié)課教會了學生如何鑒別比較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場,增強學生對本國文化的認同感。
真正的閱讀離不開高水平的思維參與,思考是初中生理解英語語篇的主要方式。在培養(yǎng)英語“思維品質”這一核心素養(yǎng)時,筆者認為可以設計出激發(fā)學生復雜的思維和提升學生認知的活動,使知識在思考中生成,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思維。為了使學生學會在閱讀過程中轉化內在的思維,筆者認為應增設課堂互動,加深師生、生生互動,親歷閱讀過程、與文本共鳴,作為課堂的主體去參與閱讀活動。繪制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很好地參與課堂中,破除思維理解上的局限性,達成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英語Unit 13的主題是保護地球,閱讀文本是“Rethink, Reuse, Recycle.”分析材料內容時發(fā)現其中信息較多較雜。教師應幫助學生梳理文章脈絡,用思維導圖將關鍵信息展示出來。
四、 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閱讀活動設計與反思
以往的閱讀課教學目標總是面對全體學生的,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并且導致基礎較好的學生能力發(fā)展受到限制,基礎薄弱的學生難以跟上學習進度。因此,過去統(tǒng)一的目標不再適合新時代的英語課堂,閱讀課也應該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其制訂差異化的學習目標。例如,在講授“This is my sister.”這一課時,筆者為基礎薄弱的學生制訂的目標是掌握閱讀里的重點單詞,要會拼讀會對部分句型進行替換練習;為基礎中等的學生制訂的目標是背誦介紹家庭成員的句子,背誦單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單復數變化;為基礎較強的學生制訂的目標是模仿閱讀材料,寫一篇短文介紹自己的家庭。學生有了適合的目標會更有學習的熱情,也會更加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學生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需要回顧、應用當堂課的知識內容,合適的目標加深了學生對當堂課所學知識的印象。分層教學法同樣適用于閱讀課前的預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學會預習,有助于保證課堂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以往統(tǒng)一的預習內容會導致基礎好的學生收獲較小、基礎弱的學生太耗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因此,教師可以將預習內容進行分層,對預習內容進行細致的劃分。比如,在教授“Im watching TV.”這一課的閱讀前,教師要讓基礎強的學生自主預習并翻譯文章,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型并仿寫;讓基礎中等的學生預習重點單詞和重點句型并仿寫自己喜歡的句型;基礎弱的學生了解閱讀文章中所涉及的重點單詞、短語:newspaper, wash, eat dinner, watch TV。如此,學生對閱讀材料有了不同程度的掌握,教師在課上要檢查學生的預習成果,然后給予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的引導,促進學生在課上獲得適合自己的知識。閱讀上的學習任務也應分層處理,例如,在“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閱讀課上,教師講解完基礎單詞短語和情態(tài)動詞后,播放一段關于打掃班級衛(wèi)生的視頻,然后讓基礎弱的學生用should句型來提建議;讓基礎較好的學生復述視頻里用到的對話。用此方法可以回顧舊知識,鞏固本節(jié)課的新知識點,使不同基礎學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
五、 結論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推動英語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正確處理教學活動和學科素養(yǎng)的關系。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將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立德樹人當作一門必修課,英語學科課程目標及其變化中重要的一個方面是目標內容從培養(yǎng)語言能力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比較枯燥,與現代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不符,教師需要精心研讀閱讀文本,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及活動,基于課標和學情確定學習目標,閱讀課更要以生為本。文章提出了一些簡單有效的方法,教師可以進行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程建華.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活動設計研究[J].學周刊,2021(27):37-38.
[2]姜雙雙.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活動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21.
[3]王海艷.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高效活動設計[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1(16):94-95.
[4]王紅霞.關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5):266.
[5]曾玲,田粉粉.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研究[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1(23):23.
作者簡介:高文琦(1976~),女,漢族,甘肅白銀人,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qū)第二中學,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