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云
在我國的絲綢領域里,有一種用純植物染料染色的絲綢面料被紡織界譽為“軟黃金”,海外人士稱它為“黑色閃光珍珠”。它有著千年傳承,榮寵至今;它在歲月的浸潤中不動聲色地釋放著優(yōu)雅,在潮流的變遷中獨樹一幟地展露風情,一次又一次地演繹著東方美的詩情畫意。它不僅是織物,更是文化的傳承,以古典的優(yōu)雅姿態(tài),沉淀著繁華塵世之美。它就是古老而神秘的絲綢明星——香云紗。
香云紗是用莨綢所制成衣,穿著行動時會沙沙作響,因而稱為“響云紗”,后又取其諧音,稱為“香云紗”。從“古絲綢之路”起,絲綢便成為中國文明的代言品之一,中國也因此被稱為“絲國”,而在中國眾多的絲綢品種中,產自廣東順德的“香云紗”是目前世界紡織品中唯一用純植物染料染色的絲綢面料,更有紡織界的“軟黃金”之美名。2008 年,香云紗染整技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一代代傳承中展現(xiàn)其熠熠生輝的魅力。2011 年7 月6 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香云紗”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2020 年7 月27 日,香云紗成功入選中歐第二批地理標志保護名單。
一、香云紗的歷史
唐代就已有關于薯莨的記載,北宋沈括和明代李時珍都曾記述過薯莨的染色作用?!笆磔谷旧弊钤绲氖妨嫌涗浺娪诒彼紊蚶ǖ摹秹粝P談》,也就是說,一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掌握了從中草藥薯莨塊莖處提取紅褐色作為顏料的技術。
佛山市順德區(qū)的養(yǎng)蠶繅絲業(yè)有著悠久的歷史,素有“南國絲都”之美譽,這里完整保存了香云紗的染整技藝。明代永樂年間,廣東莨紗已經出口到國外;清道光年間,南海開始織造土蠶絲平紋織物——綢,經曬莨染整后便是莨綢;清宣統(tǒng)元年,佛山有曬莨戶9 家,工人約200 名。莨綢主要遠銷歐美、印度等地,被海外人士譽為“黑色閃光珍珠”,成為中國絲綢的著名產品。
20 世紀四五十年代,香云紗曾是流行于嶺南的獨特的夏季服裝面料,珠三角漁民用薯莨浸泡漁網時發(fā)現(xiàn)漁網變得堅挺耐用,他們將衣服浸泡薯莨汁后,發(fā)現(xiàn)也能像漁網那樣堅挺,加之沾染上的河泥能使衣服發(fā)出黑色的光亮,而且衣服越穿越柔軟耐用,因此漁民在浸泡漁網時也開始浸泡自己日常生活的衣服,久而久之這種特殊的地域性紗綢制品就出現(xiàn)了。
二、香云紗的制作工藝
香云紗有兩種面料。根據(jù)香云紗坯綢的制作成分不同,可以將其分為莨綢和莨紗兩種面料,這兩種面料皆具有涼爽舒適、不沾皮膚、質地輕柔及不易褶皺等眾多優(yōu)點。莨綢一般分為正反兩面,一面為黑色背面,一面為土褐色正面,多被制作為彩色的印花。莨綢由于面料紡織密度過于密實,薯莨汁和河泥很難滲透到里面,所以表面的黑膠涂層比莨紗更容易脫落。
市場上的香云紗一般用真絲電力紡制作居多,也屬于莨綢的一種,不過這種面料較輕薄,夏季穿還是比較合適的。莨紗比莨綢更加輕薄通透,透光透涼,將其放在陽光下可見清晰的沙孔,同時擁有較好的透氣性。要想鑒別莨紗與莨綢,大家可以拿起布料在陽光下看,如果能看到沙孔且陽光能透過面料就是莨紗,也可以朝面料吹一口氣,莨紗能明顯感覺到氣流,而莨綢只能感覺到微弱的氣流。
