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勞動課程是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其中日常生活勞動強調立足學生個人生活事務處理,主要圍繞“清潔與衛(wèi)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yǎng)”等三個方面展開。通過開發(fā)與應用勞動教育資源,影響或改變學生對日常生活勞動的認知和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能力和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引導樹立學生自理、自立、自強意識,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目的。
關鍵詞:勞動教育;日常生活勞動;開發(fā)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06-0025-04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就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進行了系統(tǒng)設計和全面部署,涵蓋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基本思路、戰(zhàn)略任務和主要措施等內容。我們需從新時代“三類勞動教育”出發(fā),通過勞動教育資源開發(fā)與應用的方式去影響或改變學生對日常生活勞動的認知和態(tài)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且積極的勞動價值觀,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其中,日常生活勞動雖然作為基本的勞動教育內容,但是學生呈現出輕視勞動、厭惡勞動、不珍惜勞動果實的現象。文章具體立足日常生活勞動中的“清潔與衛(wèi)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yǎng)”等三個方面,以低段、中段、高段三個層次開發(fā)勞動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勞動主題”,每一項勞動主題內容都提出具體的任務要求,且難度逐層提高,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目的。
一、 勞動教育理論基礎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
知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將杜威的實用主義思想與我國的國情結合,提出了“生活教育”重要理論,主要包括“社會即學?!薄吧罴唇逃薄敖虒W做合一”三個方面。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做”,提出“教學做合一”。
近年來,學校遵循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倡導“面向生活”的課堂教學,打造“行知行”生活教育課程體系,這對學生日常生活勞動素質的養(yǎng)成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因為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的主旨就是以學生為本,注重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勞動中獲得多方面發(fā)展。學生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要深入學生生活,貼近學生日常實際,使其在日常動手實踐中逐步學會勞動,因此日常生活勞動教育應走出課堂,走出書本,做到回歸日常生活,以學生的日常生活為指導。
二、 日常生活類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日常生活類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
1. 日常生活勞動意識不足
調查發(fā)現,雖然部分學生已經意識到日常生活類勞動對個人成長和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但是在處理學習和日常生活勞動的關系上,部分學生仍然認為日常生活勞動必須為學習讓步,這表明學生還沒有深刻領悟日常生活類勞動的意義,對日常生活類勞動的認知仍停留在表面上。在調查中,大多數學生都認為日常生活勞動本該是爸爸媽媽做,自己做日常生活勞動只是在幫家長的忙,深刻地反映出學生對日常生活勞動的重要價值及意義無法正確認知。
2. 日常生活勞動知識匱乏
在對學生開展日常生活勞動的勞動工具的認識、勞動流程及一些基本的勞動衛(wèi)生安全常識調查時發(fā)現,大多數學生對日常生活勞動知識的了解都很匱乏。具體而言,在垃圾分類的題目中,僅有一半的學生能夠準確地區(qū)分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在給餐具消毒的題目中,僅三分之一的學生會進行餐具消毒,而對做菜與煮粥的步驟,僅有五分之一的學生回答正確,表明學生對日常生活勞動的知識掌握水平相對較低。
3. 日常生活勞動技能失衡
通過對學生的日常生活勞動技能進行大量調查發(fā)現,學生對操作程序復雜并有危險的勞動技能,例如,做菜、洗衣服、使用家電等,學生對這類勞動技能的掌握程度比較低。而對一些比較簡單的勞動技能,例如,掃地、擦桌子、盛飯、使用剪刀等,絕大部分學生都能熟練地掌握??偟膩碚f,學生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較低或存在一定使用難度的勞動技能,掌握程度較低,但對其他勞動技能使用熟練,表明學生對日常生活勞動技能的掌握處于失衡狀態(tài)。
(二)日常生活類勞動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 認知體系不完善
在實際的教育生活中,我們發(fā)現日常生活類勞動教育陷入“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的尷尬境地。在對諸多教師的調查中,能夠深刻感受教師的“無奈”:雖然深刻了解日常生活類勞動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需要盡快加強學生的日常生活類勞動教育,但在唯分數論的壓力下,只能重點抓智育,而犧牲其他方面。
2. 課程開設不足
勞動作為一門學科已經正式進入了課表,從國家層面來看也頒布了課程標準。但是這門學科究竟開設得怎么樣,基于實地調查并結合相關的文獻資料發(fā)現,除了北京、上海等發(fā)達城市的學校,絕大部分學校的勞動教育仍舊沒有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教育體系,勞動教育工作并沒有真正落到實處。
