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主要依靠商標法、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guī)定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對茶葉地理標志進行保護,同時輔以反不正當競爭法及刑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及其他行政規(guī)章進行協(xié)同保障。通過對湖南茶葉地理標志保護現(xiàn)狀的分析,發(fā)現(xiàn)我國在茶葉地理標志的法律保護方面仍然面臨一系列困境,包括立法缺乏協(xié)調性、地理標志的區(qū)域保護范圍劃定不合理及重復保護等問題。因此,在完善地理標志立法體系、合理劃定茶葉地理標志的區(qū)域保護范圍及加強相關措施等方面,需要進一步增強對茶葉地理標志的法律保護。
關鍵詞:茶葉地理標志;法律保護;保護范圍
中圖分類號:TS272.5;D923.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0-3150 (2024)03-52-8
A Study on the Legal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Tea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in China
——Take the Tea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in Hu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PENG Yinqi1, YU Lijun2*
1. Xiangxi Open University, Jishou 416000, China;2.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mainly relies on the trademark law, the protection regulations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s and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to protect tea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and is supplemented by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such as the Anti-Unfair Competition Law, Criminal Law, and other administrative rules for coordinated protec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otection of Hunan tea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it is found that China still faces a series of dilemmas in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tea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including the lack of coordination in legislation, the unreasonable delineation of the regional protection scope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and the repeated protec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tea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in improving the legislative system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rationally delineating the regional protection scope of tea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and strengthening relevant measures.
Keywords: tea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legal protection, protection scope
中國產茶歷史悠久,自然資源豐富,2022年全國茶園面積達333.03萬hm2,開采茶園面積302.66萬hm2[1],中國出口的茶葉總量約占世界出口茶葉總量的三分之一,現(xiàn)已形成西南、華南、江南、江北四大茶葉主要產區(qū)[2],形成綠茶、紅茶、白茶、黃茶、烏龍茶和黑茶六大基本茶類。湖南在中國諸多產茶省中,在茶園面積、產銷量、品牌構建等表現(xiàn)上處于中上游,近年來重點打造了“三湘四水五彩湘茶”,形成了瀟湘茶、湖南紅茶、岳陽黃茶、安化黑茶、湘西黃金茶、桑植白茶、永順莓茶等多個茶葉區(qū)域公用品牌。茶葉地理標志是國際通行的品牌保護制度[3],確保了我國茶葉產品在全球貿易中更具顯著的競爭優(yōu)勢,對加快中國茶葉發(fā)展具有現(xiàn)實意義。因此,本文以湖南地區(qū)茶葉地理標志為研究對象,探討我國茶葉地理標志法律保護現(xiàn)狀,對進一步完善我國茶葉地理標志法律保護有著一定參考意義。
1" 茶葉地理標志及保護發(fā)展概述
1.1" 地理標志的概念解析
