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敏 蘇醒 劉峰 劉尚國 孔巧麗 趙相偉
摘? 要:大學教育是素質教育,歸根到底是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敢于擔當、具有完善的人格、服務國家、服務社會和自主判斷能力。2020年教育部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讓所有高校、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育人責任。在課程思政全面實施后,建立課程思政實施效果考核評價指標成為“評價學生在每一門課程中的思政成績,促進學生在大學期間素質教育的達成”的關鍵。針對專業(yè)課程思政實施效果,從學生和教學評價兩方面建立考評指標,一方面從評價學生課程思政成績的角度,定量、定性地在形成性考核、診斷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以線、線下混合式教學過程多元化考量,促進學生素質教育的達成;另一方面從評價專業(yè)課程教學效果上,包括教學設計、思政案例、課堂評教、學生思政考題和調查問卷等多維度細化考核指標,形成“評價—診斷—反饋—改進”的循環(huán)過程。以衛(wèi)星導航定位原理與應用課程思政教學為例,分析所建課程思政實施效果評價指標的有效性,通過反饋改進,循序漸進地提高課程思政育人成效。
關鍵詞:課程思政;考核評價指標;過程性考核;持續(xù)改進;衛(wèi)星導航定位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11-0080-04
Abstract: University education is quality education, which ultimately aims to cultivate "people", that is,to cultivate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courage to take responsibility, have a perfect personality, serve the country, society, and independent judgment ability. In 2020,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the "Guideline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which made all universities, teachers, and courses take on the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ing people. After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s the key to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mplementation in order to evaluating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chievements in each course and promoting the achieve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for students during university. In term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in this paper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are established from two aspects--on the one h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valuating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chievements in courses,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ssessments are conducted in formative assessment, diagnostic assessment, and summative assessment, with a diversified examine and weigh of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processes to promote the achievement of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n terms of evaluating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t includes multi-dimensional refinement of assessment indicators such as teaching desig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 classroom evaluation,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xamination, and questionnaires, forming a beneficentcycle of "evaluation, diagnosis, feedback and improvement". Taking"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Satellite Navigation Positioning" as an exampl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was analyzed.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was gradually improved through the feedback improvement.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valuation indicators; process assessment; continuous improvement;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Satellite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并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再次要求高校教師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擔當,充分發(fā)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運用大學生喜歡的表達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2020年,教育部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讓所有高校、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育人責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形成協(xié)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1],為課程思政實施提供了宏觀方向和思路。
