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蕊 田霖麗 郭巖 魯建光 劉鳴
阿米巴管理模式(amoeba management mode)是全面質量管理體系運轉的基本方式,是目前管理界公認的質量管理辦法之一[1]。阿米巴管理模式的本質就是“量化分權”,推行時應該遵循基本的規(guī)律,由上到下,由大到小,分層逐步推進。研究發(fā)現(xiàn),將阿米巴管理模式運用在學生能力培養(yǎng)管理方面不僅能提高整體的適應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2],還能使學習更具有目標性和主動性[3]。20 世紀20 年代,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本主義教育觀點。即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學生手中,使學生的個人潛能和自我價值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而教師的作用在于輔助和引導孩子們,幫助他們發(fā)掘潛力,成為最好的自己[4]。因此,“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意義遠超過教師單純的賦予,它賦予了學生更多的話語權和選擇權。教師能夠因材施教,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素養(yǎng),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個體發(fā)展的多元化需求[5]。耳鼻咽喉??朴捎诟髌鞴傥恢秒[蔽、狹小,檢查、操作困難,教學難點較多,教學課時少,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缺乏個性化,往往不能使學生對耳鼻咽喉科學有直觀的認識,臨床教學效果差[6]。因此,文章將從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多軌道教學的現(xiàn)狀出發(fā),從“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角度探索如何將阿米巴管理模式運用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臨床實踐教學管理中,和傳統(tǒng)地面對面授課的教學法進行對比,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阿米巴管理模式在耳鼻咽喉科臨床教學管理中的教學效果,為今后提高本科臨床實踐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本研究選取2021 年3 月—2021 年5 月哈爾濱醫(yī)科大學2017 級臨床醫(yī)學專業(yè)216 名學生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學習態(tài)度積極;(2)完整完成了教學活動。排除標準:中途請病假、事假,不能全程參與者。將其隨機分成試驗組、對照組,各108 名。試驗組為以阿米巴管理模式進行教學,對照組以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教學。2 組均選擇耳鼻咽喉科學這門課程,根據(jù)教學大綱要求進行授課,且教學時長相同。2 組學生的性別構成、年齡、入學成績等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試驗組、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
1.2.1 對照組
通知學生前1 周對學習內容進行預習,課堂上采用傳統(tǒng)的傳遞—接受型教學模式,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教學。每節(jié)課程開始前和完成后,對學生進行隨堂測驗,并記錄成績。每節(jié)課2 學時,共8 節(jié)課,每節(jié)課后讓學生進行復習。
1.2.2 試驗組
根據(jù)教學大綱要求,教師提前1 周發(fā)布學習通知、布置分組任務和討論問題。每個阿米巴小組選拔1 名擔任組長,行使組長的職責,即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發(fā)現(xiàn)總結問題所在,反饋給教師。課前3 天教師進行教學預警,點評、修改學生提交的討論問題,根據(jù)暴露的問題調整線下授課重點。線下教學時長與對照組相同,每節(jié)課后教師有針對性地布置作業(yè),運用數(shù)字化教學工具提供相關課程視頻資源,讓學生對課堂所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和拓展。教師充分發(fā)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題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后作業(yè)問題線上討論交流,教師參與討論互動需要達到學生發(fā)言數(shù)的20%。
1.3.1 期末理論成績
在課程結束后進行理論考試,試驗組和對照組均采用相同的試卷進行考核。滿分100 分。
1.3.2 期末技能考核
考核內容主要包括對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進行病史采集、體格檢查以及病例分析三方面的綜合評估。試驗組和對照組的題目相同,滿分100 分。見表2、3、4。
表2 病史采集評分表
表3 體格檢查評分表
表4 病例分析評分表
1.3.3 期末總成績
期末總成績=期末理論考核成績60%+期末技能考核40%。
1.3.4 滿意度調查
為明確學生對于2 種教學模式的受教體驗的差別,本研究對2017 級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的所有學生開展了滿意度問卷調查,對課程的趣味性、內容的豐富性、滿意度、課程的互動性以及掌握程度進行評價。與此同時,為明確教師對于兩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感受的差別,本研究從教學效果、課堂氣氛、與學生溝通情況、學生出勤率、課程是否按計劃完成進行評價。學生與教師的滿意度調查問卷,回收率均為100%。
采用SPSS 26.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均數(shù)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理論考核成績、技能成績、期末總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5。
表5 試驗組、對照組理論成績、技能成績、期末總成績比較(分,)
表5 試驗組、對照組理論成績、技能成績、期末總成績比較(分,)
結果表明,試驗組91.66%的學生認為“以學生為中心”的阿米巴管理模式有助于耳鼻咽喉科技能知識的學習,93.98%的學生認為其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對照組81.48%的學生認為“以學生為中心”的阿米巴管理模式有助于耳鼻咽喉科理論知識的學習,83.80%的學生認為其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見圖1、2。
圖1 試驗組學生滿意度調查結果表
圖2 對照組學生滿意度調查結果表
從教師的調查結果顯示,試驗組75.00%的教師認為課堂氛圍熱烈融洽,87.50%的教師對教學效果滿意。對照組75.00%的教師對教學效果滿意,62.50%的教師認為課堂氛圍熱烈融洽。見圖3、4。
圖3 試驗組教師滿意度調查結果表
圖4 對照組教師滿意度調查結果表