“地理標志”一詞,最先出現(xiàn)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在1975年提交的《地理標志保護條約草案》中;1994年《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xié)定》(簡稱《TRIPS協(xié)定》)締結后,“地理標志”被國際上采用為正式的官方法律術語,“地理標志”逐步被WTO成員國使用。但在此之前,各國采用其他法律術語?!爱a地標記”一詞在1883年《保護工業(yè)產權巴黎公約》(簡稱《巴黎公約》)中被提及,在1911年“產地標記”被正式納入保護范圍;1891年《制止商品來源虛假或欺騙性標記馬德里協(xié)定》(簡稱《馬德里協(xié)定》)通過,與《巴黎公約》同時對地理標志進行保護,后發(fā)展出新概念“原產地名稱”,1925年,該概念被加入《巴黎公約》中?!侗Wo原產地名稱及其國際注冊里斯本協(xié)定》(簡稱《里斯本協(xié)定》)1958年締結,更加廣泛地使用“原產地名稱”,但以上協(xié)定均只在小范圍使用,保護了小部分國家的利益。為擴大地域保護范圍,1974年,WIPO擬定《地理標志保護條約草案》,“地理標志”術語出現(xiàn),其概念包含了“產地標記”和“原產地名稱”。1994年《TRIPS協(xié)定》采用“地理標志”一詞,2015年《原產地名稱和地理標志里斯本協(xié)定日內瓦文本》(簡稱《日內瓦文本》)中,分別規(guī)定了“原產地名稱”和“地理標志”兩個不同的術語概念。至此,國際上同時存在“產地標記”“原產地名稱”和“地理標志”等不同法律術語,各術語均在使用。
1.2" 我國茶葉地理標志法律保護機制內涵及構成
1.2.1" 茶葉地理標志法律保護機制內涵
由我國現(xiàn)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以下簡稱《商標法》)第十六條第二款規(guī)定:“前款所稱地理標志,是指標示某商品來源于某地區(qū)、該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該地區(qū)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決定的標志”[4]。由此可知,《商標法》僅要求地理標志商品與該商品生產地區(qū)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二者之一有關即可。
《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辦法》第二條規(guī)定:“是指產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質量、聲譽或者其他特性本質上取決于該產地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的產品。[5]”《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第二條第二款規(guī)定:“本辦法所稱農產品地理標志,是指標示農產品來源于特定地域,產品品質和相關特征主要取決于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歷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標志。[6]”這兩則規(guī)定及辦法均要求地理標志商品與該商品的生產地區(qū)和人文因素均有關聯(lián)。
茶葉產品的品質與產地環(huán)境、品種、加工工藝等關系緊密,不可忽視任一因素的影響,從以上3則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制度來看,盡管對地理標志的釋義不盡相同,但均對地理標志商品質量或聲譽與其產地自然資源或者人文環(huán)境有要求,因此茶葉地理標志的法律保護務必對茶葉產品質量與產地自然環(huán)境和自然因素之間的關系進行審查。
1.2.2" 茶葉地理標志法律保護機制構成
我國地理標志保護關注較晚。目前我國地理標志的法律保護依據(jù)有《商標法》《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規(guī)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辦法》以及《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等;標識名稱有地理標志集體商標或證明商標、地理標志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3種。前二者現(xiàn)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統(tǒng)一進行管理,后者由農業(yè)農村部進行管理。
陳星[7]將我國3種地理標志保護模式稱之為“三元模式”。三者在定義上均對產品、生產地區(qū)及產品品質與其產地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文因素的關聯(lián)性作了規(guī)定,在申請與認定過程中,3個地理標志標識名稱各有一套申請體系,在申請主體、所有權歸屬、審核機構及審核人員、管理依據(jù)、保護措施、監(jiān)管對象和標識圖案上各有異同(表1)。
2" 我國茶葉地理標志法律保護機制現(xiàn)狀與存在問題
2.1" 我國茶葉地理標志法律保護現(xiàn)狀
在茶葉地理標志商標保護方面,我國目前主要依靠《商標法》對地理標志的具體含義、保護范圍、申請地理標志的主體范圍、申請材料、所有權人享有專有權保護、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等進行了詳細規(guī)定。地理標志基本保護制度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商標法實施條例》)《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規(guī)定》《商標審查審理指南(2021)》《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辦法》,其中,依據(jù)《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進行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工作已在2022年停止。