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是國民素質的競爭。因此,大學教育應當為培養(yǎng)“人的素質”服務,大學教育就是素質教育。世界一流名校的教育理念,都體現(xiàn)出人性教育、學術自由和為國家社會服務等內涵,這與我國高校職能——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和國際交流合作等五大使命相契合。歸根到底是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敢于擔當、具有完善的人格、服務國家、服務社會和自主判斷能力。隨著課程思政的全面實施后,迫切需要建立科學的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效果考核評價指標,以促進學生在素質教育上的提升[2],激勵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落細落小落實,促進課程思政建設持續(xù)改進,提高思政育人成效。
一? 課程思政的解析與內涵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課程思政的核心在于以明確的育人目標為引領,將思政與專業(yè)有機融合,實現(xiàn)育人和育才相統(tǒng)一的目標。
(一)? 解析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
“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包括三方面。
1? 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
高校教育要堅持立德樹人,要培養(yǎng)以德為先的人,德智體美勞五大素質全面發(fā)展的人,素質教育包括了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yǎng)、個性發(fā)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2? 如何培養(yǎng)人
在開展課程思政時,需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所有高校、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育人責任,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形成協(xié)同效應。
3? 為誰培養(yǎng)人
為祖國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要求高校教師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明確開展課程思政時所持的立場和態(tài)度,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擔當,充分發(fā)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運用大學生喜歡的表達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二)? 從專業(yè)課程角度理解思政內涵
課程是高等學校教學的基本單元,是高校教學的核心內容,也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基礎載體,課堂是育人的主陣地。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一堂好課就是向課堂教學要質量、育人才、出思想,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相長、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最終達到塑造品行、傳授知識、啟迪思維、培養(yǎng)能力、提升境界的效果[3-4]。專業(yè)課程思政是對本科教書育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考慮工科專業(yè)課程思政內涵,既要在課程教學中,將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教育與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提高學生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3]。工學類專業(yè)課程要注重強化學生家國情懷、品格塑造、工程倫理[5]和工程精神等方面,培養(yǎng)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fā)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以測繪專業(yè)為例,體現(xiàn)在責任、敬業(yè)、創(chuàng)新、求實、協(xié)助和奉獻等工程精神,強化測繪學子的家國情懷與高度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擔當,包括新時代北斗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珠峰精神等。
二? 專業(yè)課程思政實施效果考評設計
(一)? 專業(yè)課程思政實施循環(huán)圖設計
課程思政全面實施后,建立課程思政實施效果考核評價指標,是課程思政實施“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復盤反饋”(如圖1所示)三環(huán)節(jié)之反饋環(huán)節(jié)的衡量要點。
第一步,教學設計。從教學方法上以線上、線下混合式授課,引入案例教學,使得教學方法多元化。包括挖掘專業(yè)課程思政元素,提煉出思政案例,構建價值模塊整合[6]。同時,有效利用線上課程資源及討論區(qū)、PBL(Project-Based Learning method)思政案例等分組任務。
第二步,課程思政的課堂教學實施。課前進行線上學習預習;課堂上,將專業(yè)課程思政元素結合專業(yè)知識點講解,做到溶鹽于水、潤物無聲,從知識框架體系角度進行專業(yè)知識點的串聯(lián),有利于進行復雜工程問題的案例分析,以啟發(fā)式教學,鼓勵學生進行專題討論、分析、作報告等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提高教學效果;課后,利用超星等平臺在線課程,分組討論完成PBL等案例設計,培養(yǎng)學生結合專業(yè)的編程能力,提高實踐創(chuàng)新、團隊協(xié)作、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等能力[7]。
第三步,復盤反饋。合理有效的考核評價指標設計是反饋的關鍵,其有利于評價學生在每一門課程中的思政成績,促進學生在大學期間素質教育的達成;同時也能夠反饋出教師在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教學方法上的持續(xù)改進,激勵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落細落小落實。這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二)? 課程思政實施效果考評指標設計
