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崇年
如今,醉駕案件辦理又有全國性新規(guī)。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lián)合發(fā)布的《關于辦理醉酒危險駕駛刑事案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于2023年12月28日起施行。
《意見》血液酒精含量達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屬于醉酒駕駛機動車,依照刑法條款規(guī)定,以危險駕駛罪定罪處罰。《意見》酒精含量檢測達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公安機關對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不予立案。對此,有人認為,“醉駕新規(guī)”的調整,是政策放寬了。
對于醉駕型危險駕駛罪的兩次司法解釋,最核心的一點就在于入刑標準從“80”調整到了“150”。筆者以為,“醉駕新規(guī)”更科學性和人性化,體現(xiàn)了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所以,駕駛入不能抱有任何僥幸心理,必須嚴格遵守“醉駕新規(guī)”底線,不逾越紅線,才最安全最保險。
一份調查報告顯示,駕駛員酒后駕車,發(fā)生事故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5倍,駕駛員死亡檔案中有59%與酒后駕車有關。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事故調查顯示,50%~60%的交通事故與酒后駕駛有關,酒后駕駛已經(jīng)被列為車禍致死的主要原因。我國每年由于酒后駕車引發(fā)的交通事故達數(shù)萬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與酒后駕車有關,酒后駕車的危害觸目驚心,已經(jīng)成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殺手”。
這一組組觸目驚醒的數(shù)字告訴我們,酒后駕車嚴重危害著交通安全,害人害己害社會。
醉駕入刑后,“酒后不開車,開車不喝酒”已經(jīng)深入人心,酒駕違法總體呈下降態(tài)勢,但從交管部門查處的涉酒違法情況看,仍有少數(shù)駕駛人酒后心存僥幸違法上路。尤其是春節(jié)期間,一些駕駛人仍然抱著僥幸心理,認為這時交警部門可能不會查得很嚴,喝幾杯問題不大,因而違法違規(guī)酒駕。這實際上是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極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
駕駛入應該從上述統(tǒng)計數(shù)字中警醒,堅決杜絕任何僥幸心理,堅決做到“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這是每個駕駛人必須遵守的“法律紅線”“安全底線”,任何時候都不能突破。酒駕入刑,這也是基本法律常識,酒后駕車的僥幸心理,不僅是對自己生命不負責任,也是對他人生命的蔑視。每一名駕駛入應當引以為戒,并從中吸取教訓,堅決克服僥幸心理,否則一旦酒駕只能是害人害己。
駕駛入應該明白,飲酒時酒精的刺激使人興奮,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喝多,當酒精在人體血液達到一定濃度時,人對外界的反應能力及控制能力就會下降,處理緊急情況的能力也隨之下降。對于酒后駕車者而言,其血液中酒精含量越高,發(fā)生車禍的概率越大。按照相關法律規(guī)定,醉酒駕駛一律吊銷駕駛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5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所以,任何時候都必須守規(guī)矩,遵守“醉駕新規(guī)”不逾矩,千萬不能抱有任何僥幸心理,否則只能是害人害己。同時,有關部門應加強節(jié)日期間的酒駕檢查,對于違法的酒駕必須嚴厲查處,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