《商標法實施條例》對地理標志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進行注冊申請的程序、申請要求、評審流程、商標使用等方面作出規(guī)定,但并未涉及到對茶葉地理標志商品的質量標準要求。《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由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制定,對茶葉申請地理標志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的主體范圍、保護區(qū)域、產品質量標準等進行了詳細規(guī)定?!都w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規(guī)定》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制定,對茶葉申請地理標志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的注冊人要求及職責、集體商標和證明商標的集體成員和使用人職責及正當使用進行規(guī)定,其中,在具體適用時,《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規(guī)定》與《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有不一致的,以《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規(guī)定》為準。《商標審查審理指南(2021)》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制定,對地理標志商標申請的申請條件、審查、商標要素、不當行為處分等進行詳細規(guī)定,其中對“地理標志”的表述為“地理標志所標示的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者其他特征是在漫長的歷史中逐漸形成的……與普通商標在表現(xiàn)形式、功能、作用等方面有明顯區(qū)別[8]”,尤其對地理標志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者其他特征與該地理標志所標示地區(qū)的自然因素關系的審查,但是對“人文環(huán)境”這一要素未做要求?!兜乩順酥井a品保護辦法》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制定,對地理標志產品的申請及受理、審核及批準、標準制訂及專用標志使用和保護監(jiān)督等進行明確規(guī)定,對產品質量的監(jiān)控作出了詳細要求?!掇r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于2007年由農業(yè)部發(fā)布,同樣對茶葉申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的質量標準作出嚴格要求,但是對違規(guī)行為如何處理并未提及過多。
面對冒用茶葉地理標志、銷售假冒地理標志商品,《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六條第一款“擅自使用與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名稱、包裝、裝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標識”[9]、《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假冒注冊商標罪”、第二百一十四條“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第二百一十五條“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10]等法律法規(guī)為打擊假冒茶葉地理標志商品的犯罪行為提供法律依據(jù),維護正常使用該地區(qū)茶葉地理標志產品的經營者利益,維持該茶葉地理標志聲譽。
對于普通茶葉消費者而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11]的規(guī)定,保護了消費者購買合格的茶葉地理標志產品的權益。
2.2" 湖南茶葉地理標志保護現(xiàn)狀
2.2.1" 湖南茶葉地理標志集體商標、證明商標
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和中國商標網查詢,古丈毛尖、石門銀峰、桃源大葉茶、安化黑茶、安化千兩茶、保靖黃金茶、碣灘茶、岳陽黃茶、湘西黃金茶、桑植白茶、新化紅茶、南岳云霧、茶陵紅茶、石門紅茶、郴州福茶、邵陽紅等地理標志商標已經注冊成功,申請注冊時間跨度為1998—2020年(表2)。茶陵茶祖紅、湖南紅茶等處于初審公告或駁回復審中。
2.2.2" 湖南茶葉地理標志產品
根據(jù)原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發(fā)布的地理標志公告信息,目前獲得地理標志產品的湖南茶葉有溪洲莓茶、桃源野茶王、古丈毛尖、安化黑茶、岳陽黃茶、溈山毛尖、古丈紅茶、溆浦瑤茶,時間跨度為2005—2019年(表3)。
2.2.3" 湖南茶葉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
根據(jù)中國綠色食品發(fā)展中心農產品地理標志查詢系統(tǒng)和農業(yè)農村部發(fā)布的地理標志相關公告信息,目前取得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的湖南茶葉有:茅巖莓茶、保靖黃金茶、江華苦茶、太青雙上綠芽茶、桃源紅茶、東江湖茶、長沙綠茶、永順莓茶、桃江竹葉、平江煙茶、常德紅茶、安化紅茶、汝城白毛茶、安化松針,時間跨度為2010—2021年(表4)。
2.3" 我國茶葉地理標志法律保護機制存在的問題
2.3.1" 地理標志保護立法缺乏協(xié)調
盡管有多部法律法規(guī)、部門規(guī)章對茶葉地理標志進行多重保護,但是各法規(guī)、制度之間對茶葉地理標志產品的要求不一致,甚至在概念要求上都不盡統(tǒng)一,尤其是《商標法》作為上位法未對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與茶葉地理標志商品品質特征之間作出完整要求,而其他規(guī)定作為下位法要求茶葉地理標志商品同時與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之間有關聯(lián)。另一方面,地理標志保護部門過多,各自對地理標志保護進行規(guī)定,且部分部門規(guī)章名稱相似、內容重合,不同機構對地理標志進行保護,多頭管理且保護效力不一。
2.3.2" 茶葉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劃定不合理