3. 缺乏系統(tǒng)性鍛煉
調查發(fā)現,學生的日常生活類勞動類型相對簡單,缺少系統(tǒng)性的安排,日常生活勞動主要體現在自我服務上,例如,洗臉、刷牙、掃地、擦桌子、倒垃圾等。有些較為復雜的日常生活勞動,例如,做飯、洗衣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就比較少,諸多因素導致學生能接觸到的日常生活類勞動類型頗為有限。
(三)開展問卷調查,掌握勞動教育實施現狀
通過開展分學段的小學生日常生活勞動教育問卷調查,我們發(fā)現各個學段的學生在勞動教育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第一學段的學生年齡偏小,有一定的勞動觀念和意識,日常生活類勞動能力偏弱。教師和家長希望開展簡單的清潔勞動,從學生日常生活入手,培養(yǎng)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養(yǎng)成講究個人衛(wèi)生的意識和習慣。第二學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勞動觀念和能力,有意愿幫助家長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但是缺乏一定的勞動技能和方法的指導。第三學段的學生勞動能力得以增強,幫助家長做一些日常生活勞動的意愿比較強烈,希望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勞動技能。
三、 分學段開發(fā)勞動教育資源
根據《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學段目標”的要求,我們圍繞“清潔與衛(wèi)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yǎng)”三個任務群,分學段開發(fā)并應用勞動教育資源。
(一)圍繞勞動教育素養(yǎng)要求,細化勞動教育資源目標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我們將三個學段勞動教育資源目標細化如下。
第一學段(一至二年級)勞動教育資源開發(fā)目標
勞動觀念:在簡單的日常生活中,認識到人們的衣、食、住、行、用都離不開勞動,懂得人人都要勞動的道理,積極主動參與家務勞動、班級勞動,初步體會勞動對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能在力所能及的勞動實踐中體會勞動的艱辛和快樂,初步形成喜歡勞動、積極參加勞動的態(tài)度。
勞動能力:在完成清潔與衛(wèi)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yǎng)等勞動任務的過程中,初步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步驟與操作方法,初步形成個人生活自理能力。
勞動習慣和品質:能做到不浪費糧食,愛護生活用品等,懂得珍惜勞動成果;在勞動過程中遵守勞動紀律和安全規(guī)范;初步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認真負責、有始有終的勞動習慣和品質。
勞動精神:能在勞動過程中不怕臟、不怕累。
第二學段(三至四年級)勞動教育資源開發(fā)目標
勞動觀念:通過日常生活勞動,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具有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勞動的意識,初步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態(tài)度。
勞動能力:能在日常生活勞動中發(fā)現存在的問題,選擇和運用恰當的勞動技能加以解決,形成生活自理能力。
勞動習慣和品質:主動遵守勞動紀律和安全規(guī)范,養(yǎng)成自覺自愿、認真負責、專心致志、有始有終的勞動習慣和品質。
勞動精神:初步形成勤儉節(jié)約、不怕困難的精神。
第三學段(五至六年級)勞動教育資源開發(fā)目標
勞動觀念:通過日常生活勞動,認識到勞動對家庭幸福、社會進步的意義,在勞動過程中初步形成勞動效率意識和勞動質量意識。
勞動能力:能發(fā)現日常生活勞動中存在的問題,綜合運用生活基本技能解決問題,增強生活自理能力。
勞動習慣和品質:在勞動過程中吃苦耐勞,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勞動,養(yǎng)成安全勞動、規(guī)范操作、堅持不懈的勞動習慣和品質。
勞動精神:初步形成不畏艱辛、積極探索、追求創(chuàng)新的精神。
(二)確立勞動教育資源內容
由于各個學段的學生年齡和知識技能都有較大差異,我們在確立勞動教育資源內容時,充分考慮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發(fā)展需要。第一學段的學生從學會打掃房間、整理書桌開始;第二學段的學生可以承擔更多的家務勞動,如做飯、洗衣服等;第三學段的學生,可以增加實踐性和技術性更強的勞動教育內容等。
《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勞動教育內容有專門的闡述。我們在認真學習領會的基礎上,結合區(qū)域、學校的實際,選擇適合相應學段的勞動教育主題,作為各個學段的勞動教育資源內容。
再者,學生畢竟年齡較小,在確立勞動教育資源內容時,安全性是個重要的原則。例如,對年齡小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安全的任務,如打掃教室、整理書桌等。對年齡較大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較為復雜、需要技能的任務。
小學生日常生活類勞動教育資源主題(上冊)
第一學段:
1. 穿衣洗漱去上學;2. 整理書包和書桌;
3. 我的衣服我會疊;4. 我的襪子我會洗;
5. 我為家人擺碗筷;6. 我為家人做沙拉。
第二學段:
1. 整理衣物我最行;2. 書架整理我拿手;
3. 我的鞋子勤洗刷;4. 打掃房間我能行;
5. 學做米飯香噴噴;6. 美味水果大拼盤。
第三學段:
1. 清潔幫手吸塵器;2. 擦洗維修自行車;
3. 你我齊做收納盒;4. 整理收納魔術師;
5. 做西紅柿炒雞蛋;6. 美味營養(yǎng)水果茶。
例如,第一學段,我們開發(fā)了如“整理書包和書桌”“我的衣服我會疊”“我為家人做沙拉”等主題的勞動教育資源,讓學生感知勞動的過程與樂趣,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付出,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具有初步的自理能力。