考慮課程思政實施效果考核評價指標的合理性[8-10],指標設計應是多元的、開放性的,顯性與隱性相結合的,預留接口的,有發(fā)展提升空間的,同時也是可復盤、可改善的,能夠通過學校的監(jiān)督管理[11]、教師的教學教法[12]、課程的學習跟進,對課程思政實施效果進行考核評價,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教育目標。學生對課程思政教學的滿意度和獲得感是教學成效的檢驗標準,而課程思政教學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則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價值歸宿[13]。綜合考量建立實施效果考核評價指標:①考評階段上,分為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10-11]包括形成性考核、診斷性評價,如課程學習階段的專題報告、課上討論、平時師生質疑答疑等;終結性評價如課程結束的筆試綜合分析題、口試等。②考評數(shù)據(jù)上,分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以優(yōu)秀、合格、不合格分類;定量分析以具體分數(shù)、測評次數(shù)和權比計算出具體數(shù)值。③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還應體現(xiàn)在人格的完善和修養(yǎng)的提升,如考試紀律、上課抬頭率、課間擦黑板等教室衛(wèi)生、課堂討論、實驗實習操作等。④考評對象上,分為學生考核和教學考核。對學生進行考核,相應占該課程一定分值,用于評價該生在該課程上思政方面成效,見表1。對教學考核,主要從教法、案例、督導聽課、同行聽課和學生評師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表2),以便教師對該課程的講授進行復盤,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反饋改進,有助于提高課程思政成效。
三? 以衛(wèi)星導航定位課程思政為例實施效果考核評價
以測繪專業(yè)衛(wèi)星導航定位原理與應用課程為例,2021至2023年開展專業(yè)課程思政,順應“互聯(lián)網(wǎng)+高等教育”在線教學新常態(tài)發(fā)展的要求,結合衛(wèi)星導航定位技術新發(fā)展,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培育學生嚴謹治學的科學態(tài)度、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注重產教融合應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及職業(yè)素質;建立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設計、過程考核和評價多元化實施,采用討論式、啟發(fā)式、問題驅動教學法(PBL)等教學研究改革與實踐[4],結合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要求,以OBE理念進行教學設計優(yōu)化,提高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達到知識、能力、素質培養(yǎng)目標。
對測繪2018級至2021級四輪課程思政授課進行實施效果考核評價,課程思政融入由淺入深,在2018級試卷上思政命題考核占5%,2019—2020級(由于培養(yǎng)方案的修訂,在同一學期開課)占8%,2021級占10%,為了對比課程思政效果,參考表1的指標體系,對學生課程總評成績和思政題目的達成度百分比進行計算和對比,結果見表3,繪制成柱狀圖和折線圖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①四輪課程思政教學在不斷深入開展,課程思政考題在逐步增加;②隨著教學團隊不斷深入開展教學研究與持續(xù)改進,促進了學生課程成績逐步提升,思政題目的達成度隨之提升;③思政考題的達成度總體上高于課程總成績的達成度,說明教師在專業(yè)授課中對思政教育的融會貫通、鹽溶于水,學生在思政與專業(yè)課的融合上更易吸收接受;④思政考核評價指標有利于反饋課程思政教學效果,促進持續(xù)改進。
四? 結束語
課程思政實施效果考核評價,從評價學生課程思政成績上,建立專業(yè)課程思政實施效果考核評價指標,在形成性考核、診斷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設計了多元化考量;對專業(yè)課程教學的思政實施效果考核評價上,從教學設計、思政案例和課堂評教等進行多元化考核分析,細化了多種影響因素有效綜合反饋。解決了“考評單一,改進不及時”的問題,推動了課程思政與教學內容和方法持續(xù)改進。通過近幾年的教學改革實踐,成效明顯,有助于專業(yè)課程思政服務于素質教育?!耙员緸楸尽?,培育大學生人格的完善和素養(yǎng)的提升,以及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和職業(yè)素質。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6-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 劉勝波.以科學的評價體系促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網(wǎng)絡研討會論文集(五),2022:4.
[3] 謝和平.對大學教育的幾點思考[J].大學教育科學,2021,188(4):4-11.
[4] 陳厚豐,張凡稷.近十年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發(fā)展軌跡、困境與路徑抉擇[J].大學教育科學,2021,189(5):59-68.
[5] 王秋輝.課程思政背景下工科大學生工程倫理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工業(yè)大學,2019.
[6] 劉智敏,獨知行,劉尚國,等.“GNSS測量與數(shù)據(jù)處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實踐[J].測繪工程,2022,31(6):76-80.
[7] 李亞奇,宋濤,蔡艷平.專業(yè)課程思政建設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3,1414(2):73-75.
[8] 陸道坤.課程思政評價的設計與實施[J].思想理論教育,2021,503(3):25-31.
[9] 王岳喜.論高校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的構建[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262(10):125-130.
[10] 張靜,王同合,魏田等.面向深度學習現(xiàn)代測量學過程性評價實踐與反思[J].測繪通報,2022(S1):132-136.
[11] 杜震宇,張美玲,喬芳.理工科課程思政的教學評價原則、標準與操作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2020,495(7):70-74.
[12] 時偉,張慧芳.高校課程思政教學質量標準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20,654(17):36-38.
[13] 鄭敬斌,李鑫.科學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谫論[J].思想理論教育,2020,495(7):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