地理標志之所以被區(qū)別于普通商標進行法律保護,歸因于地理標志特色產品的獨特品質與其產地自然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關系密切,從而與其同類產品能進行特色化區(qū)分,因此對地理標志進行法律保護需劃定地域保護范圍,且該地域保護范圍需注重對茶葉產地自然與人文環(huán)境的差異性保護。不同的茶葉,其生產區(qū)域范圍不一致,也不可粗暴地將行政區(qū)域的劃分替換為茶葉地理標志的地域保護范圍。但通過實際調研,茶葉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審批與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幾乎都是將一定級別的行政區(qū)域范圍作為劃分茶葉地域保護范圍,并未考慮到該行政區(qū)域范圍是否符合該茶葉申請地理標志法律保護所需的獨特自然與人文環(huán)境。如永順莓茶,于2005年注冊“溪洲莓茶”地理標志產品,地域保護范圍為“湖南省永順縣現(xiàn)轄行政區(qū)域”[12];于2020年由永順縣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申請登記為農產品地理標志時,考慮到了永順莓茶的自然與人文環(huán)境,僅將地域保護范圍申請為“永順縣境內毛壩鄉(xiāng)、潤雅鄉(xiāng)、萬坪鎮(zhèn)、首車鎮(zhèn)、砂壩鎮(zhèn)、車坪鄉(xiāng)、萬民鄉(xiāng)、塔臥鎮(zhèn)、鹽井鄉(xiāng)、兩岔鄉(xiāng)、石堤鎮(zhèn),共11個鄉(xiāng)鎮(zhèn)122個行政村”[24],位于永順縣西北部地區(qū),并未包含永順縣域所有行政區(qū)域。而其他茶葉地理標志如安化紅茶、安化松針等均采用行政區(qū)域作為茶葉地理標志區(qū)域保護范圍。
2.3.3" 茶葉地理標志重復保護
從湖南茶葉地理標志相關保護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我國當前茶葉的地理標志保護管理類型復雜多樣,茶葉地理標志可注冊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地理標志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等,各個地理標志標識名稱的申請與管理不盡相同,由于參與組織機構過多,彼此又缺乏交流機制,湖南各茶葉產區(qū)為加強本地茶葉地理標志保護,通常多頭申報、多機構申報。如“保靖黃金茶”,在2010年分別由保靖縣茶葉產業(yè)開發(fā)辦公室和保靖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申請了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另一方面,各茶葉地理標志保護法律法規(guī)制度之間對茶葉地理標志商品質量要求不一,監(jiān)管人員不一,同樣使茶葉地理標志商品市場混亂,監(jiān)管不易,導致茶葉地理標志商品管理復雜,甚至損害茶葉地理標志聲譽,影響消費者信任度,與地理標志保護初衷背道而馳。
3" 我國地理標志法律保護機制完善路徑
3.1" 完善地理標志立法體系
我國對地理標志法律保護的研究已經過多年探討,諸多學者發(fā)表了前沿見解,林秀芹等[30]認為應完善相關立法,制定出臺統(tǒng)一的“地理標志保護條例”;陳星[7]認為針對地理標志應專門立法,并設想了立法的總體思路;王雪等[31]認為,可以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在立法的基礎上,設立專門保護機構用于地理標志專門管理與保護;朱郅彥等[32]闡述了設立《地理標志保護法》可推動市場經營秩序向優(yōu)發(fā)展;孫智[33]認為宜分“兩步走”,先以《民法典》等上位法為依托,參考借鑒域外有益經驗,盡快從國務院層面制定一部《地理標志保護條例》,系統(tǒng)整合現(xiàn)行多套立法,統(tǒng)一具體規(guī)定地理標志各項特殊事項,待到條件成熟后,再考慮制定“地理標志法”。值得一提的是,農業(yè)農村部表示從2022年3月開始,已經停止了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工作,包括受理、評審、公示和公告,2022年制定的有關登記計劃也相應停止實施,正配合國家知識產權局構建地理標志統(tǒng)一認定制度[34]。農業(yè)農村部于2022年11月17日發(fā)布公告稱: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公告第1071號(2008年8月1日發(fā)布)中的《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程序》[35]。《地理標志法》的專門立法已經可以看到希望。
3.2" 合理劃定茶葉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
在對湖南省茶葉產品的地理標志法律保護調查中不難發(fā)現(xiàn),不同的地理標志保護模式的申請中,同時出現(xiàn)了各級別政府部門、行業(yè)協(xié)會及私人企業(yè)或合作社,存在管理混亂且對茶葉地理標志保護范圍不一致的現(xiàn)象。針對茶葉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劃分粗暴、管理標準不一的問題,各級政府應重視茶葉地理標志保護,發(fā)揮行業(yè)協(xié)會作用,授權由省級協(xié)會牽頭,及時制定各茶區(qū)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由協(xié)會整合人才資源,對各地茶葉地理標志保護范圍進行實地考察,王刻銘等[36]提出,應形成規(guī)范化保護書面文件,為茶葉專門立法提供技術支撐,加強茶葉地理標志保護,統(tǒng)一管理路徑,整合全省茶葉資源,應對廣大茶葉市場的激烈競爭。
3.3" 強化地理標志法律保護措施
湖南省于2022年9月通過了《湖南省茶產業(yè)發(fā)展促進條例》,但其中對茶葉地理標志保護的內容僅有第六條“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制定省級茶葉區(qū)域公用品牌認定、使用、管理的具體辦法……省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推動茶葉地理標志產品納入國際地理標志互認互保清單”[37],對于該省茶產業(yè)中特色茶葉的地理標志保護未詳細說明,較為籠統(tǒng)。