傳統(tǒng)教授式的授課模式可以將學習內容全面地傳授給學生,使學生能夠系統(tǒng)地掌握所學的知識點。然而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而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使教學效果受到影響。教師若始終固守傳統(tǒng)的傳遞—接受型教學模式,不僅會導致越來越多的學生被邊緣化,更會使他們逐漸對學習展現(xiàn)出消極、被動、不適應、不投入、不參與以及不滿的態(tài)度,最終可能導致他們在學習道路上漸行漸漸遠[7-8]。19 世紀末20世紀初,約翰·杜威(John Dewey)教授對新舊教育的利弊進行剖析,提出“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得這種情況率先在初等教育領域發(fā)生了反轉[9]。后來,此教育理念逐漸擴展到其他年齡段的教學,其產生的影響一直作用至今。融入“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的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耙詫W生為中心”教學理念的興起是高等教育大眾化進入中后期,高校重新重視本科教育和國家提出高等教育回歸人才培養(yǎng)這一核心使命的時代反映[10]。它意味著學生擁有了話語權及選擇權,但是更需要教師的因材施教。教學的意義不僅在于外在賦予,更是學生內在需求的滿足,所以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存在的價值,激發(fā)其內在需求,不斷提高其綜合學習素養(yǎng),滿足其發(fā)展的需求。因此,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程教學設計已不適合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yǎng),而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設計已逐漸成為新時代大學教學的趨勢。
隨著全球經濟進入大數(shù)據(jù)時代,企業(yè)組織資源發(fā)生顛覆式變化,為了能夠跟上時代的發(fā)展步伐,占據(jù)市場優(yōu)勢地位,阿米巴管理模式在企業(yè)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1-13]。在該管理模式下,企業(yè)的組織結構被劃分成數(shù)個小型的阿米巴單元,同時每個單元組織可以做到及時自我調整以適應外部市場和企業(yè)內部環(huán)境的變化[14-15]。從本質上來講,阿米巴管理模式是一種注重量化評估、旨在實現(xiàn)學生利益最大化的個性化賦權管理模式。把整體分解成若干個小集體,各個小集體進行自身獨立的自我管理。這種管理模式應用到教學管理不僅能提高整體的適應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還能使學習更具有目標性和主動性[16]。本研究將阿米巴管理模式應用于耳鼻咽喉科教學,這種沉浸式教學法的特點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否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學習理論知識。它提倡在教學相關環(huán)節(jié)中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深入的討論,可以最大程度地發(fā)揮教師的專業(yè)特長,也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可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目的性,大部分學生對于課內討論和反饋都抱有積極的態(tài)度,認為這樣的學習是一個不斷內化的過程,且使得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更加密切,有助于建立更良好的師生關系。
“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的阿米巴管理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由學生擔任學習任務的主導者,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并理解知識,真正實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作為指導者,在學生討論的同時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問題并給予恰當?shù)闹笇Ш徒獯穑藥熒g的距離,既提高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又增進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的阿米巴管理模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在阿米巴的小集體中獲得較強的環(huán)境適應性,進行個性化學習,提升學習的主動性和目的性,使其獲取相應的學習資源,增強臨床實踐能力,能夠適應自身及環(huán)境的變化并能不斷地提升自己。
本研究通過基于“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的阿米巴管理模式在耳鼻咽喉教學中的實施,分別選取了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比較二者的成績變化。結果表明試驗組獲得優(yōu)秀和良好成績的學生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1),這說明基于“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的阿米巴管理模式在耳鼻咽喉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與此同時,為了明確學生和教師對于兩種教學模式的受教體驗的差別,通過滿意度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試驗組學生和教師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的阿米巴管理模式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并且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有利于個性化教學,與學生溝通更順暢,課堂氣氛更活躍,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能夠學生快速掌握本章節(jié)的學習重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更突出了教育個性化的要求,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綜上所述,通過“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的阿米巴管理模式在耳鼻咽喉科教學中的應用,提高了耳鼻咽喉科本科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實踐動手能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耳鼻咽喉科的教學開辟了一條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