“世間沒有兩塊一模一樣的香云紗”。從材料挑選到氣候適應,香云紗的制作無機械化生產可以替代,只有遵循古法工藝,接受大自然的饋贈,并傾注匠人們的心血,才能染整出獨一無二的香云紗。
1.材料
需要準備染整的布料和染色原料——薯莨。
2.浸莨水
需要將薯莨磨碎后放入竹籮并浸于水槽中浸汁,其后把準備好的坯布放入水槽中。
3.曬莨
這是最關鍵的步驟,將浸好的布匹置于草地上攤開曬干,并壓上竹竿防止卷邊。
4.灑莨水
要在布匹曬干后,把莨水灑到綢匹上,重復好幾遍,以使新綢匹染色更均勻。
5.封莨水
把布匹放到特制的封水槽中用莨水反復浸透幾遍,再拿到曬場反復曝曬幾次。
6.煮練
將已封過莨水的布匹置于大銅鍋中用莨水煮,不斷手工翻動,將其煮得勻透后自然脫水。
7.過泥河
必須在日出之前進行,用河泥均勻涂于布面并停置一段時間,以保證河泥中的鐵質與薯莨中的單寧充分接觸。
8.水洗
將過烏后的布匹甩入河中清洗,再以清晨微弱的陽光曬干。
9.攤霧
將布匹在天黑時分平攤在草地上,使其吸收草身的水分而軟化。
10.卷莨
將制好的布匹收卷起來整裝入庫。
香云紗的整個工藝流程需經過“三洗九煮十八曬”,而且全靠人工,歷時半個月左右才能完成整個過程。薯莨汁的濃度、浸染和曬莨時間、涂河泥的力度全憑師傅長期積累的經驗進行。因此,這個工作不光是一個體力活,更是一個需要長期經驗的技術活,很少有年輕人愿意干,這也不免提升了香云紗的稀缺性和價值。
三、香云紗的不同種類
1.素縐緞香云紗
素縐緞是香云紗中最常見的品種,選用重緞坯布制造出緊密質感,一面光澤柔亮、手感順滑,另一面深色啞光,既有雙緞類織物抗皺的優(yōu)點,又有緞類織物光、滑、柔的特點,整體軟糯下垂,富有彈性。
2.龜裂紋香云紗
傳統(tǒng)龜裂紋是經一千多年流傳的比較古樸的工藝,不規(guī)則紋路看上去像龜背的紋路,故稱“龜紋香云紗”,它也是最經典的一種香云紗。其輕薄而不易折皺,質感偏硬且易洗快干,同時吸濕性好,所以能保持皮膚水分的平衡。其使用時間越久,手感越柔順,穿上它能夠修飾身型,頗具風骨。
3.珍珠緞香云紗
珍珠緞香云紗也叫“泡泡緞”,因其表面有類似泡泡一般的凹凸紋理,加上緞面獨有的光澤,形成猶如珍珠般立體的效果和光澤。相對單一紋理,加了“泡泡”肌理后,增加了不少休閑氣質,顯得不那么嚴肅,且不容易起皺或勾絲,在夏季穿著比較涼快。
4.花蘿香云紗
花蘿香云紗被稱為“真絲中的愛馬仕”。由于紗羅組織的莨紗更加輕薄、透氣性更強,表面有十分細小的提花鏤空,肌理更加精美,因此面料上會有很多呈花型的小孔,它的這種孔織得緊實,別有一番風味,穿著起來透氣透光不透肉,非常涼爽。
5.絹紡香云紗
使用蠶螢和桑蠶絲的邊角料通過纖維的再生工藝制造而成的桑蠶絲底坯布,絲較短,面料緊致。許多人一聽是真絲的邊角料,可能會認為它的品質肯定不好,實則不然,這樣染整而成的香云紗更加細膩柔軟,一般用絹紡香云紗做衣服會更高級一些。
四、香云紗的文化傳承
作為最能體現(xiàn)絲綢業(yè)“中國風”的香云紗,其背后精湛的染整工藝也逐漸沒落。從20 世紀50 年代開始,隨著城市的工業(yè)化發(fā)展及市面上新紡織面料的不斷涌入,再加上人們穿著習慣的改變,香云紗在市場上失去了競爭力,其制造廠大批量倒閉,風光不再。除了市場沖擊這一因素,環(huán)境的污染也使得香云紗在生產過程中重要的河泥質量嚴重下降,使香云紗的產量更加艱難。