對茶葉地理標志進行保護,首先要通過各級行業(yè)協(xié)會加強茶葉地理標志法律保護宣傳工作,幫助各地建立茶葉地理標志法律保護意識;充分挖掘各地茶葉資源,建立幫扶機制,幫助各地申請注冊茶葉地理標志,建立標準化茶葉體系,助力各地茶葉品牌化發(fā)展,提升各地茶葉核心競爭力,從而實現(xiàn)茶葉市場標準化、高質量發(fā)展,保護茶葉生產企業(yè)和茶葉消費者的正當權益。其次,規(guī)范茶葉地理標志保護申請單位或機構,確定保護主體,明確保護范圍,便于統(tǒng)一管理,保護合法權益。最后,可以根據(jù)茶葉產地實際情況,制定茶葉地理標志的開發(fā)、利用、保護和管理的地方性法規(guī)或部門規(guī)章,對以上環(huán)節(jié)進行詳細規(guī)定。2022年6月寧夏出臺《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枸杞產業(yè)促進條例》,從產業(yè)扶持與文化傳承、產地保護、質量安全與監(jiān)督、品牌建設與標志管理及法律責任[38]幾個方面對寧夏枸杞進行法律保護,使寧夏枸杞產業(yè)更加規(guī)范,促進了寧夏地區(qū)枸杞產業(yè)的發(fā)展,可為茶葉地理標志保護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 梅宇, 張朔. 2022年中國茶葉生產與內銷形勢分析[J]. 中國茶葉, 2023, 45(4): 25-30.
[2] 潘蓉, 余玉庚, 劉蘭, 等. 2022年中國茶葉進出口貿易結構簡析[J]. 中國茶葉, 2023, 45(4): 31-35.
[3] 陳暉, 伽紅凱, 高芳. 國內外地理標志保護管理體制的演變與趨勢[J]. 世界農業(yè), 2021(10): 33-40, 127.
[4] 國家知識產權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19年修正)[EB/OL]. (2019-06-25)[2023-09-08]. https://www.cnipa.gov.cn/art/2019/6/25/art_104_67808.html.
[5] 國家知識產權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令2023(局令第80號)[EB/OL]. (2023-12-29)[2024-01-18]. https://www.cnipa.gov.cn/art/2024/1/2/art_3324_189481.html.
[6]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 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EB/OL]. (2007-12-25)[2023-09-08].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CYZCFGS/201006/t20100606_1532749.htm.
[7] 陳星. 論我國地理標志專門立法保護[J]. 社會科學家, 2022(3): 130-137.
[8] 國家知識產權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關于發(fā)布《商標審查審理指南》的公告(第462號)[EB/OL]. (2021-11-13)[2023-11-09]. https://sbj.cnipa.gov.cn/sbj/zcwj/202112/t20211203_6495.html.
[9]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EB/OL]. (2017-11-05)[2023-11-09]. https://www.gov.cn/xinwen/2017-11/05/content_5237325.htm.
[10]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EB/OL]. (2021-02-26)[2023-11-09]. http://xingfa.org/.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EB/OL]. (2023-03-14)[2023-11-09]. https://www.cctv.com/special/466/6/39426.html.
[12] 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管理總局. 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管理總局公告(2005年第122號)[EB/OL]. (2005-08-25)[2023-09-08]. https://dlbzsl.hizhuanli.cn:8888/Product/Detail/380.
[13] 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管理總局. 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管理總局公告(2005年第208號)[EB/OL]. (2005-12-31)[2023-09-08]. https://dlbzsl.hizhuanli.cn:8888/Product/Detail/410.
[14] 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管理總局.關于批準對古丈毛尖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公告(2007年第207號)[EB/OL]. (2007-12-26)[2023-09-08]. https://dlbzsl.hizhuanli.cn:8888/Product/Detail/62.
[15] 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管理總局. 關于批準對陳化店礦泉水、黃梅青蝦、麻城茶油、安化黑茶、八渡筍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公告(2010年第29號)[EB/OL]. (2010-04-06)[2023-09-08]. https://dlbzsl.hizhuanli.cn:8888/Product/Detail/345.
[16] 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管理總局. 質檢總局關于批準對三湖黃桃等產品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公告(2014年第41號)[EB/OL]. (2014-04-09)[2023-09-08]. https://dlbzsl.hizhuanli.cn:8888/Product/Detail/416.
[17] 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管理總局. 質檢總局關于批準對龍山礦泉水等44個產品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公告(2016年第112號)[EB/OL]. (2016-11-04)[2023-09-08]. https://dlbzsl.hizhuanli.cn:8888/Product/Detail/487.