第二學段,我們開發(fā)了如“整理衣物我最行”“我的鞋子勤洗刷”“美味水果大拼盤”等主題的勞動教育資源,旨在幫助學生初步形成熱愛勞動的態(tài)度,形成生活自理能力。
第三學段,我們開發(fā)了如“整理收納魔術師”“做西紅柿炒雞蛋”“美味營養(yǎng)水果茶”主題的勞動教育資源,進一步增強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務勞動能力,初步具有家庭責任感。
3. 勞動教育資源的應用
我們對已經開發(fā)的勞動教育資源在部分班級進行嘗試性的實施。比如,第一學段《我的衣服我會疊》這一課程主題,我們首先利用勞動課讓學生知道學會疊衣服是每個學生應該具備的一項能力;接著教師會向學生進行演示如何疊衣服,使學生初步掌握疊衣服的方法;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現場疊一件上衣,教師巡視指導、評價;最后,我們會布置課后訓練,讓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進行疊衣服的強化訓練,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這一項技能。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增強了“人人都是勞動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觀念和意識,養(yǎng)成勤于勞動的好習慣。
又如,第二學段勞動教育主題《書架整理我拿手》,我們在勞動課上引導學生認識到書架整理是自己的事。接著,讓學生討論一下整理書架有哪些方法,教師進行總結提煉后現場整理班級圖書角里的圖書。課后安排學生回家在家長的指導下整理自己家的書架。我們還帶領學生到學校的圖書館幫助管理員老師整理學校的圖書。學生通過勞動實踐,不僅能夠培養(yǎng)責任感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還能夠培養(yǎng)志愿服務的意識。
《美味營養(yǎng)水果茶》是第三學段學生比較喜愛的勞動教育主題。教師在課堂上講解一二種制作水果茶的方法,然后在班級現場展示制作過程;學生再在課后制作自己喜愛的水果茶。此外,教師還可以開展“走進敬老院”等公益活動,讓學生將自己制作的水果茶送給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學生通過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可以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
現以《小書柜,巧整理》一課的教學過程為例。本課的教學過程包括導入環(huán)節(jié)、講解說明環(huán)節(jié)、操作實踐環(huán)節(jié)、反思交流環(huán)節(jié)和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主題。在這個過程中,要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了解學生生活中所遇到的難題,引發(fā)共鳴,激發(fā)學生整理收納的欲望。講解說明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深入講解書柜整理方法:第一步:清空書柜,將圖書全部取出,再把家中散落在各個地方的書也集中起來;第二步:篩選分類,小時候看過的繪本,不需要的圖書可以轉贈他人,讓圖書漂流起來,實現資源的循環(huán)利用;第三步:合理擺放,將需要的圖書放在書柜上。引導學生掌握“五個技巧”:技巧一:常用的書籍放在方便取放的位置;技巧二:所有的圖書都立起來,這樣拿書的時候就不會把別的書弄亂;技巧三:所有的書要向一個方向從高到低有序排放;技巧四:書脊向外,前端對齊,輕輕地拍平;技巧五:取出來的書本閱讀后要將書本放回原來的位置,這里建議學生制作一個“占位簽”,取書的時候放進去,就不會放錯位置了。
學生講解收納書柜的方法:可將書籍和物品進行分類,分成兩類(需要的和不需要的),對書籍和物品進行“斷舍離”。
通過觀看提前錄制的書柜整理視頻,講解書柜整理辦法,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
四、 結論
日常生活類勞動體現在日常生活的諸多方面,其本質特征決定了日常生活類勞動教育的最大特點是其實踐性取向,這就明確要求日常生活類勞動教育需要面向學生的生活領域,促使學生逐步完善熱愛勞動的情感和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日常生活勞動是勞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勞動學科在沒有統(tǒng)一教材的背景下,根據《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學段目標”的要求,通過開發(fā)分學段的勞動教育資源并實施,是進一步開好勞動課程,促進勞動教育落地、豐富勞動教育內容,進而提高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孟獻軍.“雙減”政策下中小學勞動課程實踐活動的策略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備,2022(14):1-4.
[2]王君.回歸生活的小學生勞動品質養(yǎng)成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20.
[3]郭偉,趙旭.例談小學生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的有效實施[J].學苑教育,2022(13):12-13,16.
[4]李文文.日、德、美中小學勞動教育實施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D].鄭州:鄭州大學,2022.
[5]胡茂林.上海市小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現狀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2.
課題項目:文章系2022年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JK22074),2022年度合肥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立項課題(課題編號:HJG22035)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靜(1977~),女,漢族,安徽六安人,安徽省合肥市螺崗小學,研究方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學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