針對以上出現(xiàn)的問題不難發(fā)現(xiàn),香云紗的傳承還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要想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香云紗傳承與保護做好,還是要尊重香云紗的傳統(tǒng)工藝。香云紗的傳統(tǒng)制作工藝十分具有價值,再加上香云紗的面料功能特性,具有很高的傳承和發(fā)揚價值。傳承香云紗文化,需要培養(yǎng)非遺人才,香云紗的傳承人及非遺人才需要手工操作,且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這對于年輕人來說也是一種挑戰(zhàn);需要完善發(fā)展機制,提升香云紗的市場及文化價值。
傳承人梁珠先生1935 年生,他自14 歲起學習香云紗染整技藝,是少有的精于香云紗工藝的曬莨老師傅。他一直致力于發(fā)展香云紗產業(yè),不僅堅持使用傳統(tǒng)的坯綢、坯紗,采用傳統(tǒng)的染整技藝,還積極嘗試用印花絲綢和棉麻制品等現(xiàn)代面料做坯料,用水洗、磨砂等現(xiàn)代工藝進行香云紗制作的后期處理,使傳統(tǒng)的香云紗染整技藝既得到傳承,又有新的發(fā)展。
梁珠認為,通過師徒結對傳幫帶,言傳身教續(xù)傳承的形式,能夠加快解決香云紗傳承后繼乏人、缺乏創(chuàng)新等問題,提高香云紗傳承隊伍質量,培養(yǎng)具有文化底蘊的“工匠式”傳承人,從而更長遠地保護和傳承香云紗。
2019 年9 月,香云紗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亮相于中俄建交70 周年系列活動(中國)國家藝術基金《絲綢之路國際時裝周——優(yōu)秀作品海外巡展》。2021 年,“倫教香云紗”入選中歐地理標志協(xié)定互保名單,獲得歐盟保護。
梁子被《時尚芭莎》譽為中國時裝界的“環(huán)保大師”,她發(fā)現(xiàn)并保護了瀕臨失傳的中國傳統(tǒng)珍貴面料——莨綢。自2008 年起,全球時尚管理EMBA 學術研究交流會活動連續(xù)9 年以“梁子·天意”為研究課題,尋求非物質文化遺產人文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創(chuàng)新結合進行大膽的實踐與探索。作為服裝設計師,她獲得了中國國際時裝周的最高獎項“金頂獎”和“最佳女裝設計師”雙重殊榮,參加過巴黎時裝周。
梁子在大學時就用棉麻設計服裝,直覺化纖不健康,更喜歡棉麻的質樸感覺,親切自然。創(chuàng)業(yè)后梁子與傳統(tǒng)手藝人不同,由于喜歡香云紗反面的棕色,她提出用棕色那面設計,這個想法被認為是異想天開,因為在制作過程中,正面的河泥會滲到反面,晾曬后,棕色一面有很多黑色疵點。于是,工人想了辦法,涂完河泥后,用濕布在莨綢背面擦一遍,以確保沒有河泥滲到反面。
民族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遺產是取之不竭的寶藏,香云紗作為我國傳統(tǒng)的絲綢珍品,以其優(yōu)異的性能顯示著獨特的實用、經濟、文化和科技價值?,F(xiàn)代設計者有責任將香云紗傳統(tǒng)工藝加以保護,并進行創(chuàng)新開發(fā),使其在現(xiàn)代社會中繼續(xù)顯示活力,將民族優(yōu)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