[18] 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管理總局. 質檢總局關于批準對新樂花生等32個產品實施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公告(2017年第108號)[EB/OL]. (2017-12-08)[2023-09-08]. https://dlbzsl.hizhuanli.cn:8888/Product/Detail/449.
[19] 國家知識產權局. 關于批準對連江海帶等5個產品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公告(第331號)[EB/OL]. (2019-10-08)[2023-09-08]. https://dlbzsl.hizhuanli.cn:8888/upload/file/20190726/20191011141639670435.pdf.
[20]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公告第1478號[EB/OL]. (2010-11-15)[2023-09-08].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ncpzlaq/201012/t20101224_1797083.htm.
[2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公告 第1364號[EB/OL]. (2010-04-02)[2023-09-08]. http://www.moa.gov.cn/nybgb/2010/dsiq/201805/t20180530_6148371.htm.
[22]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公告 第2046號[EB/OL]. (2013-12-30)[2023-09-08]. http://www.moa.gov.cn/gk/tzgg_1/gg/201401/t20140106_3730966.htm.
[23]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公告 第2314號[EB/OL]. (2015-11-05)[2023-09-08]. http://www.moa.gov.cn/gk/tzgg_1/gg/201511/t20151110_4896348.htm.
[24]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公告 第2384號[EB/OL]. (2016-03-31)[2023-09-08]. http://www.moa.gov.cn/nybgb/2016/disiqi/201712/t20171219_6102503.htm.
[25]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公告 第2578號[EB/OL]. (2017-09-07)[2023-09-08]. http://www.moa.gov.cn/nybgb/2017/dsq/201802/t20180201_6136210.htm.
[26]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農村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農村部公告 第40號[EB/OL]. (2018-07-03)[2023-09-08]. http://www.moa.gov.cn/nybgb/2018/201807/201809/t20180912_6157184.htm.
[27]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農村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農村部公告 第290號[EB/OL]. (2020-04-30)[2023-09-08]. http://www.moa.gov.cn/nybgb/2020/202006/202007/t20200706_6347898.htm.
[28]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農村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公示〔2020〕第2號[EB/OL]. (2020-10-14)[2023-09-08].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ncpzlaq/202010/t20201014_6354240.htm.
[29]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農村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公示〔2021〕第1號[EB/OL]. (2021-04-06)[2023-09-08].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ncpzlaq/202104/t20210406_6365268.htm.
[30] 林秀芹, 孫智. 我國地理標志法律保護的困境及出路[J].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 52(1): 49-61.
[31] 王雪, 尹玥. 《民法典》背景下我國地理標志保護制度的困境與發(fā)展[J]. 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 40(2): 89-99.
[32] 朱郅彥, 繆博豪. 我國農產品地理標志法律保護的構建機制探討[J]. 現(xiàn)代農業(yè)裝備, 2023, 44(2): 87-91.
[33] 孫智. 地理標志法律概念溯源及其重新界定——兼論《地理標志保護規(guī)定(征求意見稿)》的修改完善[J]. 知識產權, 2022(8):" 60-78.
[34]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農村部. 網民互動[EB/OL]. (2022-11-09)[2023-09-08]. http://www.moa.gov.cn/bzxxlyhf/xfwy/netizen/replyDetail.html?strMinisterCode=W20220922009.
[35]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農村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農村部公告第623號[EB/OL]. (2022-11-17)[2023-09-08].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ncpzlaq/202211/t20221121_6415870.htm.
[36] 王刻銘, 黃勇, 劉仲華. 中國茶葉國際競爭力分析[J]. 農業(yè)現(xiàn)代化研究, 2020, 41(1): 45-54.
[37] 湖南省供銷合作總社. 湖南省茶產業(yè)發(fā)展促進條例[EB/OL]. (2022-09-27)[2023-11-10]. http://gxhzs.hunan.gov.cn/gxhzs/xxgk/zcfg/gjjzcfg/202209/t20220927_29018518.html.
[38] 寧夏人大.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枸杞產業(yè)促進條例[EB/OL]. (2022-06-08)[2023-11-10]." http://www.nxrd.gov.cn/rdzt/zzqrdcwhhy/sswccwhhy/hywj/202206/t20220608_556406.html.
基金項目:湖南省科技重大專項(2021NK1020)
作者簡介:彭銀琪,女,助教,主要從事茶葉教學工作。*通信作者,E-mail:yulijun_te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